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使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在对该工艺的理论和机理进行分析基础上,讨论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相分离,以及相分离的实现对整个工艺的影响,介绍了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2.
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使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在对该工艺的理论和机理进行分析基础上,讨论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相分离,以及相分离的实现对整个工艺的影响,介绍了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3.
二相厌氧生物工艺相分离优越性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有关实验结果和有关资料的研究,从产酸相的效能、产甲烷相的运行状况及相分离对厌氧发酵菌群分布和组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产酸相与产甲烷相分离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实现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二相分离,能从两个主要方面提高整个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运行稳定性:1.产酸相为产甲烷相提供最佳发酵末端产物组成,提高产酸发酵的相对收率及产甲烷相的处理能力;2.二相分离使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各大类微生物群体之间  相似文献   

4.
产酸相反应器快速启动和乙醇型发酵菌群驯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有机废水产酸发酵类型中,产酸相的乙醇型发酵被认为是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最佳发酵类型,如何实现产酸相微生物菌群的乙醇型发酵,是提高系统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模型反应器的小试研究和中试规模的反应器运行,证明了利用不同性质活性污泥对产酸相反应器进行快速启动的可行性,并探索了产酸相乙醇型发酵菌群的驯化途径,研究证明,在污泥接种量≮6.5gVSS/L的前提下,将进水COD质量浓度,HRT和pT值分别控制在3000-500mg/L,8.0-10.6h和4.5-7.0的范围时,可在20d内完成产酸相的快速启动,并可在45d左右实现对乙醇型发酵菌群的驯化。  相似文献   

5.
产酸相乙醇型发酵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产酸相乙酸型发酵的运行稳定性,作者采用了间歇厌氧培养实验对产酸相的发酵类型进行研究。根据对产酸相发酵机制、影响乙醇型发酵的环境因素的研究表明,产酸相启动阶段,历经丙酸型发酵、丁酸型发酵,至稳定的乙醇型发酵,而且氧气的存在与否对乙醇型发酵影响较大。文中还提出了乙醇酵的最佳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6.
产酸相最佳发酵类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二相厌氧生物处理中产酸相发酵产物的研究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糖蜜为底物,通过产酸相发酵产物种类对产甲烷相影响的研究,以期确定最佳发酵类型,通过对丁酸型发酵、丙酸型发酵和乙酵型发酵三种类型的理论和试验结果分析,证实试验中发现的乙醇型发酵可作为产酸相最佳类型。  相似文献   

7.
厌氧消化过程中,产酸与产甲烷的速度平衡依赖于产酸菌与产甲烷菌的相对增长速度。通过对莫诺(Monod)方程的研究,找到二者平衡与调控的一般方法,并主要讨论通过控制消化器负荷实现目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以嗜酸放线菌701为菌株,在摇瓶培养条件下,研究嗜酸放线菌701产纤溶酶发酵过程中菌丝体生物量、纤溶酶生成量及残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采用Logistic和Luedekin_Piret方程,得到嗜酸放线菌701产纤溶酶的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及模型参数,将实验数据与所得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比较,结果表明模型值与实验数据拟合性良好,模型基本可以反映嗜酸放线菌701分批发酵产纤溶酶的发酵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注气混相及非混相驱替物质平衡方程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物质平衡方程在油田已广泛应用,然而对油田注气物质平衡方程的研究较少。注入气与油藏油接触时,油气体系间会发生相传质和传热,由于气体溶解于油中引起油的体积膨胀,所以注气过程中物质平衡方程与以前传统的没有考虑相间传质作用的物质平衡方程不同。从物质平衡原理和膨胀理论出发,建立起了注气混相及非混相驱替和气水交替注入过程物质平衡方程式。该物质平衡方程考虑了油气体系相间传质作用和油中溶解气体后的体积膨胀,为注气开发油藏的开发动态分析及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气泡羽流的双流体两方程湍流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双流体概念出发,结合气-液两相流的特点,建立了描述两相湍流流动两方程模型,两方程为液相湍动能方程和湍动能耗散率方程,通过对各时均运动方程和两方向中三阶以下湍流相关项作模型化处理,完成了上流基本方程组的封闭,并将模型用于均匀环境中菜气泡羽流的数值计算,初步证辽产其正确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戊二醇与己二酸聚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戊二醇和己二酸的聚酯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Hu -Wang所推导的采用质量浓度单位 (mol.kg-1)时 ,消除排除水影响的总包聚酯化反应方程 ,对Flory和Lin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修正。考察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等参量与聚酯化反应速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各种温度下聚酯化反应的转化率在 87.75 %~ 95 .1 8%之间。在整个温度变化范围内 ,新戊二醇与己二酸的反应规律符合校正水体积影响之后的Lin所提出的动力学方程 ,而不遵循Flory所提出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关于常压酸浸高冰镍的动力学研究.实验考察了粒度、温度、硫酸浓度和氯离子浓度对镍浸出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体系中选择性地浸出镍不仅在热力学上是可能的,而且反应速率快,完全能达到一次分离镍铜的目的.本文采用特殊的处理方法,将总镍浸出率R转换为Ni_3S_2中镍浸出率R~(?),从而导出实验条件下的动力学方程式.而浸出过程受通过产物层的固膜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3.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丁酸乙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正交设计确定实验方案,分析了 40~60℃对甲苯磺酸催化丁酸与乙醇反应合成丁酸乙酯时,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丁酸与乙醇初始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得到了实验条件范围内该酯化反应的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发适合我国湿法磷酸生产磷酸脲的技术,以磷酸溶解尿素来研究磷酸脲制取的反应动力学,实验在消除液相扩散影响下,研究了尿素的溶解反应时间,考察了反应温度、尿素粒度及磷酸浓度对溶解反应的影响,经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建立了磷酸溶解尿素的反应动力学式,得出反应为近似一级反应,求取了有关参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工业化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二相流理论讨论了磨料射流中磨料粒子的加速机理和运动规律,按喷咀收缩段为准二维流场,对磨料粒子运动方程进行了求解,并对磨料粒子速度和流场速度进行了比较,从而为磨料射流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含颗粒的幂律流体两相流动控制方程,首次对泵离心叶轮内含颗粒的幂律流体两相流动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从进口到出口,幂律流体的速度减小,压力随半径增大逐渐升高,且压力面上的压力大于吸力面上的压力;吸力面上的颗粒拟温度小于压力面上的颗粒拟温度,且靠近壁面处的大于叶道中的;最后比较了液固两相流与含颗粒的幂律流体的两相流的流动,流体相的紊动能有一定的差别,而且颗粒拟温度也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7.
应用类似于Stern-Volume方程的荧光测定及光褪色动力学试验,研究桑蚕丝模拟化合物—氨基酸对染料光褪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色氨酸能显著加速染料光褪色,色氨酸具有敏化单线态氧能力,并表明使用抑制单线氧的金属络合物,能抑制桑蚕丝上染料光褪色。  相似文献   

18.
基于香椿采集分散,集中贮藏加工的需要,研究了不同食盐浓度下盐渍贮藏的产酸和pH值的变化情况,建立了产酸动力学模型Y=αx^2 bx c,并对二次项α、一次项b、常数项c与食盐浓度的关系进行了关联。根据产酸动力学模型判断盐渍过程,从而指导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对硝酸-硫酸-废酸-磷酸体系中的氯苯硝化反应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研究,并得到了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0.
The polyoxometalate(CPFX·HCl)3 H3 PW12 O40 ·8H2 O was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spectra and TG-DTA-DTG.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and non-isothermal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polyoxometalate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G-DTG data using the Achar equation,Coats-Redfern equation(CR),Madhusudanan-Krishnan-Ninan equation(MKN)and Horowitz-Metzger equation(HM).And their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f the kinetic compensation effect were also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