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ne  Cecilie  Dale  Lars  J  Vatten  Tom  Ivar  Nilsen  Kristian  Midthjell  Rune  Wiseth  肖扬译  周智广校 《英国医学杂志》2008,(5):272-277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成人致死性冠心病的患病趋势。 设计 队列研究。 地点 Nord-Trondelag健康研究(HUNT)的两次调查,以挪威人群为基础的研究。 参试者 参加第一次(1984—1986)和第二次(1995—1997)调查的人员分别有74914和64829名,包括男性和女性。 主要结局评估指标 9年连续随访期间,两次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成人的年龄关联冠心病死亡率。 结果 共计2623名男性和1583名女性死于冠心病。最近随访期中的死亡率显著降低:70~79岁非糖尿病组中,每1000人年死亡男性从16.38下降到8.79(减少48%,95%可信区间为39%~55%),女性从6.84下降到2.68(减少62%,52%~70%)。而同年龄组糖尿病患者中,每1000人年死亡男性从38.97下降到17.89(减少54%,32%~69%),女性从28.15下降到11.83(减少59%,37%~73%)。在基线年龄小于70岁组中减少更为显著,而在80岁及以上组中减少则较小。糖尿病患者其冠心病死亡率比非糖尿病者高2倍多,女性更为显著。在两次调查中,糖尿病状态导致的死亡率基本无差异。 结论 从第一次到第二次调查中,冠心病死亡率的普遍明显降低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但糖尿病相关的冠心病死亡率较一般人群高2倍多这一事实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钙磷代谢变化。方法 :将在本中心进行骨密度检查的 116例 2型糖尿病患者按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分组 ,然后分别将各组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年龄段非糖尿病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 ;将 116例 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重指数 (BMI) <19和≥ 19分成两组 ,然后比较其骨密度。结果 :2型糖尿病的所有男性患者和年龄≤ 5 5岁的女性患者跟骨密度较同性别同年龄的非糖尿病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 ,而年龄 >5 5岁的 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与同性别同年龄对照组骨密度差别无显著性 ;体重指数 (BMI)≥ 19的 2型糖尿病患者较体重指数 <19患者骨密度显著高。结论 :糖尿病可影响骨钙磷代谢致骨密度下降 ;女性糖尿病患者绝经后由于雌激素降低引起骨密度下降可能起主要作用 ;低体重指数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更容易脱钙致骨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代谢疾病。中医对此病的论述,其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无力消瘦等称之为消渴病。糖尿病病因一、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年男性大腹便便、体态臃肿,再加上他们喜欢吸烟、饮酒,缺乏锻炼,导致人体肥胖,人体的胰岛素分泌紊乱经常和肥胖联系在一起,而该研究证实肥胖正是许多中年男性的患病原因。在过去的12年中,英国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比女性高出4倍,而且90%都要归因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病因二、糖尿病在中年男性中的蔓延速度相对较快,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本来都可以通过平衡饮食和规律性的锻炼加以预防。另外,女性也不能光顾吃老本,随着年龄增长,她们的患病风险也在增加,而且因心脏病等并发症死亡的2型糖尿病患者,女性比男性高出50%。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肾病是以持续性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车(GFR)逐渐下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无论是1型(IDDM)还是2型糖尿病(NIDDM),几乎50%的糖尿病患者起病后20年内发展成为显性糖尿病肾病。在西方国家17%~33.8%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肾功能不全病人是由于糖尿病肾病,其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首要病因。在接受肾替代治疗过程中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非糖尿病,且预后极差,其2年生存率仅50%左右,死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在我国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亦在逐年上升,因此该病的治疗是当前临床医学领域中极为迫切的问…  相似文献   

5.
李江源 《北京医学》2003,25(6):413-415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一个十分常见的临床问题,根据WHO的评估,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0%-40%,美国的统计为40%,加拿大为50%,北京为42%,60岁以上患者为100%。糖尿病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合并高血压将会大大增加死亡率。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收缩压<160mmHg时死亡率增加1.5倍;>160mmHg时,死亡率增加4倍,其中60%死于心血管疾病,40%死于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6.
北京协和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北京协和医院近13年来住院死亡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方法 选择北京协和医院1991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住院死亡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病历资料247例;死亡登记:使用疾病国际分级第九次修订死亡证明中主要死因;统计方法 :应用SAS6.12软件.结果 北京协和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肾病;经x<'2>检验,女性患者的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肾病死亡构成比显著高于男性,而男性患者的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死亡构成比显著高于女性.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其中尤其以缺血性心脏病为著;提示应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一个十分常见的临床问题,根据WHO的评估,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0%-40%,美国的统计为40%,加拿大为50%,北京为42%,60岁以上患者为100%。糖尿病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合并高血压将会大大增加死亡率。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收缩压〈160mmHg时死亡率增加1.5倍;〉160mmHg时,死亡率增加4倍。其中60%死于心血管疾病,40%死于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而心血管疾病 (CVDs)和肾功能衰竭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1] 发现 ,约 80 % 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CVDs;消除年龄因素的干扰 ,糖尿病患者死于CVDs的危险比普通人群增加 3 0倍 ;既往无心肌梗死 (MI)病史的 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CVDs死亡率增加 7 5倍 ,既往有MI病史的 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CVDs死亡率增加 3 0倍。许多因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AS)、血脂代谢异常、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血小板积聚活化及血液凝血功能异常等是引起CVDs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和 …  相似文献   

9.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导致死亡率增加。不同性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可能不同。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和全科医学科门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测量心踝血管指数(CAVI)和踝臂指数(ABI)。结果 166例患者中,男113例,女53例。男性患者中,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均与CAVI、ABI、运动后ABI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收缩压、空腹血糖均与CAVI、ABI、运动后ABI下降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女性患者中,年龄、LDL-C/HDL-C、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均与CAVI、ABI、运动后ABI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收缩压、空腹血糖均与CAVI、ABI、运动后ABI下降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CAVI、ABI、运动后ABI下降百分比的影响因素(P<0.05),空腹血糖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CAVI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LDL-C/HDL-C、空腹血糖是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CAVI、ABI、运动后ABI下降百分比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吸烟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影响因素;年龄、LDL-C/HDL-C、空腹血糖是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以及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 a来在云南省某省级医院住院的137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收集住院相关信息,分析其并发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情况.采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占40.9%,女性占59.1%.年龄(59.96±11.73)岁,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占35.80% (49/137),其中男性17例占34.70% (17/49),女性32例占65.3% (32/49),主要以61~75岁为主,有28例占57.1%.未患骨质疏松症的占64.20% (88/1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病程不同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构成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P<0.05)、血Ca值(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构成高于男性,年龄以61~75岁为主,体重偏于正常体重.并发骨质疏松症者,女性构成高于男性,病程时间较长以>120月为主,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轻度偏高,而且提示病程时间越长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构成风险越大;血Ca值越少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构成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高渗昏迷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随着人们对糖尿病高渗昏迷的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较前有所下降,一般认为,糖尿病高渗昏迷患者不是死于高渗,而是死于并发症.我科在2002年~2007年共收治高渗性非酮症型糖尿病昏迷28例,其中合并急性心梗5例,现将临床经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慢性合并症多,特别是血管合并症临床更为多见。我院干部病房近年来共收治各种病人378例,其中Ⅱ型糖尿病42例,占住院病人的9%。42例中男性35例,女性7例;年龄分布自60~81岁,其中大于65岁者32例,占7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海量真实世界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了解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人口学分布、中医证候分布及合并疾病特征.方法 采集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HIS数据库中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72,772例住院患者信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患者人口学特征、出入院中医证候、并发症及合并疾病.结果 72,77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多集中于45~89岁,共41,805例(57.45%);男女比例为1.41:1;有医疗保险的患者45,982例(64.31%);住院8~28 d的患者共25 691例,占35.30%;出院诊断中气阴两虚最多,占36.05%;合并疾病的前5位分别为高血压32,601例(19.02%),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6,912例(9.87%),脑梗死9,344例(5.45%),脂蛋白代谢紊乱8,940例(5.22%)和非酒精性脂肪肝5,096例(2.9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发,男性多于女性,出院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为主.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不同资料提示,2型糖尿病的某些病因有赖于患者性别,而内源性性激素可能在其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举例而言,高水平的雄激素可增加女性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男性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 目的:很多研究观测了血浆睾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以及雌二醇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对这些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估。资料来源:采用关键词diabetes(糖尿病)、testosterone(睾酮)、sexhormone-binding globulin(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和estradiol(雌二醇)系统检索EMBASE和MEDLINE(1996年至2005年6月)收录的英文文献,检出文章的参考文献,并与作者直接联系。 研究选取:在检出的80篇文献中发现43篇前瞻性、横断面研究,这些研究共纳入6974名女性和6427名男性,均提供了病例和对照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s,RRs)或激素水平。 数据提取:由两名研究者运用标准方案分别提取有关研究设计、参试者特征、激素水平和危险评估的资料。数据综合:采用随机效应和汇总回归分析、汇总研究结果。横断面研究显示,与对照组(平均差异,6.1rig/dL;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2.3-10.1)相比,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睾酮水平显著下降(平均差异,-76.6ng/dL;95%CI,-99.4-53.6),而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睾酮水平升高,性别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前瞻性研究还发现,睾酮水平较高的男性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可下降42%(RR,0.58;95%CI,0.39—0.87),睾酮水平升高可增加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性别差异P=0.06)。前瞻性横断面研究发现,与男性相比,SHBG更能有效保护女性,避免后者发生2型糖尿病(性别差异P≤0.01)。前瞻性研究显示,SHBG水平较高的女性其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可下降80%(RR,0.20;95%CI,0.12—0.30),而SHBG水平较高的男性其患病风险可下降52%(RR,0.48;95%CI,0.33—0.69)。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男性患者和绝经后女性患者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P=0.007)。 结论:该系统综述表明,内源性性激素可能在特异性调节糖代谢状态和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睾酮水平升高可增加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可降低男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SHBG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女性的相关程度比男性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病特点及其对降糖降脂治疗的反应。方法:对374例糖尿病患者血脂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年龄和性别不同分别观察50岁前、后男女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并按治疗情况分成糖尿病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组、单纯降糖治疗组、降糖降脂联合治疗组,分别观察各组血脂基值和变化情况。结果:374例患者中接受血脂检查者占68.3%,其中血脂异常者55.4%,服用降脂药者12.8%。1型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比例为18.3%,2型糖尿病患者为58.4%。<50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男性,而≥50岁后这种差异消失,反而出现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男性的现象。单纯降糖治疗可使血糖和血脂降低,但不能使后者降至正常范围,降糖同时加用调脂药物,则有望使血脂达到理想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以血TG增高最明显。年龄性别不同,血脂谱有所差别。而调脂治疗对纠正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目前已成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目前全世界大约有超过2亿患者,其所导致的骨折在50岁以上女性中占33%。男性为20%。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骨质疏松(diabeticosteo2porosis,DO)的发病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心、脑、肾、眼及皮肤、神经等系统的并发症已被普遍认识,但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是近几年才开始被医学界认识。事实上,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是一个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Levin等报道糖尿病患者中有50%并发骨质疏松,但患者对如何防治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知识缺乏。而骨质疏松一旦发生,不可逆转,所以在预防方面显得尤为重要。骨质疏松症易导致骨折,给患者治疗和康复造成很大困难,致残率高,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使患者生命质量下降。1型DM患者骨量减少和DO的发病率高达48%~72%,患1型DM的妇女骨折的发病率是非DM妇女的12.25倍。2型DM患者DO的发病率约为20%~60%。患2型DM的老年女性比非DM女性和男性骨质丢失更快,骨折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正1资料与方法①一般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69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38~66岁,病程5~1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出现微血管病变。其中糖尿病肾病2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4例,糖尿病神经病19例。参考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符合混合型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6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男性17例,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但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含量与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关系尚不十分明确。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与骨密度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在益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02例。同期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益阳市南县麻河口镇、南洲镇、乌嘴乡、茅草街镇非糖尿病者202例为对照,均于益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检查。使用双能X线检测腰椎、股骨颈、总髋骨密度;使用欧姆龙内脏脂肪检测仪测量皮下、内脏脂肪面积。采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问卷)评估未来10年主要部位及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若为糖尿病人群,不纳入糖尿病作为骨质疏松风险因素所得结果用FRAX1表示;纳入糖尿病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因素则将所得结果用FRAX2表示。结果2型糖尿病男性体质量、体质指数(BMI)高于非糖尿病男性,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大于非糖尿病男性,FRAX1(主要部位)低于非糖尿病男性(P<0.05)。2型糖尿病女性年龄、内脏脂肪面积大于非糖尿病女性,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低于非糖尿病女性,FRAX1(髋部)、FRAX2(主要部位)、FRAX2(髋部)高于非糖尿病女性(P<0.05)。校正年龄、体质量后,2型糖尿病女性总髋骨密度低于非糖尿病女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非糖尿病人群中,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总髋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腰椎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女性、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体质量、BMI、皮下脂肪面积、总髋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体质量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面积与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与FRAX1(髋部)、FRAX2(髋部)呈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有较高的体质量、BMI及内脏脂肪面积。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较低,其未来10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较高。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股骨颈骨密度及总髋骨密度呈负相关,且随着内脏脂肪面积增加绝经后女性未来10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北京市2型糖尿病肾病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为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从1994年10月13日—2000年12月14日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国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具体调查内容包括入选患者的基本情况、相关病史资料、各种代谢指标以及入选患者糖尿病肾腐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诊断情况等。最终保留911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为35.7%;在各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中,早期肾病的发生率最高,为17%(男性患者的发生率为17.3%,女性患者的发生率为16.7%);临床肾病的发生率为13.6%(男性患者的发生率为15.7%,女性患者的发生率为11.6%);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4.1%(男性患者的发生率3.5%,女性患者的发生率为4.7%)。尿毒症的发生率1.0%(男性患者的发生率0.5%,女性患者的发生率1.6%)。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入院时的年龄、血糖、血压、血脂、吸烟等密切相关。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糖尿病要进行强化治疗,同时加强糖尿病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以长期稳定控制血糖,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听功能,并探讨性别和糖尿病病程对2型糖尿病患者听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6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的纯音测听,比较两组听功能有无差异。结果糖尿病组听力损害的发生率为40.6%,对照组为2.2%,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1)。糖尿病患者听力在各个频率均有下降,高频听力下降更为明显。男性糖尿病组比女性糖尿病组的低频听阈降低,而在高频听闻升高。未发现病程对糖尿病患者听功能的影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比例较高且临床症状不明显,门诊的积极听力学检查有助于糖尿病听力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