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益气通络丹抗缺氧再给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含益气通络丹的大鼠血清对缺氧24h再给氧4h后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一氧化氮(NO)生成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的影响。方法 采用AnnexinV-PI双标记方法以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LDH释放水平,采用改良Yu方法测定NO浓度,用Ohkawa法测定TBARS含量,结果 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后NO=TBARS水平升高,LDH释放增加,含益气通络丹的血清能显著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抑制LDH释放,降低培养细胞上清液中NO和TBARS水平,其效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益气通络丹具有抗缺氧再给氧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和NO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复方缬芎滴丸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复方缬芎滴丸(VLC)对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大鼠进行灌胃给予VLC,剂量分别为32 mg.kg-11、6 mg.kg-1,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制备含药血清,将含药血清加入培养5 d的乳鼠心肌细胞中,阳性组直接加入川芎嗪;厌氧培养24 h后,更换培养基(含有受试药),再给氧4 h,阴性对照组一直置于常规下培养;最后,检测培养基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及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消化受试乳鼠心肌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进行碘化丙啶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缺氧再给氧损伤组LDH、MDA含量均增高,说明细胞在缺氧再给氧后脂质过氧化增强,心肌细胞出现明显的损伤。与模型组相比,VLC各含药血清组LDH、MDA值均明显降低,表明VLC有抗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VLC含药血清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38%、69%(P<0.01),表明VLC可降低缺氧再给氧后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结论VLC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VLC能够降低心肌缺血时氧自由基的产生,并有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uroeortin (UCN)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UCN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离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模型,进行缺血/缺氧1h再灌注/复氧2h的损伤,在缺血/缺氧前1h给予UCN预处理;在再灌注/复氧2h后观察UCN对缺血再灌注/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损伤、细胞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UCN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损害,使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降低;增加缺氧复氧离体心肌细胞活力、减少培养上清的LDH水平.与上述心肌保护作用相伴随的是UCN预处理还能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自噬,使LC3BⅡ/LC3BI的比值显著降低,并且抑制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Bni p3的mRNA表达.结论 UCN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可能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豆苷元对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制备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测定细胞存活率、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大豆苷元10~160μmol/L均能提高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和用MTT法测得的A570 nm值(P<0.01);抑制缺氧/复氧损伤引起心肌细胞的LDH和CK释放;减少MDA的生成,提高SOD的活性,抑制NOS活性,降低NO水平(P<0.05,P<0.01)。结论大豆苷元对乳鼠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显微镜和M TT法观察缺氧-再给氧导致培养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损伤和金丝桃苷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金丝桃苷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观察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和细胞内C a2 浓度的变化。结果金丝桃苷对缺氧-再给氧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0.5~50μm o l/L金丝桃苷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心肌细胞中LDH的形成和细胞内C a2 超载。结论金丝桃苷具有对抗缺氧-再给氧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钙超载和抗自由基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月刚  孙祝华  金春华  陈素云 《广东医学》2005,26(12):1640-1642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丹对缺血缺氧条件下心肌细胞蛋白酶C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缺血缺氧性心血管疾病的机制。方法取大鼠乳鼠心脏心室肌培养心肌细胞,用Koyama方法复制心肌细缺血缺氧环境。经益气通络丹大鼠血清处理细胞后,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PKC(protein kinase C,蛋白激酶C)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缺血缺氧状态下心肌细胞胞浆和胞膜的PKC活性均下降(P<0.05),与缺血缺氧组比较经益气通络丹治疗后胞浆和胞膜的PKC活性均有所上升(P<0.05)。结论益气通络丹对缺血缺氧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调节心肌细胞的PKC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葛根素(Pue)处理后对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缺氧/复氧对照组和缺氧/复氧 葛根素保护组(葛根素浓度分别为1、0.1、0.01g/L).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形态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和一氧化氮(NO)分泌量,以及Pue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Pue可明显提高SOD和LDH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NO分泌量,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电镜下治疗组心肌细胞结构接近正常;流式细胞仪计数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葛根素处理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模拟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葛根素稳定心肌细胞膜和减轻氧自由基损伤,并且抑制缺氧/复氧损伤中的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加味丹参饮预处理对心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延迟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丹参饮预处理对心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72h的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6组,空白组正常培养;正常血清对照组加50%大鼠血清培养;含药血清组加50%含加味丹参饮的药物血清培养;缺氧再给氧组予缺氧3h,再给氧1h。缺氧预处理组、加味丹参饮预处理组分别给予缺氧预处理、加味丹参饮预处理,24h后再予缺氧3h,给氧1h。结果缺氧再给氧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1),缺氧预处理和加味丹参饮预处理组LDH、CK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缺氧再给氧组(P<0.01),与空白组、血清对照组和含药血清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加味丹参饮预处理的延迟保护作用可防止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从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培养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再给氧方法,对缺氧60、120min及缺氧后再给氧30、60min时心肌细胞搏动、(51)~Cr释放率、苔盼蓝摄取率、扫描电镜观察及1,6-二磷酸果糖(FDP)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缺氧2h、再给氧1h可引起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减慢,(51)~Cr释放率和苔盼蓝摄取率增加,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膜受损。FDP增加缺氧-再给氧心肌细胞搏动频率,保持膜结构的正常,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枸杞糖肽对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病理模型。方法从细胞形态学、细胞存活率、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外漏释放及细胞凋亡等方面,观察枸杞糖肽对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枸杞糖肽能明显抑制缺氧所致的心肌细胞死亡(P<0.05,P<0.01)、细胞内LDH的漏出(P<0.05,P<0.01),并能降低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结论枸杞糖肽对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硝酸盐/亚硝酸盐(NO2/NO3)水平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06年11月至2007年8月间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转归,计算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收集患者EBC进行NO,,2>/NO3水平测定.比较上机24 h内不同CPIS评分患者的NO2/NO3水平,不同NO2/NO3水平患者的3 d内脱机例数和最终院内病死率.比较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CPIS评分和NO2/NO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患者76例.入院24 h内不同CPIS评分组NO2/NO3水平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PIS≤3、CPIS 3~6和CPIS>6患者NO2/NO3水平分别为(23.31±5.79)、(28.72±9.10)和(35.42±12.10)μmol/L.NO2/NO3水平越低的患者早期脱机的比例越高,病死率越低.24例存活患者和23例死亡患者检测到第4 d、第7 d的NO2/NO3水平,随着上机时间的延长,存活和死亡患者NO2/NO3水平差异逐渐加大,第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32±9.52)μmol/L比(37.22±12.03)μmol/L,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PIS评分与NO2:/NO3水平呈正相关(r=0.76,P<0.01,n=76).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EBC中NO2/NO3水平可以反映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可能作为判断预后、指导撤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一氧化氮和神经元性一氧化氮是否参与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理,用栓线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观察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7硝基吲唑对再灌注期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脑缺血30min血浆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升高,缺血3h组一氧化氮含量下降,接近对照组;缺血3h、再灌注30min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再次升高,再灌注3h组一氧化氮含量又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7硝基吲唑(25mg/kg)能显著抑制缺血3h、再灌注30min升高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7硝基吲唑的作用可被L精氨酸(300mg/kg)逆转,而D精氨酸(300mg/kg)无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 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伴或不伴透析低血压的血液透析(HD) 患者血浆中NO 的稳定代谢产物亚硝酸盐(NO-2 ) 和硝酸盐(NO-3 )的水平。结果:透析低血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低于血压正常的HD患者,前者NO-2 和NO-3 的血浆水平显著高于后者;低血压及血压正常的HD患者的MAP 分别与其NO-2 和NO-3 的血浆水平呈负相关。结论:HD患者NO 产生增加,可能促使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驱动搅拌反应器研究了乙二胺合钴溶液吸收NO的反应动力学。实验表明:[Co(en)3]2 络合NO的反应对NO表现为1.8级反应,NO的吸收速率随气相中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的pH范围内,NO的吸收速率随溶液pH的增大而增加。建立了乙二胺合钴溶液吸收NO的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O与慢性肾衰竭病理生理的关系及氯沙旦对NO的影响。方法:以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氯沙坦治疗前后尿NO水平。结果:慢性肾衰患者将NO水平显著降低,且与尿Na^+、尿量呈显著正相关,经氯沙坦治疗4周后尿NO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尿NO变化与肾脏的功能状态有关,NO参与了慢性肾衰水钠平衡的调节,氯沙坦可改善慢性肾衰NO合成,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董宇  宋鄂  张乐  崔治华  裴颖 《吉林医学》2007,28(4):435-43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NO酶法测定老年性白内障(32例)房水及泪液中NO的含量,以及裂隙灯检查无白内障的正常体检者(31例)泪液和角膜或角膜巩膜穿通伤患者(31例)房水中NO的含量。结果:裂隙灯检查无白内障的正常体检者泪液中NO平均含量为(24.39±8.32)mmol/L,角膜或角膜巩膜穿通伤患者房水中NO含量(86.12±23.28)mmol/L,老年性白内障组房水及泪液中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NO含量的增高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周围血中一氧化氮 (NO)及其合酶 (NOS)浓度的变化及在CH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 5 0例CHD患者血中NO、NOS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患者血清NO、NOS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NO与病情严重性有关 ,NO与NOS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1)。结论 NO水平在CHD患者中降低。血中NO浓度变化可反映内皮功能 ,有助于CHD的诊治及其病情严重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SAS患者血清中NO含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SAS)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预测其与SAS患者多系统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用NO3/NO2法测定SAS有并发症组(Ⅰ组)、SAS无并发症组(Ⅱ组)及对照组(Ⅲ组)睡前及醒后血清中的NO含量。结果Ⅰ组患者睡前血清中NO含量与其它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睡醒后Ⅰ组与Ⅱ、Ⅲ组相比NO含量明显增高(P<001及P<005)。结论NO是SAS患者发生各系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信息物质之一,它的生成过量将导致SAS患者明显的多系统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病毒性心肌炎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接种柯萨基病毒B3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饲服L-精氨酸组和对照组,于接种病毒后第5d测小鼠血清NO(NO2/NO3)和CK-MB,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血清NO(NO2/NO3)和血清CK-MB,L-精氨酸组高于对照组;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L-精氨酸组小鼠心肌细胞有程度不等的空泡变性和坏死,病理损伤较对照组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非尿毒症期患者体内一氧化氮 (NO)的变化 ,及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应用化学比色法 ,测定 92例慢性肾炎非尿毒症期患者及 31例正常人的血清、尿NO-3 /NO-2 变化。结果 :慢性肾炎非尿毒症期患者血清及尿NO-3 /NO-2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慢性肾炎非尿毒症期患者高血压组血清及尿NO-3 /NO-2 水平显著低于血压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 ,血压正常组尿NO-3 /NO-2 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患者组血清及尿NO-3 /NO-2 水平均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慢性肾炎非尿毒症期患者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体内NO水平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