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教结合”模式发展现存的问题.认为:现阶段中国“体教结合”模式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学校申请培养基地的准入门槛限制、专业师资人才缺口、经费难以保障等问题相对突出.并提出了科学调控、优化学校参与竞技体育人才培训制度;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提高“体教结合”教练员水平;驱动校、企多方合作筹集经费等较为具体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省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对体教结合模式进行简要概述,在结合江苏省"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为改善其"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与讨论我国自建国至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起步阶段、重构阶段、发展阶段以及培养模式由单一到多元的演变。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更多的由市场对资源起到基础性配置作用。论证总结出三种培养模式在市场的大背景下,与运动项目的市场前景、发展规律相适应,从理论上保证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法等对教体结合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在教体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教育部门照搬现有的训练模式,对学训结合的规律没做深入探讨,没能着力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教体结合"的竞训模式,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培养模式的优势,使得学生学训的矛盾激化,教体结合的主要矛盾是高水平运动员培养过程中运动训练与文化课教学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根据目前业余训练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指出大中小学课余训练一条龙模式将与体育俱乐部社会化模式并存,体教结合是我国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针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体教结合,人才共育的切身感受 近些年来,在洛阳市体育、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施体教结合,共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上不断达成共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从目前来看可以称得上是竞技体育大国。要实现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再展辉煌,就必须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本文试从体教结合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体教分离的现状以及原因,提出了走体教结合,促进竞技体育优秀人才不断产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主题。通过对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我国现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弊端的分析,认为“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实施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海市体教结合经过20年的发展,其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运动项目布局、梯队结构趋于合理,教练员业务水平明显提高,经费紧张局面得到一定缓解,人才培养初显成效。但也面临着“路径依赖”的强势惯性、体教两家工作着力点不尽相同、专业体校吸引力不断下降、人口基数低导致体育后备人才匮乏等问题。在后奥运时代,运动员文化教育应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要融入“科教兴市”主战略,全社会动员全方位结合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长三角中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目前长三角中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呈倒金字塔形的梯队结构,且学训矛盾依然严重.为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长三角中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拓宽长三角中小学竞技体育学生运动员生源基础,形成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林文君 《体育师友》2011,34(3):60-62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专家访谈、参考文献资料等方法,以上海南汇第二中学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初级中学体教结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在实践中形成的特点与经验,剖析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4.
试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献资料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减少、区域分布失衡、结构不合理、国家投入收益率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我国竞技体育后孽全才的培养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树立大人才观,选择合理的培养模式,提高教练员的素质,提高成材率,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量优秀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体教结合”的原因及其内涵,讨论了在这个背景下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手段,预见了高校高水平队伍的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而不断地丰富,由相对单一的国家目标派生出的政府行为向多元化迈进的过程中不断前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丰富与经济水平的提升,在体育产业发展孕育出巨大的体育市场下,去追求经济效益实现的职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体育比赛看成了某种商品,对商品加工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即是对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随着时代前进人们思想的不断转变,在培养后备人才的过程中人们更加地想去追求“以人为本”实现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从而对教育系统抱有很大的期望;并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少数家庭或个人开启了自我培养的模式;而针对当前社会矛盾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去探索某些有特点地区的发展之路或具有特点的发展模式,或许是丰富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有效尝试。然而,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个人等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地去磨合,不断地去追求探索构筑相对良好的运行机制,可能会是当前或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体育工作者们谈论的主要话题和努力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教结合”。是困扰国内足球界乃至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总体构架和具体措施两个角度,对2008年后“体教结合”型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最终提出了以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为主体的多种培养渠道共存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在体教融合政策背景下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特征、困境与路径进行研究。结论: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特征转变显著,主要表现在从单一追求竞技体育成绩向全面发展培养方式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制度创新驱动培养转变、从服务国家的单一价值向满足社会需要的多元价值结构转变。该政策的出台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主动融入教育的内生动力亟待优化,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结构还未形成,竞技体育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后备人才与学校体育组织培养不协调等问题。亟需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竞赛体系,发挥服务社会的多元价值、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组织结构,构建教育、体育与社会共同培养体系、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培育能力均衡协调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为基本方法,对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河南省在输送竞技性运动员时总体人数相对充足,但优秀运动员较少;在培养模式上,形式比较单一、培养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严重缺失等问题,不过可以通过拓宽资金投入、管理模式多元化、发挥“体教结合”的优势等途径开展,以保证竞技体育健康、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访问法、问卷法、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调查研究浙西南欠发达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社会环境因素。认为改革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体制,“融体于教”,吸纳社会资金,宏扬民族精神的教体结合形式,是浙西南欠发迭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