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乐平  冯超  顾毅  刘彤  吴宗平 《四川医学》2003,24(10):1023-1024
目的:探讨下肢深浅静脉交通支结扎 浅静脉硬化剂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我们于2001年8月至2003年2月开展了腔镜下行下肢深浅静脉交通支结扎 浅静脉硬化剂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6例。结果:本组26例病例均恢复良好,所有病例浅静脉曲张消失。结论:下肢深浅静脉交通支结扎 浅静脉硬化剂法治疗是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方法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别采用股浅静脉内辫膜成形术,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股浅静脉瓣膜外成形术,腘静脉肌袢成形术结合交通支结扎,曲张浅静脉剥脱或硬化剂注射综合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比较其治疗效果。方法:自1996年6月~2002年10月,选择经过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167例,178条患肢分别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结果:158条患肢随访6~7年,疗效良好者144条,轻度肿胀9条。经彩色多普勒检查,3例有轻度返流。结论: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应是深、浅静脉和交通静脉均需处理的综合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的修复应首选静脉外瓣膜成形术;交通支的处理以腔镜下结扎最好,曲张浅静脉以静脉交通支结扎基础上的硬化剂注射治疗较好。  相似文献   

3.
内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小腿深筋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静脉造影或多普勒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在内镜下行深静脉、浅静脉交通支结扎术的治疗情况。结果术后小腿内侧中下段局部肿胀5例,多在1周内自行消失,切口感染及皮肤烧伤各2例,经治疗后治愈。所有病例浅静脉曲张消失,皮肤色素沉着显著减退,溃疡2~4周愈合。结论内镜下行静脉交通支结扎为彻底治疗静脉交通支功能不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黄道景  龚凯等 《广东医学》2002,23(11):1168-1169
目的:观察隐-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258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308条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隐-股静脉瓣膜、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90.1%,单一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16.1%,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74.0%,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强调纠正深静瓣膜功能不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 14例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 ,同时存在不同程度浅静脉倒流、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式为内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和小腿曲张浅静脉经皮连续环形缝扎术 ,其中 10例同时行血管镜下股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结果 :术后患肢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 ,14例静脉性溃疡短期内愈合。结论 :内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安全有效 ,结扎完全、确切 ,较高位损伤小 ,并发症少 ,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和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隐-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 258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308条患肢,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隐-股静脉瓣膜、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90.1%,单-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16.1%,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74.0%.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强调纠正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韦秀红 《安徽医学》2010,31(12):1515-1516
目的探讨内镜下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合并静脉性溃疡的患者采用在内镜下行深静脉、浅静脉交通支结扎术治疗,对其进行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和正确的健康指导。结果所有病例浅静脉曲张消失,皮肤色素沉着显著减退,溃疡2~4周愈合。结论内镜下行静脉交通支结扎为彻底治疗静脉交通支功能不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疗手段,适宜的护理方法不仅保证了治疗效果,而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溃疡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0例下肢静脉曲张且均同时存在浅静脉倒流、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性溃疡的病人。手术方式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和小腿曲张的浅静脉经皮连续环形缝扎,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术。结果术后10例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完全消失,下肢静脉性溃疡术后15~45天愈合。结论腔镜下超声刀小腿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交通支功能不全的疗效肯定,方法简便,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返流性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91例(104条下肢)经静脉造影明确诊断,分别施行:①浅静脉术式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与电凝术78条下肢。②交通静脉术式组在浅静脉术式基础上加定位交通静脉结扎切断破坏术26条下肢。③深静脉术式组在浅静脉或交通静脉术式基础上加股浅静脉戴戒术20条肢体。随访2—36月。结果 术后下肢肿胀无改善6条肢体,加重2条,均为股浅静脉戴戒术,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2例股淋巴漏,溃疡复发1例,其余病例均痊愈。结论 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术后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结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电凝术加定位交通静脉结扎术合理组合运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液倒流性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103例病例经过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其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47例共53条患肢,分别采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胭静脉肌袢成型术进行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56例共71条患肢,分别采用曲张浅静脉剥脱或腔内激光治疗,病人随访时间为2个月~8年。结果: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良好者38条,轻度肿胀2条,经彩色多普勒检查,1例有轻度返流;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曲张静脉消失,水肿消退,无坠胀感,无瘙痒,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腔内激光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安全,效果满意,但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不同类型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Ⅰa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Ⅰ患者除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外,需结扎筋膜下瓣膜功能不全的深浅静脉交通支,Ⅱa及Ⅲa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Ⅱb患者采用肢浅静脉外瓣膜修补带戒术,Ⅲb及Ⅳ患者采用改良性Ⅱ静外肌襻成形术。结果 随访1~11年,全部患者下肢溃疡完全愈合,静脉曲张未见复发。结论 不同PDVI分型病人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并且是取得术后良好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静脉造影分析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复发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下肢静脉曲线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静脉造影的临床意义,作者分析了180例下肢静脉曲线术扣复发病例的静脉造影表现。引起静脉曲张的病因以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最多,其次为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分析造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有:(1)术前未明确病因面盲目施行单纯的浅静脉手术;(2)手术中大隐静脉结扎、剥脱不彻底,遗漏同时存在的曲张小隐静脉或交通支结扎不完全。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治疗下肢慢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临床上并不少见 ,其主要原因是深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而交通支静脉功能破坏可迅速出现营养性变化 ,包括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我们应用内镜下深筋膜下交通支结扎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 3 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4月共收治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合并溃疡患者 3 5例 ,其中男性 2 9例 ,女性 6例 ,年龄 5 0~ 78岁 ,静脉曲张病程 1 0~ 3 5年 ,溃疡灶 2个月~ 3年。所有患者均有小腿明显迂曲的曲张浅静脉 ,踝部色素沉着及溃疡 ,溃疡灶…  相似文献   

14.
应用股浅静脉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长沙铁路医院(410001)李家琅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多发症.以往,对于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传统的做法即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1980年Kistnor首先提出了“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膝上段剥脱,胫段功能不全交通静脉结扎、点刺抽剥胫段曲张静脉治疗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经验. 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68例92条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肢,术前采用超声定位胫段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术中行大隐静脉起始部结扎、高位结扎、膝上段逆行剥脱、胫段功能不全交通支静脉结扎、点刺抽剥曲张静脉外科治疗.结果 切口愈合好,胫段切口疤痕不明显,术后无血肿发生,1例隐神经损伤,术后无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逆行抽剥膝上段主干、点刺抽剥胫段曲张浅静脉、点刺切口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是外科治疗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有效的方法,符合单纯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6.
笔者收治下肢静脉血液倒流性病变患者362例(440条下肢)。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45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和分段结扎术;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Ⅰ~Ⅱ°者76条下肢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Ⅲ~Ⅳ°者319条下作胭静脉外肌袢代瓣膜术。429条下肢随访4月~9年,平均63月.367条下肢疗效良好.占85.55%。笔者认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和分段结扎术仅适宜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Ⅰ~Ⅱ°者首选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Ⅲ~Ⅳ°者首选静脉外肌袢代瓣膜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引起的大隐静脉曲张并小腿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先77条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引起的大隐静脉曲张并小腿溃疡的病人,一期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交通支静脉结扎,股浅静脉带戒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半年内显示70条肢体疗效良好,表现为浅静脉曲张消失,小腿色素沉着的颜色变浅,溃疡愈合。静脉造影显示股浅静脉直径缩小,造影剂不再倒流或倒流明显减轻。7条肢体明显改善,溃疡消失,走路轻快。但小腿仍有轻度肿胀。结论:一期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交通支静脉结扎,股浅静脉带戒术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推广,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覃忠  覃晓  黎乐群  郭雅  张剑峰 《广西医学》2005,27(9):1337-1339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SEPS)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0月至今对16例的20条患肢进行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和SEPS;其中深静脉瓣膜返流(KistnerⅢ°~Ⅳ°)的5条患肢加行股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结果16例手术顺利,术后肢体浅静脉曲张消失,深静脉瓣膜返流(KistnerⅢ°~Ⅳ°)的5条肢体,术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Kistner 0°~Ⅰ°。全部病例经术后3~31个月的随访,15条患肢静脉性溃疡在1个月内愈合,5条患肢在3个月内愈合。皮肤溃疡以及浅静脉曲张无复发。结论SEPS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和深静脉瓣膜修复术有机结合一起可有效地提高重度CVI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戴戒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2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加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戴戒术。结果: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下肢坠胀感等症状有明显缓解,经1-5年的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加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戴戒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症疗效显著、经济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腿交通支静脉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小腿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17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小腿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内踝区湿疹、溃疡的患者,行腹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术,观察其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90min,平均70min。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所有病人下肢色素沉着明显减轻,10例足靴区湿疹患者7~15d痊愈,6例足靴区溃疡的患者8~29d愈合。1例足靴区湿疹患者术后出现溃疡,经积极换药治疗,9d后愈合。结论腹腔镜下小腿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小腿交通支静脉瓣功能不全的疗效肯定,创伤小,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美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