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是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阳性杆菌,属于李斯特菌属,也是李斯特菌属中唯一对人致病的细菌,由其感染导致的疾病为李斯特菌病。LM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为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通常引起败血症、脑膜炎、脑炎及自发性流产等,临床病死率为20%~70%[1]。近年来,LM不断在脑膜炎患者、肿瘤患者、新生儿及孕妇中被检出,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检出情况国内未见报道。本院从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分离出LM,现将此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是能引起人畜共患的病原菌,能引起人畜的李斯特菌病[1]。人类李斯特菌感染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疾病,主要散发于社区,有时引起爆发流行,临床上发病率很低,病死率高,容易引起误诊。  相似文献   

3.
<正>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环境致病菌,可以引起李斯特菌病;通常是人们食用了被这种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1]。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2011年美国暴发因食用甜瓜而引起的李斯特菌感染,147例中有33例死亡,1例孕妇流产。与普通人相比,孕期妇女是高度危险人群,一旦感染了李斯特菌可能会导致自然流产或早产,其新生儿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4.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为单增李斯特菌,为革兰阳性短小杆菌或球杆菌,需氧或微需氧,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30~37 ℃,4 ℃时仍可生长(冷增菌可提高检出率),对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但在含血液、血清、腹水等成分的培养基上生长更好.单增李斯特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并能够引起人畜共患病[1-3].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了食品,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威胁,易引起成人败血症和新生儿脑膜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可以引起局灶性感染、败血症、脑膜炎、流产、死胎,甚至导致死亡,被称为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虽然李斯特菌病在人类并不多见[(0.1—10)/100万],但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经食物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围生期李斯特菌感染开始被临床关注,因其不仅导致妊娠期感染、流产、胎死宫内,更导致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6.
正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一种可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致病菌,李斯特菌病是由该菌感染的人畜共患病,该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尤以新生儿病死率最高。据报告,新生儿李斯特菌病发病率为8.6/100 000,其中美国和欧洲的病死率可高达20%~30%,但在发展中国家报道较少,我国对该病报道甚少,且暂无流行病学研究[1]。本文收集近2年于陆军  相似文献   

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李斯特菌属中被临床确立对人致病的病原体,是人李斯特病的重要致病菌.2011年3月6日从本院早产新生儿血液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由于该菌引起的宫内感染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斯特菌是 1926 年英国南非裔科学家穆里在病死的兔子体内首次发现的.为纪念近代消毒手术之父、英国生理学家约瑟夫·李斯特,1940 年第三届国际微生物学大会上将其命名为李斯特菌[1].国际上公认的李斯特菌共有以下 7 个菌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绵羊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威尔斯李斯特菌、西尔李斯特菌、格雷李斯特菌、默里李斯特菌[2].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唯一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它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感染,还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黏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 4 ℃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3].现对2016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本院收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为一种致死食源性细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胃肠炎、败血症、脑膜炎,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本病发病率极低,国内鲜有报道。现就1例IgA肾病合并LM脑膜炎患者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产期孕产妇及新生儿感染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分娩的13例感染李斯特菌孕产妇产前、产后和对应新生儿的发病状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合相关文献对围产期孕产妇和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结果 13例李斯特菌感染孕产妇患者均有临床症状,但症状不典型不特异。53.8%患者有高热症状,84.6%诉腹痛,100%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白细胞总数(12.1×109~26.9×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0.650~0.898)和C反应蛋白(10.00~103.00 mg/L)都有不同程度升高;对应13例感染新生患儿均为早发感染,新生儿血流感染8例、新生儿肺炎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4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新生儿感染性胃肠炎2例,新生儿死亡2例;感染的新生儿白细胞总数(4.7×109~27.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0.505~0.819)、血小板(79×109~280×109/L)和C反应蛋白(7.00~120.80 mg/L),单核细胞比率(0.042~0.116),白细胞总数大部分正常,少部分降低或升高,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比率多数升高,血小板部分降低。孕产妇患者预后良好,新生患儿多预后不良,有2例新生儿死亡。结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极易感染细胞免疫相对低下的孕产妇,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对新生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最为重要的是在孕早期对孕产妇进行食品安全性宣传教育,减少妊娠期感染,是降低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细胞内感染的革兰阳性兼性厌氧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1]。LM在免疫正常人群中仅会导致自限性胃肠道感染,但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妊娠期女性、新生儿、老年人,具有潜在的致死性[2-3]。妊娠期女性感染LM常导致早产、流产和新生儿败血症等不良妊娠结局。胎儿宫内感染LM,可诱发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脑膜炎,严重者可致死,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4]。我国LM感染病例较为少见,但病死率为20%~40%,新生儿发生LM感染后,死亡率远高于成人[5-6]。本研究报道1例宫内感染LM新生儿临床症状和诊疗过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玲  陈曦  罗丽娟  王艳  张洁  邹年莉  闫国栋  王红  李群 《疾病监测》2018,33(11):936-939
目的 调查自贡市1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所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检测新生儿血液样本、产妇阴道及外阴拭子样本中的单增李斯特菌,采集该新生儿家庭住所的食品及环境样本、住所附近农贸市场的食品样本,检测样本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同时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分离到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并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研究菌株的同源性。 结果 从新生儿及其母亲样品中分离到7株单增李斯特菌、居住地附近的农贸市场凉拌熟食摊中分离到1株,8株菌株的血清型均为1/2b,ST型均为ST87型,PFGE带型相似度100%。 感染母亲与市场中污染凉拌熟肉的单增李斯特菌来自同一污染源,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由母婴垂直传播导致。 结论 凉拌熟肉制品很可能是孕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需要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中重点监测。 围产期妇女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筛查应作为产妇产检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产单核李斯特菌属于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阳性杆菌,该菌主要引起原发性脓毒血症、脑膜炎和脑炎,病死率高达60%。近年来,国内陆续有该菌引起感染的报道,主要为新生儿和妊娠期患者~([1-3]),但是肿瘤患者感染该菌报道尚不多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从1例肿瘤患者的血培养中分离到产单核李斯特菌,现就该患者的病程、感染特点及转归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 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产科出院患者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7.63/100 000,分娩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4.68/100 000。全院产妇、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5.32/100 000。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死亡率与正常分娩产妇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产妇用药选择针对单核李斯特菌敏感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病例数远少于新生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虽低,但危害大,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首选对单增李斯特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对妊娠合并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孕妇首发表现、治疗状况、妊娠结局与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将2019年1月至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内科门诊56例妊娠合并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孕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妊娠期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发病特点、表现、治疗和预后。结果:在56例孕妇中,血培养呈阳性36例,阴道分泌物培养阳性25例。首发表现以胎膜早破、先兆早产、产前发热、胎儿宫内窘迫等为主。活产分娩有36例,活产分娩率为64.29%。足月10例,早产26例。胎死宫内16例,其中4例为流产。在36例活产分娩新生儿中,6例孕妇在抗感染治疗足月分娩。30例被感染新生儿,治愈/好转10例,5例死亡,15例放弃治疗。结论:妊娠合并李斯特菌感染会使早产概率明显提高,致使死胎或者是流产,具有较高的母婴共患概率。因此,如果孕产妇出现发热、胎儿宫内窘迫或者是先兆流产的情况,需警惕李斯特菌感染,以免对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被认为是引起动物和人类李斯特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研究发现单增李斯特菌包括致病性、弱致病性和非致病性3种类型.单增李斯特菌能使人畜致病,造成猪、鸡等多种畜禽死亡。人感染后则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7.
正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为革兰阳性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通常认为只有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对人体致病,相对罕见,具有较高的致病性,一旦感染引起一系列症状,如流产、败血症及脑膜炎等,病死率高达30%,易感人群为孕妇、新生儿、老人、HIV感染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特别是对于孕妇,应加强对该菌的监测,因其可通过胎盘和产道感染新生儿,引起流产、早产、死胎~([1])。2015年10月,笔者从一例宫内感染的患者羊水中分离出一株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2016年3月从一老年患者的血液和肛周脓肿及血栓性外痔术  相似文献   

18.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菌)是李斯特菌属中的一个菌种,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它能引起脑膜炎、败血病、孕妇流产等,病死率高达30%,WHO将其列为四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自1926年首次报道李斯特菌以来,在欧美、日本由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日益增多,国内也有该菌引起的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Lister monocytogenes,LM),是国际公认的李斯特菌属7个菌株中唯一可感染人类的细菌。LM是食物源性感染的病原体,可造成20%~30%的感染者死亡[1],该细菌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脑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现报告1例肾移植手术8年后感染LM的重症患者,并总结其特点及转归。病例:患者,男,37岁。因"发热半个月余,突发神志不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6例的临床及其分子流行特征,为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的治疗、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李斯特菌母婴感染病例的临床信息,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6例孕妇出现发热、腹痛、胎动异常等症状;2例胎死宫内,4例新生儿出现胃肠炎、血流感染和脑膜炎等感染症状,其中1例新生儿出生2 d后死亡。6株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有3种血清型(4b、1/2b和1/2a)、4种ST型(ST1、ST2、ST5和ST91)和5种PT型(pulsotype)。毒力基因(plcB、actA、hly、iap、prfA、inl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6例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症状较为严重,胎儿/新生儿预后差。分离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以血清型4b型和ST2型为主,携带6个毒力基因,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