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43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手术治疗和随访结果。患者年龄自2天至24岁,其中1岁以下婴儿6例。术前58%患者有症状,67%患者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和/或劳损等异常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4年7月至1995年3月共收治48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中30例行外科治疗,占62.5%。22例主动脉瓣替换术(73.3%)中,同种动脉瓣13例,机械瓣9例。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8例。术后随访1月至9年,每半年一次。治疗效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6.7%;晚期死亡1例,术后1年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占33%;27例随诊良好。结合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征象,对其诊断及外科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手术治疗六例报告辽宁省沈阳市胸科医院心脏外科姜德伟,郭继唐,张肇芳,李东文,李广瑛主动脉瓣下狭窄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院自1989年7月至1991年9月间手术治愈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6例(男5例,女1...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瓣狭窄(AS)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相对发病率约为5%。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乏力、心悸,重者可出现阿—斯氏综合征。心脏检查在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Ⅲ~Ⅳ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并触及同期震颤,A_2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外科纠治的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同手术方法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05年2月至2020年2月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外科治疗病例27例,年龄1.4~13.5y(4.1±3.2),合并染色体异常(Williams综合征)19例(70.4%)。术前主动脉瓣上峰值压差45~98(72.3±13.4)mmHg,其中。其中局限型24例(88.9%),弥漫型3例(11.1%)。主动脉瓣不同程度增厚24例,瓣窦发育不均衡9例,合并少量或微量主动脉瓣反流5例,无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左、右肺动脉分支狭窄9例。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采用单片(McGoon)法7例(25.9%),双片(Doty)法11例(40.7%),三片法9例(33.3%),其中Brom法4例,Myers法5例。肺动脉狭窄同期补片加宽纠治。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术后主动脉瓣上峰值压差14~54(21.6±8.4)mmHg,其中单片组20~54(30.6±11.9)mmHg,双片组14~23(19.3±2.9)mmHg,三片组14~22(17.6±2.5)mmHg,单片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明显(p?0.01),双片组与三片组无明显差异(p?0.05)。主动脉瓣少量反流2例,微量6例。随访21例,失访6例,随访3月~11年(平均3.7年),主动脉瓣上峰值压差17~46(24.1±7.4)mmHg,其中单片组26~46(33.4±10.5)mmHg,双片组19~31(22.3±2.7)mmHg,三片组17~26(19.1±2.1)mmHg,单片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明显(p?0.01),双片组与三片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远期死亡和再次手术干预。主动脉瓣少量反流4例,微量7例。结论:手术纠治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是安全的,近、远期疗效满意。双片和三片法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单片法,应作为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一般需行直视瓣膜切开术,有并发心内膜炎或需再手术的可能。而换瓣手术对小儿是不适宜的,因小儿体格在发育,生物瓣可能钙化、机械瓣须长期抗凝等,因此非手术方法解除狭窄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本文报道气囊导管扩张治疗先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本文目的是总结双心室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进展。首次手术的方法包括经皮球囊瓣叶扩张术和外科瓣膜成形术。两种方法在不同年龄段的患儿中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然而,他们最终都要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其中Ross手术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10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治疗进行分析,以探讨主动脉瓣上狭窄的病理生理,病理解剖特点,为其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我院自1984年6月到1995年6月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23例。局限型22例(纤维膜样狭窄14例,纤维肌隔样狭窄8例),隧道型1例;对于局限型行狭窄膜切除术15例,加左室肌肉切除术7例,对隧道型行左室流出道疏通术;局限型无手术死亡,隧道型术后21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死于低心排综合症;全组随访6~132个月,平均41个月,l例死亡,6例失访,随访率72.7%。手术效果:术前左室到主动脉收缩压差平均9.77±4.94kPa(73.27±37.00mmHg),术后2.94±2.20kPa(22.05±16.52mmHg)(P<0.001),症状明显改善,但对术前已有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改善。结果表明: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呈进展性,其压差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情况病理进程和年龄密切有关,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6例先天性主动脉辫上狭窄(SVAS)术前诊断和外科治疗中的经验、教训和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SVAS患者6例,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9-19.0(5.73±6.36)岁,局限性狭窄5例,弥漫性狭窄1例。Williams综合征3例,3例并发其他心脏畸形,其中1例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瓣下狭窄、主动脉瓣两叶畸形、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和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还有1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有初步诊断,有2例患者手术前做了左心导管和造影,3例行64排螺旋CT扫描,对诊断和手术方案的确定很有意义。手术前检查发现跨狭窄环的压差为45-121mmHg。手术方法:单片法加宽3例,倒“Y”法3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左室流出道疏通和动脉导管结扎1例,行肺动脉加宽1例,行动脉导管缝闭1例。结果本组手术无死亡,除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多种畸形的患者术后出现低心排和呼吸功能不全和感染,其余患者恢复顺利,所有患者痊愈出院。手术后有1例虽然主动脉瓣上狭窄解除理想,但是发现主动脉弓有弥漫性轻度狭窄。结论SVAS经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基本可以诊断,对Williams综合征患者术前应进行更为详细的检查,如果有条件应该考虑行无创伤的64排螺旋CT检查,可以发现合并的畸形如主动脉弓的病变,肺动脉狭窄等;一旦发现主动脉辫上狭窄应该积极手术治疗,否则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和猝死。SVAS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目前不主张应用单片法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4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subvalvular aortic stenosis,SAS),单纯作隔膜或肌纤维环切除10例,隔膜或肌纤维环切除加流出道肌肉部分切削或切开2例。常规方法矫治合并的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者行主动脉瓣替换。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UCG检查无狭窄复发。结论:SAS是较少见的先天畸形,外科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疾病,为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动脉弹性蛋白异常从而表现升主动脉局限型或者弥漫型的狭窄,引起血流动力障碍,往往合并伴有其他的解剖畸形,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瓣二瓣化、主动脉缩窄、冠状动脉狭窄等。该种疾病一类特殊类型为Williams-Beuren综合征。本文从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外科治疗方法以及术后结果对该类疾病进行综述,对多种术式的早期以及晚期随访结果进行比较,探讨手术危险因素。针对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研究进展太原钢铁公司总医院张元生,王莉综述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刘运德审校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是较常见的一种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3%~6%,但实际发病率更高些,因为先天性主动脉双瓣畸形在早期不易发现,仅在成人期才出现狭窄和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选自2005-01至2009-10我院成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118例,其中男85例、女33例,年龄37~74(53±11)岁,体重57~103(68±10)kg.根据术前主动脉瓣收缩期跨瓣压差大小将患者分为:压差>90 mmHg组(η=62)和压差≤90 mmHg组(η=56).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方法,血流动力学管理及术后转归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压差>90 mmHg组患者与压差≤90 mmHg组比较,主动脉瓣收缩期压差增大[(121±26.9)mmHg与(69.8±14.1)mmHg,P<0.01]、左心室壁厚度增厚[(13.6±2.8)mm与(12.4±2.5)mm,P<0.05]、自麻醉诱导至体外循环前低血压发生率增加(35.5%与16.1%,P<0.01)、术中多巴胺使用率增加(66.7%与56.5%,P<0.01)、心脏复苏困难发生率增加(24.2%与14.3%,P<0.01),术后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延长[(14.8±7.1)h与(10.2±4.1)h,P<0.01]、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延长[(45.3±27.6)h与(31.9±19.1)h,P<0.01],住院期间死亡率增加(3.2%与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瓣狭窄程度决定患者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的转归.麻醉管理的目标是避免麻醉后发生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已登记的数字,迄今法国对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施行球囊成形术(BAV)已超过700例,全世界施行BAV则已有2000例。我们开展此项疗法已两年,共作BAV218例,此期间对所用的器械及技术操作方面均有许多改进,从而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并发症。本文旨在总结我们的经验。患者平均年龄75岁,大多数为病情严重,心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自1970年1月~1993年2月间,177例应用无支架的同种瓣膜移植物作主动脉瓣再手术的经验。男性131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45(2~77)岁。首次手术为主动脉瓣置换术134例,其中应用同种瓣101例,机械瓣24例,生物瓣9例。首次手术为主动脉瓣修补43例(瓣膜切开22例,瓣膜修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手术效果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阜外医院2008年9月至2014年9月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2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长期随访。结果 25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其中男性17例(68%),女性8例(32%)。年龄为24-582(106.88±127.60)月,体重为10.6-60(24.45±13.92)公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主动脉瓣上狭窄处得以加宽,狭窄处流速、压差及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发生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均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Doty法和McGoon法矫治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6.59±30.38月,随访患者20例(80%),目前均生存,无心功能不全症状;生长发育迟缓,身高及体重低于同年龄人3例(15%);智力低下者5例(25%),主动脉狭窄及压差偏高者3例(15%)。结论主动脉瓣上狭窄经手术治疗后,狭窄处流速及压差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内径显著变小,手术效果明显,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所致的主动脉瓣狭窄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1995年9月至201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共为46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所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了瓣膜置换术。对这些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2年,死亡1例(为猝死),1例出现与抗凝有关的脑部并发症;心功能Ⅰ级36例,心功能Ⅱ级9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测得主动脉瓣跨瓣压差17~51(29.2±11.5)mmHg。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所致主动脉瓣的有效疗法,应尽可能选择有效瓣口面积较大的人造瓣膜,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术后主动脉跨瓣压差,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分析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103例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1988年1月~2006年6月,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103例,其中,隔膜型狭窄97例,管型狭窄6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单纯狭窄隔膜或肌纤维环切除术92例,左心室流出道肌肉部分切削或切开21例,2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者行主动脉瓣替换术,同期矫治其它合并畸形。结果 ①本组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1.94%,其中1例因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心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另1例因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死亡。其余101例患者,经治疗,痊愈出院,其中84例患者术后心脏杂音消失;②术前、术后早期压差比较,术后早期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gradient,LVOTG)为0~16(4.9±3.4)mmHg;与术前LVO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经诊断宜尽早手术治疗,根据其病理解剖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切除隔膜或纤维环,必要时加部分肌肉切开(或)切除术,以便彻底解除狭窄,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为罕见的心血管畸形。我科于1991年收治1例,现介绍如下: 患者男性,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5年入院。智力低,口齿不清,无胸痛及晕厥史。双上肢血压12.0/8.0kPa(90/60 mmHg)。发育稍差,额宽,唇厚,颌尖。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