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CIK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的杀伤作用。[方法]联合应用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培养DC,用人胃癌细胞SGC提取肿瘤抗原致敏DC,流式细胞仪检测致敏前后DC表型的变化,用人胃癌细胞SGC提取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CIK,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原致敏DC诱导CIK对SGC的杀伤效应。[结果]①利用GM-CSF及IL-4可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取DC,肿瘤抗原可促进DC的成熟,肿瘤抗原致敏可促进DC成熟,细胞表面分子HLA-DR、CD86、CD86升高,CD14下降。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提示成熟的DC可促进CIK细胞增殖。③SGC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CIK对胃癌细胞SGC有特异性的杀伤作用,随着效靶比的升高,杀伤效应随之增强。[结论]抗原致敏的DC可通过诱导特异性CIK细胞及促进CIK细胞增殖两方面显著提高CIK细胞的杀瘤效应。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两个重要部分,DC与CIK细胞共培养的细胞(DC—CIK)具有更强的杀伤活性和增殖能力,成为过继性免疫治疗研究领域的重点。目前,DC—CIK细胞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已有一定的研究报道并且临床上亦有初步应用,DC—CIK细胞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本文就目前DC—CIK细胞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CIK、DC-CIK细胞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与树突状细胞( DC)共培养后对神经母细胞瘤( neuro-blastoma,NB)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出DC和CIK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诱导培养前后DC和CIK细胞的表型,MTT法测定不同组CIK细胞对NB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人PBMC培养后CD3+CD56+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对NB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肿瘤患者( P〈0.05)。此外,与单纯CIK细胞相比,DC-CIK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NB细胞株的活性( P〈0.05)。结论:DC-CIK细胞是一种细胞毒作用高于单纯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健康人和肿瘤患者的PBMC经诱导培养获得的CIK细胞有显著差别,为临床进一步提高CIK细胞的治疗效果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抗原致敏DC联合CIK细胞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目的]研究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肺癌细胞杀伤作用中细胞因子水平。[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常规诱导出DC、CIK、LAK细胞;用肺癌A549细胞提取的肿瘤抗原冲击D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抗原冲击和未经抗原冲击后其表型变化:把CIK细胞、DC-CIK细胞、LAK细胞和DC-LA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肺腺癌原代细胞作为靶细胞,共分为4组,在10:1、20:1、50:1的效靶比时,进行杀伤试验,使用LDH释放法测定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杀伤试验中细胞因子IL-2、IL-12、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DC经肿瘤抗原冲击后在镜下呈典型成熟形态;DC—CIK细胞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CIK细胞、LAK细胞和DC—LAK细胞(P〈0.05),随着效靶比的升高,DC—CIK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随之增强(P〈0.05);细胞杀伤试验中DC—CIK细胞组中IFN-γ、IL-12的分泌量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5):而IL2的分泌量以DC-LAK细胞组为最高,DC—LAK和LAK细胞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肿瘤抗原致敏的DC可诱导特异性CIK细胞,显著提高CIK细胞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杀伤作用可能与IFN-γ、IL12的分泌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抗鼻咽癌CNE2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加入CNE2细胞冻融液,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F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p〈0.05)。结论:DC—CIK细胞抗鼻咽癌CNE2细胞的作用显著,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抗原致敏DC诱导CIK细胞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与单独LAK、CIK细胞的杀伤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常规诱导出DC、CIK、LAK细胞;用肺癌A549细胞提取的肿瘤抗原冲击D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抗原冲击和未经抗原冲击后其表型变化;把CIK细胞、DC-CIK细胞、LAK细胞和DC-LA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肺腺癌原代细胞作为靶细胞,共分为4组,在10:1、20:1、50:1的效靶比时,进行杀伤试验,使用LDH释放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经肿瘤抗原冲击后在镜下呈典型成熟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肿瘤抗原冲击和未经肿瘤抗原冲击其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DC—CIK细胞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DC—LAK细胞、CIK细胞和LAK细胞(P〈0.05),随着效靶比的升高,DC-CIK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随之增强(P〈0.05)。[结论]肿瘤抗原致敏的DC可诱导特异性CIK细胞,DC-CIK细胞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DC—LAK、CIK、LAK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加入CNE1或CNE2细胞冻融液,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1Tr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P〈0.05);杀伤CNEl细胞活性高于CNE2细胞(P〈O.05)。结论: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显著,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代乳腺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荷自体来源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混合培养后对原代乳腺癌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原代乳腺癌细胞制备肿瘤抗原(Ag),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制备DC 和CIK细胞;用负荷Ag的DC 和CIK细胞共培养,诱导Ag-DC-C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MTT法检测分离的单个核细胞(CBMC)、CIK、Ag-CIK和Ag-DC-CIK对原代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外周血CBMC、CIK、Ag-CIK和Ag-DC-CIK对乳腺癌原代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分别是(34.35±3.28)%、(45.91±2.78)%、(50.88±3.22)%、(62.10±5.94)%,实验组细胞(Ag-DC-CIK)对原代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62.10±5.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肿瘤抗原负荷的DC 能增强CI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DC 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肺癌细胞株A549和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规诱导出DC、CIK、LAK细胞。用肺癌A549细胞提取的肿瘤抗原冲击D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抗原冲击和未经抗原冲击后其表型变化。LDH释放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经肿瘤抗原冲击后在镜下呈典型成熟形态,其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明显较未经肿瘤抗原冲击的DC高。DC+CIK细胞对A549和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CIK细胞、LAK细胞和DC+LAK细胞(P〈0.05),随着效靶比的升高,其杀伤效应随之增强(P〈0.05)。[结论]肿瘤抗原致敏的DC可诱导特异性CIK细胞,DC+CIK细胞对A549和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DC+LAK、CIK、LAK细胞。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对自体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对自体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的影响,以期获得具有抗原特异性杀伤功能的细胞毒活性细胞,并分别对CIK、LAK和CD3AK的杀伤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某一肺腺癌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CIK、LAK、CD3AK和DC细胞,再将靶细胞抗原孵育过的DC同三种细胞共同培养,通过镜下动态观察CIK联合DC对癌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利用MTT法检测CIK联合DC体外杀伤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的活性,同时比较CIK、LAK和CD3AK三种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结果:CIK-ADC的杀伤活性最强为92.3%,明显高于单纯CIK的59.7%和DC-CIK的79.8%,(P值分别为0.025和0.042),提示CIK A-DC细胞对肿瘤杀伤的特异性.而DC-CIK的杀伤活性为79.8%,也高于单纯CIK对照组59.7%,P=0.034,说明DC具有明显增强CIK细胞杀瘤活性的功能.同时,不论从单纯CIK、LAK、CD3AK细胞毒活性,或是从三种细胞联合DC的细胞毒活性比较,CIK细胞较后两种细胞都具有更强的杀伤活性,P值分别为0.038和0.022.联合DC的自体CIK细胞体外杀瘤活性显著增强,CI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LAK、CD3AK两种细胞.结论:DC可明显提高自体CIK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IK用于杀伤肿瘤被认为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树突状细胞(DC)在肿瘤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中起到桥梁和枢纽作用.二者共同培养后,不仅提高了CIK的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并且治疗范围广泛,对多个系统的肿瘤均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裕安 《中国肿瘤》2005,14(10):663-66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抗原加工提呈、抗原识别及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由多种细胞因子诱导而成,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毒性T细胞.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就近年DC与CIK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晚期肝癌患者行自体CIK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患者自体外周血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扩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IK、DC-CIK表型,然后采取静脉回输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自体的CIK细胞及DC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结果索拉非尼联合1个疗程DC-CIK治疗后CR 0例,PR 15例,MR 22例,SD 5例,PD 2例,总缓解(CR+PR+MR)率为84.1%。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结论自体CIK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疗效尚可,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大肠癌细胞株LOVO的杀伤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从健康供者外周血中提取出单个核细胞, 用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出DC及CIK细胞, 待DC成熟后将DC与CIK混合培养。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的增殖、MTT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效应细胞表面FasL表达。结果 DC细胞对CIK细胞具有很强的促增殖作用, 且DC-CIK细胞共培养组在各效靶比的杀伤活性均明显高于单独CIK细胞培养组(P<0.01)。DC可以促进CIK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且DC-CIK、CIK细胞均大量表达FasL。结论 DC细胞可以显著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 其共培养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Fas/FasL途径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冻融抗原(CLA)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对特异性抗白血病T细胞的作用。方法:将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用CLA负载,再与CML患者的经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同培养,应用乳酸氢酶释放法观察其对自身CML细胞杀伤活性,与未负载的DC与CIK共培养组、CIK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DC经抗原负载后介导的特异性抗白血病T细胞对CML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强。结论:用CLA负载可进一步提高DC介导的特异性抗白血病T细胞对CML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抗鼻咽癌CNE2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加入CNE2细胞冻融液,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P<0.05).结论:DC-CIK细胞抗鼻咽癌CNE2细胞的作用显著,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共培养树突状细胞与CIK细胞的抗肿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高效肿瘤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最有效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研究表明当二者共培养时可更好地杀伤肿瘤细胞,使其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突破。现就两者共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活性影响因素、杀瘤机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加入CNE1或CNE2细胞冻融液,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P<0.05);杀伤CNE1细胞活性高于CNE2细胞(P<0.05).结论: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显著,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6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NP方案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免疫功能、3年生存率及安全性等。结果两组间客观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层研究肺腺癌,研究组客观缓解率52.6%,对照组42.1%;研究组KPS评分总提高率93.8%,对照组78.8%;研究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和CD56+的阳性率及rDNA转录活性分析(Ag-NORs)IS值显著上升;研究组3年生存率25.0%,对照组15.2%;研究组对外周血常规及心、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提高肿瘤综合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