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分析河西走廊早期生态环境与人文因素的互动关系,为溯源河西地域建筑形态和发展,做有据可依的地域建筑生态文化初步研究,河西走廊地域建筑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对于地域建筑的生成、发展及其相互关系,是确定河西走廊地域建筑生态文化指向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张继和 《中外建筑》2009,(1):104-108
当代“全球化”对地域建筑产生日趋严重的同一化影响,作为城市和建筑个性的地域文化特征怎样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创造出优秀的现代地域性建筑。本文结合湖南吉首大学齐鲁大楼的建筑艺术设计,探讨了现代地域建筑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胡肖辉 《安徽建筑》2011,18(1):17+42-17,42
由于生态环境的差异、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地方价值观的可变性,绿色建筑的设计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建筑是建筑本土化创作的一种科学的表现形式。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只有尊重地域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发掘本土文化中合理科学的地域技术并将之和现代设计手段加以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特色和更加具有生命力的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4.
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联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伟  袁镔 《华中建筑》2009,27(3):45-47
该文将建筑置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之中,从水资源、能源、大气环境、建材资源以及噪音、绿化等多角度详细论述了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的相关性特征,给出了更加深入的绿色建筑定义,阐明了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建设与管理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指出了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与绿色建筑建设的薄弱环节,倡导绿色建筑评价的地域化。  相似文献   

5.
陈茜  刘敏 《山西建筑》2008,34(6):67-69
从城市规划专业角度阐释了城市地缘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城市地缘文化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特征在创造城市特色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此通过挖掘城市山水、城市空间形态、建筑及非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地域潜质,达到发扬与传承地域文化精神内涵与价值,规避糟粕,重塑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刘昌忠 《四川建筑》2004,24(Z1):50-52
文章结合建筑的功能、艺术,各个时期、各个地方建筑的发展,就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问题提出看法.认为古代建筑有地域文化特色,现代建筑缺少地域文化特色.努力创造中国优秀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中国优秀的"时代建筑"和"世界建筑".  相似文献   

7.
胡彬 《城市建筑》2014,(14):42-42
建筑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建筑物质与精神财富,它代表了社会与自然地融合。在不同的地域,其文化和民俗风情也不同,这就要求设计师对当地文化、民俗风情等进行了解,将不同的地域文化通过建筑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催生了城市。本文在介绍如何做好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结合街区规划建设、城市建筑中的文化建设提出一些思考,并得出新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探索山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点,遵循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以地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高低起伏、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建筑色彩是一个地区的整体风貌、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地域特色、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等的综合体现.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建筑色彩的地域性,可以突显城市个性,改善城市建筑色彩无序混乱的状况,创造出宜人的城市色彩环境.文章通过对影响建筑色彩的地域性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造成城市建筑色彩混乱的原因,提出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园城市背景下的生态宜居环境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民 《园林》2021,(1):8-12
“公园城市”的提出奏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宜居环境规划建设新的美好乐章。建设公园城市关键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把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健康美丽的大公园,这也是社会进步、文化传承、社会公平、国家强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肖湘东  陈伟志 《山西建筑》2006,32(6):48-48,65
从对自然环境气候的适应方面分析了湘西民族建筑的生态思想,对湘西居民超前的生态精神进行了研究,以达到创造具有良性生态循环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当代建筑文化的效果,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旭 《山西建筑》2002,28(3):119-119,160
以“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节约土地、保护地球资源”为指针,从加快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必要性、加快小城镇园林绿化应采取的措施、小城镇园林绿化的构想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小城镇园林绿化是一项涉及城市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小城镇的长远发展和规划,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园林绿化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其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景观的特征与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龚克  程道品 《山西建筑》2006,32(3):24-25
介绍了生态景观的概念、特点和构建原则,从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提出了城市生态景观的构建途径,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建华 《山西建筑》2003,29(10):11-12
介绍了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特色之间的关系 ,对城市特色与建筑创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指出建筑创新应符合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与规划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面临的“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为了寻求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结合城市规划理论和我国国情,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并提出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及内容,探讨了“生态城市”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伊玛德 《华中建筑》2006,24(10):188-193
地域性建筑是不同社会历史阶段文化积淀的综合纪实,建筑设计要良好结合地域性气候和基地的自然环境。建筑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一方面基于各种社会理念的内部互动,另一方面则是地域气候条件影响的结果。客观上.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与建筑设计均反映了一定地域气候的特征。阿拉伯干热地区为适应当地的气候、反映地域环境与文化,构成了较独特的建筑空间与形态。  相似文献   

18.
岭南广府地区传统聚落中的生态智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杨栩  唐孝祥 《华中建筑》2012,(10):164-168
该文以岭南广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从环境、聚落、建筑等方面探析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揭示出广府地区传统聚落和谐务实的环境生态理想、适应地域的聚落生态格局、创造舒适的建筑生态措施,以期为当今岭南地区的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适宜的人居环境对促进社会经济 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 社会、经济、生态和自然环境四个方面构建 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系统,以大连市内 四区为例,运用熵值法,SPSS,ArcGIS软件 等工具,对研究区的人居环境适宜度进行评 价。结果表明:大连市内四区的人居环境适宜 度差异明显。中山区综合、社会、经济以及生 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值均最高;西岗区自然环 境适宜度评价值最高;沙河口区各项评价值 排名均靠前,相反甘井子区的各项评价值均 靠后,不具有比较优势。概括分析了各行政 区存在的问题与优势,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 需对这些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常健  刘杰 《中外建筑》2011,(6):93-95
城市绿道在当今城市发展中为改善绿色空间环境增添了更多可能,并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同地区需要建立适合各自城市风貌特色的绿道网络。本文针对绿道的不同分类特点,分析了目前武汉城市绿地系统的不足,为武汉市未来建设城市绿道提出了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