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67 065名中国0~7岁儿童BMI/Kaup指数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目的 探讨使用体块指数(BMI/Kaup指数)筛查儿童单纯肥胖症的价值以及确定界值点应考虑的条件。方法 按WHO身高别体重参照人群值和筛查标准检出肥胖。对中国8市167065名0-7岁儿童BMI/Kaup指数的分布进行研究,对其中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该指数的分布特征和界值点进行比较,亦与成人使用的界值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确诊为肥胖的儿童中其Kaup指数在18-25之间的男童占91.8%,女童占84.5%,大于26者男童为2.8%。而15-18的肥胖儿童男童仍有5.6%,女童圾12.8%。无1例小于15。在对照组中,Kaup指数小于18者男童占87.5%,女童占85.4%;Kaup指数在18-25岁之间者男童占12.5%,女童占14.6%。无1例大于25。结论 在中国,目前就建议成人和儿童使用同一个界值点作为筛查肥胖的标准显然是不适当的。应当使用由我儿童人群计算出的参照指数及适合我国儿童的较为准确的界值点,并制定正确使用这个参数的方法与合理的解释。使用Kaup指数筛选肥胖儿童时,18是一个较为适合的界值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评价河南省郑州地区男童的阴茎和睾丸发育现状及超重/肥胖对其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地区3 546名4~12岁男童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阴茎长度及睾丸容积的测定,并将超重/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阴茎长度及睾丸容积进行比较。结果 9岁前,男童睾丸容积逐渐变小,而9岁后睾丸容积逐渐增加,11岁后睾丸容积迅速增加。阴茎长度在4~11岁期间增加缓慢,11岁后迅速增加。包茎(144例,4.01%)、隐睾(18例,0.51%)是常见的阴茎、睾丸发育问题。3 546名男童中,超重/肥胖639名(18.02%)。6岁、7岁时超重/肥胖组睾丸容积大于体重正常组(P0.05)。11岁时超重/肥胖组的阴茎长度小于体重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4岁、5岁时超重/肥胖男童睾丸容积均与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呈正相关;7岁、8岁时超重/肥胖男童阴茎长度均与体重、腰围、臀围呈负相关,12岁时与身高呈正相关。结论郑州地区男童的阴茎、睾丸发育基本符合中国儿童性发育规律;超重/肥胖对男童的阴茎和睾丸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得农村及城市5~14岁健康儿童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探讨其与性别、年龄、身高及体质量的相关性。方法筛选1 076名农村户籍5~14岁儿童,参照中国儿童正常身高、体质量范围等,选取605名健康儿童,男309名、女296名;同期以同样方法筛选城区户籍5~14岁儿童,选取540名健康儿童,男267名、女273名。采用肺功能仪测定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高呼气峰流速(PEF)指标,经多元线性回归,检测FEV1、PEF与儿童年龄、身高及体质量相关性。并比较同性别、同年龄组城区与农村儿童的肺功能正常值。结果 605名农村儿童与540名城区儿童肺功能检测均合格。随儿童年龄增加,FEV1、PEF均逐渐增加,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10岁、14~15岁组FEV1均为男童大于女童;7~8岁、13~14岁、14~15岁组PEF均为男童大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身高对所有儿童FEV1的影响最为显著(β=0.532,P0.001)。男孩中FEV1、PEF均与身高、体质量呈正相关;女孩中FEV 1、PEF均与年龄、身高、体质量呈正相关,以身高影响较为显著。将各年龄段儿童农村与城区之间肺功能正常值进行比较发现仅6~7岁、8~9岁组城区男童FEV1大于农村;6~7岁、9~10岁组城区女童FEV1大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V1、PEF分别与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年龄相关,其中身高影响最为显著,年龄影响最小。苏州城区与农村的肺功能正常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5岁时肥胖和正常男童在0~5岁期间的体格发育情况,为早期识别及预防肥胖提供依据。方法儿童肥胖诊断采用WHO 2006年5~19岁儿童BMI标准,BMI≥均数(■)+1个标准差(SD)为超重,≥■+2SD为肥胖,■-2SD为营养不良,余为正常。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儿童纳入分析:①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做体格测量时5岁的男童;②6、12、18、24、36、48和60月龄均行体格测量。5岁时达到儿童肥胖诊断标准者,排除内分泌疾病、药物、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肥胖。Z-score的计算公式=(儿童观察值-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均值)/SD。结果研究期间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第1条的肥胖男童104例,正常男童864名;进入本文分析的肥胖男童58名,正常男童303名。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第1条的肥胖和正常男童与纳入分析的肥胖和正常男童在身高、体重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BMIZ)的均值从6月龄起持续高于正常男童,18月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的年龄别身高的Z评分(HAZ)均值在18月龄后开始持续高于正常男童,36月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ΔWt均数持续高于正常男童,12~18月龄之后的体重增加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ΔHt均数在12~18月龄后持续高于正常男童,在12~18月龄至36~48月龄较正常男童身高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ΔBMI均6~12月龄至24~36月龄组持续低于正常男童,36~48月龄和48~60月龄高于正常男童,18~24月龄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男童肥胖应在2岁前,12~18月龄是干预的第一个关键期。肥胖男童在短期内出现身高更高、身高增长加速,但48月龄后身高增长速度无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童一侧睾丸缺失后对另侧睾丸的生长、性激素水平及第二性征发育的影响。方法对61例一侧睾丸缺失的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所剩睾丸体积、性激素水平及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同期检测150例各年龄段正常男孩相应指标。按≤10岁、10~12岁、〉12岁,分年龄段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各年龄段内,睾丸缺失组睾丸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睾丸缺失的不同疾病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睾丸缺失早期另侧睾丸肥大明显,并随缺失时间延长而减轻;10~12岁及〉12岁组肥大尤为明显,与≤1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激素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相同年龄段内,睾丸缺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缺失患儿第二性征的出现及发育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结论男童一侧睾丸缺失可致另侧睾丸代偿性肥大(CTA)。术后早期睾丸代偿增大更为明显;睾丸发育启动及增长发育期睾丸代偿肥大较处于相对静止期更为明显。但其增大程度与引起缺失的原发疾病无明显关系,且CTA不影响其后的性激素水平及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男性儿童血清瘦素、性激素水平及其对性发育的影响.方法 从8~14岁1 208例小学生中筛选出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42例男童作为肥胖组,选择BMI 14.1~23.0 kg/m2的健康男童3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入选儿童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瘦素,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水平,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阴茎长度及睾丸体积.采用SPSS 10.0软件行组间t检验比较二组差异,直线相关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与E2、T的相关性.结果 肥胖组男童血清瘦素为(16.82±11.46)μg/L,较健康对照组(5.43±3.56)μ/L显著增高,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419 P<0.01).肥胖组男童血清E2水平为(20.51±16.42)ng/L,较健康对照组[(8.84±4.53)ng/L]显著增高,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903 P<0.01).肥胖组男童T水平为(1.64±0.85)μg,/L,低于健康男童[(2.07±0.98)μ/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18 P<0.05).肥胖组男童阴茎长度为(4.51±1.36)cm,低于健康男童[(5.64±0.99)cm],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965 P<0.01).肥胖组男童睾丸体积[(4.21±2.32)cm3]低于健康男童[(7.08±3.76)cm3],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043 P<0.01).瘦素与BMI、E2呈正相关(r=0.757,0.266 Pa<0.05),与T呈负相关(r=-0.368 P<0.01).结论 高水平瘦素可能是单纯性肥胖重要的生物学标志之一.单纯性肥胖男童存在性激素代谢紊乱、性发育落后,瘦素可能影响男性肥胖儿童的性发育.  相似文献   

7.
0~14岁儿童血肥胖抑素含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Ding ZY  Xu WN  Du LR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7):486-492
目的了解0~14岁儿童血肥胖抑素(Leptin) 水平.方法对154名(男 78名,女 76名)0~14岁健康非肥胖儿童(38例)和超重/肥胖儿童(39例)的Leptin分布、性别/年龄变化趋势、与人体测量学参数(腰围、腰臀比、瘦体重、全身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数、BMI/Kaup指数)和血胰岛素水平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1)健康非肥胖儿童Leptin值为1.01~29.92 (ng/ml),均值为2.99±2.13 (ng/ml).90%可信限范围,男童为1.36~14.21 (ng/ml),女童为1.74~21.17 (ng/ml).血浆与血清Leptin值差异无显著意义;(2)超重/肥胖儿童血Leptin值明显高于非肥胖儿童(P<0.001).(3)Leptin性别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3),在非肥胖儿童中更明显(P=0.004).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加入体脂因素后性别因素不再与Leptin 水平相关(P=0.138,0.241,0.990),而BMI、体脂含量和体脂百分数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4)Leptin值与年龄存在相关关系(P=0.005),超重/肥胖组更著,女性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更明显(P=0.001).青春期前期Leptin值开始上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45).不同年龄组其Leptin值明显不同(P<0.001).(5)Leptin值与BMI、体脂含量和体脂百分数显著正相关、与瘦体重相关关系弱,男童与腰臀比不相关,女童存在相关关系.曲线回归方程(Quadatic)比直线相关方程更好的指示上述相关.(6)0~7岁儿童Leptin值与出生体重明显相关(P=0.001),自学龄期后无相关关系(P=0.456).(7)Leptin值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P<0.001).结论儿童血Leptin值的发育与脂肪发育及重聚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种筛查标准下重庆城区儿童超重/肥胖现况,寻求适宜的儿童肥胖筛查标准。方法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本市3个城区的12534名2~18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测量其身高及体质量。并分别采用WHO的身高标准体质量法标准(标准1)、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的超重/肥胖体质量指数(BMI)标准(标准2)和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CHS/CDC)的BMI标准(标准3)评价儿童的超重/肥胖。结果按照标准1、2和3的规定,重庆城区儿童的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0%、9.8%、9.8%;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8%、2.9%、6.0%,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01),且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童。3种标准间,健康儿童、超重儿童或肥胖儿童的BMI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01)。采用标准1和2得到的超重检出率,或采用标准1和3得到的超重检出率均在6岁前和14岁后2个年龄段存在统计学差异(Pa<0.01)。在2~6岁各年龄组,采用标准1和3得到的儿童肥胖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6~18岁各年龄组,采用标准1得到的肥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采用标准2和3得到的肥胖检出率(Pa<0.01);在3~6岁、8~10岁、13岁组采用标准2和3得到的儿童肥胖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肥胖已经成为重庆城区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采用3种标准筛查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在2~18岁各年龄组均有所不同,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9.
单纯性肥胖男童青春发育期生长轨迹的10年追踪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单纯性肥胖对儿童青春期生长的影响。方法 对广州市两所小学青春期前发生肥胖的 5 5例男童的身高、体重、性发育等指标进行配对观察 ,从 7岁起连续追踪 10年。结果 肥胖儿童青春前期的身高水平高于同龄儿童 ,但青春发育期却存在青春发育年龄提前、青春期身高突增高峰 (PHV)较正常儿童低、青春期身高加速时间缩短等对生长具负性影响的因素。结论 单纯性肥胖在青春期部分的影响了儿童身高发育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纯肥胖症儿童血清瘦素 (Leptin)、肿瘤坏死因子 浕(TNF 浕)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从 6~ 14岁 16 78例小学生中筛选出体块指数 (BMI)≥ 2 5kg/m2 的 89例作为肥胖组 ,选择BMI在 18~ 2 3kg/m2 正常学生 32例作为对照组 ,用ELISA法测定血清Leptin、TNF 浕 ,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1.肥胖组儿童血清Leptin(17.38± 3.5 4 ) μg/L较对照组 (9.89± 3.0 0 ) μg/L显著增高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 =11.5 2 9 P <0 .0 0 1) ;肥胖组儿童血清TNF 浕水平 (196± 4 0 )ng/L较对照组 (135± 35 )ng/L显著增高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8.133 P <0 .0 0 1)。 2 .女童血清Leptin(2 7.98± 2 .0 1) μg/L较男童 (13.4 2± 1.6 1) μg/L显著增高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37.92 5 P <0 .0 0 1) ;女童血清TNF 浕水平 2 13± 4 1ng/L较男童 16 8± 37ng/L显著增高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5 .6 4 5 P <0 .0 0 1)。 3.Leptin、TNF 浕与体重和BMI呈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单纯肥胖症儿童血清Leptin、TNF 浕水平明显增高 ,高水平Leptin、TNF 浕可能是单纯肥胖症重要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国8省(自治区、直辖市)6~11岁儿童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血压升高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10年9至1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我国8省为抽样框,抽取18920名6—11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血压值以Korotkoff音开始(K1)出现时为收缩压,Korotkoff音消失(K5)为舒张压。血压升高定义为收缩压或舒张压大于等于同年龄、同性别和身高者血压的第95百分位数。通过父母自填问卷获得儿童出生体重和高血压家族史等信息。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低、正常和高出生体重三组儿童身体测量指标和血压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出生体重、目前体重指数对儿童期血压升高的影响。结果6~8岁和9~11岁组男童可见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随出生体重分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仅6—8岁组男童的腰围在不同出生体重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其余各指标在不同出生体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8岁和9~11岁组女童可见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和舒张压水平随m生体重分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收缩压在不同出生体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在调整年龄、高血压患病家族史后,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相比,高出生体重男童和女童发生儿童期血压升高相对风险OR值分别为1.23(1.06—1.43)和0.89(0.71~1.10);增加调整儿童当前体重指数后,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相比,高出生体重男童和女童发生儿童期血压升高的OR值分别为1.06(0.90~1.24)和0.73(0.58~0.91)。低出生体重组与正常儿童相比,发生儿童期血压升高的相对风险无统计学意义。6—11岁男童和女童当前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发生血压升高的相对风险分别为1.16和1.20倍。结论6-11岁儿童血压升高与其当前体重指数密切相关,而与出生体重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ഺ�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期是人体性激素开始分泌增加,性器官趋向成熟的一个特殊阶段,目前认为青春期的正常发育是性腺轴与促生长轴协同作用的结果。而营养状况与性发育的关系早已被确认,青春启动、女性初潮都需要达到一个临界体重或一定量的体脂储存。有关肥胖对儿童青春期发育的影响,文献中对肥胖男童的性发育研究较多,现将其阐述如下。1肥胖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1.1肥胖儿童青春期启动提前北京儿童医院一项研究显示:7~9岁肥胖男童组的睾酮水平(0·48±0·22)nmol/L明显高于非肥胖男童对照组(0·18±0·01)nmol/L(P<0·01),这种差异在10~12岁组消失,而在13~14…  相似文献   

13.
贫困地区6~14岁儿童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贫困地区儿童在营养状况相对较差时血清瘦素水平及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9岁男童组、≤9岁女童组、>9岁男童组和>9岁女童组4组。调查其年龄、体质量、身高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量(BF%)及体脂含量(FM),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瘦素浓度,比较各组间瘦素浓度的差异,同时分析各组瘦素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男童:瘦素浓度>9岁组较≤9岁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童:瘦素浓度9岁组较≤9岁组明显高(P<0.01);≤9岁组女童瘦素浓度较男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9岁女童组瘦素浓度较男童明显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各组瘦素浓度均与BF%和BMI呈明显正相关(P均<0.01),≤9岁组男童瘦素与身高呈明显负相关(P<0.05);≤9岁组女童与FM呈显著性相关(P<0.05);>9岁组男童瘦素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P>0.05);≤9岁组女童瘦素与所有其他指标呈显著性相关(P均<0.01)。结论在营养状况相对较差的农村,6~14岁儿童中瘦素在女童青春期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不论性别和年龄,瘦素均与BF%和BM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儿童保健     
910959 广东省0~14岁儿童体格发育的速度及性别差异/吴梓梁…∥广州医学院学报。-1990,18(3)。-75~78 调查儿童3.14万名。结果:身高的增长速度是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在一岁内增长最迅速,男童稍快于女童。在4~5岁及6~9岁时,女童增长速度稍超过男童。青春前期,身高增长再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儿童单纯性肥胖综合干预方案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He YF  Wang WY  Fu P  Sun Y  Yu SY  Chen R  Wang YX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5):333-336
目的 观察以幼儿园为单位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实行综合干预控制体重的效果。方法家园结合 ,通过家长会、保教人员培训、园领导督导考评等措施 ,推行行为矫正、适量运动、饮食调整的体重控制方案。设肥胖干预组 2 4例、肥胖对照组 19例、正常对照组 2 0例 ,通过观察体重、身高及体块指数等指标判定体重控制效果及是否影响儿童身高增长。结果 干预组及对照组肥胖儿体重控制总体有效率分别为 91 7%、15 8% ;干预组年人均体重增长较对照组低 4 1kg ;干预组体块指数下降显著低于肥胖对照组 (P <0 0 1) ;干预组身高增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针对幼儿园儿童的特点 ,将肥胖矫治工作制定成以幼儿园为单位的、简明可行的实施方案 ,由园领导、保教人员、肥胖儿童、儿保医师、家长共同参与实施 ,对控制幼儿园儿童肥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市0~6岁维、汉族儿童生长发育现状,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乌鲁木齐市7区1县0~6岁维、汉族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包括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5项指标;用Z评分法评价0~6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结果 0~6岁维、汉族儿童各项生长指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以小年龄组增长最快;同年龄的男童体重、身高均值大于女童;同年龄、同性别维、汉族儿童体重和身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生长发育指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乌鲁术齐市维、汉儿童体重、身高均值达到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标准.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汉族儿童生长发育存在性别和民族差异,生长发育水平与2005年九市城区儿童体格发育相当,达到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儿童生长标准.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矮小儿童身高与血铅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特发性矮小(ISS)儿童身高和血铅水平的相关性,了解血铅对儿童身高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4月-2006年8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ISS儿童140例(ISS组).男95例,女45例;年龄24个月~12岁.随机选取身高正常的体检儿童169例(健康对照组).ISS组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按年龄0~3岁、4~6岁、7~12岁各分为3组.所有儿童均晨起空腹采用同一身高测量仪测量其身高,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其血铅水平,并排除其他影响身高的疾病.采用t检验对ISS组和健康对照组3个年龄段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比较;并对ISS组儿童身高计算其Z标准分,因血铅水平的分布是偏态资料,故将血铅值通过对数变换,再与身高的Z标准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0~3岁、4~6岁、7~12岁3个年龄段ISS儿童血铅水平均高于相应年龄段健康对照组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158,5.981,6.641 Pa<0.01);ISS组儿童血铅水平为(88.06±43.21)μg/L,对样本总体进行正态性检验,u1=58.34,u2=346.5,u1和u2均显著>2.58,将血铅值进行对数变换,血铅为1.917 9±0.196 5,血铅水平的对数值与身高的z标准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9 2 P<0.05).结论 铅暴露对儿童的身高有不良影响,可能是引起儿童ISS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儿科基础     
051918广东省2002年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评价/聂少萍…//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11~113调查结果显示男童生长发育状况优于女童,城市儿童优于农村儿童。肥胖发生率城市高于农村,其中0~1岁女童及4~6岁男童肥胖率较高,分别为7.8%,9.8%;消瘦率、低体重率、生长发育迟缓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其中消瘦率以0~1岁年龄段最高;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发生情况相似,男童均以4~6岁年龄段最高,女童均以2~3岁年龄段最高。表2参9(张小冬)051919北京市石景山区入托儿童健康状况分析/武一萍…//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97  相似文献   

19.
单纯肥胖症儿童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ɑ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肥胖症儿童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从6~14岁1678例小学生中筛选出体块指数(BMI)≥25kg/m2的89例作为肥胖组,选择BMI在18~23kg/m2正常学生32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血清Leptin、TNF-ɑ,比较两组差异.结果1.肥胖组儿童血清Leptin(17.38±3.54)μg/L较对照组(9.89±3.00)μg/L显著增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1.529P<0.001);肥胖组儿童血清TNF-ɑ水平(196±40)ng/L较对照组(135±35)ng/L显著增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133P<0.001).2.女童血清Leptin(27.98±2.01)μg/L较男童(13.42±1.61)μg/L显著增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7.925P<0.001);女童血清TNF-ɑ水平213±41ng/L较男童168±37ng/L显著增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645P<0.001).3.Leptin、TNF-ɑ与体重和BMI呈正相关(P<0.01).结论单纯肥胖症儿童血清Leptin、TNF-ɑ水平明显增高,高水平Leptin、TNF-ɑ可能是单纯肥胖症重要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制定0~18岁中国儿童的体块指数(BMI)生长参照值及生长曲线.方法 根据"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所获得的资料,采用九省市93 7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计算BMI值并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通过L、M、S三个参数计算产生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采用与中国成人BMI界值点接轨的方法探讨中国儿童超重肥胖的筛查界值点.结果 制定出0~18岁儿童的BMI百分位数及标准差单位生长参照值及曲线图,并计算出了筛查2~18岁儿童超重肥胖的参考界值点.本参照曲线与世界卫生组织(WHO)BMI曲线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年(CDC2000)曲线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青春期、第97百分位(P97)上.总体上中国男童BMI在p97处于三者之间,而女童最低.与日本比较,在P97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使用BMI生长曲线图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生长与营养监测,早期识别童的超重和肥胖,建议在临床工作及预防保健服务领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