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根据北仑港区的水文资料,运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初步的冲淤计算。计算成果与北仑港区地形测量资料比较一致。分析了水动力条件,床面切应力以及地形等资料,认为目前本区是处于稳定阶段,水流足能把来沙带走。  相似文献   

2.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走滑断裂是该地区油气成藏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基于最新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借助最大波谷振幅属性提取的物探手段,结合走滑断裂的理论模型,探讨了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裂的分段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哈拉哈塘地区主干走滑断裂平面不是连续不断的,而是由一系列雁列排布的R剪切断裂组成,具有明显的分段性:断阶带(overlap)发育成的P剪切断裂与R剪切整体构成辫状的构造样式;而在R剪切末端,派生出R'剪切、T剪切等次级断裂,组成马尾或羽状构造.不同区带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条件:断阶带,受挤压应力控制发育局部背斜,为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区,而背斜翼部沿断层发育的串珠储集体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效空间;走滑断裂末端的马尾构造区,断裂数量多、地势低,发育规模储集体,但油气易沿断裂向高处运移,油气保存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0年以来青海省和甘肃省区域地震台网的定位地震目录,分析了研究区最小完备震级,选取空间网格尺度为0.2°×0.2°、地震活动异常学习时间段和预测时间段均为3 a,应用图像信息(PI)法,分析了门源MS6.4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震热点图像的异常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的预测时间窗内,冷龙岭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断裂附近存在明显的地震热点,且地震热点图像颜色偏深,发震概率较高,向前滑动至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和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3个预测时间窗,此两断裂附近仍存在地震热点,地震热点图像颜色逐渐由深变浅,而门源MS6.4地震就落在PI法得到的地震热点内。门源MS6.4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地震热点,且地震热点相对集中,地震热点图像颜色由深变浅,震后消失;在祁连山北缘断裂附近,地震热点持续存在,分布较集中,地震热点图像颜色也呈由深变浅的过程。未来需关注祁连山北缘断裂,附近有发生强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本文通过地质、地貌和沉积物的资料,探讨乌鲁木齐南山山前地区地貌与新构造运动。资料表明,此区的地质、地貌、沉积物的一些特征主要是由断裂的右旋动引起,断裂的活动趋于强烈。断裂活动的水平幅度大于垂直幅度,不同地段上的活动强度和频度都有差异,地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受新构造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由于海啸波具有长周期、慢衰减的特征,对于能够激发海啸的海底地震,海啸波资料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利用地震波资料和大地测量资料反演得到的震源有限断层模型的补充数据,以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本文以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海啸期间反演的震源模型为例,利用Okada弹性半无限空间理论将震源有限断层模型转化为垂向海底变形;然后利用Ge...  相似文献   

6.
基于1980年以来青海省和甘肃省区域地震台网的定位地震目录,分析了研究区最小完备震级,选取空间网格尺度为0.2°×0.2°、地震活动异常学习时间段和预测时间段均为3 a,应用图像信息(PI)法,分析了门源MS6.4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震热点图像的异常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的预测时间窗内,冷龙岭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断裂附近存在明显的地震热点,且地震热点图像颜色偏深,发震概率较高,向前滑动至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和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3个预测时间窗,此两断裂附近仍存在地震热点,地震热点图像颜色逐渐由深变浅,而门源MS6.4地震就落在PI法得到的地震热点内。门源MS6.4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地震热点,且地震热点相对集中,地震热点图像颜色由深变浅,震后消失;在祁连山北缘断裂附近,地震热点持续存在,分布较集中,地震热点图像颜色也呈由深变浅的过程。未来需关注祁连山北缘断裂,附近有发生强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对塔城盆地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和航磁异常数据进行处理,以地震剖面数据和电性剖面数据为约束条件以降低重磁反演的多解性,求取了塔城盆地石炭系地层的深度,得到了塔城盆地石炭系地层的分布规律,与其它实测资料对比发现,该结果具有一定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首先,将裂缝弥散化并将裂缝的影响耦合到再生混凝土中CO2的扩散系数中,基于Fick定律建立受力状态下再生混凝土中CO2扩散方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考虑应力状态影响时再生混凝土中CO2的传质方程;然后,通过加速碳化试验,确定了传质方程中应力水平影响系数的大小;最后,采用MATLAB编制有限元程序求解传质方程,确定了再生混凝土梁截面的碳化深度分布。结果表明,对于顶面不传质的再生混凝土梁,截面上的碳化深度分布很不均匀,受压区角部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最小,而受拉区角部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最大,其值为受压区一般边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的2.2倍,为相应的无应力状态下同配比普通混凝土梁一般边的2.4倍。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快速施工和利用新材料的预制节段桥墩设计方法,研究了部分钢筋替换为碳纤维筋时预制节段桥墩的水平承载力和破坏等级.首先通过与拟静力试验结果的比较证明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然后研究了部分普通钢筋替换为碳纤维筋,对拟静力循环荷载和地震地面运动分别作用时预制节段桥墩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筋能提高桥墩水平承载力,增大有效刚度,降低等效粘滞阻尼比和滞回能量耗散.地震时程计算表明:部分普通钢筋替换为碳纤维筋时,使得预制节段桥墩在较强烈地震底面运动下不倒塌.利用绝对能量法分析了桥墩在地震地面运动下的能量吸收和耗散情况,并主要研究了4种桥墩试件在3种不同地震地面运动作用下的输入能量和滞回能量耗散,结果是随着桥墩输入地震能量的增大滞回能量耗散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乌鲁本齐红山地震台的重力仪和倾斜仪在几次中强地震前观测到引力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变化,以及与岩石弹性模量有关的潮汐因子δ值和γ值的变化,认为在地震前存在引力分量的变化和地壳弹性参量的异常显示.利用高精度仪器是可以观测到这种变化的.所研究的几个震例表明:观测点周围200km范围内的中强地震前,引力分量可出现2~6个月的异常,垂直分量的异常幅度约为60~150×10-8ms-2,δ因于的变化约为2%,水平分量γ因子的变化可达39%.实际观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由此认为引力分量的观测为地震的监测预报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获得藿香正气水的色谱指纹图谱,利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投影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实验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藿香正气水存在显著差异,且主成分分析投影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均能对样品进行正确分类,从而建立了识别不同厂家藿香正气水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中药藿香正气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主要依据准噶尔盆地东北缘青格里底山前冲断带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并结合临近阿尔泰造山带燕山期花岗岩的同位素定年,认为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在中侏罗世存在逆冲构造变形.该构造变形发生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沉积期,形成了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逆断层及断层传播褶皱,表明其时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曾受到来自于北东方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其力源可能和西伯利亚板块与蒙古-华北板块的碰撞、拼贴事件有关,是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的陆内反映.这对于促进北疆地区构造变形与盆山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高维数据集合数据挖掘效率,探讨了采用数据变换进行数据维数消减的方法及其应用,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数据变换维数消减模型,给出了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模型中的数据变换矩阵的方法,相应的数据变换应用实例表明,通过数据变换用相当少的变量来捕获原始数据的最大变化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宜对结构早期的损伤情况进行健康监测.采用电阻抗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钢制薄梁进行了损伤识别的实验研究,但将测得的电阻抗信号都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则显得不切实际,所以采用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方法进行实验数据的预处理,降维后包含着最重要主成分的电阻抗信号代替原始数据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研究表明:采用该技术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验观察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可用于数字城市建设、三维模型获取、场景分析与物体测量等领域.但因遮挡和噪声的影响,加之扫描场景复杂,采样精度受限,使得不能直接运用经典的曲面和三维空间理论对点云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分类是点云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提取近邻四面体体积、近邻法向量差异度、主方向差异度和主曲率值4个局部形状特征,采用概率混合策略构建了一种点云数据的半自动分类方法,可实现平面点集、柱面点集和其他点集的有效区分.其中,概率混合策略是依据近邻点平均距离和单指标类别一致程度估计每个特征推断形状的概率,通过混合加权,依据概率赋权函数最大值准则进行局部形状推断.可实现用户交互,以便处理不同扫描尺度和精度的点云数据.采用本文方法对模拟生成的点云、单棵树木点云、街道场景点云、旷野自然场景扫描点云以及航空机载扫描点云等多组数据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局部形状特征的概率混合方法对各种点云数据均具有良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钢材断裂前必先屈服的基本事实, 以钢材断裂面为屈服面后继扩大直至材料完整性(连续性)发生破坏为假设, 以已有的屈服模型的共同特征为切入点, 建议了各向同性钢材在主应力空间的二次函数型断裂模型和屈服模型. 根据不同钢材的特征应力值, 量化了各向同性钢材的二次函数型断裂模型和屈服模型. 依据不同钢材的特征应力值的相互关系, 建议的各向同性钢材的二次函数型断裂模型和屈服模型相应地描述为主应力空间的圆柱面、椭球面、抛物面和双曲面. 建议的各向同性钢材的二次函数型断裂模型和屈服模型较已有的强度模型更具一般性.  相似文献   

17.
区域网络结构研究是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基于铁路客运视角开展研究是区域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依据2015—2019年长三角区域城际铁路客运班次数据,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核心-边缘结构和凝聚子群4个方面对长三角区域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区域城市间铁路流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铁路客运联系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轴与次轴相互交织共同构成整体网络;(2)城市网络密度显著上升,网络结构复杂,但处于弱连接状态,江浙沪省际联系紧密,安徽省有待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3)度数中心度两极分化显著、高低值区地域集聚特征明显、核心城市控制力强势;(4)由上海市、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等组成的宁沪主轴沿线城市群在长三角区域内关系最为紧密、一体化程度最高;(5)凝聚子群分布形态的组织性逐步增强,以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为枢纽,形成了具有地理邻近性的铁路客运联系网络;(6)长三角区域总体网络结构特征为空间分布不平衡、城市首位度突出、形成各级凝聚子群,总体演变趋势为网络联系趋于紧密、网络结构趋于复杂、分布形态趋于优化。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压东侧偏北大风对梅雨暴雨影响的合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1991~1996年江淮地区梅雨大暴雨期的高、低层流场进行合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梅雨期暴雨时,在对流层上部,由于青藏高原向东扩、在高压东侧出现偏北大风轴,由此构成的高空辐射区随着高压的东移而东移,它常常位于低空急流前端的上空、形成上层东北风,下层西南风的特殊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对五轴数控机床旋转轴的热误差进行更精确地预测,解决变工况条件下预测精度不佳与热误差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热误差建模方法.采用激光干涉仪与热成像仪采集不同温度下的角度定位误差与热图像,对热误差进行傅里叶函数拟合,将预测目标由不同角度下的热误差转变为拟合函数参数.在VGG网络模型架构上,引入SKNet注意力机制,以提高模型对变工况下的热图像特征提取水平,并采用全局平均池化代替全连接层,以改善过拟合情况.将建立的模型用于热误差预测,结果表明,旋转轴热误差预测RMSE在升温状态下为8.36″,降温条件下为9.57″,预测精度达90%以上,优于普通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证实了所提方法在旋转轴热误差建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因水下环境复杂,鱼类三维模型获取非常困难,基于三维鱼类数据驱动的很多自动化研究工作无法开展。为此,提出一种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方法。首先,用专业建模师构建的标准鱼体模板注册扫描仪采集三维鱼体数据,构建拓扑结构一致的三维鱼体网格数据集;其次,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集中的三维鱼体网格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建立鱼体的参数化表示模型;最后,采集草鱼数据进行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注册得到的三维鱼体模型与真实扫描鱼体模型顶点之间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仅为0.691 3 mm,在可接受范围。通过改变三维鱼体参数化表示模型中的权参数,快速生成了大量三维鱼体数据,从而解决了三维鱼体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