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杨能  王伟 《海南医学》2004,15(1):52-52,51
目的探讨皮瓣在小腿及足踝部皮扶软组织缺损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局部转移或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皮瓣的移位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31例,除5例边缘皮肤少许坏死,均全部成活,术后3~8周康复出院,效果优良;结论局部转移,带血管蒂和吻合血管皮瓣移位术,不但可一期覆盖创面,还可以治疗骨、肌腱、神经等组织外露的创面,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达,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增加,骨伤的严重性也随之增加.小腿及足部踝受伤的机会较多,加之,该部位的解剖特殊及医源性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皮肤缺损、骨外露、感染等并发症给骨科医生的治疗带来了困难和麻烦.我院自1999年1月到2006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5例,作一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因其组织解剖及功能的特点 ,其修复和功能重建一直是修复重建外科较为困难和复杂的问题。在处理缺损局部前必须判断病因 ,根据缺损的性质、所在部位、范围大小、侵犯的深度等因素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笔者报道了 5 7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分别采用了皮片移植 ,肌瓣、岛状皮瓣及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进行修复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 1992~ 1996年 5 7例患者 ,男 43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6 2岁 ,平均 2 6岁。致伤原因 :创伤及烧伤 49例 ,下肢静脉曲张并溃疡及疤痕 …  相似文献   

4.
朱清远  杨光  郑大全 《吉林医学》2009,30(19):2302-2303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儿童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6年12月,利用外科皮瓣修复13例儿童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其中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2例,隐神经营养皮瓣2例,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3例,局部转移皮瓣2例,第一趾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例。结果:术后12例皮瓣成活,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随访3~14个月,其中4例因皮瓣臃肿在二期整形,其余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感觉部分恢复。结论:根据组织缺损情况采用不同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并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和加强术后护理,可获得良好的外观及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种方法治疗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2月,36例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采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术(A组)、三级串联皮瓣修复术(B组)和腓肠浅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C组)治疗.结果 3组手术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B组发生率为58.3%,C组发生率为75.0%,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方法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无差异,并发症符合相关手术的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种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软组织缺损,其中包括内踝上皮瓣、外踝上皮瓣、足底内侧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带隐神经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带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带旋髂深血管髂骨游离皮瓣、游离的背阔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结果55例皮瓣中完全成活48例,部分坏死7例,成活后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比较柔软,带蒂皮瓣比较薄,相对容易恢复保护性感觉。游离皮瓣一般外形臃肿,恢复保护性感觉差。结论小腿远端及足踝创面修复的皮瓣种类日渐增多,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来达到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应用多种皮瓣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应用多种皮瓣移植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85例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
我院在小腿外侧部皮肤血管显微解剖的基础上[1] ,利用腓动、静脉的远端作为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血管蒂 ,将该皮瓣向远侧倒转移位修复足、踝部的皮肤缺损 ,自 1994年以来临床应用 13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中 ,男 9例 ,女 4例。年龄 7~3 8岁 ,平均 16 8岁。部位 :踝部 5例 ,足部 8例。其中 7例为贴骨疤痕 ,6例为软组织缺损性感染创面。有 2例伴有第一跖骨缺损。疤痕切除或病灶清除后切取移植皮瓣面积为 10×8cm2 ~ 15× 10cm2 。岛状皮瓣同时携带腓骨瓣者 2例同期修复跖骨缺损。1 2 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0.
闻红贵 《吉林医学》2012,33(33):7275-7276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逆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远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3例出现感染皮瓣与基地脱落(清创后重新缝合后成活),其余皮瓣均1期成活。随访发现,所有皮瓣色泽红润,皮肤组织弹性良好,耐磨,未出现瘢痕萎缩,无溃疡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逆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术治疗小腿及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患者适应性好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小腿及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1998年至2010年应用足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9例,其中外伤4例,骨髓炎3例,肿物2例,皮瓣面积4cm×4cm~6cm×8cm。结果皮瓣及皮肤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2年。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较正常足跟组织柔软、可耐磨、外形轮廓满意。结论足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袁善有  姚海波  王利 《医学综述》2009,15(21):3260-3263
拇指软组织缺损临床上十分常见,在手外伤中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因拇指功能的特殊性,拇指软组织缺损,将导致手和手指功能一定程度的丧失。为保持拇指和手的良好外形和功能,临床上常用皮瓣来修复缺损,如何选择合理的皮瓣修复,将是本文的讨论重点。  相似文献   

13.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大面积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维持负压在50kPa~60kPa之间)5~7d治疗皮肤撕脱伤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下肢巨大软组织缺损创面41例。结果VSD5~7d,伤口均无感染,创面缩小,肉芽新鲜,给予二期缝合或植皮治疗后创口愈合。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华栋  陈强 《实用全科医学》2006,4(4):424-425,F0003
目的报道应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主式及疗效。方法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及损伤情况,选择应用6种不同的手及前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组36例40块皮瓣,除3块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成活良好,皮瓣外形满意,质地、弹性良好,两点辨别觉6~12mm。结论应用手及前臂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创面,皮瓣切取便利,创伤小,可以满足手部功能及外形恢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SD结合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优点。方法将40例足踝部软组织创伤性缺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病例采用传统创面换药+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另一组采用VSD+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指标的对比,研究VSD结合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优点。结果 VSD组中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创口感染2例,踝关节功能Kphoed评分平均为92.0±6.7分,住院时间平均为16.0±3.1天;对照组中皮瓣部分坏死6例,皮瓣感染6例,踝关节功能评分Kphoed评分平均为83.0±5.5分,住院时间平均为28.0±4.2天。结论 VSD结合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创面软组织缺损可以减少创面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获得更好的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孙翰林 《中外医疗》2011,30(18):22-23
目的探讨研究皮瓣修复在手部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院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间所收治的42例进行皮瓣转移修复的手部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诊治及护理情况进行了回溯式整理与分析总结。结果 42例患者术后38例经皮瓣转移修复获得成功。3例患者存在小部分坏死但在进行了创口换药后基本痊愈;另有1例患者为中指脱套伤断蒂后坏死,所有患者均无临床感染及缺血坏死等并发症。随访结果也较良好。结论对于手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选择时,必须要兼顾创面覆盖以及手部功能与外观的恢复程度,针对新型皮瓣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对各种皮瓣的优缺点进行科学、客观的有效评价,掌握其"最佳适应症",才能有效地使用各种皮瓣修复手术在手部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岛状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邦敏  徐健  李恒 《河北医学》2008,14(7):779-781
目的:探讨和评价岛状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6月至2007年12月,对18例损伤深度达跟骨的软组织缺损病人,采用岛状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完全成活,均未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所有病人随访3~12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感觉功能好,耐磨、承重性能好,均未出现皮肤溃疡。结论:岛状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确切,是修复足跟部深度创面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8.
何奇志 《中华医护杂志》2007,4(6):543-543,542
目的 探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严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本院30例已行皮瓣修复术患者的术后观察、治疗配合、精心护理。结果 30例皮瓣均已成活,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术后加强对移植皮瓣的保温和观察、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正确细心地护理有利于移植皮瓣的成活、保住肢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创伤后软组织缺损带血管蒂修复术后皮瓣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并通过带血管蒂修复术治疗后皮瓣坏死的创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作为修复组,依据皮瓣坏死程度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人员10例作为健康组,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不同时点的血流速度(BFV)、血流灌注量相对值(BPR)检测,采用Spearman分析法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皮瓣坏死程度关系进行分析,统计分析所有受试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修复组患者各时点BFV、BPR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点BFV、BPR水平方面: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法结果显示,BFV、BPR水平与皮瓣坏死程度呈负相关(r1=-0.512;P1<0.05;r2=-0.671;P2<0.05)。结论:BFV、BPR与皮瓣的存活具有密切联系,可作为预测带血管蒂修复术治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