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剥夺睡眠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对青少年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9例7~18岁临床拟诊癫痫患者分别进行剥夺睡眠(107例)与动态(132例)脑电图检查,并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剥夺睡眠脑电图总体阳性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均低于动态脑电图;2)剥夺睡眠脑电图对于年龄15岁以下的青少年痫样放电有较高阳性率,而动态脑电图检查各年龄段阳性率相对均衡;3)青少年癫痫患者痫样放电多出现在睡眠期,尤其是非快速眼动期Ⅰ~Ⅱ期,而剥夺睡眠脑电图睡眠期的痫样放电检出率高于动态脑电图.结论 剥夺睡眠脑电图或动态脑电图检查可以提高青少年癫痫诊断阳性率,动态脑电图适合各年龄段青少年,而剥夺睡眠脑电图适合15岁以下的青少年,尤其是睡眠期易发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307例癫痫患者24 h动态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华英 《山东医药》2008,48(28):60-61
对307例拟诊癫痫患者行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分析患者清醒时和睡眠诱发脑电图痫样放电的发放频率和时间.结果 307例中检出痫样放电226例(73.62%);其中觉醒期出现痫样放电18例(7.96%),睡眠期出现痫样放电99例(43.81%),觉醒期和睡眠期均出现痫样放电109例(48.23%).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觉醒期(P<0.05),主要见于睡眠Ⅰ~Ⅱ期.认为动态脑电图可显著提高癫痫患者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有助于癫痫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临床下痫样放电的癫痫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临床表现的特发性癫痫患者86例,无临床发作均超过3个月,检出临床下痫样放电(放电组)47例,脑电图正常(脑电图正常组)39例。选取性别、年龄与癫痫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1的浓度,用脑电图观察痫性放电频率,并计算棘波指数。结果放电组IGF-1浓度[(291.32±99.58)ng/m L]明显高于脑电图正常组[(189.00±75.63)ng/m L](P〈0.01);脑电图正常组IGF-1浓度[(189±75.63)ng/m L]和对照组IGF-1浓度[(176.00±65.75)ng/m 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电组棘波指数[(23.95±12.13)次]与血清IGF-1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59,P〈0.05)。结论临床下痫样放电的癫痫患者血清IGF-1表达上调,机体启动了神经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对部分性发作癫痫病人认知功能以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部分性发作癫痫病人,将其随机分为A组(55例)、B组(53例),其中A组给予奥卡西平进行治疗,B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认知功能以及脑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病人治疗后全量表智商(FIQ)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B组治疗前后FI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FIQ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电图评定,A组正常23例,明显好转14例,好转8例,无变化8例,痫样放电增加2例;B组正常9例,明显好转17例,好转10例,无变化7例,痫样放电增加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θ波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α、θ波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单药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痫,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减少病人痫样放电的发生,且对病人脑电背景波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并分析间断性θ节律在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患者脑电改变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诊治的偏头痛和癫痫患者444例,其中偏头痛患者222例,癫痫患者121例,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患者101例。所有患者按年龄分段,25岁组107例,25~45岁组131例,46~59岁组81例,≥60岁组125例。按第三版头痛分类的国际标准分为无先兆偏头痛组243例和先兆偏头痛组80例。所有患者完善脑电图检查,根据做脑电图过程中是否伴头痛发作分为头痛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统计脑电图出现间断性θ节律情况。结果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脑电间断性θ节律发生率明显高于偏头痛发作间期(P=0.008)。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患者偏头痛发作期脑电间断性θ节律发生率明显高于偏头痛发作间期(81.3%vs 54.7%,P=0.009)。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患者脑电间断性θ节律发生率明显高于偏头痛患者(67.3%vs 51.8%,P=0.013)和癫痫患者(67.3%vs 43.8%,P=0.001)。偏头痛发作期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患者间断性θ节律发生率明显高于偏头痛患者(P=0.033)。先兆偏头痛组脑电间断性θ节律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先兆偏头痛组(P0.01)。各年龄组偏头痛、癫痫、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患者以及总体脑电间断性θ节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头痛发作期(OR=2.712,95%CI:1.670~4.402,P0.01)、先兆偏头痛(OR=4.528,95%CI:2.437~8.415,P0.01)及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OR=1.481,95%CI:1.139~1.926,P0.01)是出现脑电间断性θ节律的影响因素。结论偏头痛发作期、先兆偏头痛及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患者脑电间断性θ节律发生率较高,可能与癫痫和偏头痛共患病病理生理机制皮质扩步性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病毒性脑炎(VE)患儿出现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37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患儿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记录两组VE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影响VE患儿出现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VE患儿出现预后不良的12个相关因素,其中意识状态是否异常、是否有反复痫样发作、脑CT是否正常、磁共振成像(MRI)是否正常、脑脊液检查是否正常、病变部位和病灶是否多发这7个相关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09、11.81、13.70、16.33、11.78、35.24、44.97,均P0.05);而两组性别、年龄、脑膜刺激征、脑电图是否正常这5个变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VE患儿意识状态异常(OR=2.51;95%CI,1.25~5.04)、反复痫样发作(OR=2.05;95%CI,1.02~4.13)、脑CT异常(OR=0.63;95%CI,0.93~3.77)、脑MRI异常(OR=2.54;95%CI,0.61~10.60)、多发病灶(OR=2.64;95%CI,1.31~5.30)会增加VE患儿出现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是影响VE患儿出现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意识状态有异常、有反复痫样发作、脑CT有异常、脑MRI异常、病灶多发这5个因素为VE患儿出现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了解影响VE患儿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尽早进行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郭少华  张洪沂 《山东医药》2005,45(17):49-50
2000年1月至2004年8月,我们对120例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无痫样放电活动的癫痫息儿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24hAEEG)监测,现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人长程脑电图表现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诊治的老年患者276例,按WHO推出的老年期划分标准,将入选者按年龄段分为60~74岁组170例、75~89岁组74例和≥90岁组32例。入选者行长程脑电图检查,比较不同年龄组第一诊断、脑电图相关指标(床旁完成检查、疑似癫痫、癫痫样放电)、脑电图表现(正常和基本正常、明显异常)等。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脑电图表现的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年龄对脑电图表现的预判价值。结果入选的276例患者中,第一诊断为神经系统疾病208例。与60~74岁组比较,75~89岁组和≥90岁组床旁完成检查和重度异常比例增高;≥90岁组疑似癫痫比例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1.041,95%CI:1.007~1.075,P=0.017)、床旁完成检查(OR=0.007,95%CI:0.001~0.050,P=0.000)及癫痫样放电(OR=0.069,95%CI:0.033~0.146,P=0.000)可能是脑电图表现的影响因素。年龄对脑电图表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3,当患者年龄≥73岁时,脑电图表现为明显异常的可能性显著增加(P0.01)。结论长程脑电图检查对老年患者,尤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春  柳真裕 《内科》2008,3(1):42-43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1amotrigine,LTC)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的疗效,及其对癫痫发作间歇期痫样放电及α节律影响。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逐步递增拉莫三嗪的剂量达控制剂量或目标剂量200mg/d,对照组40例,为常规治疗组,逐步递增卡马西平剂量达控制剂量或目标剂量0.9g/d,观察患者发作情况。两组病人分别在服药前及服药后第3个月查脑电图。结果治疗组控制20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控制14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痫样放电及累及导联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α节律无明显变化,时照组α波活动减少。结论 拉莫三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使发作间歇期痫样放电减少,不影响脑电的背景活动。  相似文献   

10.
癫痫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发作时脑电图(EEG)显示痫样放电,常规EEG记录到的痫样放电仅为40%,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的应用使异常放电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为使临床医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技术,现将近年来AEEG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头痛患者脑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临床有反复发作头痛的儿童,进行脑电图资料分析。结果3例病人出现脑电图的痫样放电,(4.2%)。结论单凭临床头痛的发作或脑电图的异常就作出的诊断往往不可靠,结合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具有典型的痫样放电并排除其他类型的头痛是诊断儿童癫痫的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与癫痫的关系.方法 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提出的癫痫的定义,从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患者中选取32例癫痫并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的老年患者作为癫痫组;40例腔隙性脑梗死无癫痫病史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头部CT/MRI检查及脑电图检查等及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检查(MMSE).结果 癫痫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分布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癫痫组患者MMSE评分平均为(22.31±5.90)分,与对照组(21.85±5.72)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99,P=0.42).癫痫组32例患者脑电图显示局灶性慢波、弥漫性慢波及癫痫样放电者分别为5例、7例和3例,与对照组4例、5例和0例相比,出现癫痫样放电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P=0.04).结论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致癫痫的原因可能与脑组织的广泛缺血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视频脑电分析仪监测患者脑电图,记录患者脑梗死位置及异常脑电图的类型,出院后随访1年,分析脑梗死患者梗死位置及异常脑电图与癫痫发作的关系。结果 1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34例(89.3%)存在早期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异常,其中53例监测到癫痫样异常放电但无临床癫痫发作,17例患者诊断为早发性癫痫;按照位置不同分为部分皮层及皮层下91例、分水岭位置18例及大面积脑梗死41例,其癫痫发作及癫痫异常放电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17例早发性癫痫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院后癫痫未再发作;53例早期监测到癫痫样异常放电但无临床癫痫发作患者中迟发性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VEEG无异常且无癫痫异常放电患者(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积极监测其脑电图,对脑电图癫痫异常放电患者,应密切关注以预防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20,(1)
目的探讨脑电图动态监测对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患者60例(观察组)和同期收治的脑出血后未发生癫痫的患者6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中继发性癫痫早期发作患者(早期发作组)和晚期发作患者(晚期发作组)的脑电图异常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43.3%)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癫痫晚期发作组患者的脑电图轻度异常率、中度异常率、重度异常率、癫痫样放电发生率与早期发作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后患者进行脑电图动态监测,对继发性癫痫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判断患者继发性癫痫发作的早晚情况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癫痫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23例癫痫患者进行24hAEEG及常规脑电图(EEG)检测,比较AEEG与EEG对癫痫的诊断价值。结果癫痫患者中AEEG与EEG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异常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EEG对于癫痫诊断与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6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患者脑电图(EEG)或视频脑电图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60例确诊为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患者的EEG或视频脑电图及临床表现、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早期发作占76.7%,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迟发性发作占23.3%,发作类型以部分发作为主。早期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普遍慢活动基础上局限性慢活动明显及痫样放电;迟发性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痫样放电。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结论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在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的诊断及癫痫灶定位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结构与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0例PD患者(PD组)和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患者进行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两组患者总睡眠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D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觉醒时间、睡眠潜伏期长,睡眠效率、总非快速眼动睡眠比例下降,觉醒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组患者总体睡眠结构存在明显异常,伴发睡眠障碍较对照组常见。动态脑电图对了解PD患者睡眠结构和睡眠障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病程10 a以上癫痫患者脑电图(EEG)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100例病程10 a以上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EG特点及与发病年龄、病程、CT/MRI表现的关系.结果 本组EEG表现异常78例,其中典型痫样放电44例、慢波异常34例;其中痫样放电率在病程≤20 a者显著高于病程〉20 a者、儿童明显高于成年人(P〈0.05),慢波异常率在病程〉20 a者高于病程≤20 a者、成年人明显高于儿童(P〈0.05),头颅CT/MRI正常与异常者痫样波检出率与慢波异常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病程10 a以上癫痫患者EEG异常率近80%,痫样放电率与慢波异常率相近;其表现与病程、发病年龄有密切关系,常规CT/MRI与EEG检查不能完全反映疾病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06例老年MHD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应用自编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进行问卷调查。根据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39例)和认知功能损害组(6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分层回归分析探讨睡眠质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78例(73.58%)存在睡眠障碍,67例(63.21%)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10.24,P0.001)、文化程度(χ~2=4.057,P=0.044),高血压(χ~2=4.699,P=0.03)及睡眠质量(χ~2=5.965,P=0.015)对认知功能有影响。分层回归分析发现认知功能损害与年龄(β=0.46,P=0.01)、高血压(β=0.18,P=0.041)、睡眠质量(β=0.38,P=0.02)有相关性。睡眠质量可解释认知功能损害总变异的18.8%。结论 MHD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睡眠质量越差,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睡眠质量可预测认知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良性癫痫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4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儿童22例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受试者多导睡眠生理脑电描记技术(PSG)、脑电图(EEG)、眼动图、肌电图等,观察其总睡眠时间(TSA)、睡眠潜伏期时间(SL)、非快速眼动睡眠相(NREM)各期快速眼动睡眠相(REM)睡眠时间和潜伏期、各期的棘波分布。结果研究组中癫痫样放电发生于觉醒期8例,占19.0%;睡眠期25例,占59.5%,其中发生在NREMⅠ、Ⅱ期19例,占76.0%;NREMⅢ、Ⅳ期4例,占16.0%,REM期2例,占8.0%。研究组SL、NREMⅠ、Ⅱ期长于对照组,NREMⅢ、Ⅳ期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睡眠时间、REM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样放电与睡眠有一定的关系,其可影响患儿睡眠结构,降低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