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204例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随访2年以上,调查复发情况,分析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04例腹股沟疝患儿术后复发18例,发生率8. 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环口直径 2 cm、年龄 6岁、可吸收缝线是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疝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且与结扎线类别、内环口直径、年龄等因素有关,可开展围术期及院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ICU患者身体约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广东省14所三甲综合性医院259例ICU成年患者的年龄、性别、意识、镇静药物使用、依赖性、管道等信息。结果:259例患者中,使用身体约束126例(48. 6%)。患者年龄、镇静药物使用、独立等级及Ⅰ类管道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镇静药物使用是影响ICU患者使用身体约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越小、依赖性越高,其身体约束风险越低,并且患者停留Ⅰ类管道如气管插管等,并不是影响身体约束使用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健康成人主动脉根部(AoR)直径参考值及其随着年龄、性别及体表面积(BSA)改变的变化规律。方法测量301例健康成人主动脉瓣环(AoA)、窦部(AoS)、窦管连接部(AoST)及升主动脉(AAo)近端(距AoST上方2cm处)直径。分析年龄、性别、BSA、身高及体质量对AoR直径的影响。结果 AoA、AoS、AoST及AAo近端的95%上界值,男性为:20.93、33.02、28.50、30.67 mm;女性为:19.12、30.72、27.72、30.50mm。多元回归分析AoR与年龄、性别及BSA有相关性,年龄与AoA无显著相关。结论初步建立健康成人内缘-内缘方法 (I-I)测量AoR直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主动脉AoS、AoST及AAo近端直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正确预测小儿腰椎穿刺的进针深度,探讨小儿身高、体重、皮肤脂肪厚度等与进针深度的关系。方法:测量209例不同年龄组儿童264次腰椎穿刺的进针深度,分别对年龄、体重、身高、腹壁皮下脂肪厚度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及回归处理。结果:小儿腰椎穿刺深度一般随年龄增长而递增。腰穿深度与年龄、体重间有密切相关关系;腰穿深度与身高呈中度相关关系;腰穿深度与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亦有相关关系。结论:性别对腰椎穿刺深度无明显影响,而年龄和体重是影响腰穿深度的最重要因素,身高与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身体对称跟健康有关的生理学特征(如VO2)之间的关系。 方法研究对象为21例健康青年男性(年龄21.3±2.37岁;体重74.6±8.76 kg;身高181.4±8.38 cm),25例健康青年女性(年龄19.5±3.44岁;体重61.4±7.84 kg;身高166.0±6.34cm)。要求受试者在试验前3 h禁食,在参加试验前24 h避免大强度的训练或运动。所有测试内容在同一天完成,受试者以相同的顺序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6.
肾动态显像法计算中国人肾脏深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获得肾动态显像法中国人的肾脏深度预测方程。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5年4月间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共147例。于肾门水平,测定肾脏前后表面到后背体表皮肤的垂直距离,取其平均值,作为肾脏深度。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患者的CT肾脏深度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身高的关系,得出左右侧肾脏深度计算公式。14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得出回归方程,另一组用于验证方程,最后用所有的病例得出最终的肾脏深度计算公式。与目前应用的Tonnesen法使用Medcalc软件中的Bland-Altman法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发现对肾脏深度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是体重/身高和年龄,肾脏深度计算公式为:右肾深度(cm)=15.449×(体重/身高) 0.009637×年龄 0.782,左肾深度(cm)=16.772×(体重/身高) 0.01025×年龄 0.224(体重:kg,身高:cm)。该方程优于Tonnesen法。结论本研究选择成年中国人为研究对象,使用CT测定的肾脏深度作为参考值,得出国人肾脏深度的预测方程,其准确性优于目前应用的Tonnesen法。  相似文献   

7.
下腔静脉(IVC)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有效、无创性评价右心功能的诊断技术。但由于缺少儿童IVC正常值,限制这一技术在儿科临床的应用。上腔静脉(SVC)超声心动图目前国内外尚未报道,因此往往难以对SVC的大小作出评价。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正常儿童IVC和SVC的超声心动图测值,探讨年龄对IVC功能指数变化的影响以及对IVC和SVC校正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目的 比较背痛患者和相匹配的对照组在腰椎活动范围和腰椎前弯之间的差别。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15例男性背痛患者和15名在年龄、性别、身高和肥胖程度相匹配的没有背痛史的健康男性。记录对象的年龄、身高和体重,计算出表示肥胖程度的体重指数(体重/身高)。对习惯性身体活动进行问卷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步态中膝关节的三维运动特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设计康复训练提供研究依据.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KOA患者29例为观察组;15例无KOA者纳入对照组.2组的年龄、身高、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2组受试者均使用KneeKG系统进行测量,对比自重状态下步行时两组受试者膝...  相似文献   

10.
罗方伶  宋青青  王野峰  杨美玉  黄娟 《全科护理》2021,19(32):4578-4581
目的:探究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收治的小儿室间隔缺损患儿220例,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患儿140例设为建模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患儿80例设为验证组,统计建模组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的患儿例数,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借助模型预测验证组患儿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的风险,以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建模组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患儿共5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手术时间、室间隔缺损直径、VSD上缘到主瓣距离、合并膜部瘤、封堵器直径、术前心律失常(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60 min、VSD直径≥5 mm、VSD上缘到主瓣距离<3 mm、合并膜部瘤、封堵器直径>6 mm、术前心律失常(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得到P=1/[1+exp(2.961-0.734×手术时间≥60 min-0.806×VSD直径≥5 mm-0.913×VSD上缘到主瓣距离<3 mm-0.846×合并膜部瘤-1.032×封堵器直径>6 mm-1.217×术前心律失常)].结论:研究构建的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风险预测模型所涉变量具有代表性,且模型灵敏度、特异性均较强,预测准确率高,能实现对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风险的有效预测,为临床预防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海居民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8719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体检中心2013年1月4日至2013年5月24日期间20-69岁体检上海居民的血压、心率、身高、体重数据。通过R软件使用线性相关分析、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血压与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心率的相互关系。结果:年龄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存在正相关(P<0.001),且女性相关系数高于男性。随年龄段增高,女性年龄与收缩压的相关系数呈上升趋势。男性、女性年龄与脉压的相关系数随年龄段升高均呈上升趋势。年龄与心率负相关、与身体质量指数正相关(P<0.001)。结论: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随年龄变化呈现不同的改变规律,且同时受到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心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总体与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培智学校学生群体体质健康状况和特点。方法 2016年9月至12月,采用体质健康测试方法对北京市19所培智学校810名7~15岁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不同年龄学生的身高、体质量和肺活量总体存在显著性差异(F 8.273, P 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身高和肺活量整体低于健全学生;性别和年龄对身高、体质量和肺活量都有明显影响(P 0.01),残疾程度对身高和肺活量有明显负影响(P 0.01),对体质量无影响(P 0.05)。不同年龄学生50 m跑、投沙包、30 s仰卧起坐、6/9 min跑/走和单脚平衡项目总体存在显著性差异(F 3.571, P 0.001),且没有明显的趋势性规律,整体低于健全学生;性别、年龄和残疾程度对50 m跑、投沙包、30 s仰卧起坐、6/9 min跑/走、单脚平衡和坐位体前屈均有影响(P 0.05)。结论不同年龄学生的身体形态、功能和身体素质存在显著差异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整体落后于健全学生;性别、年龄和残疾程度对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成年人骨密度、骨量、体重、年龄、身高、脂肪含量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价值。方法 :对 5 85例19岁以上就诊及健康查体者的身高、骨密度及全身成分进行测定 ,骨密度及全身成分分析数据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测量获得 ,对骨密度、骨量、体重、年龄、身高、脂肪含量结果进行研究及统计分析。结果 :骨密度、骨量、体重两两间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0 1) ,骨密度、骨量、体重与年龄间呈负相关 ,与身高间呈正相关关系 ;男性骨密度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男、女骨量与脂肪含量间无相关关系 ;体重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0 1)。结论 :骨密度、骨量、体重三者是相互关联的 ,年龄、身高是影响三者的因素之一。了解上述指标对防治骨质疏松症、肥胖症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rhG—CSF动员健康供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对采集物CD34^+细胞产率的影响,分析61例健康供者外周血采集物CD34^+细胞数量与自身特点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供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和采集时间作为研究参数,外周血采集物单核细胞计数、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CD34^+细胞计数、CD34^+细胞每公斤体重(供者)计数的均值作为研究变量。结果表明,供者年龄是影响CD34^+细胞产率主要因素,呈中等负相关(-0.60〈r〈-0.45,P〈0.005)。偏相关分析排除身高、体重、BMI的影响,年龄仍和CD34^+细胞产率呈中等负相关(-0.50〈r〈-0.35,P〈0.02)。BMI仅与CD34^+细胞每公斤体重计数呈微弱负相关(r=-0.297,P〈0.05),性别对CD34^+细胞产率无明显影响,CD34^+细胞计数的差别仅出现在男性和女性低龄组(年龄〈35岁)间,男性身高、体重、BMI为CD34^+细胞计数增加的有利因素。供者采集时间为给药后第4天采集,70%供者CD34^+细胞产率达峰值。结论:年龄应作为供者选择的首要因素,性别、身高、体重和BMI对CD34^+细胞产率的影响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临床特点并探讨其48h生存状态的影响因素,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绵阳市胸痛中心2013—2017年间收治的305例STEMI患者以查阅病历资料和数据库形式收集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将有意义的变量放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影响STEMI患者48h生存状态的影响因素因素。结果:(1)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Killip分级、年龄、不同发作距就诊时间、是否使用心肺复苏术的STEMI患者48h生存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发作距就诊时间、心肺复苏术是STEMI患者48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介入手术(PCI)治疗是保护因素。结论:不同Killip’s分级、年龄、不同发作距就诊时间、是否使用心肺复苏术的STEMI患者48h死亡发生率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关系,是STEMI患者48h生存状态独立的预测因子,对临床急诊分诊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西高校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结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高校高水平运动游泳员体质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身体形态特征提取共性因子,解释共性因子的含义,分析运动员形态结构,以期有效对赛前训练控制及成绩的预测.方法:于2008年选择广西大学高水平游泳队男队员12名.采用现场调研方式12名运动员身体形态:指距、身高、小腿加足高、手面积、流线型指数、皮脂厚度指数、转子间宽、皮褶厚度等8项指标分析.由SPSS12.0 for windows处理,求出因子特征向量、特征值和贡献率.建立初始因子模型、旋转后的因子模型,了解广西大学身体形态因子结构.结果:①构成游泳运动员形态结构是由3个共性因子构成:即基本形态因子、体型因子、身体成份因子.各因子的权重分别为K1=0.734 54、K2=0.10883、K3=0.09773.②身体形态结构因子分析提示要求运动员应具有身高臂长,身体充实度较高,手面积宽大的特点,同时要体现出"倒锥体"形的流线型体征,但对运动员的皮下脂肪含量要求不高.结论: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运动员形态结构分析,用较少的综合变量分析,使问题简化,为高校高水平游泳运动提供多元化研究,能有效对赛前训练控制及成绩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背景:边境少数民族健康生活质量调查研究对中国公共卫生系统的完善具有现实和政治意义,中越边境京族居民身体形态与健康生活质量关联特征研究具有典型代表之一。目的:通过相关分析及旋转后的因子对应的载荷矩阵,寻找具有共同影响健康生活质量体质结构的主要成分,对中越边境京族地区居民身体形态与健康生活质量相关特征进行评价。方法:2009-07/2011-04采用现场调研、测试和健康调查问卷对在中越边境京族地区自然人群20~35岁361名男性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共发放361份问卷,现场回收361份,回收率100%。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指标相关分析、建立初始因子模型、旋转后的因子模型,对边境居民形态学特征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关系做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调研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相关分析显示:指标之间相关程度较高,其中有21个系数在统计学意义具有高度相关(P<0.01),14个系数具有相关(P<0.05),系数具有相关性高达44.48%。因子分析显示:影响边境京族居民身体形态与健康生活质量的第1成分为健康生命基本素质;第2成分为生命幸福指数;第3成分为生活幸福感;第4成分为营养发育水平。提示采用降维思想,能观测变量间极其复杂的相关关系,客观评价边疆各少数民族人群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研究方法具有实用性、可推广性,评价模式具有复制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在非住院环境下和住院环境下影响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横断面观察和前瞻性描述性观察结合的设计,收集住院部和门诊部患者社会学资料、疾病特征、症状和体征共3个方面30个影响因素资料,对横断面观察和前瞻性描述性观察的数据独立分析,分别探索针对各自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329例患者进入横断面观察分析,其中复发或加重158例;167例患者进入前瞻性描述性观察分析,其中复发或加重18例.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感染史(OR=4.564,95%CI:32.288~285.362)、用药不当(OR=1.855,95%CI:2.945~13.878)、身体异常(OR=1.874,95%CI:2.915~14.565)、过度劳累(OR=1.864,95%CI:2.983~13.932)共4个变量是影响非住院环境下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史(OR=2.619,3.054~61.632)、精神创伤(OR=2.684,2.831~75.710)2个变量是影响住院环境下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非住院环境下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感染、用药不当、过度劳累、身体异常,影响住院环境下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感染、情志创伤,在临床中应注意积极预防和管理上述各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六盘水地区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现状和体质变化规律,科学评价该人群的健康水平。方法:于2005-06/08严格按照《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和水城县抽取3 ̄5岁城市男女性学龄前儿童各90人、农村男女性学龄前儿童各90人,共计360名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儿童监护人均同意参加调查。根据《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要求,采用国家体育总局所提供的北京鑫东华腾体质监测器材。①形态测量指标:身高、坐高、体质量、胸围、上臂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腰部皮褶厚度。②功能测量指标:安静心率。③素质指标: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网球掷远、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10m折返跑。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学龄前儿童36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身体形态、功能特征。城乡差别:农村学龄前儿童身高、坐高、体质量、胸围、肩胛皮褶厚度明显低于城市学龄前儿童(t=1.94 ̄8.30,P<0.05 ̄0.01);心率明显高于城市学龄前儿童(t=6.42,P<0.01)。性别差别:男性学龄前儿童身高、坐高、体质量、胸围、心率明显高于女性学龄前儿童(t=2.58 ̄4.89,P<0.01);上臂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明显低于女性学龄前儿童(t=3.28,4.98,3.26,P<0.01)。年龄差别:3 ̄5岁学龄前儿童身高、坐高、体质量、胸围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3 ̄4,4 ̄5岁增长率分别为4.99%,6.12%,3.95%,4.69%,5.96%,12.56%,1.89%,5.83%,差异具有显著意义(t=3.04 ̄9.12,P<0.01)。②素质特征。城乡差别:六盘水地区城市学龄前儿童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长度及走平衡木用时明显长于农村学龄前儿童(t=6.49,5.39,3.21,P<0.01);10m折返跑、双脚连续跳用时及网球掷远距离明显短于农村学龄前儿童(t=6.38,5.55,3.17,P<0.01)。性别差别:男性学龄前儿童立定跳远、网球掷远距离明显长于女性(t=2.93,6.29,P<0.01),10m折返跑和走平衡木用时及坐位体前屈长度明显短于女性(t=2.78,3.94,3.20,P<0.01)。年龄差别:3 ̄4岁除坐位体前屈外的身体素质指标增长率分别为21.10%,28.80%,8.92%,24.66%,9.36%;3 ̄5岁增长率分别为26.84%,31.22%,12.73%,32.97%,25.81%(t=1.98 ̄8.55,P<0.05 ̄0.01)。结论:①身体形态和功能方面,城乡学龄前儿童身高、体质量、坐高、胸围四项形态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均呈增长趋势;城市儿童身体形态、功能优于农村儿童;女性上臂、肩胛和腹部三处皮褶厚度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③身体素质方面,城市学龄前儿童下肢力量、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方面好于农村学龄前儿童,农村学龄前儿童在上肢力量和平衡能力上优于城市学龄前儿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30例发生并发症。回顾性分析患儿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儿年龄、体质量、置管位置、导管尖端未送达预定位置、肿瘤类型、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固定材料尺寸、输入高渗透性药物、导管堵塞、导管脱出为影响小儿输液港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类型、低蛋白血症、固定材料尺寸为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小儿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提升护理人员对小儿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操作前评估和个体化固定材料改良,加强营养护理,可提高输液港利用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