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疆籽瓜为原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籽瓜多糖工艺。通过不同浓度的籽瓜多糖与甘氨胆酸盐和牛磺胆酸钠的结合能力,评价多糖体外降血脂功能。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多糖的工艺为提取温度42℃、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30 g/mL、超声功率220 W,籽瓜多糖提取得率为6.03%,与理论预测值接近,说明模型拟合良好,工艺条件准确可行。不同浓度籽瓜多糖与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籽瓜多糖浓度为2.5 mg/mL时,与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的结合率分别达到了62.67%和69.27%,表明籽瓜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降血脂活性。与其它提取物的胆酸盐结合试验结果作比较,籽瓜多糖的降血脂活性较好。因此,籽瓜多糖是一种潜在的天然降血脂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三株植物乳杆菌降胆固醇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已筛选出的具有较高胆固醇去除能力和胆盐水解酶活性的3株植物乳杆菌(KLDS6.0330,KLDS6.0333,KLDS6.0335)的胆固醇同化作用,胆汁盐的去结合作用和胆固醇共沉淀作用。这3株植物乳杆菌能够同化较多的胆固醇(﹥43μg/mL);所有的菌株都表现出了对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的去结合作用,与牛磺胆酸钠相比,甘氨胆酸钠的去结合能够释放较多的胆酸;所有菌株都表现出了胆固醇与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去结合释放胆酸的共沉淀,与牛磺胆酸钠相比,甘氨胆酸钠去结合产生的胆酸表现出了与较多的胆固醇共沉淀;随着pH值的下降,解聚态的胆汁酸与胆固醇的共沉淀量增加,结合态胆盐与胆固醇的共沉淀量较少。结果表明这3株植物乳杆菌在体外可以通过3种机制去除胆固醇。  相似文献   

3.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酶法辅助提取红树莓籽原花青素工艺,并对其结合胆酸盐能力进行评价。以原花青素得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原花青素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1(g/mL)、酶添加量0.8%、超声功率190 W、提取时间39 min,此条件下原花青素得率达16.42 mg/g。红树莓籽原花青素对胆酸盐结合速度较快,3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红树莓籽原花青素结合牛磺胆酸钠能力最强,对胆酸钠、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结合率相当于同剂量考来烯胺结合率的54.50%、71.79%和72.34%,说明红树莓籽原花青素具有良好的体外结合胆酸盐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体外模拟人体消化环境,以考来烯胺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体外儿茶素EGCG对6种胆酸盐的结合能力;同时探讨了EGCG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代谢的调控功能。研究结果显示,除胆酸钠外,儿茶素EGCG与6种胆酸盐平均结合率均较高,达到60%以上;其中EGCG结合牛磺胆酸钠(STC)、甘氨胆酸钠(SGC)、牛磺石胆酸(EA)和牛磺脱氧胆酸(ST)的平均结合率分别是考来烯胺的78.99%、90.14%、82.00%和93.48%。高脂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结果显示血清中TC、TG及LDL-C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HE染色显示EGCG处理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改善,肝细胞排列整齐。因此,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儿茶素调控脂质代谢的机制至少部分源自对小肠中胆汁酸的吸附,抑制其重吸收,从而发挥其脂质代谢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5.
选用超声波法提取桑树桑黄子实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方案,并对其体外降血脂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桑树桑黄总三萜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49 min、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为61 ℃,料液比为1:22(g/mL),总三萜得率可达12.32% ± 0.17%。质量浓度为80 mg/mL的总三萜体外结合甘氨胆酸钠、牛磺胆酸钠、胆酸钠的能力为同剂量考来烯胺的50.93%、52.14%和43.06%,说明其具有较好的体外降血脂活性。总三萜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并能有效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其IC50值分别为0.304和0.520 mg/mL,表明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胡凯  黄惠华 《食品工业科技》2011,(8):105-107,111
在体外模拟人体消化环境,研究绿茶浸提液对胆酸盐的等温吸附性质,比较不同茶浸提液对胆酸盐的结合能力,同时探讨了茶多酚含量与茶浸提液结合胆酸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茶浸提液对胆酸盐结合速度较快,Freundilich等温式、Langmiur等温式均能良好地反映绿茶浸提液对胆酸盐的结合;绿茶浸提液结合胆酸盐的能力最强,其结合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胆酸钠的量分别是考来烯胺的38.4%、46.5%和42.0%;其次是半发酵茶(铁观音,35.2%、41.7%和42.6%)、发酵茶(普洱茶、滇红茶和六堡茶)。不同茶浸提液结合胆酸盐能力与其茶多酚含量呈显著性相关关系,结果初步证明了茶叶及其中的功能性成分对人体的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青藏高原狭果茶藨子果实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结合响应面设计试验优化狭果茶藨子黄酮提取工艺参数。以胰脂肪酶抑制率、不同胆酸盐结合率为指标,评价纯化前后狭果茶藨子黄酮体外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狭果茶藨子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8 min,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22.36%。纯化后狭果茶藨子黄酮体外降血脂活性更强,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最高达91.6%,比纯化前提高了16.81%;对胆酸钠、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IC50分别为3.301、1.499、1.847 mg/mL。表明狭果茶藨子具有开发天然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前景,且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粗毛纤孔菌多糖的提取及体外降脂作用进行研究,为粗毛纤孔菌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粗毛纤孔菌为原料,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了超声微波协同制备粗毛纤孔菌多糖(IHP)的工艺,对比分析了热水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法对IHP提取率和体外胆酸盐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IHP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水比1:33 g:mL,微波时间50 s,微波功率500 W,超声时间51 min,超声波功率200 W,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85.61%。与超声波辅助法和热水提取法相比,提取率分别增加了24.87%和36.38%。三种提取方法制备的IHP体外胆酸盐结合实验结果表明,IHP对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具有显著的结合能力,与多糖剂量呈正相关,且IHP对牛黄胆酸钠的结合能力强于甘氨胆酸钠。IHP在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三种提取方法制备的多糖对胆酸盐的结合能力为超声微波辅助提取>超声辅助提取>热水浸提,且超声微波辅助制备的多糖对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结合率分别为30.93%、32.13%。本研究表明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法能够显著提高IHP提取效果和体外结合胆酸盐的能力,为制备高活性IHP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体外模拟人体消化环境,通过测定在不同pH值、离子强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尿素浓度条件下,绿茶浸提液在体外对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胆酸钠的结合能力,比较这些因素对绿茶浸提液结合胆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尿素浓度对绿茶浸提液结合胆酸盐有显著性影响(P≤0.05),离子强度对绿茶浸提液结合胆酸盐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得到茶树花浸膏,将超临界萃取后的茶树花渣用乙醇提取,得茶树花渣萃取物,研究二者的降血脂及抗氧化能力。以样品的体外结合胆酸盐能力衡量降血脂能力,以样品体外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与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衡量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茶树花浸膏及茶树花渣萃取物在本实验的最高浓度32mg/mL时对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的吸附率最大。茶树花渣乙醇萃取物对两种胆酸的吸附率与螯合胆酸型降血脂药物考来烯胺的吸附率更加接近。渣萃取物与考来烯胺对胆酸盐的吸附率均高于茶树花浸膏的胆酸盐吸附率。与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相比,茶树花渣乙醇萃取物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更高,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略低。茶树花渣萃取物与BHT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茶树花浸膏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11.
对4株酸菜来源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植物乳杆菌降胆固醇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其降胆固醇能力受胆盐浓度和胆盐种类的影响,当牛胆盐的添加浓度为3g/L时,降胆固醇能力达到最高(9.67mg/g~21.32mg/g[干重]);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的胆盐,降胆固醇能力不同,依次为牛磺胆酸钠>混合胆盐>甘氨胆酸钠.其产生的游离胆酸的量与胆固醇移除能力呈正相关,且以在牛磺胆酸钠存在下最佳.  相似文献   

12.
佛手果营养与活性成分测定及降血脂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新鲜及腌制后的佛手果的基本营养成分与活性成分含量,考察佛手果活性成分的体外结合胆酸盐能力来研究其降血脂功能,并以佛手果加入馅料,制备月饼、酥饼并测定产品的结合胆酸盐能力。结果显示:腌制佛手果与新鲜佛手果相比,水分、蛋白质、脂肪、Vc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总酸度显著升高,淀粉、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新鲜佛手果的多糖、多酚及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腌制果。佛手果活性成分对胆酸钠、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均有一定结合力,其多酚和黄酮对胆酸盐结合力较多糖强很多。佛手月饼、佛手酥也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硫酸铵盐析法、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法提取分离制备茶花水溶性蛋白,并通过磷酸盐缓冲液pH值的最佳选择改善分离提纯效果。同时在体外模拟人体消化环境,通过体外吸附胆酸盐能力的测定证实所提取分离得到的茶花水溶性蛋白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结果发现:当磷酸盐缓冲溶液pH值为5.0于室温下洗脱的效果最好,得到的3个主要分离组分中峰Ш的体外吸附胆酸盐能力最佳,其对胆酸钠,甘氨胆酸钠,牛磺胆酸钠的吸附量分别为0.78 0.02、0.64 0.00、1.60 0.02 mol/mL。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波辅助方法制备仙人掌多酚提取物,以多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对仙人掌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降血脂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仙人掌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g/mL),乙醇浓度65%,超声温度65℃,超声时间45 min,该条件下,多酚含量为20.51μ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7.59%。仙人掌多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浓度为10 mg/mL时,其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与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分别达到93.35%,59.83%。仙人掌多酚提取物在pH 2和pH 7条件下与胆固醇的吸附能力分别为(10.46±0.78),(14.65±0.82)mg/g;在浓度为25mg/mL时,与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结合率分别为34.13%,28.34%。表明米邦仙人掌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脂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金针菇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单螺杆挤压改性工艺制备高品质金针菇膳食纤维,比较普通金针菇膳食纤维和高品质金针菇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结合水力、胆固醇吸附能力、结合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能力。采用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扫描研究改性前、后金针菇膳食纤维的结构。结果表明:高品质金针菇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略高于普通金针菇,达到(10.210±0.130)%。当高品质金针菇膳食纤维粒度为100目时,持水力为(16.115±0.120)g/g,持油力(6.201±0.060)g/g,膨胀力(16.958±0.120)mL/g,结合水力(8.044±0.090)g/g,与普通膳食纤维相比均明显提高。当pH=2.0和pH=7.0时,高品质金针菇膳食纤维胆固醇吸附能力有所增加,100目时分别为(0.359±0.004)mg/(mL·g)和(1.107±0.004)mg/(mL·g)。当高品质金针菇膳食纤维粒度为120目时,结合甘氨胆酸钠能力和结合牛磺胆酸钠能力相对较好,分别为(67.367±0.600)%和(63.149±0.400)%。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挤压改性后的高品质金针菇膳食纤维表面疏松多孔。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前、后的主要官能团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改性后部分特征峰强度有所减弱。X-射线衍射扫描分析发现,改性前、后金针菇膳食纤维素晶体构型未发生改变,衍射强度减弱。挤压改性使金针菇膳食纤维的理化功能性质得到改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提取技术对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s from Inonotus hispidus,IHT)制备及体外降血脂作用的影响,选用粗毛纤孔菌菌丝体为原料,研究了高剪切技术、超声波技术、双水相技术、半仿生技术及溶剂回流技术对IHT提取率和对胆酸盐结合能力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IHT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种提取技术对IHT提取效果及降血脂功能影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高剪切技术的IHT提取率最高,为(3.33±0.02)%,是溶剂回流技术((1.26±0.05)%)的2.64?倍。高剪切技术提取的IHT对胆酸盐的结合能力最显著(P<0.05),其降血脂活性与质量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且质量浓度在40?mg/mL时,与甘氨胆酸钠的结合能力为(1.01±0.03)μmol/100?mg,与胆酸钠的结合能力为(0.47±0.04)μmol/100?mg,与牛磺胆酸钠的结合能力为(1.31±0.09)μmol/100?mg,相对辛伐他汀的吸附率分别为36.53%、27.92%、46.33%。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高剪切技术提取的IHT符合三萜类物质的特征结构,且特征吸收峰最强。本研究结果为IHT提取技术的选择及降血脂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水提重结晶法从藤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二氢杨梅素样品,利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晶形态,并采用细胞内抗氧化能力评价法(cellular antioxidant activity assay,CAA)对二氢杨梅素的细胞内抗氧化能力(CAA)进行研究,同时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消化环境,测定了二氢杨梅素体外结合胆酸盐的能力。结果表明:利用多次重结晶法对二氢杨梅素进行分离纯化,可得到高纯度的二氢杨梅素样品,得率为43%。细胞内抗氧化试验中二氢杨梅素的EC50值为6.17±0.08μmol/L,CAA值为74.90±0.90μmol QE/100μmol,表明其具有很强的细胞内抗氧化能力。二氢杨梅素对胆酸钠(SC),甘氨胆酸钠(SGC),牛磺胆酸钠(STC)都有较强的结合作用,结合量分别为1.24±0.02、0.97±0.06、1.06±0.002μmol/m L,由结果可知,二氢杨霉素对游离胆酸钠的结合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8.
以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黑果腺肋花楸叶黄酮(Flavonoids from Aronia melanocarpas’ leaves,AMF),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胆酸盐结合能力。以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AMF的提取工艺,并以DPPH·、ABTS+·清除率及总还原能力为指标,考察AMF的抗氧化活性;以胆酸钠、牛黄胆酸钠、甘氨胆酸钠为结合对象,考察AMF的胆酸盐结合能力。结果表明,AMF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61:1 mL/g、乙醇浓度60%、超声功率100 W、超声时间59 min,黄酮得率为24.22%±0.29%,与模型预测值(24.27%)接近。最优工艺制备的AMF对DPPH·、ABTS+·清除率较强,其IC50值分别为0.32、0.16 mg/mL;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总还原能力较好,其吸光值为1.09;AMF对胆酸钠、牛黄胆酸钠、甘氨胆酸钠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结合率的IC50值分别为0.76、3.01、6.49 m...  相似文献   

19.
为了得到具有较高降胆固醇活性的蚕豆肽,对蚕豆蛋白的酶解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6种蛋白酶对蚕豆蛋白的酶解程度以及降胆固醇能力,选择碱性蛋白酶进一步优化酶解条件。以水解度(DH)与降胆固醇能力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了酶解蚕豆蛋白制备降胆固醇肽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参数为:酶解温度40℃,p H 9.0,酶解时间60 min,加酶量8 000 U/g,料液比1∶20。验证试验后得到的水解度为14.29%蚕豆多肽产品,其对胆酸钠、甘氨胆酸钠、牛磺胆酸钠抑制率分别为52.98%、31.87%、25.17%,与理论模型预测值52.49%、31.44%、24.76%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0.
以南酸枣多糖体积分数40%乙醇沉淀组分CAP?40 为研究对象,初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分别利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及高效液相离子色谱测定CAP?40 的分子量与单糖组成,同时测定其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的结合率以及胰脂肪酶的抑制率。结果表明,CAP?40 的洗脱曲线为单一对称峰,分子量约156 206 Da,单糖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组成,摩尔百分比分别为40.8%、40.7%、9.3%、5.1%、2.0%。CAP?40 浓度为1 mg/mL 时,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88.85±0.49)%和(87.13±1.63)%。浓度为16 mg/mL 时,CAP?40 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71.28±2.34)%;在8 mg/mL 处,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为(72.29±4.85)%。此外,浓度为20 mg/mL 时,CAP?40 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为(26.34±1.41)%;在5 mg/mL 处,对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的结合率分别达到(31.87±4.53)%和(38.98±0.60)%。综上所述,南酸枣多糖CAP?40 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为开发天然降糖、降脂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南酸枣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