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型氮化钢25Cr5MoA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王继新 《热加工工艺》2005,(2):59-60,64
为满足柴油机柱塞套用材料的要求,开发质量优于38CrMoAlA钢和GCr15钢的材料,研制了一种新型氮化钢25Cr5MoA。首先分析确定了材料的化学成分,然后电炉冶炼得材。试验测定了该钢的CCT曲线,探讨了淬火和回火加热温度对该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和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51CrV4钢弹簧材料回火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回火工艺对51CrV4钢弹簧材料硬度的影响,结合热膨胀曲线的变化与不同回火温度下钢的微观组织特征,分析了系列回火温度下钢的冲击韧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钢的硬度在回火初期下降较快,30 min后达到稳定值;该钢在连续升温过程中的膨胀量变化所揭示的组织变化与对应温度的各回火温度下钢的微观组织相吻合,能很好地解释冲击韧度随回火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利用Formastor-Digital全自动相变测量仪测定了钢的临界点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研究了该钢的回火工艺。结果表明:该钢没有珠光体区,经淬火+430℃中温回火后,得到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高碳低合金磨球钢的显微组织、硬度、冲击韧度和耐磨性的影响,并分析了钢的耐磨性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钢具有高淬透性,在水、油中冷却的临界淬透直径均大于100mm,回火稳定性较高。该钢经850 ̄900℃淬火及200℃回火后,可获得具有高硬度和一定韧性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并具有较高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5.
王静宜  王淑琴 《物理测试》1995,(2):38-41,27
本文用示波冲击弯曲试验、扫描电镜断口分析和金属薄膜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研究了高温回火后34CrNiMo和40CrNiMo钢的缺口敏感性。结果表明:V型缺口试样的裂纹扩展功能较好地反映材料的缺口敏感性。回火温度升高,试验钢的缺口敏感性降低。回火稳定性好的材料缺口敏感性大。  相似文献   

6.
钢的回火时间-温度-硬度动力学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55NiCrMoV7钢在100℃~700℃、90s~665h之间回火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以钢的淬、回火和退火硬度作为基本参数,定义了回火度的概念,提出了具有Johnson-Mehl-Avrami关系式形式的、适用于无二次硬化钢的回火(时效)动力学规律。由该规律出发可以推出Hollomon-Jaffe回火参数与时间、温度和硬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固体中的弹性波理论,通过测量M50NiL及M50钢中超声横波、纵波声速及材料密度,评定了M50NiL钢退火、淬火和回火态及M50钢回火态的杨氏模量及泊松比.结果表明,M50NiL钢退火、淬火和回火态的杨氏模量差别很小,泊松比几乎相同;M50钢回火态比M50NiL钢回火态的杨氏模量大2.3%.声学法测得M50NiL钢回火态的杨氏模量与拉伸试验测定值及文献中的参考值相近,表明声学法评估材料弹性模量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和循环回火次数对40Cr Ni2Si2Mo VA(300M)超高强度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0M钢经860℃油淬,在250~400℃回火后,材料内部显微组织均由板条马氏体、下贝氏体和少量的奥氏体组成,但在回火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材料内部的板条状马氏体的宽度逐渐增大,下贝氏体的含量也在增多。相比之下,当回火温度为300℃,循环回火次数为2次时,硬度最低,塑性和韧性达到一个最佳匹配,使得该材料具有最佳强韧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2Cr-2W—Mo—V—Nb—N—B钢的热处理工艺与组织结构和强塑性能的关系,分析了正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金相组织、亚结构、强度、塑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钢经正火回火后获得了回火板条马氏体与块状铁素体聚合型双相组织,晶粒尺寸不随正火温度的升高而长大,回火时马氏体发生多边化回复而不出现再结晶。正火回火后钢的强度和塑性优良,575℃的持久强度试验证明钢的热稳定性优良。  相似文献   

10.
回火温度对2Cr13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和力学滞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慢应变试验法(SSRT)测试了2Cr13不锈钢在1020℃淬火及不同回火温度条件下的应力腐蚀开裂(SCC)特性,并利用电阻应变计传感器设计原理,测试了回火温度对2Cr13钢力学滞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70~420℃回火区间,随着回火温度升高,2Cr13钢强度略有增加,滞后略微减小,而应力腐蚀抗力则显著降低。分析认为,在试验温度区间,随温度升高,回火温度接近2Cr13钢敏化和第一类回火脆性温度,加之二次硬化效应,使得该材料应力腐蚀抗力随回火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2Cr13钢力学滞后和其强度及亚结构有关,滞后误差随着材料强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程巨强  刘志学 《铸造技术》2005,26(11):994-996
研究了回火保温时间对ZG30CrMn2Si2Mo新型贝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回火时间下材料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2 h以下回火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升高,超过2 h回火,随着回火时间的增加,材料的硬度、韧性趋于稳定,超过3 h回火抗拉强度保持稳定,随着回火时间增加,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量减少.ZG30CrMn2Si2Mo长时间回火对性能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变正火加热温度和回火温度,研究了新型铁素体耐热钢NF12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正火温度对NF12钢的室温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而回火温度对NF12钢的室温力学性能影响较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NF12钢强度降低而韧性明显增加。对于新型耐热钢NF12,其回火温度不应低于780℃。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Si-Mn系中碳弹簧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对实验室试制的Si-Mn系中碳弹簧钢进行900 ℃淬火,300~550 ℃回火实验,分析了不同回火温度对实验钢硬度以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350 ℃以下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400~450 ℃回火,组织为回火屈氏体;500 ℃以上回火,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实验钢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400 ℃以下的低温回火区间下降较慢,在400 ℃以上回火时下降较快。在500 ℃回火时实验钢显现抗回火软化效应,硬度下降趋势减缓。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临界区回火温度对Fe-4Mn-1.2Cr-0.3Cu-0.6Ni中锰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热轧后直接淬火+临界区回火的工艺制备试验钢。采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的扫描功能、透射电镜(TEM)、拉伸试验及冲击试验等对轧后淬火态和回火态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后淬火可获得较高位错密度的板条马氏体,经过临界区回火后获得在回火马氏体基体上分布残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随着临界区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呈升高趋势,而屈服强度先下降后增加,伸长率的变化趋势与试验钢中的残留奥氏体含量相关,冲击性能随临界区回火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30 ℃回火后试验钢的拉伸性能最佳,650 ℃回火后试验钢的冲击性能最佳,确定最佳临界区回火温度区间为630~650 ℃。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的淬火和回火工艺对50 mm厚Q550D钢板进行调质处理,并对不同试样进行了金相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50 mm厚Q550D钢板的最佳调质工艺为910℃淬火,630℃回火,最终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徐文芳  张朋彦  杨鹏 《金属热处理》2020,45(11):187-191
对在线淬火型微合金高强结构钢在400~600 ℃范围内进行回火40 min处理,以研究不同回火温度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进行组织观察分析,同时测量试验钢回火后的强度、硬度及-40 ℃冲击吸收能量等进行力学性能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强度及硬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冲击性能整体上升,并在450~500 ℃出现回火脆性区。同时随着回火温度升高,试验钢组织中马氏体逐渐宽化减少,铁素体含量增多。450 ℃回火时,试验钢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此时其屈服强度和硬度分别为840 MPa和304 HV3,断后伸长率为14.4%,-40 ℃冲击吸收能量为129 J,达到良好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5MnNi4MoA钢渗碳后的热处理工艺对其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设计了3种不同的渗碳后热处理工艺:淬火+低温回火、一次高温回火+淬火+低温回火、两次高温回火+淬火+低温回火,并对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对3种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冲击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同时,对不同热处理工艺的试样进行了维氏硬度和常温冲击吸收能量(U型缺口)检测。结果表明,经3种不同的热处理后,试样的微观组织差异不大,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组织。其中,经两次高温回火处理所得到的试样,马氏体组织更加细小,力学性能更加突出,心部硬度降低至358 HV,表面硬度提高到664 HV,常温冲击吸收能量达到143 J。  相似文献   

18.
通过优化E级钢的调质热处理工艺,找到该钢调质后低温冲击性能提高的内在原因。并用光学显微镜对钢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用拉伸试验机对经不同热处理后E级钢试件的拉伸性能和-40 ℃冲击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910 ℃淬火回火后,得到均匀的索氏体组织,冲击性能最佳。通过对冲击断口的观察和钢中碳化物析出行为的研究,指出E级钢调质处理后的韧性与碳化物的形貌与分布有关,低于550 ℃回火时,钢中的碳化物主要在板条边界和晶界析出,低温冲击性能低;高于550 ℃回火时,碳化物主要在晶内析出,呈粗粒状,且铁素体呈等轴状,冲击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9.
以真空感应熔炼(VIM)+电渣重熔精炼(ESR)生产的CLAM钢为研究对象,在1000℃淬火后,分别在690、725、760、795℃下回火,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了回火温度对CLAM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回火后,试验钢显微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析出相数量逐渐增多;725℃回火后,试验钢析出相的尺寸细小,但出现偏聚现象,回火温度为760℃时,析出相分布较为均匀;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强度逐渐降低,冲击韧性逐渐提高;760℃回火时试验钢具有较优的综合力学性能。725℃回火对试验钢的位错密度和强度影响最大,相比690℃回火,试验钢的位错密度、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分别下降了2.575×10^14 m^-2、109.6 MPa和118.1 MPa。  相似文献   

20.
对新型C级圆环链用钢分别进行300、420、500和600℃的一系列回火试验及其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了回火温度对钢淬火后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钢在400℃附近回火可得到良好的综合室温力学性能和冲击韧度,可以满足C级圆环链力学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