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宜宾市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宜宾市708名流动人口,用自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其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根据调查对象特性开展多种方式结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宜宾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分别为(54.9±20.5)分、(58.9±20.8)分和(60.3±17.7)分,健康教育干预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宜宾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匮乏,对艾滋病的关心程度和患者的态度较差,缺乏主动预防艾滋病的行为,需要结合流动人口特征开展多种方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改变汕头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效果。方法对城乡结合部出租屋、工业区厂房宿舍暂住人口实施干预,对照分析干预前后结果。结果干预后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达到76.1%,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绝大多数人掌握了预防艾滋病的相关技能,但干预后人群对艾滋病仍存在恐惧心理,性观念也无根本上的转变。结论对流动人口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流动人口防治艾滋病的意识和技能,今后要根据人群特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黄冈市作为一个新型的中等城市,近几年来人口的流动性大,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知识的缺乏、年龄轻、性生活活跃等,导致他们面临的无安全的性生活,而危险的性关系常常是导致艾滋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作者通过对多个人群的调查,初步了解黄冈市区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现状,并且通过实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干预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意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相似文献   

4.
金湖县流动人口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孙道宽 《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2):797-798
金湖县属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1969年首次发现钉螺,1997年通过江苏省消灭血吸虫病达标考核,达到传播阻断标准.流动人口是传播阻断地区巩固监测的重点人群,其作为输入性传染源对达到基本消灭和消灭标准地区造成了严重威胁[1].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不同目标人群的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促进其接触疫水行为的改变;而且有助于提高血吸虫病查病和治病的依从性[2].为了解传播阻断地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及其防护技能,并探讨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该县血吸虫病防治站于2001~2002年对流动人口开展了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控制南京市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的蔓延。方法对南京市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流动人口开展一系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前后分别作问卷调查,评估健康教育效果。结果除“接受未筛选的血液及血制品可传播艾滋病病毒”外,其余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正确知晓率干预后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对艾滋病的认识及态度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特别是“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交往”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3.2%(504/1168)上升到干预后的69.7%(798/1145)。求医行为以去公立医院看医生为主,干预前75.3%(879/1168),干预后上升到93.3%(1068/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居地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知晓率,减少了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有关麻风病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对麻风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情况,初步评价流动人口麻风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浙江省海宁市359名流动人口进行健康教育及麻风病知识相关问题调查。结果被调查者57.66%(207人)来自麻风病高流行省份,在健康教育前297人曾听说过或见到过麻风病,占82.73%,健康教育后麻风病知识知晓率有一定的提高;流动人口对麻风病人的恐惧心理和歧视态度有所减轻,认为麻风病和麻风病人不可怕的由教育前的25.91%(93人)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45.13%(162人)(χ2=28.95,P<0.001),愿意与周围的麻风病治愈者交往的由健康教育前的15.60%(56人)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31.75%(114人)(χ2=25.93,P<0.001)。结论通过专题讲座和发放宣传折页的形式,在流动人口中进行麻风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在基线调查基础上,对干预对象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3个月后通过末线问卷调查,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在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方面的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53.1%提高到干预后的78.2%;在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方面,采取"避免接触"、"同情,但避而远之"两种态度者,比教育前分别下降了7.4和6.6个百分点;在安全套的认识和使用方面,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36.8%提高到干预后的59.5%.结论:通过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防治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贵阳市流动人口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贵阳市流动人口卫生防疫工作状况,为流动人口预防传染病、意外事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流动人口聚集的城郊结合部,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调查1388户、2476人,有6176%的流动人口来自穷乡僻壤,文化素质低,卫生保健、安全生产、法律等常识和意识缺乏.结论 流动人口具有一些不利于开展卫生工作的群体特征.改变这些不利因素,政府干预至关重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落实各项措施,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免疫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3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该人群已成为发生免疫可预防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麻疹在这部分人群中时有发生,且大部分为儿童.2001年1~10月在所有麻疹确诊病例中,外来流动人口病例510例,与2000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86.5%;同期发生麻疹爆发34起,爆发病例130例,均为外来流动人口.外来流动人口,尤其是儿童的免疫接种率较低,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70.08%、65.24%、60.96%、70.65%和53.27%,五种疫苗的合格接种率仅41.02%.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有效控制外来流动人口免疫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引入免疫预防长效管理机制,并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免疫预防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不同的干预措施对其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雨花区2家工厂、1个建筑工地的流动人口共438人,采取播放录像、健康讲座等形式进行干预,了解干预前后该人群AIDS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流动人口干预前AIDS一般知识知晓率偏低(56.3%),干预后明显提高。以采取综合干预(播放录像+健康讲座+发放宣传手册)效果最好。[结论]在流动人口中开展AIDS健康教育对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有明显效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是提高AIDS知识知晓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初产妇对产褥期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产褥期健康知识调查表”,对100位流动人口初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前、后共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调查对象平均知晓率很低,仅为9.6%,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产褥期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达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流动人口初产妇产褥期健康知识缺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流动人口初产妇产褥期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索在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中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需求评估,对目标人群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15天后通过问卷调查,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建筑工地流动人群对"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否降低艾滋病传播"等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行为有了明显变化,差异均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掌握安全性行为的观念和技能、消除歧视是建筑工地流动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的重点,能有效地引导、动员民工参与预防艾滋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西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企业、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1124人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被调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户籍、年龄的外来务工人员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高(P<0.01)。85%被调查人员对干预活动表示满意。结论对外来务工人员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但要取得长远效果需要建立长期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寻求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随机抽取5家单位,把调查期间一直在该单位工作的非永康籍外来人员列为调查对象,进行多形式健康教育干预,对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作比较,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对艾滋病预防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在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方面的知识,安全套对预防艾滋病的作用及正确使用的方法等有非常显著的提高。但仍有1/3的人认为得艾滋病是不光彩的,愿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交往的人仍不到40%,说明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心理很重;且大部分被调查者对自身感染性认识不足,对安全套存在认识与行为相分离,安全套使用率低,提醒我们工作重点应放在“百分之百”使用上。结论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采取深入浅出、易懂、实用,既有基础性知识,又有防治性病艾滋病的基本方法的多形式健康教育,效果是明显的,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长宁区足浴房卫生状况及按摩师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提高足浴按摩师卫生知识认知程度及卫生行为合格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长宁区30家足浴房随机抽取100名足浴按摩师进行综合干预,并对他们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合格率作干预前后比较.[结果]干预后足浴房的卫生设施指标合格率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卫生制度和消毒设施合格率分别从87%和79%提高到100%和98%);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认知程度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X2=70.19,P<0.001);从业人员卫生行为合格率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X2=38.10,P<0.001).[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足浴按摩师的卫生知识认知程度和卫生行为合格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行为干预对铁路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在改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合肥市某铁路施工企业在外施工的2个工地的流动人口进行干预研究。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干预对象进行为期4~5个月的小媒介宣传和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之后再随访调查。结果通过对比干预前943名和干预后随访到的671名建筑工地流动人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发现行为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使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知晓率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因恐惧和歧视心理而采取消极态度者分别由9.8%、10.5%降至6.3%、3.5%(P值均〈0.05);承认最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者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4.8%下降到3.8%(P〈0.01);最近一次非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由干预前的41.9%提高到64.3%(P〈0.05),但在最近3个月内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频率干预前后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行为干预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措施;但要长期地改变民工与STI/AIDS有关的高危性行为应建立长效的行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农民外出打工的劳工队伍日益壮大,劳工的身体健康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劳工的作业环境、生活环境等基本卫生状况是影响劳工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外来劳工基本卫生状况,探讨保障劳工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的可行途径,我们于2000年10月对东明县外来劳工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NGO开展流动人口肺结核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区自2008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第五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结防)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确定吴兴区计生协会为参与项目的非政府组织(NGO),区计生协会在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开展了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街流动人口对结核病基本核心知识掌握情况,探讨在流动人口中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通过需求评估,确定目标人群、材料核心信息,开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免费查体、义诊咨询等形式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结果肺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干预前肺结核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55%,干预后87%;核心信息咳嗽、咳痰、多长时间应该考虑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干预前知晓率18%,干预后94%;肺结核病免费检查治疗政策干预前知晓率46%,干预后94%。结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相对低,工作紧张,居住环境差,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改变宣传教育方式,完善宣传教育内容,以提高该人群结核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