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离层对耀斑响应的GPS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台网数据,研究了耀斑爆发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QTEC)的突然增强(SITEC)现象.基于GPS差分群时延和差分载波相位联合数据处理方法,利用双频的GPS数据计算了2003年10月28日大耀斑期间各GPS台站QTEC,其最大增量达到17.7 TECU(1 TECU=1016e.m-2).结果表明,当观测点太阳天顶角>40°时,QTEC增量与观测点太阳天顶角成线性反比例关系,对这种关系进行拟合,确定了反比例系数.进而与2003年10月29日和11月4日两次耀斑事件进行了比较,可以确定上述反比例系数与耀斑对电离层的影响程度有关.同时对QTEC的时空变化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证实了对于耀斑事件,可以忽略GPS卫星的空间变化对QTEC随时间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4年11月上旬强磁暴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QTEC)和电波闪烁武汉GPS监测台网的观测数据,采用小波去噪和互相关技术,计算了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视在纬圈漂移速度.结果表明,在11月10日夜间,各种尺度不规则结构的存在使L-波段闪烁活动与QTEC起伏均显著增强,振幅闪烁指数(S4)最大达到1.0.根据观测台网实测的QTEC变化率(RT),得到引起闪烁和QTEC起伏的不规则结构沿纬圈向西漂移,漂移速度从午夜前(21:30 BST)的约130 m/s下降到午夜后(02:30 BST)的40 m/s左右.该研究为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纬向漂移速度的测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地处电离层赤道异常区的桂林和武汉两地进行了电离层闪烁和总电子含量(QTEC)起伏的同时监测.分析和比较了两地闪烁和QTEC起伏的特征.结果表明:振幅闪烁活动主要发生在日落后至黎明,最大振幅闪烁出现率在午夜及其前后数小时,表现出对地方时的强依赖性.大部分闪烁为中等偏弱闪烁,振幅闪烁指数(S4)大小为0.2≤S4〈0.3,也不时有强闪烁(S4≥0.3)发生,闪烁出现率逐日变化幅度很大,其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于卫星仰角25°至50°的区域.对于大多数事件,伴随振幅闪烁活动及其强度的增强,都出现明显的QTEC的耗空和QTEC变化率(RT)的快速起伏,RT的标准差(IR)指数也明显增强,该研究说明QTEC起伏的观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引起闪烁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电离层暴和行扰的GPS台网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局域GPS台网数据,研究强磁暴引发的中低纬电离层暴和行进式电离层扰动(TID)的特征.应用小波技术从含有电离层总电子含量(QTEC)长趋势变化和噪声背景的原始数据中提取微弱的电离层扰动.采用动态极大熵互谱分析方法确定TID的传播参量.通过对2001年两次强磁暴期间电离层暴和TID的分析表明:3月31日磁暴的电离层响应整体表现为正暴相;而4月11日磁暴的电离层响应表现为主相期间正负暴相交替出现,恢复相期间以负暴相为主.两次磁暴主相期间都出现了持续数小时从极区向赤道传播的TID,其主周期为37~41min.幅度平均达1016e·m-2以上,水平传播速度约为372m/s.该结果说明,本文提出的GPS台网和数据处理方法能有效地监测和分析电离层暴和行扰现象.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布在武汉、安陆、荆州三地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组成局域GPS台网,监测中国中低纬地区电离层行扰(TID)现象.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分辨分析特性与Mallat算法,给出了从垂直总电子含量(QVTEC)的时间变化曲线中提取电离层扰动的算法.并通过一个观测实例,说明了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从QVTEC时间变化曲线中去除由卫星运动和电离层日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日变化趋势,进而提取出短周期的电离层扰动.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GPS组网方式和数据处理方法在中国中低纬地区TID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上空QTEC变化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观测台网用多接收机性能一致性的标定方法,并利用江汉平原GPS接收台网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上空QTEC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和逐年变化的统计特征.标定结果表明,不同接收机之间的仪器偏差是从双频GPS卫星信标推算QTEC的主要误差来源之一,必须校正.统计分析证实,江汉平原上空QTEC的日变化特征同时受电离层和等离子层控制,其年变化以半年周期为主,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两分点和两至点附近,QTEC值的逐年变化从太阳活动峰年到低年逐年下降,与以太阳黑子数为代表的太阳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由新乡(35.3°N,113.9°E)1981~1985年观测日本同步卫星ETS-Ⅱ的总电子含量(TEC)资料,利用付里叶分析方法得出了表示我国中纬地区上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经验模式.TEC模拟与观测资料的比较表明其误差范围在5%~20%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数据,研究了2010年1月12日海地首都太子港发生MS7.3级地震,采用从点到面、从时间到空间的方法分析了震前1个月的TEC变化,发现在海地震前3天TEC出现异常扰动.首先,利用时间序列曲线分析发现2010年1月10至12日之间的TEC异常增大,最大值超过月均值的3倍标准差.其次,利用空间分布图发现10至12日TEC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震中附近.最后,利用"面-时间段"数据分析发现震中5个经纬度内范围内TEC在震前3天出现异常增大,震前1天达到最大值,震后TEC数值回落.结果分析说明,该异常和海地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生境夏蜡梅营养器官的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夏蜡梅不同营养器官的总黄酮含量叶片最高,其它器官的含量很低;总绿原酸含量叶、根中的含量较高,其它器官也有一定的含量.3个不同海拔高度夏蜡梅叶片的总黄酮与总绿原酸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2)夏蜡梅7个居群叶片总黄酮含量在3.4979%~5.1779%,其中大雷山2个居群的含量高于临安居群,差异极显著;7个居群叶片总绿原酸含量变化范围为2.6991%~4.5873%,大雷山2个居群的含量也高于临安居群.不同居群叶片的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性正相关.(3)通径分析显示,影响夏蜡梅叶片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量的主要因子为氮、有机质和C/N.(4)聚类分析结果为大雷山是夏蜡梅叶片高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量的适生区域.  相似文献   

10.
从描述空间冷等离子体波动的双流体动力学方程出发,模拟了低纬电离层顶部的周期场向电流脉冲激发的阿尔芬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过程,分析了阿尔芬波在低纬电离层中的反射和耦合.结果表明,在谐振器下边界沿磁力线方向传播的剪切阿尔芬波会发生明显反射(反射系数(R)≥0.6),当剪切阿尔芬波频率位于谐振器共振频率附近时,剪切阿尔芬波在反射过程中将激发垂直于背景磁场传播的压缩阿尔芬波,其扰动磁场将可能形成当地观测的短周期地磁脉动.该结果为从理论上解释地磁脉动现象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晶体与建筑     
简述了矿物晶体与建筑的相似性,重点地阐述了晶体形态在建筑物外部体形设计中的应用,如水晶式建筑、绿柱石式建筑、电气石式建筑、晶簇式建筑、双品式建筑、浮生式建筑、平行连生式建筑和镶嵌式建筑。晶体式建筑具有天然美的造型,合理的力学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较好的采光、通风,占地少,节省建筑材料,宜于建筑的高层化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及实现ActiveX DLL,介绍了用ASP(Active Server Pages)技术从Microsoft Access 97数据库中获取位图并在Web页中显示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专著《几何不等式新进展》的补遗(Ⅰ)(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专著 AGI 出版后几何不等式的最新进展,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了1987—1990年间的有关文献,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数学家的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氯氰菊酯在苯乙酮作用下的光解动力学规律以及探针性物质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1,2,3,4-四氢萘对苯乙酮敏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苯乙酮浓度的升高,氯氰菊酯的光解速率常数略呈上升趋势,而且氯氰菊酯的光解速率与自身浓度变化无关;溶剂分子的偶极矩越大,与溶液中自由基的作用越强,氯氰菊酯光解速率就越小;在苯乙酮敏化体系中,与ROO·相比,RO·的浓度很低,ROO·的稳态浓度约为10-8mol·L-1,这个浓度也比单线态氧的稳态浓度高得多  相似文献   

15.
确定带有电极的石英晶体板的厚剪共振频率在石英晶体谐振器的设计和加工过程中有着实际意义,特别是目前频率的不断增高使得谐振器的厚度已经减小到不得不考虑电极效应的程度.由于电极的相对刚度不可忽视,只考虑电极质量效应的频率计算方法则需要进行修正.基于一个熟知的无限大晶体板的厚度频率的确定方法,得到了晶体板及考虑到压电效应的用弹性常数和密度表达的频率方程.根据谐振器设计中常用的材料来求解频率方程,我们可以在设计过程中精确确定设计参数,从而减少修正次数.由于这些方程和结果对大多数材料都是适用的,保证了这一方法可以相对容易的与现有的石英晶体谐振器和设计和制造过程结合.  相似文献   

16.
代森锌、代森锰和除草通在汞电极上采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扫描时均具有良好的还原峰,但各个组分的伏安峰之间呈现严重的重叠,在不分离的情况下很难进行测定。讨论3种农药在汞电极上的还原反应机理,并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重叠伏安波进行解析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能得到最好的结果。选择萃取率较大的三氯甲烷作为萃取剂,对几种蔬菜水果样品中的农药进行萃取分离,并用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回收率在99%~104%之间。  相似文献   

17.
利用奎宁能与贵金属的络阴离子发生络合作用的性质,将其负载到阳离子交换树脂上,制得奎宁负载树脂( Q C R) .以 I C P A E S为检测手段,详细考察了吸附材料在静态吸附条件下对贵金属络阴离子的富集分离性能.结果表明, 在盐酸(0.1~3.0 m ol/ L) 溶液中,负载奎宁树脂的化学稳定性好.以0.1 m ol/ L的 H Cl为吸附介质,贵金属 Au、 Pd、 Pt可实现定量分离富集,吸附于奎宁树脂上的贵金属可用0.1 m ol/ L 的 H Cl- 2 g/ L 硫脲混合淋洗液完全解脱.方法用于抗癌药物及催化剂中 Pt、 Pd 的富集分离与测定,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公交出行已渐渐成为新时代的环保、时尚的出行方式,人们常常需要利用手机或网站查询公交信息指导出行,如何设计一个准确快捷的公交查询系统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和有意义的课题。根据当前公交查询需求的实际设计了一套优化的公交查询系统,运用在网站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S是序幺半群,借助环模理论以及半群S-系理论方法,在序S-系范畴中研究了弱拉回平坦性质。刻画了弱拉回平坦序S-系关于直积封闭的序幺半群类以及弱拉回平坦性质与其他性质一致的序幺半群类,讨论了循环序S-系具有拉回平坦覆盖的条件,进而推广了S-系的一些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构件的检索过程中,由于用户对于构件的描述形式或者机制不是很理解,因此很难把自己的需求以专业的术语或者表达形式表示出来,从而影响了检索的效率。引入了刻面权重的定义,将用户的需求有效的具象化,并提出了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构件检索方法,利用一定的聚类准则将构件库里的构件集合划分为不同的类别,降低构件检索的规模,提高构件检索的效率,同时具有较好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