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A环14C均标记合成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征敏  叶庆富  唐庆红  吕龙  陈子元 《化学学报》2005,63(21):1999-2003
以U-14C-对氨基苯甲酸为前体, 通过酯化、缩合、还原和取代四步反应获得了A环14C均标记的丙酯草醚, 用PHPLC对其进行纯化. 采用HPLC-MS(ESI), MS(EI)和1H NMR验证了其结构, 通过HPLC(外标法)确定其化学纯度大于98%; HPLC-LSC和TLC-IIA两种方法分析表明, 其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8%, 其比活度为1.089±0.011 mCi/mmol. 合成的化学收率和放化收率均为53%.  相似文献   

2.
梁晓东  黄荣清  骆传环  肖炳坤  赵焱 《化学学报》2006,64(11):1179-1182
建立了无损伤性31P NMR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实验方法, 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31P NMR谱中含磷小分子代谢物的谱峰进行了分析; 细胞内无机磷(Pi)的化学位移对pH非常敏感, 通过测定其化学位移可间接确定细胞内的pH, Hela细胞内Pi峰的化学位移为5.88±0.01 (n=3), 计算得到细胞内 pH值为7.05±0.01; 通过测量Hela细胞的31P NMR谱中ATP的α磷和β磷及γ磷的化学位移差值, 得出Hela细胞内Mg2+与ATP结合的复合物MgATP和整个ATP量的比值, 计算得到Hela细胞内游离Mg2+浓度为(253.3±0.13) mmol/L (n=3), 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 31P NMR测定细胞内游离Mg2+浓度具有对细胞样品无损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无损伤性31P NMR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实验方法, 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31P NMR谱中含磷小分子代谢物的谱峰进行了分析; 细胞内无机磷(Pi)的化学位移对pH非常敏感, 通过测定其化学位移可间接确定细胞内的pH, Hela细胞内Pi峰的化学位移为5.88±0.01 (n=3), 计算得到细胞内 pH值为7.05±0.01; 通过测量Hela细胞的31P NMR谱中ATP的α磷和β磷及γ磷的化学位移差值, 得出Hela细胞内Mg2+与ATP结合的复合物MgATP和整个ATP量的比值, 计算得到Hela细胞内游离Mg2+浓度为(253.3±0.13) mmol/L (n=3), 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 31P NMR测定细胞内游离Mg2+浓度具有对细胞样品无损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草酸钙(CaC2O4)晶体成核、生长和聚集,探讨降解茯苓多糖(PCP)的抑制作用,采用X射线衍射、FT-IR、扫描电镜、拉曼光谱、ζ电位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方法对不同条件下形成的 CaC2O4晶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低过饱和度(RS≤26.6)时,主要生成一水草酸钙(COM)晶体;至RS为37.6和46.0时分别生成了11.6%和38.3%的二水草酸钙(COD)晶体,且高RS时晶体的聚集程度增加。在RS相同时,随着Ca2+/Ox2-(Ox2-=C2O42-)化学计量比(nCa2+/nOx2-)增大,晶体中COD比例增加。降解PCP的加入可增加体系中可溶性Ca2+浓度,减少生成的CaC2O4晶体质量,增加晶体表面ζ电位绝对值,这些均有利于抑制CaC2O4结石的形成。因此,高Ox2-浓度对肾结石形成的风险远大于高Ca2+浓度,提示草酸的摄入对CaC2O4结石的风险远远大于钙的摄入,降解PCP能同时抑制CaC2O4晶体的成核、生长和聚集。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Keggin结构的[GeW11O39(Ru·OH2)]5-和[BW11O39(Ru·OH2)]6-杂多阴离子的四丁基铵盐。通过紫外-可见、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顺磁共振和循环伏安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u(Ⅲ)处于一个八面体弱场中,Ru(Ⅲ)的顺磁性和核四级矩对 183W的化学位移和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其电化学还原与W(Ⅳ→Ⅴ)相关。Ru(Ⅲ)填充了缺位杂多阴离子的空位,但仍然保持Keggin结构。  相似文献   

6.
利用柱法实验和批次实验研究了卤化银(AgCl、AgBr、AgI)对125I在甘肃北山花岗岩中的吸附现象。结果表明在无载体的情况下,卤化银添加剂有利于125I在北山花岗岩岩粉中的吸附,有效分配系数(Kd,e)均大于1.0×103 mL·g-1。在有载体的情况下,氯化银和溴化银仍然对125I在北山花岗岩岩粉中有良好的吸附作用,Kd,e大于1.0×103 mL·g-1。其中,溴化银的吸附效果最好,这可能与其晶体结构和光解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将选择性保护的乳糖二醇与Lewisx三糖在N-碘代丁二酰亚胺(NIS)/TfOH催化下高立体、高区域选择性糖苷化得Lewisx五糖, 后者脱保护后获得目标五糖, 总收率67.7%. 化合物结构经NM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8.
采用具有白磷钙矿结构的磷酸盐作为目标产物,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发光颜色可调的 Ca8MgBi(PO4)7∶Ce3+,Tb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少量的 Ce3+、Tb3+并没有改变 Ca8MgBi(PO4)7基质的晶体结构。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曲线确定了 Ce3+-Tb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其能量传递机制为四极-四极相互作用,能量传递效率可达 81%。固定 Ce3+浓度而逐渐增加 Tb3+的掺杂量时,系列Ca8MgBi(PO4)7∶0.08Ce3+,yTb3+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由蓝光调至绿光,从而实现发光颜色的可控化。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2,4-二(2-噻吩乙烯基)-6-(4'-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1,3,5-均三嗪(2)并鉴定了其结构。在乙腈-水混合介质中,化合物2在355和416nm处呈现双吸收峰,加入Cu2+,Hg2+ 和Fe3+ 后,均在520nm附近形成新的吸收峰。化合物2与Cu2+、Hg2+ 和Fe3+ 均形成1:1型配合物,其结合常数分别为1.9×105L·mol-1,6.6×103L·mol-1,2.7×103L·mol-1。对照化合物4与金属离子的光谱响应与化合物2相似,仅吸收峰的位置不同。因此,可认为化合物24中三嗪环中的N和噻吩环中的S与Cu2+、Hg2+ 和Fe3+ 共同配位形成了稳定的金属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
一锅法有效合成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甲基胍(TMG)为催化剂, 乙腈(ACT)为溶剂, 利用CO2、胺和烷基氯三组分在0.10 MPa, 70~80 ℃条件下, 一锅法有效合成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 并研究了收率和产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最优反应条件为n(胺)∶n(烷基氯)=3~4、反应温度70~80 ℃、反应时间2~3 h、酯分离收率达68.7%~81.3%, 酯纯度达到99.9%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以氯化铝为铝源对硅藻土(De)进行改性,通过浸渍法将亚铁氰化铜(KCuHCF)纳米颗粒负载于改性De表面,制备出γ-AlOOH/De-KCuHCF和γ-Al2O3/De-KCuHCF两种复合吸附剂,对所制备的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Cs+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吸附剂具有优异的Cs+吸附性能,γ-AlOOH/De-KCuHCF和γ-Al2O3/De-KCuHCF最高吸附容量分别可达75.44、84.02 mg·g-1,γ-Al2O3/De-KCuHCF对模拟卤水中Cs+的吸附率高达97.55%;以3 mol·L-1 NH4NO3为脱附剂,经3级连续脱附后,γ-Al2O3/De-KCuHCF的Cs+脱附率可达81.88%,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后仍保持了较高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2.
使用一步热解法制备了 Cu/Fe双金属生物炭复合材料(BC@Cu/Fe-X,X=3、5、10)和 Fe生物炭复合材料(BC@Fe)。考察了Cu掺杂量对BC@Cu/Fe-X吸附Pb2+的影响,确定最佳掺杂比例。结果显示BC@Cu/Fe-5吸附Pb2+性能最好。考察了吸附时间、Pb2+浓度、pH、背景离子、空气中老化等实验条件对 BC@Cu/Fe-5 吸附 Pb2+的影响。通过动力学、热力学数据拟合分析了BC@Cu/Fe-5吸附Pb2+的行为,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解析了BC@Cu/Fe-5吸附Pb2+前后特征峰变化。BC@Cu/Fe-5吸附Pb2+的机理如下:大约42%的Pb2+被还原为Pb0,33%的Pb2+形成PbO/Pb(OH)2,25%的Pb2+与O—H、C—O、C=O、COO、Fe—O等官能团形成配合物。Cu掺杂可以提高Fe还原Pb2+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新型的蓝色荧光粉Sr7Zr(PO4)6xEu2+。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Sr7Zr(PO4)6xEu2+材料的相纯度及荧光性质。结果表明,Eu2+掺杂获得的Sr7Zr(PO4)6xEu2+荧光粉为纯相,且200~400 nm范围内的近紫外(NUV)光均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发。在315 nm的激发下,Sr7Zr(PO4)6xEu2+荧光粉发射出峰值位于415 nm左右的蓝光,且Eu2+在Sr7Zr (PO4)6基质中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05,相应的CIE色度坐标为(0.164,0.021),比商用BaMgAl10O17∶Eu2+(BAM)蓝色荧光粉具有更高的色纯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PLIA)1.5(H2O)2]·H2O}n (1)和{[Tb(PLIA)1.5(H2O)2]·H2O}n (2),其中H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二甲酸。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表征和荧光痕量识别实验研究。2个同构配合物具有理想的三维框架结构,ππ堆积及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增强了其化学稳定性;表征显示配位聚合物12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结晶性、热力学稳定性及结构完整性,可作为荧光传感的材料。12对水溶液中的Zr4+、Cr2O72-和Fe3+、HPO42-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荧光识别能力,其检出限分别为0.139 μmol·L-1(1,Zr4+)、0.626 μmol·L-1(1,Cr2O72-)、0.430 μmol·L-1(2,Fe3+)、1.36 μmol·L-1(2,HPO42-)。探究了12作为探针的荧光猝灭机理。更有趣的是,12具有指纹识别性能,其荧光指纹纹路清晰连贯,细节明显,可被清晰观察。  相似文献   

15.
用萃取法测定Cu2+-dpx-PCA-体系中的堆积百分数,其中dpx=2,2′-联吡啶胺(dpa),2,2′-联吡啶甲烷(dpm)和2,2′-联吡啶酮(dpk); PCA-=苯甲酸根(Bz-), 2-苯乙酸根(PAc-),3-苯丙酸根(PPr-)和4-苯丁酸根(PBu-)。结果表明:堆积百分数与羧酸根中亚甲基数有关,其顺序为Bz---π电子协作效应的缘故。  相似文献   

16.
在中性磷酸盐缓溶冲液中,用电化学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Cu(bpy)2+2与鸟嘌呤和鸟苷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鸟嘌呤和鸟苷与Cu(bpy)2+2的配位比均为1∶1,配位常数分别为4.62×104 L/mol和1.96×104 L/mol。紫外光谱电化学实验进一步表明,鸟嘌呤或鸟苷与Cu(bpy)2+2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Fura-2探针对希土Y3+跨PC12细胞膜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AR-MIC-CM阳离子测定系统,发展Fura-2荧光测定技术,将其应用于测定细胞内游离希土离子Y3+,并以此研究了Y3+跨PC12细胞(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膜的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细胞内各离子组分,pH=7.05的溶液中,测得表观解离常数为4.5p mol·L-1。对于PC12细胞,静息条件下Y3+不能跨越细胞膜进入胞内。与钙离子通道相关的KCl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不能刺激希土Y3+过膜。用Ouabain(哇巴因)使胞内Na+超载后,Y3+可过膜进入细胞内,且过膜量与胞外Y3+浓度和胞内Na+超载程度有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提示Y3+可以经由Na+/Y3+交换机制过膜而进入细胞内。  相似文献   

18.
共沉淀-熔盐法制备BaMoO4∶Eu3+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Cl-NaCl为熔盐,采用共沉淀前躯体-熔盐辅助焙烧法合成了红色发光材料BaMoO4∶Eu3+。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荧光光谱(PL)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熔盐辅助焙烧温度对粉体相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直接采用共沉淀法合成BaMoO4∶Eu3+的结构与发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制备的BaMoO4∶Eu3+均是纯相,粒径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KCl-NaCl复合熔盐焙烧温度大于700 ℃,BaMoO4晶粒在熔盐中实现了(111)面取向生长,得到均一的尖晶石型BaMoO4∶Eu3+微晶。光谱研究表明:共沉淀前躯体-熔盐辅助焙烧法合成样品在615 nm处的Eu3+5D0-7F2发射明显得到加强,样品发出明亮的红色发射光。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Zn2+近红外荧光探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n2+是多种酶和转录因子的必要成分, 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检测Zn2+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我们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TAEA-IR-780, 该探针通过配位作用与Zn2+结合后, 荧光显著增强. 通过质谱和氢谱对该探针进行了表征, 并探讨了pH值、其它金属离子对Zn2+检测的影响. 该探针的激发波长为683 nm, 发射波长为750 nm, 可避免对生物活体的损伤, 同时生物体内常见的金属离子对其干扰较小. 该探针对Zn2+的检测下限达1.0× 10-9 mol•L-1, 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定量肽段串联体蛋白质(concatamers of Q peptides, QconCATs)结合18O同位素标记-多反应监测质谱的蛋白质绝对定量新方法。首先对QconCAT重组蛋白质进行了纯度表征,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表征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质的纯度在99%以上,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3.4 kDa。对QconCAT重组蛋白质酶切后的肽段混合物进行质谱分析,并经pFind和pLabel软件处理,验证了目标肽段。还考察了QconCAT重组蛋白质的酶切效率和18O标记效率,并对QconCAT蛋白质结合18O标记-同位素稀释-多反应监测质谱方法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腾冲嗜热厌氧菌(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 TTE)中选定蛋白质的肽段进行绝对含量测定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准确度较高,说明该方法可用于复杂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绝对定量。更重要的是所建方法不仅解决了细胞培养氨基酸稳定同位素标记(SILAC)技术的重标试剂价格昂贵的问题,也为定量蛋白质组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