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过去的15年里,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尤其教育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共部门逐渐采用了私立部门的一些管理原则和方法,如引入绩效管理。英格兰小学绩效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在全国公立教育系统内启动的一项针对学校管理和课程的改革,2000年绩效管理终以法令形式确立下来。目标设定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英格兰小学绩效管理目标的设置。在应用这一理论设置绩效管理目标时需要从理论上对以下三个问题作出探讨:在设置目标时是以结果为导向,还是以过程为导向,或是二者兼顾;考虑英格兰小学的实际情况,“难实现的或有挑战性的目标能激励人们取得更好绩效”这一原则能在多大程度上适用;当面临不确定的管理环境时,目标设定理论的适用性有多大。实践中,在确定绩效考评的考评内容,可考评内容以及考评主体时可能面临一些困难,并且还可能产生无效考评结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发动机车间总装线传统生产系统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研究了该生产线在精益生产模式下看板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建立了生产看板系统的Petri网模型,并转换为与其等价的Markov过程,得出绩效指标计算公式。利用工业物流仿真软件Witness进行仿真求解,得出该车间实施看板生产系统后设备利用率提高、在制品库存减少、系统生产率增加和订单平均等待时间减少的结论。进一步分析了安全系数和变异系数变化时对看板生产系统绩效指标的影响,从而掌握看板策略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以罚为主、合作意识亟待加强的供应商绩效管理现状,提出了基于过程改进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绩效管理模型,描述了供应商过程绩效实施计划、过程绩效实施与控制、过程绩效度量分析,以及过程绩效改善措施这一完整的供应商绩效管理持续改善过程;制定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过程绩效指标体系,并详细阐述了过程综合绩效的分析过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过程改进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过程绩效管理系统.试点应用结果表明,基于过程改进的供应商绩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供应商绩效管理能力和供应商的过程绩效.  相似文献   

4.
对工程机械管理的评价过程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目标的决策过程.运用层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在工程机械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综合评价模型,探讨基于组件技术建立能适应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开放型、通用的工程机械管理评估系统,提出系统的组件化模型,全面考虑评判过程中的定性指标及定量指标,为正确评价与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及手段。  相似文献   

5.
制造系统的绩效指标已经由最初的单一财务性评价发展到包括质量指标、时间指标和柔性指标等的多指标体系.如何综合不同绩效指标的测量对制造系统的绩效做出全面的评价成为研究者和企业界所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总结制造绩效指标的研究,探讨了在多准则下对制造绩效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准确地对制造企业生产运营过程进行绩效分析和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企业状况模型的过程诊断方法。状况模型为过程组成要素赋予状况属性,通过状况属性与相应的过程运营状况指标体系的映射,从内部机制来描述过程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状况模型描述了过程的现状、最佳状况和目标状况三种运营状况。基于状况模型进行过程运营状况分析,并对优化目标进行可执行性检查,找出绩效差距大并对企业总绩效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过程,以及造成关键过程绩效差距的关键点,以确定合理的过程优化目标。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和初步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客观地判断生产绩效的优劣,提出了一种运用流动资金指标衡量生产绩效的模式.在该模式中,分别将流动资金流动率和流动资金净产出分解成若干因子,通过论述传统绩效指标对流动资金因子的影响,证明过程绩效指标可以统一在流动资金流动率中,结果绩效指标可以统一在流动资金净产出中;建立一个时间、质量和成本的权衡模型,以流动资金净产出最大化作为目标,总成本一定作为约束,求出满足流动资金净产出最大化的条件,即在时间和质量上投入的流动资金边际产出相等;以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和生产系统的目标函数,将生产资金分为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通过对经济增加值模型进行变换,得出流动资金净产出与企业的目标函数存在一致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科研项目绩效评估是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作用是在科学技术研究系统中引入竞争机制的前提下,改革传统的科研绩效评估方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科研项目的绩效作出科学、高效和正确的评价.本文提出功能定位的评价思路,打破了部门各自为政的现状,把综合考察科研投入产出的各项指标做为科研项目绩效评估的主要手段.并强调科研项目绩效评估中要突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企业管理者得到满意的看板绩效,对看板系统进行了探讨。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建立了看板绩效系统层次模型,并应用物流仿真软件Witness对实证中的看板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看板绩效系统的结果确定看板系统参数的选择方案,就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得到满意的绩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企业管理者得到满意两看板绩效,对看板系统进行了探讨。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建立了看板绩效系统层次模型,手应用物流仿真软件Witness对实证中的看板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看板绩效系统的结果确定看板系统参数的选择方案,就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得到满意的绩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敏捷供应链绩效评价过程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敏捷供应链运营过程特点,研究了敏捷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建立了一种分层的、适用于敏捷供应链战略层决策的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敏捷供应链绩效评价过程中的评价标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准分析的敏捷供应链绩效评价过程框架结构。该过程框架包括敏捷供应链内部基准库和外部基准库的建立。针对敏捷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复杂、多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原型系统中结合使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表明,该评价过程框架很好地解决了敏捷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绩效评价是一个经典的企业管理问题。本文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将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于Web的信息技术、数据仓库理论以及决策方法集成,建立基于Web的集成化动态绩效评价系统的方法,实现了对传统企业绩效评价的技术支持与业务改进。对该系统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相关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流程的制造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面向制造业企业,引入制造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和生产能力测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造绩效测量系统的概念设计及基于流程分析的制造绩效评价系统模型,在系统的3个层次上分别设计了绩效指标群、网络层及协议层的指标,分析了网络层中评价指标间的交互关系,并提出协议层中各个绩效指标的测量和报告规范。  相似文献   

14.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a Supply Chain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The supply chain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for all industries. It can improv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not only product transfer, but also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the complex hierarchy of all the tiers. There is no systematic grouping of the different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ormulisation of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for easy represent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part from the common criteria such as cost and quality, five othe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are defined: resource utilisation; flexibility; visibility; trust; and innovativeness. In particular, new definitions are developed for visibility, trust, and innovativeness. Details of choices of thes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are listed and suggested solutions are given, with the hope that a full picture of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is developed. In addition, a multi-attribute decision-making technique, 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s used to make decisions based on the priority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application and particularly the pairwise comparison which helps to identify easily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An example from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AHP technique. ID="A1"Correspondance and offprint requests to: Dr F. T. S. Chan,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okfulam Road, Hong Kong. E-mail: ftschan@hkucc.hku.hk  相似文献   

15.
闭式回路变量泵综合性能测试是保证产品质量和进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手段,在分析测试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变量泵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采用闭式回路进行变量泵的综合性能测试,采用多种传感器自动采集测试过程中的动态性能数据,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数据处理、分析和管理以及测试流程的自动化。实际生产测试结果表明,综合性能测试系统提高了测试过程的测试效率和精度以及测试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阻尼材料动态性能参数测试难题,本文在深入分析材料测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小试件阻尼测试研究成果,设计了一套高性价比材料参数测试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频带宽、精度高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mon limitations of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BPM) methodologie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enterprises (SMEs), the importance of a "performance construct" of BPM methodologies is identified, a six-phase performance-driven BPM methodology for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es of Chinese SMEs is developed. A case study on the process management of a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hows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running the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联盟企业过程管理绩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过程控制、核心竞争力和合作绩效等三方面,构建了动态联盟过程管理绩效的评价体系,设计了设计调查表,对南京市50家销售亿元企业进行调研,对联盟企业过程管理的合作绩效进行评价,得出合作绩效对于联盟企业过程管理而言是具有最大重要性的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业务过程性能实时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及时反馈业务过程性能信息,保障企业持续无误执行其关键业务过程,提出基于事件-条件-活动规则和过程仓库的支持业务过程性能实时管理的4层框架,并据此框架搭建系统体系结构。在该方案中,事件-条件-活动规则用于描述过程性能控制逻辑,将过程仓库作为过程性能指标的计算模型;为满足性能指标的实时计算需求,采用实时过程仓库与历史过程仓库分离的策略;实时过程仓库的设计遵循业务过程性能评价体系,且满足工作流参考模型。另外,通过实例介绍了实施实时监控后的业务场景和业务过程性能控制方案的重新设置,通过事件-条件-活动规则的更新,满足了企业敏捷性和智能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The measurement of flexibility in manufacturing system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the flexibility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The concept of multiple levels of measures (necessary, capability, actual, inflexibility, and optimality) for each flexibility type is introduced. Capability and actual measures are then developed for machine, routing, process, product, and volume flexibilities. For each of these flexibility types, a state defining variable is identified. A measure of flexibility is then derived by computing either, (i) the change effort expended in moving between states, (ii) the drop in system performance in moving between states, (iii) a general or physical scale of difference between two successive states, or (iv) a measure combining all three. The use of the developed measures is illustrated via a two-facility ex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