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HIV感染妇女分娩婴儿的出生体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HIV感染妇女的孕期保健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分析云南省5个艾滋病高、中流行县(市/区)HIV感染妇女分娩的156例婴儿的出生体质量,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55例HIV感染母亲,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为14.74%(23/156),早产率为5.13%(8/156),在足月分娩的新生儿中,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高达10.14%(15/148)。早产(OR=18.0,95%CI:4.803~67.459)和妊娠期贫血(OR=3.784,95%CI:2.236~12.373)是造成HIV感染妇女分娩婴儿低出生体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孕妇感染HIV病毒会造成早产与低出生体质量的机会增加,应加强HIV感染妇女的孕期保健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间体重增长规律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接收的39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期间体质量(BMI)指数增长情况将390例孕妇设为增重不足组(BMI5 kg/m~2,n=50)、增重正常组(BMI5 kg/m~2~7 kg/m~2,n=160)及增重过多组(BMI≥7 kg/m~2,n=180)。比较三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及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与增重不足组相比,增重正常组孕妇的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及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重过多组孕妇的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及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增重正常组相比,增重过多组孕妇的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妊娠糖尿病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增重不足组相比,增重正常组孕妇新生儿窒息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重过多组孕妇新生儿窒息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增重正常组相比,增重过多组孕妇的巨大儿及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可提高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风险性,临床上对于超重者应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作为判断银屑病病情及疗效新指标的可信性。方法:采用DLQI研究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并与传统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进行比较。结果:女性患者的DLQI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未婚者的DLQI评分高于已婚者,面部受累者的DLQI评分高于面部未受累者(P<0.05)。DLQI和PAS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33,P<0.001)。治疗后随着临床病情的改善,PASI和DLQI评分均显著下降,且DLQI改善率和PASI改善率呈显著正相关(r=0.722,P<0.001)。结论: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DLQI可作为判断银屑病病情及疗效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研究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亚临床关节炎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发生亚临床关节炎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早期关节性银屑病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入排标准筛出5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并对其双肘关节、双膝关节和双踝关节及跟腱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其中超声结果异常者再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认存在亚临床关节炎症改变。对10例有关节炎(有亚临床关节炎组)和40例无关节炎(无亚临床关节炎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亚临床关节炎的发生率为20%。临床特征中,有亚临床关节炎组患者的年龄(P=0.000)、银屑病病程(P=0.004)、皮损初发年龄(P=0.001)、有吸烟史(P=0.010)明显高于无亚临床关节炎组患者。两组患者在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发生亚临床关节炎可能的影响因素是患者年龄(OR=1.185,P=0.001)、银屑病病程(OR=1.119,P=0.010)、皮损初发年龄(OR=1.113,P=0.006)。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亚临床关节炎的发生率低。年龄、银屑病病程、皮损初发年龄可能是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发生亚临床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英夫利西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1例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予以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6、14周时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结果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前,患者PASI评分为(18.48±5.08)分,治疗14周后,患者PASI评分降为(3.03±2.65)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治疗前为(14.74±4.67)分,治疗14周后降为(1.87±1.82)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PASI评分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ASI评分和病程进入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病情得到快速控制,低生活质量得以改善。PASI评分和病程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ASI评分越低,病程越短,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发病诱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20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91例健康对照进行银屑病致病诱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环境潮湿(OR=3.954 4)、感染(OR=4.158 5)、精神紧张(OR=3.394 0)、吸烟(OR=4.155 1)、嗜酒(OR=2.905 7)、染发(OR=3.390 0)、手术和外伤(OR=3.380 4)、睡眠差(OR=3.402 7)、遗传(OR=4.702 3)对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环境潮湿、感染、精神紧张、吸烟、嗜酒、染发、手术和外伤、睡眠差、遗传可能对寻常型银屑病发病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影响银屑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银屑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350例住院银屑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脂肪肝(P=0.0389,OR=2.244)对银屑病预后的影响有显著性(P<0.05),低蛋白血症(P=0.0005,OR=7.929)对银屑病预后的影响有高度显著性(P<0.01),高脂血症(P=0.0034,OR=0.211)成为银屑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其影响有高度显著性(P<0.01),高尿酸血症(P=0.0858,OR=2.750)和特殊用药史(P=0.0658,OR=1.922)对银屑病预后的影响亦不容忽视。结论影响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主要为代谢系统紊乱,如脂肪肝、低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而高脂血症可能是银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妊娠期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确诊感染梅毒的孕妇确诊了妊娠结局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等,以正常分娩患者为对照组,以不良妊娠结局及先天性梅毒的梅毒孕妇为病例组,用统计学分析,评价影响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及其关联性。结果:共纳入患者26例,首次治疗孕周(OR=2.67;95%CI:1.99-3.59)、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OR=16.89;95%CI:8.46-33.70)、孕期没有完成治疗(OR=11.00;95%CI:6.46-18.72)、RPR滴度上1:8(OR=10.62;95%CI:6.69-16.85)、早期梅毒(OR=65.90;95%CI:38.29-113.44)、非青霉素治疗(OR=3.24;95%CI:1.50-6.97)是CS的危险因素;首次治疗孕周(OR=1.34;95%CI:1.22-1.48)、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OR=3.68;95%CI:2.96-4.58)、孕期没有完成治疗(OR=1.46;95%CI:1.38-1.56)、RPR滴度上1:8(OR=3.11;95%CI:2.50-3.85)、早期梅毒(OR=35.83;95%CI:23.60-54.40)、非青霉素治疗(OR=2.71;95%CI:1.74-4.24)是是APOs的危险因素。结论:孕期治疗延后或孕期未完成治疗或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小于4周、RPR滴度越高、早期梅毒感染、非青霉素治疗是CS和APOs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孕期首次治疗延迟、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的缩短、TRUST滴度增加妊娠梅毒CS和APOs发生的风险也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银屑病发病及病情的饮食因素及其他因素,指导银屑病患者合理饮食与健康生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银屑病病情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面粉(OR=2.214)、牛肉(OR=3.308)、羊肉(OR=2.145)、鱼虾(OR=1.952)、辣椒(OR=2.559)、洋葱(OR=1.519)、吸烟(OR=2.515)、饮酒(OR=2.205)、咸菜和酸菜(OR=1.752),以及失眠(OR=1.502)与肥胖(OR=1.557),这些可能是银屑病的危险因素;而大米(OR=0.422)、粗粮(OR=0.252)、蛋类(OR=0.459)、鲜奶(OR=0.576)、苹果(OR=0.650)、香蕉(OR=0.656)、芹菜(OR=0.515)、茄子(OR=0.652)可能是银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失眠,避免进食鱼虾、辛辣、羊肉、牛肉、辣椒、面粉、洋葱等食物,多食大米、粗粮、鸡蛋、鲜奶、苹果、香蕉、芹菜、茄子等食物,注意控制体重,保证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银屑病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分析银屑病严重度和面积评价指数(PASI)与性功能障碍相关性。方法用IIEF对90例男性(银屑病患者中PASI≤10者37例,PASI>10者23例,健康志愿者30名)性功能进行评价。用FSFI对90例女性(银屑病患者中PASI≤10者35例,PASI>10者25例,健康志愿者30名)性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女性银屑病患者组FSFI总评分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0);同时女性银屑病PASI≤10者和PASI>10者FSFI总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银屑病患者组IIEF总评分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0);并且男性银屑病PASI≤10者和PASI>10者IIEF总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屑病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功能均有影响,并与银屑病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6γ(IL-36γ)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n=66)和健康对照者(n=56)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两组人群血清中TNF-α、IL-17A、IL-23、IL-36γ蛋白表达水平有无差异;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患者血清IL-36γ与TNF-α、IL-17A、IL-23表达水平之间有无线性相关关系,TNF-α、IL-17A、IL-23、IL-36γ表达水平与PASI之间有无线性相关关系。结果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IL-17A、IL-23、IL-36γ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IL-36γ与IL-17A(r=0.783,P0.001)、IL-23(r=0.929,P0.001)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血清TNF-α和PASI有明确的正相关关系(r=0.300,P=0.014)。结论银屑病发病可能与多种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有关,其中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36γ与IL-17A、IL-23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TNF-α/IL-23/IL-17通路与IL-36通路可能存在正向反馈炎性反应环路;TNF-α在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血清中表达上调,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或可作为辅助评价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的相对客观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评价银屑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检索198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Cohrane Library数据库,筛查纳入198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关于银屑病与妊娠结局之间关系的文献。使用MOOSE清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1篇队列研究,4篇病例对照研究,2篇横断面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中剖宫产[OR = 1.17(95% CI:1.01 ~ 1.37)]、子痫或先兆子痫[OR = 1.34(95% CI:1.00 ~ 1.79)]、早产[OR = 1.09(95% CI:1.00 ~ 1.19)]风险较非银屑病患者发病风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自然流产、低出生体重、高出生体重、死胎、先天畸形、胎盘早剥、过期产、Apgar评分 < 7、羊水过多、羊水过少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屑病患者中剖宫产、子痫或先兆子痫、早产的风险较非银屑病患者发病风险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炎一号方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内服抗炎一号方颗粒;对照组(60例)口服迪银片,疗程8周。治疗前后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并进行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安全性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DLQI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治疗组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5.00%)。安全性方面2组均未发现特殊不良反应。结论抗炎一号方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明显,可减轻银屑病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吸烟、饮酒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制定统一调查表,临床中医医生填写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吸烟和饮酒的情况,并对该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皮损面积和病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通过χ2检验评价吸烟、饮酒与银屑病患者辨证分型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吸烟和饮酒在男性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4.46倍和12.97倍于女性患者(P=0.00);男性患者的病情重于女性患者(P=0.00)。男性患者吸烟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P<0.05),病情越重,吸烟患者的比例越大;男性患者饮酒、女性患者吸烟和饮酒与病情严重程度均不相关(P>0.05)。寻常性银屑病的辨证以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为主,占88.32%。吸烟的患者较不吸烟的患者更易出现血瘀证(OR=1.412),而不易出现血燥证(OR=0.795);更易出现挟毒证(OR=1.663),而不易出现挟湿证(OR=0.734)。饮酒的银屑病患者较不饮酒的患者更易出现血瘀证(OR=1.433),而不易出现血燥证(OR=0.763)。结论男性患者吸烟与银屑病病情严重度相关,吸烟和饮酒的患者更易出现难治的血瘀证,应当积极引导患者戒烟、戒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消银胶囊联合阿维A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严重程度指数和银屑病面积(PASI评分)及生活质量(DLQ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阿维A治疗,观察组采用消银胶囊联合阿维A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及DLQI评分的变化,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消银胶囊联合阿维A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银屑病患者中瘙痒发生率、瘙痒程度等临床特征及其影响瘙痒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112例银屑病患者,评价其瘙痒特征及影响瘙痒的相关因素。结果 112例银屑病患者中83%存在不同程度瘙痒,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瘙痒与否与年龄、疾病活动度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病程、家族史、吸烟、饮酒及身体质量指数(BMI)无相关性,瘙痒程度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浸润程度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红斑、鳞屑无相关性。结论大多数银屑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瘙痒症状,年纪越大、皮损越广泛、浸润程度越高以及处在进展期的银屑病患者瘙痒越剧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311nm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某医院收治的9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311nm NB-UVB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对比两组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74%(45/47),对照组78.72%(37/47),P 0.05;治疗后,两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PASI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01;经确切概率法计算,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0/47)与对照组2.13%(1/47)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1.000);研究组复发率4.44%(2/45)与对照组6.52%(3/46)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980)。结论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311nm 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可提高疗效,减轻病情严重程度,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白细胞介素(IL)-17A在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6例斑块型、7例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及8名健康人血清中CCL20、CCR6及IL-17A的浓度,并对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0、CCR6及IL-17A浓度(748.74±268.72,10.20±3.75,39.22±13.2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78.45±204.93,6.79±4.61,25.54±13.04)(P分别0.05,0.01,0.01)。点滴型银屑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L20、CCR6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16,r=0.350)(P0.05)。CCL20、CCR6及IL-17A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852,r=0.801,r=0.825)(P0.001),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CL20、CCR6及IL-17A参与斑块型银屑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FN-γ和IL-13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FN-γ和IL-13水平,同时记录银屑病组PASI评分.结果: 血清中IFN-γ水平在银屑病组(47.56±9.70)明显高于对照组(25.31±9.87)(t=7.95,P<0.01).血清中IL-13的水平银屑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64,P<0.05).PASI评分与血清IFN-γ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65,P<0.001);PASI评分与IL-13水平无相关性(r=-0.12,P>0.05),银屑病组IL-13与IFN-γ水平经直线相关分析无相关性(r=-0.12,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IFN-γ、IL-13水平均高表达,提示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血清IFN-γ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可作为评价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吸附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各期患者服用阿维A胶囊治疗前后血清STCP-1和GM-CSF的水平并进行PASI评分。结果阿维A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后治愈11例(31.43%),有效率为82.85%。银屑病患者在治疗前血清STCP-1和GM-CSF的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同时发现治疗前进行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比静止期高(P(0.01);阿维A治疗后血清STCP-1和GM-CS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患者血清GM-CSF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21,P(0.05),STCP-1水平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r=0.244,P(0.05)。结论阿维A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血清STCP-1和GM-CSF在银屑病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