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积累的地质资料证实,铀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建造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产于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在构造位置、成矿年龄、矿石结构、矿物成分和与其它成矿元素的矿床的联系等方面,这种多样性表现尤为突出。与大陆型成熟地壳造山作用的联系是所有铀矿床的共同特征。而在大洋型地壳区域内,工业铀矿床还未查明。同时发现,所有的超大型矿床都形成于一定的时代。迄今铀矿床通用的分类方案尚未制定。已提出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铀矿床大多产于地槽褶皱带和活化区地质背景中,以热液铀矿床占主导地位。铀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即白垩-第三纪时期,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根据铀-铅同位素体系演化原理论证了铀的活化成矿观点;根据地质体中铀的丢失和异常初始铅判别铀源及评价成矿远景。轻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溶液中硫、碳同位素组成与含矿岩石的性质有关,“就地取材”特征表现非常明显;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表明中国热液脉型铀矿的成矿溶液来源有三种情况,即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相混合,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及变质水和大气水相混合。  相似文献   

3.
前言在1960年哥本哈根第二十一届国际地质会议上,本文作者之一提出一个沉积岩铀矿床分类,分同生、地下水和重结晶三种类型。地下水型中产于底部沉积物中的铀矿床,叫基底型铀矿床。由于日本第三纪建造中基底型铀矿床矿化比较简单,作者选择它们进行铀成矿理想条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二连盆地努和廷铀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努和廷铀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努和廷矿床为同生沉积后生改造型铀矿床。晚白垩世二连期湖泊发育区控制了矿床定位。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同生沉积成矿、后生改造和表生作用3个阶段,成矿年龄为85Ma、(41±5)Ma和6~13Ma。在总结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建立了努和廷铀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诸广山成矿区铀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诸广山成矿区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区内典型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该区铀矿床成矿模式,指出成矿地质流体是上地幔热流体对富铀的前寒武纪基底、印支期、燕山期富铀花岗岩体交代、萃取作用的产物。成矿铀源来源于前寒武纪富铀基底和印支期、燕山早期富铀花岗岩体,成矿作用受统一的晚中生代伸展构造—深源岩浆热液流体演化机制控制,形成了内带碎裂蚀变花岗岩微脉浸染型、硅化碎裂花岗岩脉型铀矿床和外带构造角砾岩脉型铀矿床等3种成矿类型。  相似文献   

6.
对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采用LA-ICP-MS方法分析U-Pb同位素年龄,同时,收集伊犁盆地南缘近年来的U-Pb同位素数据进行统计,综合数据表明: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具有连续性、多期性成矿的特点,沉积成岩期(199.6~145.5 Ma)、晚白垩世至古近纪(99.6~28.4 Ma)、中新世以来(23.3 Ma~)均存在铀成矿作用,且在中新世之后的铀成矿作用最为强烈。通过成矿期次划分与构造期次的对比发现,主要成矿年龄集中在新构造运动以来,说明天山揭顶作用是铀成矿的关键致矿构造事件。通过含矿层砂岩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含矿砂体和蚀源区原始铀含量及变化研究,验证了双铀源的成矿特点,并厘定脑盖吐组中酸性火山岩为主要外部铀源。  相似文献   

7.
8411铀矿床成因的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热液矿床(包括铀矿床)研究中重要的问题是:成矿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在成矿过程中是怎样演化的;在矿脉中沉淀的各种成矿元素又是从哪里来的。当然,可以有很多准则(地质、矿物、岩石化学与微量元素等)来判断成矿溶液的成因和成矿物质的来源,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同位素准则具有其它准则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我们在对8411铀矿床开展常规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的同时,也较为系统地进行了氧、硫、铅同位素研究工作。本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日本砂岩型铀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深入阐述“绿色凝灰岩区”和“非绿色凝灰岩区”的区域构造演化特征以及与成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日本砂岩型铀矿床铀源进行探讨,认为最有利的铀源来自基底或周边的花岗岩,其侵入时代为晚白垩世到古近纪(大约距今60~70Ma)。在矿床地质特征一节,列举日本人形咔和东浓两个重要的铀矿床矿例,对其含矿主岩特征、矿床物质成分、成矿富集因素、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研讨。最后,概括了日本以古河道(底部型)为特征的砂岩型铀矿床的找矿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省铀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叙述了浙江省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总结并提出了火山岩型铀矿找矿远景区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书主要概述了显生宙砂岩建造中铀矿床的沉积、成矿、水文以及地球化学环境的地质条件,从而建立识别新勘探区的地质标志,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本书对每一个具有砂岩型铀矿床国家的地区(至少一个)作了描述,这些地区大部分都是主要的开采区和储藏区。全书分4部分:(1)介绍了砂岩型铀矿床,描述了世界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环境;(2)详细描述并讨论了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地区的砂岩型铀矿床;(3)讨论了砂岩型铀矿床的地球化学和地  相似文献   

11.
题 目 地 质波希米亚地块铀矿(三) J板状铀矿床的新模式 ‘ l淋积型铀一多元素矿床成矿模式与预测的1定量方法 1√乌拉尔区古河谷型铀矿床 东西伯利亚铀矿区形成的主要规律和产出 条件 、 现代成矿规律学的基本问题 各种物化条件下受熔融体影响的锆石中 铀一铅同位素体系性状的实验研究 ’ 前苏联西伯利亚Siniukhinskoe地区Ve— selyi矿LLICu—Au矽卡岩矿化 花岗伟晶岩研究概况 俄罗斯地台盖层含铀性预测评价 安泰一斯特列措夫铀矿床上近矿交代的垂 直分带性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P2北铀矿床 日本东浓铀矿床古水文地质的地质与地化 显示 澳…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铀矿床大多产于地槽褶皱带和活化区地质背景中,以热液铀矿床占主导地位。铀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即白垩-第三纪时期,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  相似文献   

13.
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光薄片、单矿物、气液包裹体、同位素地质、稀土 元素和铀含量分配等室内研究,系统地论述了连山关岩体的多期混合岩化成因;提出了连山关铀矿床的成矿模式,即混合岩化作用热液脉状充填型铀矿化;探讨了连山关地区的区域铀成矿规律;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方向和找矿的判据。  相似文献   

14.
引言关于矿化时代的知识是了解砂岩型铀矿床成因和迁移作用必不可少的资料。虽然铀衰变的直接同位素年龄测定是最理想的定年方法,但是因母、子体核的活动性和铅原始同位素组分的不定性,使得U-Pb、U-系和Pb-Pb法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光薄片、单矿物、气液包裹体、同位素地质、稀土元素和铀含量分配等室内研究,系统地论述了连山关岩体的多期混合岩化成因;提出了连山关铀矿床的成矿模式,即混合岩化作用热液脉状充填型铀矿化;探讨了连山关地区的区域铀成矿规律;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方向和找矿的判据。  相似文献   

16.
苏刊“科学院通报·地质学部分”和“乌克兰地质学杂志”最近连续报道了有关变质成因铀矿床的形成及物质来源问题。主要文章有“变质成因铀矿床成矿时含矿物质的来源”(苏联乌克兰“地质学杂志”,1978,№6)和“根据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判断变质成因铀矿床形成时的物质来源”(苏联乌克兰“地质学杂志”1980,№3)。这些文章的作者们认为,目前世界古地台和地盾区所发现的大批铀矿床,从成矿条件看它们都与变质作用有密切关系,含矿物质被变质溶液从已经变质的蚀变岩石中活化出来是形成铀工业富集的主要因素。这类铀矿床已被证实,往往形成范围很大的含铀区,蕴藏可观的铀储量。最近,苏联乌克兰科学院所属矿物地球化学和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世界上砂岩型铀矿储量最多的地区,铀资源数量十分巨大。研究美国铀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为之后成矿预测及勘查,尤其是砂岩型铀矿勘查提供依据。简略介绍了美国铀资源现状及铀资源时空分布规律,空间上铀资源分布在各个成矿省。以成矿省为单位,详细介绍了美国科罗拉多高原成矿省、美国洛基山和山间盆地铀成矿省、美国和墨西哥湾沿岸铀成矿省、美国和墨西哥盆岭铀成矿省、美国佛罗里达磷块岩型铀成矿省的铀资源空间分布规律。时间上铀矿床成矿年龄分布在以下3个主要成矿时期:新生代(65~3 Ma)、中生代(250~65 Ma)、古生代(570~250 Ma)。研究结果表明,铀矿床主要分布在科罗拉多成矿省与洛基山与山间盆地成矿省,铀资源以砂岩型铀矿为代表,资源量大,分布广泛。成矿时代众多且广泛,时间跨度较大,铀矿主要产于新生代与中生代。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的基础上,结合铀矿石同位素年龄,划分了盆地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期次。通过对含矿目的层和后生改造成矿过程的构造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最后一次大规模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之前(N2前)的构造作用对砂岩型铀成矿有利,之后主要是对早期形成的矿体有所改造。对构造控矿的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构造变形较弱部位主要形成库捷尔太式铀矿床、在构造变形强烈部位主要产出萨瓦布其式铀矿床、而在原生红色或杂色层位(K~N)中主要形成巴什布拉克式铀矿床。  相似文献   

19.
文章系统阐述了火山岩带中热液铀矿床的形成背景和条件.通过大量同位素数据的分析提出了这类矿床的形成时代和成因。尤其是通过对Strel′tsovskoe矿田中矿石的U-Pb同位素研究提出该区海西期花岗岩是主要铀源.这些认识对我国火山岩型铀矿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西相山盆地作为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产地,已经开展多年的铀矿勘查工作,发现大、中型铀矿床及铀矿化点上百处,积累了大量地质找矿资料。文章利用模糊证据权法从盆地尺度建立预测模型,综合多种数据,包括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解译等提取证据图层,并结合已知铀矿床和矿点的分布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相山盆地铀矿床预测模型,利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模型结果的优度,并进行铀成矿潜力评价。通过该模型得到的相山铀成矿潜力预测后验概率图,发现相山盆地最有利的成矿潜力区主要位于其北部及西北部,与已知矿床点吻合度较高。根据预测结果,该区的下一步铀矿勘查工作重点仍是北部和西北部区域;其次,在东南部的少数区域也有成矿的可能性,可作为次级勘查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