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养生》2008,(10):45-45
耳面颜色暗淡无光,耳背挂有“细小白霜”,朵片粘连卷曲,结成团块,手感沉重、硬邦邦。放到口里细细品尝,味道异常。咸的是盐,甜的是红砂糖或者蜂蜜,涩的是硫酸镁或者硫酸铜,苦的可能是盐卤。另外,它的吸水性也相对差,吸水后体积仅能增长3~5倍。  相似文献   

2.
上床入睡是人体的主要休息方式,睡眠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心身健康。对于失眠患者来说,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寝卧起居情况,何时入睡,何时起床,作息制度如何,卧室的布置怎样,被褥是厚是薄,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造成失眠的重要原因。安逸的卧室环境,幽雅的居室布置,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的作息制度,是保证高质量睡眠的首要条件。失眠了,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生命活力从哪里来?我们的领导从哪里来?生命活力和领导力,是和魅力,精神,胆识有关系的。诸如魅力,魂魄,在人们看来似乎是虚无缥缈的,可在《黄帝内经》里,“魄”是和肺气密切相关的,“精”藏于肾经,“神”是指心神。《黄帝内经》是惟一一部以圣王命名的书,首先它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生命之学是帝王这业,是大功德,大慈悲。学习《黄帝内经》,可以帮助每个人认知自我,培养自身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4.
呼吸和心跳是生命的征象,但植物人也是有呼吸和心跳的。财富和名位是生命的价值,但与位高权重画等号的不一定是幸福。在我看,只有爱,只有真情,才是活着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幕后     
阿夏 《东方养生》2009,(9):120-123
脸谱是假,人物是真;戏是假,情感是真。画着脸谱的人,在台上演戏;不画脸谱的人,在生活中演戏。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相似文献   

6.
丸散膏丹自制剂,伴随中药汤剂走过了几千年历程,在中药大家族中,汤剂,丸散膏丹直至现代化的中药片剂、冲剂、注射剂。中药自制剂始终处于中药金字塔的基坐部分,是连接国药准字号的中间环节,也是仪次于汤药的主导剂型。由于丸散膏丹药力较汤剂平缓,持久,具有“简便廉”的特点,发展并推广中药自制剂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由单方独剂到复方中药,是中药进步的象征;汤剂,中药自制剂,中成药,中药自制剂占临床用药半壁江山,作为承上启下的中药自制剂,同样是中药创新的基础环节,除此别无它路。 中药创新离不开鼓励中药自制剂发展,舍近求远,对中药自制剂采取非鼓励措施,只会使中医疗效及中医事业受到严重阻碍。一边是中药自制剂,一边是中药现代化。选择传统与现代并举才是中药发展的正确道路。中药单体研究不能代替中药自制剂及中药复方研究。辨证施治,辨证是医,施治是药,中医离开中药是不可想象的。辨证施治是实事求是,是围绕着病情变化遣方用药,辨证施治是病和药,是矛盾的集合体,两者互为依存,构成中医理论的最基本观点。矛盾和谐,对立统一是中医辨证观的理论核心,循环思维,反向思维,变向思维构成了中医理论区别于西医的关键内涵,天人相应,整体互动,动态平衡构成了中医生态医学的基本法则。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科学内涵,阴阳五行不但具有汉字的符号意义,而且具有中国文化的象形文字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是科学,中医理论是指导,临床医疗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肢解中医理论,片面理解中医(非系统性),理论脱离实际,中医中药脱节(中药自制剂缺位),是目前中医发展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楼绍来 《科学养生》2008,(10):19-20
顾铭浩面色白净,少有老年斑痣。 顾氏一门6医生,3个中医,3个西医。最早祖母是中医,然后叔父继承中医,最后由他继承。3个西医,妹子和妹夫是同济大学医学院同学,妹子是妇科教授,妹夫是外科教授,儿子是交通大学医学院毕业,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哈佛大学医科教授。顾铭浩学中医是因为从小受了祖母王春娥的影响。祖母出身于中医世家。  相似文献   

8.
欧春 《气功》2014,(5):395-397
人们常说“恭喜发财”,普遍认为生意兴隆是好事。李先生最近一段时间来生意繁忙,应酬也多,每天都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常常是酒足饭饱,兴致很高。可是,在这种无节制的饮食状况下,过了不多久却愁眉苦脸了。原来,李先生患了难言之隐的疾病,他感到肛门口肿胀疼痛难忍,尤其是每天解大便时疼痛不堪,大便干燥难解不说,还排出困难,坐在卫生间里如坐针毡,往往是便池里好大一滩血,大便却还没解干净。无奈之下,他来到了医院的肛肠科就医。经过医生的检查诊断,原来,李先生是痔疮发作了。  相似文献   

9.
《按摩与康复医学》2008,24(11):20-20
刮痧和按摩导引都属于自然理疗,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特色疗法,疗效确切无药物副作用,倍受人民的推崇。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有机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当某一个脏腑出现病症时,除了直接调整本脏腑和外脏腑,还应调整其它脏腑协同康复,强调整体观念,讲求标本兼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内外,并能调节人体各部功能的通路,将人体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经脉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成.喻穴是人体脏腑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人体疾病的反应点也是中医施术的部位,解剖学也解剖不到的,是我国人民经几千年积累完善的,古老面独特的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东方养生》2009,(11):112-113
和地球上所有虚构的线起来,我们的南北气象分界线要真实得多。一线之隔,一边是东海,一边是南海,一边是蓝得透明的温暖,一边是蓝得厚实的深沉。任他海水如何翻涌,东海就是东海,南海就是南海,晴空之下,它们永远这样旗帜鲜明,让人恨不得伸出一对巨掌拨开海水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1.
返老还童是人们的普遍愿望,然而这一愿望与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是相违背的,因此也是不能实现的。现实生活中,在老年人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返老还童”现象,不少人喜出望外,认为是健康长寿之吉兆,其实不然。医学专家指出,这些异常现象常常是疾病发生的信号,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东方养生》2014,(8):2-2
园林是中国人曲折的心理结构。它是迂回的,移步换景的,幽深的,是,它不追求大,而追求深。这种深,可以探微通幽,也可以静水深流。有的深只是深,此深含着大。  相似文献   

13.
辨证施治(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辨证施治和辨证论治是同一概念,整体平衡是辨证施治的特点,辨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辨证中正确运用辨证求因,明确“主证、兼证、证中证、综合证”诊断,在“治病求本,治未病”辨证中,有效甄别验证,因果倒置,标本倒置的正确性。积极采取前期辨证早期治疗,将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亚健康亚临床状态的回顾性前瞻辨证,将有助于隐性病因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辨证是早期诊断,施治是早期治疗,病程中强调和重视“早期辨证施治”求证反证验证辨证贯穿始终。求因求证求是求本是实现疾病早期诊断的关键。古典中医核心理论同现代诊疗技术及生物识别技术的积极采用,必将提高辨证施治的整体水平及促进中医药现代化。预则立,体质辨证、保健辨证、病因辨证、有效的疾病及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早期辨证,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以防患于未然。理法方药,使辨证施治更趋完善。试错及纠错辨证,诊断性用药是减少误诊误治的有效途径。冲击疗法,鸡尾酒疗法,长期疗法必须严格剂量,疗程并合理用药。治病必求于求本,生命在于保健。祛病健身,保健是本,祛病是标,在整个病程中有效的辨证施治,正确预见疾病各阶段尤其是并发症的恶化及转归康复是提高中西医诊断和治疗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来自国内外的研究和调查资料都显示出,中年是多事之秋,是事业和婚姻关系发展最为困难的时期。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压力大;加之社会转型期,新思潮新观念给人们心理上的冲击……中年是下岗失业期,同时离婚率是各个年龄段中最高的。有统计说,在几个大城市,中年离婚占总离婚数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和中医俗称的病名,又名卒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大脑血管破裂而造成出血性中风;另一种是由于血管阻塞,致使氧气和营养物质不能达到大脑的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死。主要表现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痉挛,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中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五千年,中医对人体科学的研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都有其独特的理论。现代医学更重视对人体的“物质性”即解剖和新陈代谢的研究,忽视了人体“精神性”即思想理论化和人生观同疾病及“基因”的内在联系,人文精神的生理和病理以及新陈代谢基础的针对性论文及文化产品匮乏,精神文明远远落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医学领域表现的更为突出。气是第一生命力,物质和精神是气的两个状态,精气神三宝,是物质到精神的三步曲,也是气的最高表现形式。精神因素是“气”的重要内涵;是生命的支柱和健康标志,精神和基因的互动,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昭示着“气基因相应”和“气基因合一”的不二法则。生命基因是先天的,但生活方式取决于后天的选择。从而影响人的后半生。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及“精气神”人体三宝,以及饮食有节和快乐精神是“气基因合一”和气化代谢的基础。神是生命的主宰,气是第一生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选择美好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类长寿健康的保证。本文着重探讨了,“气基因合一”,物质是生命的基础,精神是生命的上层建筑和主宰,正确和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体生命长寿和健康的保证。人生的价值并不仅仅是身体健康,中医所讲的“神明之府”,是光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积极向上以及健康的快乐人生。理性和智慧不但激励生命,同时也影响着生命中“气基因合一”及基因代谢和基因功能。补精益气壮神,中医讲补益精气,主要是平衡理论,阴阳平衡,水火平衡、酸碱平衡;补是平衡,辨证施治也是平衡。气一阴阳一五行之气、精气神、八纲、五证、十二型均可为本,辨本施治,治病必求于本。  相似文献   

17.
如何重建医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体,德为用。 高尚的医德,是医生的职业灵魂。儒家讲仁,仁是德的概念化,是道性的一种表现。“克己复礼”,也是德的一种表现,仁与德所要表现的是同样的概念,医生的仁心仁术离不开“道德”二字。  相似文献   

18.
结核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继发的结核感染,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主要病变在脑膜,特别是颅底脑膜,因此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是脑膜刺激症,占77%-90%。此外还常伴许多神经系统损害,使结脑的症状复杂化。如果用药不及时,则病死率很高。因此,早期治疗,彻底治疗是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杨玉红 《中医研究》2010,23(8):23-24
五味是药物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五味可视为五类基本性质。药物主要是通过五味——五类基本性质而发生作用的。四气不是药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而是用药之后的4种效应,即药物作用的4种属性.因此,四气是在药物的五味作用于机体之后才产生的。五味是性质,四气是效应,五味与四气的关系是药物与效应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因此,五味与四气之间就应有其内在联系和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罗静 《养生大世界》2008,(11):26-26
秋天一过,便是冬天了。冬季是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是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活动就要与大自然的变化保持一致,冬季早睡晚起,则是顺应了冬藏的特点,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