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海清 《齐鲁学刊》2005,(1):118-120
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语言观建构于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语词与事物间存在着“观念” 这一中介,表指关系成了私密的个人行为,这就对符号行为的主体间性构成了威胁。洛克的五条规则和定义法表 明他的语言观是规定主义的。尽管洛克对语义发展和语义扩展有独到见解,并且对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学发展有 深远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大都不是直接的。  相似文献   

2.
刘莘 《晋阳学刊》2006,(2):58-63
贝克莱从洛克出发,但却背离了洛克的方向。他在哲学基本立场上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不彻底的经验论者,而这一切又都以其基督教信仰主义为基础,他对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在他的哲学话语中,上帝始终是一个元叙事。由此出发,才能正确理解贝克莱哲学的基本性质及神学本质。  相似文献   

3.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具有二重性。从积极的、肯定性的意义来说,它标志贝克莱破解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经验论哲学知识论之矛盾的开端;从消极的、否定性的意义来说,它产生了“自我中心困境”的新问题,无益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出于摆脱困境的实用考虑,贝克莱转而求助于先验、神秘的上帝,将其视作观念的终极来源,由此背离经验论哲学的基本走向,向中世纪神学独断论复归。通过确立“人是物质世界演化的产物”“观念是人脑的产物”“观念的内容来源于物质世界”三个核心命题,传统唯物主义将观念的来源归之于经验的、可感的物质世界,初步超越了贝克莱哲学。但由于在物质与观念作用机制问题上存在含糊性,传统唯物主义对观念来源问题无法给出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在继承、发展传统唯物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被传统唯物论忽视的“实践”概念进行了彻底的唯物主义改造,将之作为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与中介,揭示了人的观念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认识论规律,从而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全面破解了观念来源之谜。  相似文献   

4.
洛克哲学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体系。他作为一个经验论者,却得出了与经验论相反的结论:认为一切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却又将反省和感觉看作两个同等的经验来源;将经验在心中留下的痕迹称为观念,却又对观念作了机械的理解;将知识界定为观念与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了与惟理论一样的结论,并造成了不可知的结论。无论是他对经验、观念还是知识的分析,都潜存着对经验论的致命打击。  相似文献   

5.
儿童权利观念是在启蒙运动之后诞生的,洛克、卢梭和康德在儿童权利观念的启蒙上充当了先锋作用,他们奠定了西方现代儿童权利思想的根基.由于各自的政治理想不同,他们所建构的儿童权利观念也有着内在的差异.洛克在"有限政府"观念下建构儿童权利的观念;卢梭在"道德理想国"观念下建构儿童权利观念;康德在"法律共和国"观念之下建构儿童权利观念.  相似文献   

6.
社会契约理论:霍布斯与洛克之不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布斯和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在如下八个方面展现了各自的不同点:霍布斯没有区分,而洛克区分了“社会”和“国家”这两个政治学概念;在自然状态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霍布斯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狼的关系,处于战争状态,而洛克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和自由的,处于和平状态;在自然状态下的价值目标问题上,霍布斯关心的是人的生存,而洛克关心的是人的自由;在国家建立的目的问题上,霍布斯认为,国家建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过和平的生活,而洛克认为,国家建立的目的是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权;国家建立时,霍布斯认为,人们转让了自己的全部权力,而洛克认为,人们只是转让了惩罚罪犯和要求赔偿的权力,而仍然保留了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权;在拥有人们转让的自然权力的国王或主权者是否是社会契约的签约人,是否需要遵守社会契约的规定问题上,霍布斯持否定态度,而洛克持肯定态度;霍布斯否认而洛克肯定人民拥有反抗和革命的权力;在理性王国的政治形式上,霍布斯主张君主专制制度,而洛克主张君主立宪制度。  相似文献   

7.
被西方藏学权威、东方学家杜齐( C.Tucci--意大利罗马东方学研究所所长)称之为“伟大的学者”--洛克博士,从 1922年至 1949年长期留居丽江,数十年锲而不舍地对中国西南地区的植物、地理、生态、纳西族历史、宗教、东巴文化进行卓有成效的、影响深远的研究,致使一批又一批东西方学者,步其后尘,潜心对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东巴文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与研究,并相继出版了一批又一批全世界学人刮目相看的学术成果,对促进中西方文化学术交流与影响,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与文明,都作出了不可泯灭的历史贡献。近些年来,国际上出现的“纳西文化研究热”,可视为是国际文化界在洛克开创的“纳西学”基础上,在更深入、更广阔的领域内进行更新的探索的一种开端。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古老东巴文化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一股股东巴文化热、丽江探访和旅游热,能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崛起与升温,所有这一切,寻根溯源,可以说都与往昔洛克博士传播古老的纳西东巴文化及深远影响密不可分。洛克博士被誉为“纳西学奠基者”和“东巴文化研究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和贝克莱的《西拉和菲伦诺对话录》这两个文本结构内容的比较 ,分析了笛卡尔和贝克莱在思辨方式和论证目的上的异同 ,指出两位大哲学家在思辨中都用了递进式推论、怀疑常识 ,证明“心”的实在性 ,同时也指出了两者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9.
包括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三个流派在内的新制度主义正在经历一场观念与话语的转向,逐渐从"内生"的角度审视制度变迁问题。作为新制度主义的最新进展,话语制度主义不仅关注观念的实质内容,而且重视制度语境下话语的交互过程,通过解释行动者的真实偏好、策略及规范取向,在深入考察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方面极富潜力。同其他三个流派相比,话语制度主义没有把制度界定为过于静态且遵循外部规则的激励结构、路径依赖或文化框架,而是将其理解为内在于能动者的结构与构造物。能动者的"背景性观念能力"可以创设并维系制度,"前景性话语能力"则使人们以批判的态度来审视这些制度并由此变革或维系制度。  相似文献   

10.
人类理性的超越性特点和形而上学的独断论本性决定了它们把握的只能是可能世界而未必是实在世界;形形色色的自然哲学描述的各种各样的世界图景无非是被误读为实在世界的可能世界;自然科学同自然哲学一样,首先指称一种可能世界;我们应当把可能世界上升到人类理性和外部世界关系这样一种高度加以把握,在后现代语境中重建理性。  相似文献   

11.
1979年以前,社会主义中国基本上处于被以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排斥在外的状态,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使得中国逐步融入现代世界体系.中国目前并没有达到世界体系论所谓的"核心区"地位,甚至还没有进入"半边缘区",这与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必然的联系.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中国必将取得更高、更好的"节点位置".社会主义中国的加入必然会改变现代世界体系的性质,而中国更应认真思考如何建设一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可以自由游弋的网络时代,自我角色的互换带来了新的哲学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自我在虚实世界里的存在以及自我以何种方式存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虚拟世界里的生活,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制,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格式化,甚至是趋向于无限多样可能性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3.
熊梅  王资岳 《学术探索》2002,(2):128-131
本文通过对昆明地区部分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2 3 95份问卷的调查 ,从家庭教育作用、对期望的认识和对亲子观的认识三个方面 ,对家长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 ,为家庭教育提供一些新的信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世界潮流与中国的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城市化滞后了”,面对这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反思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理论失误和决策失误,遵从城市发展的规律,确定正确的城市化战略,制订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有力措施,推动中国的城市化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残雪的作品营造了阴沉而狰狞、狂放而叛逆的审美特质,充满"狼"性.一方面表现为对现实境遇的反抗和在作品中开天辟地的野心,表现为狂放雄强的生命力,接近超现实主义者追求的"原始性";另一方面,她又一直追索上帝的理念,作品充满着神性与狼性、原始之力与理性精神之间的冲突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提出扩大开放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系统阐述大庆“十一五”期间扩大开放的总体要求、战略布局、工作重点、相关政策及保障措施,具有一定思想性、较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大约在公元前4-公元前3世纪之时,古希腊和中国两大文明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对此社会巨变,古希腊的犬儒派和中国的庄子学派反应最为强烈。他们否定现实制度的合理性,对统治者大加斥责,对现实社会悲观失望,对待个体生命淡泊名利,甘愿清贫,笑对死亡。但犬儒派比庄子学派更加极端,被社会所不容。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看,不同的文明体系、地理位置、传统习惯决定了二者处世态度的不同;相同的文明发展阶段、社会历史时期和社会人生问题决定了他们之间的相似。  相似文献   

18.
版权的正当性--从洛克的财产权思想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品与有体财产的区别注定了用于正当化有体财产的洛克式论证无法解释版权的正当性。洛克有关财产权的理论以自然法的转向为重要前提,其理论框架招致了后来学者的不同解释与批评。支配性观点认为,洛克的财产权理论包含了两个条件:“不浪费”和“给他人留下同样多的足够好的东西”。洛克的财产权理论可以用于解释版权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9.
思想的争锋——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大论辩(1901-191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1年到1919年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辛亥革命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围绕这一主线,思想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对中国传统的天命观和封建礼教的批判,这一批判又涉及对孔子的评价。其次,是对中国国民性的改造,梁启超、麦孟华等对奴隶性的批判,最早提出要树立国民意识,而要树立一种新的国民意识,又涉及科学、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以及文化革新方针的争论。再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