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各种内窥镜在胃肠道疾病的检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导致硫酸钡X线造影检查(简称“钡餐”)的人数逐年减少。临床医师对胃肠溃疡、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从主要依赖钡餐逐渐变为主要依赖内窥镜,而将钡餐列为次选或根本不作的检查。有人甚至预言,假如钡餐没有新的发展,若干年后将被内窥镜检查取代。有调查资料显示,内窥镜检查后再作钡餐者极少,而钡餐后建议作内窥镜检查证实诊断者达癌肿和溃疡总例数的1/3~1/2。不少患者也认同这样的观点:胃肠道疾病作内窥镜检查比钡餐好。当他们一旦拿到钡餐申请单时感到很纳闷: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4例胃肠道间质瘤X线及多层螺旋CT的检查方法的对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X线和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和CT检查,结果:经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发生于胃14例,小肠8例,横结肠系膜2例.结论:钡餐造影和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在发现GIST病变时,应进行消化道钡餐检查病灶与胃肠道的关系,而CT扫描显著提高了胃肠间质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结果。结果10例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为:局限性粘膜中断破坏,小的龛影和充盈缺损,局限性腔壁线毛糙和管壁僵硬;48例中晚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为:明显的粘膜紊乱、中断及破坏,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和龛影,管腔狭窄,管壁僵硬,扩张受限,钡剂通过受阻,纵隔内软组织肿块影。10例早期食管癌CT检查仅发现6例,表现为局限性的管壁增厚;48例中晚期食管癌的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软组织肿块,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淋巴结和肝肺等远处转移。结论食管癌首选食管钡餐检查,对于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X线钡餐造影优于CT检查。CT除可显示食管癌病变本身外,还可显示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远处转移情况,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胃肠钡餐、CT和人工气腹检查对诊断创伤性膈疝的重要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的X线、CT胃肠钡餐和人工气腹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0例膈疝患者中,全部病例均作常规胸部正侧位X线摄片检查;8例患者经胃肠造影或CT扫描见膈面上出现钡剂充盈的胃肠道影或胸腔内见胃、肠管、网膜等结构可以诊断,另2例患者施行人工气腹检查可见气胸征象。结论:常规X线胸片、胃肠造影、CT、人工气腹等多种影像检查手段结合,可提高创伤性膈疝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何光宏 《西部医学》2007,19(4):670-671
目的提高对不同类型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的X线特征认识。方法对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28例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患者的消化道钡餐、低张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患者中,属peutz-jeghers综合征7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13例,炎症性息肉病及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各4例;不同类型的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其X线表现各具有一定特征。16例有家族史,4例因空回肠多发息肉致肠套叠行急诊手术,2例死于结肠息肉恶变。结论消化道钡餐、尤其是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对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与内镜检查相结合,更有助于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膈疝的临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深对膈疝的临床X线和CT征象的认识及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31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的X线或CT表现。结果 见下列征象①膈面异常:膈面轮廓部分或全部不清与缺如;假“膈面“升高;膈上半圆形块状阴影;跨膈肌阴影。(参胸腔积气积液阴影或块状影:中下肺野囊状、或蜂窝状透光阴影;胸腔大气液平面;心膈角区块状影。③胸腔阴影形态的可变性:不同时间、不同体位阴影的形态、数量或密度发生改变。④邻近脏器的异常:纵隔向健侧移位;腹部正常脏器的上移位或缺如。⑤钡餐(或泛影葡胺)及钡灌肠检查胸腔内见胃肠道。⑥人工气腹检查见气胸。⑦CT扫描胸腔内见胃肠道、网膜及肠系膜、肝脾肾。结论胸腹部X线平片或透视、钡餐(泛影葡胺)或钡剂灌肠检查、人工气腹检查及胸部上腹部CT扫描对膈疝的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胸腹部平片及透视对膈疝有提示作用,钡餐(钡灌肠)能直接显示胸腔内胃肠道,胸腹部CT扫描(尤其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疝人胸腔的空腔性或实质性脏器、受压或发育不全的肺叶及发育不良的肺动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X线钡餐、C T检查及病理基础。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C T表现特征,并与病理切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8例钡餐造影有15例充盈缺损,5例呈肠管浸润改变,1例呈溃疡性改变,7例无阳性改变。32例行C T检查,18例管壁增厚、变硬;9例为隆起性肿块,基底变大;2例巨大溃疡;3例无阳性改变。结论 X线钡餐造影结合C T检查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定阳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64-165
目的:分析胃石的种类,各类形成的原因及其X线特点。方法:1例经手术证实的胃柿结石,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胃石的X线表现特征。结论:X线钡餐检查对诊断胃石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时,偶可发现有些病例的近段小肠位于右侧腹部。自1986年6月-1994年12月共发现该种病例90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和X线表现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及胃肠钡餐检查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瘤(4例)和平滑肌肉瘤(11例)作回顾性分析。15例均行CT检查,8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多好发于胃,除直接浸润和远处转移提示为恶性外,肿瘤不规则或分叶状、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溃疡形成以及临近胃肠壁不均匀性增厚提示平滑肌肉瘤可能性大。结论:CT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明显的应用价值,优于胃肠道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胰腺炎的X线检查方法已由腹部平片及常规上胃肠道钡餐检查发展为低张力十二指肠造影、胰管造影和选择性动脉造影。现将以上各种检查方法的X线表现分述如下。一、腹部平片有报告指出约有74%的慢性胰腺炎可并发胰腺结石,因而当腹部平片上1~3腰椎水平之胰腺实质及胰管系统内或原出血坏死区域内发现钙化斑点时,  相似文献   

12.
牛胜慧  刘炜  王芳 《当代医学》2011,17(12):93-93
目的 探讨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特征和表现.方法 选取23例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患者进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观察图像特征.结果 23例平滑肌肿瘤患者经胃肠道钡餐检查后共发现有病灶者18例(78.26%),病灶部位于胃体部者14例,胃底部者3例,胃窦部者1例.结论 X线钡餐是诊断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首选方案,常被应用于病变部位以及纵向侵犯情况的表达,但对病灶处周边的浸润和转移情况无法很好地体现.  相似文献   

13.
食管裂孔疝X线表现的再探讨(附3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秋进  张卓军 《河北医学》2003,9(4):330-332
目的:分析食管裂孔疝的X线表现,加深对食管裂孔疝诊断的理解。方法:36例均经钡餐检查.其中16例于钡餐前摄有胸部正、侧位片。结果:可复性食管裂孔疝20例,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16例。结论:钡餐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B超诊断胃肠肿瘤的临床价值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超声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做胃部检查时,空腹8小时以上,先常规扫查,再饮水500ml,边饮水边观察,做肠道检查时,清洁灌肠后,再保留灌肠查检(500ml生理盐水保留)。结果 52例胃肠道肿瘤,超声诊断准确率达88%。结论 利用超声检查胃肠道肿瘤是X线胃肠钡餐及胃镜检查胃肠道肿瘤的良好补弃,B超也是检查胃肠道肿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与平滑肌类肿瘤良恶性及与癌的鉴别诊断问题。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18例.包括平滑肌瘤14例,平滑肌肉瘤4例。18例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6例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4例食管平滑肌瘤包括腔内、腔外型各2例,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和粘膜皱壁受压推移。12例胃部平滑肌类肿瘤包括腔内型7例,腔外型2例,腔内外型3例,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邻近粘膜皱襞撑平、消失;CT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影,2例腔内、外型呈“哑铃”状,2例胃平滑肌瘤密度均匀,2例平滑肌瘤密度不均匀,有钙化。2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均为腔内外型。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CT作为重要的补充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提高了诊断价值.并对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与胃镜胃镜和钡餐检查在临床上应用较多,其中胃镜逐渐占主导地位。考虑与以下有几方面因素:胃镜观察腔内病变比较直观;胃镜通过活检可以直接取得病理诊断;胃镜可以临床医师亲自操作,易于掌控和规范操作;钡餐检查的局限性,包括与操作者经验、操作技术、操作不规范致病变显示有较大差距、受病人准备及配合影响大等;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未得到全面普及,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临床医师甚至包括放射科医师都认为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不如胃镜。  相似文献   

17.
对31例胃手术后X线钡餐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1例中6例残胃贲门癌,2例吻合口癌,10例残胃炎,13例正常。残胃贲门癌表现为胃底贲门部不规则充盈缺损,胃壁僵硬,粘膜中断。吻合口癌表现为吻合口处不规则充盈缺损,粘膜中断,吻合口狭窄,钡剂呈线状通过。残胃炎表现为钡剂返流,粘膜增粗达0.5~1.3cm。认为X线钡餐检查是胃术后检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巨结肠并不少见,但结肠镜位合并先天性巨结肠实属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岁。右腹部包块,便秘6年,外院诊断为畸胎瘤入我院诊治。体检:腹式呼吸,腹部膨隆,无肠型,肠鸣音存在,无气过水声;右腹部扪及20 cm×15 cm×10 cm包块,质地中等,有波动感,无压痛;无其他特殊检查。X线检查:①上胃肠道钡餐检查:示胃窦及十二指肠明显受压并移向左上腹,胃、十二指肠本身无异常,报告:右腹部巨大占位性病变,畸胎瘤?②钡餐72 h后因腹胀、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腺癌较少见,其发病率为0.035%,占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35%。常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常规诊断方法是钡餐及胃镜检查。但当梗阻较重时,钡餐及胃镜均受到一定的限制,此时CT检查成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有关十二指肠腺癌的X线诊断报告较多,而CT诊断报告较少。笔者1998年以来遇见3例,具有完整的临床、CT、手术及病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裂孔疝的特点。方法:对105例老年组食管裂孔疝与47例对照组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方法作比较。结果:老年人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增宽,胃食管返流,膈上疝囊。并发症为返流性食管炎、冠心病、隐性贫血。诊断方法以X线钡餐检查常用。结论:根据其临床特点,通过X线钡餐检查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