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与MRI表现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及MRI表现特点、误诊和漏诊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和MRI表现特点。 结果 4例具有典型的夜间疼痛加重,13例为髓关节的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为1月~24月,平均9.2月。14例临床诊断为髓关节炎,3例诊断为股骨颈骨髓炎;MRI显示瘤巢10例,股骨颈髓腔水肿17例,关节肿胀17例,其中3例MRI诊断为骨样骨瘤,14例MRI诊断为髓关节炎,诊断的准确率为17.64%。 结论 由于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瘤巢小而难以被发现且髓关节积液明显,是MRI误诊、漏诊的原因,提高对其的认识有助于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低场强MR 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结合X线、CT表现,着重分析其MR I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低场强MR I对瘤巢和瘤周结构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骨样骨瘤皮质型14例,髓质型5例,骨膜下型4例,瘤巢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均<2.0 cm,T1W I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 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瘤周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反应性充血水肿等改变。Gd-DTPA增强扫描,瘤巢大多呈中等-明显强化,瘤周病变轻微强化,无特异性。结论大多数骨样骨瘤的MR I表现具有较为典型的征象,MR I对骨样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4.
孙东立 《吉林医学》2010,(24):4024-4025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X线、CT与MR表现。方法:搜集2007年~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0~41岁,平均26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行CT检查者18例,行MR检查者24例。分析上述3种影像检查对骨样骨瘤瘤巢的显示率。结果:在常规X线检查中60例病灶均是一个卵圆形亮区或者是一个圆形的亮区,直径>5~16mm,在病灶的周围出现骨质硬化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其中48例可以看到瘤巢。显示率为80%;18例经CT薄层扫描均可清楚显示瘤巢,显示率为100%;24例行MR检查,其中18例可显示瘤巢,并可见瘤巢周围的软组织肿胀,瘤巢显示率为75%。结论:瘤巢能够确诊骨样骨瘤。对骨样骨瘤进行诊断一般首先选择常规的X射线,对瘤巢显示的方法中最可靠的是CT,其次是MR,虽然MR有某些缺陷,但却可以清楚的显示瘸巢周围的软组织肿胀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X线、CT与MR表现。方法搜集我院2006—200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1~37岁,平均年龄24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行CT检查者6例,行MR检查者8例。分析上述3种影像检查对骨样骨瘤瘤巢的显示率。结果在常规X线检查中20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5~16 mm,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其中16例可以看到瘤巢,显示率为80%;6例经CT薄层扫描均可清楚显示瘤巢,显示率为100%;8例行MR检查,其中6例可显示瘤巢,并可见瘤巢周围的软组织肿胀,瘤巢显示率为75%。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常规X线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首先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最可靠的方法,MR显示瘤巢不如CT敏感,但却可以清楚的显示瘤巢周围的软组织肿胀情况。  相似文献   

6.
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堃 《安徽医学》2011,(9):1330-1331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 I表现,及不同检查方法在骨样骨瘤诊断中的优势。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经过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患者32例的影像资料,分析总结其影像表现。结果本组影像检查均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瘤巢,直径0.4-1.6 cm,边缘清晰,瘤巢周围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硬化。全部患者行X线检查,显示瘤巢24例(75.0%);行CT检查26例显示瘤巢26例(100.0%),行磁共振检查10例,显示瘤巢8例(80.0%)。结论 CT检查对瘤巢的显示率最高,是诊断骨样骨瘤的最准确方法,X线检查使用最广,是骨样骨瘤检查的重要方法,MR对周围组织及水肿分辨率较高,但对钙化或骨化不够敏感,还需结合X线或CT检查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骨样骨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样骨瘤患者的X线、CT和MRI老整资料。结果X线、CT对16例瘤巢的显示分别为12例(75%),16例(100%);12例行MRI检查,对瘤巢的显示为12例(100%)。结论股骨是其好发部位,瘤巢是骨样骨瘤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9.
骨样骨瘤24例报告杨志(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宁530021)骨样骨瘤较少见,我科自1983年7月至1996年7月共收治2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4例中男17例,女7例,发病年龄为2.5~4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年,发病部位依次为...  相似文献   

10.
骨样骨瘤为良性肿瘤,国外已有近千例报道,但国内自1957年吴民权首次报告1例以来,至1983年仅有37例报道。我院自1974年以来共收治骨样骨瘤12例,其中5例失访,现将资料完整的7例予以报道。同时复习主要文献,以提高对骨样骨瘤本质的认识。临床资料7例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为16~24岁,平均19.7岁。病变部位包括胫骨3例、肱骨2例、尺骨及股骨各1例。  相似文献   

11.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成骨性肿瘤,约占全部骨肿瘤的1%,占良性骨肿瘤的10-12%。青少年多见,80%以上患者年龄5-25岁[1]。本文对200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并经病理诊断确认的18例骨样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中男13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2.6 1。年龄14-26岁,其中15例为21-26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X线、CT和MRI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24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瘤巢,直径为0.3~1.8 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和骨髓水肿或关节腔积液。X线、CT及MRI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83.3%(20/24)、100%(12/12)及75%(6/8)。结论:瘤巢是诊断骨样骨瘤的特征性征象,CT是诊断骨样骨瘤的最佳方法,X线或MRI需结合CT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小儿骨样骨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距骨骨样骨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40岁,以“右踝关节外伤疼痛不适2年余”为主诉人院。患者于2年前运动时扭伤右踝关节,当时疼痛不适,外踝肿胀,右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未见骨折、脱位征象,未做特殊治疗。此后,右踝关节疼痛持续存在,曾去多家医院就诊,以慢性软组织损伤、创伤性关节炎等治疗,疗效不佳。近半年来疼痛加重,尤以活动量大时和夜间明显。查体:右外踝下方肿胀,腓骨肌腱、跟距外侧韧带处压痛明显,局部无体温增高,右踝背屈、外翻稍受限,行走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骨样骨瘤的CT与MRI诊断。方法9例脊柱骨样骨瘤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并分析CT与MRI对瘤巢和瘤周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CT与MRI分别有9例和7例表现为有一圆形或卵圆形〈2cm的瘤巢,瘤巢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软组织及骨髓腔水肿。CT诊断准确率为100%(9/9);MRI诊断准确率为77.8%(7/9)。结论临床症状、脊柱侧凸对脊柱骨样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MRI能敏感地显示瘤巢周围骨髓内及软组织的炎性水肿,但可能造成误诊,结合CT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军强 《吉林医学》2010,(30):5364-5364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检查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骨样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肿瘤位于股骨干12例,股骨颈11例,胫骨干9例。其中皮质型15例,松质骨型10例,骨膜下型和髓腔型7例。X线表现有25例显示瘤巢。14例行CT检查100%可显示出清楚的瘤巢。5例骨样骨瘤病灶MRI检查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中等信号。结论:骨样骨瘤是常见骨肿瘤中体积最小的良性肿瘤,诊断本病的关键是确定瘤巢,X线平片是最广泛的诊断方法,CT扫描是显示瘤巢明确诊断的最佳方法,MRI对瘤巢的骨化病灶显示仍不如CT清晰。  相似文献   

17.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骨肿瘤,由成骨性结缔组织及其形成的骨样组织所构成,故称为骨样骨瘤。现将笔者对我院17例骨样骨瘤患者的影像和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  相似文献   

18.
骨样骨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9例患者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以X线片加CT扫描获得诊断。采用CT定位切除瘤巢。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9~24个月,疼痛缓解,CT复查见瘤巢已切除。结论骨样骨瘤的瘤巢小,易于漏诊,利用X线片加CT检查有助诊断,利用CT定位可以准确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例骨样骨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术后经1~10a随诊效果良好。结论:无论是骨干骨样骨瘤还是椎体骨样骨瘤,普通X光片往往不能显示出典型的瘤巢,CT、MRI及同位素扫描方能显示出瘤巢,瘤巢所在的部位往往是反应骨最为隆起的部位,瘤巢的准确定位及彻底切除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术中在切除标本内找到  相似文献   

20.
骨样骨瘤(OsteoidOsteoma)是一种源于成骨性结缔组织、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由Jafe在1935年首先报道并命名[1]。发生部位约半数以上在下肢,下肢中又以股骨和胫骨最为多见[2]。查阅80年代以来的有关文献,国外文章约300余篇,且有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