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北京市大兴区0~6岁儿童智力低下的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秋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305-4306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大兴区0~6岁儿童抽样调查,了解北京市农村地区儿童智力残疾的现患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概率比例、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使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智力筛查和诊断。[结果]北京市大兴区0~6岁儿童丹佛发育筛选测验筛查出可疑、异常儿童3人;经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诊断,智力低下儿童2人(轻度1人,重度1人);智力低下现患率为10.87‰。[结论]儿童智力低下的防治重点应在农村地区,需结合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农村地区特有的智力低下监测、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2~6岁儿童孤独症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天津市儿童孤独症现患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在天津市两区县抽取2~6岁7316名儿童为对象,筛查和诊断儿童孤独症。结果天津市儿童孤独症现患率为1.1‰(8/7316);男:女=7:1;城、乡患病率为1.4‰和0.8‰。孤独症患儿全部为智力低下者。结论应针对儿童孤独症的智力、精神和神经损伤及早采取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0~7岁儿童六类残疾现况调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深圳市0~7岁儿童视力、智力、听力、言语、精神、肢体等六类残疾流行现状。方法 依据《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对户籍在深圳市的全部77727名儿童采用三阶段筛查程序进行调查。结果 总现残率为5.59‰,假阴性为3.1‰,以此推算的总现残率为8.49%0,其中智力残疾最高,现残率为1.88‰,言语残疾现患率为1.88‰(含言语发育滞后),精神残疾现患率为1.59‰,肢体残疾现患率为1.56‰,听力残疾现患率为1.11‰,视力残疾最低,现患率0.37%0,随年龄增高总的残疾及听力、言语、智力残疾现患率增高,精神残疾无随年龄增加的趋势,但年龄别患病率差异有十分显著统计学意义,高峰在2~4岁,肢体残疾0~7岁现患率平稳变化不大,可疑致病因素中产前因素占45.7%。结论 深圳市六类残疾总的现患率低于1987年全国抽样调查相同年龄段水平,下降约10‰,但仍高于日本同类研究结果2倍,言语残疾、精神残疾现患率高于1987年全国调查水平,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柳州市城区学龄前(3~6岁)儿童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柳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智力低下的现患率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概率比例、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使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量表(DDST)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智力筛查和诊断。结果:柳州市城区学龄前(3~6岁)儿童丹佛发育筛查测验筛查出可疑、异常儿童26人;经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或韦克斯勒学龄前智力量表诊断,智力低下儿童23人,其中轻度6人、中度9人、重度8人;智力低下现患率9.58‰。结论:柳州市城区对于导致儿童智力低下诱因的防治已达到全国水平,但仍需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进一步完善该市儿童智力低下监测、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0~6岁智力低下儿童的病因及相关致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0~6岁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MR)儿童病因构成特点及相关致病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概率比例、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使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分别进行智力筛查和诊断。【结果】①本次共调查0~6岁儿童28738人,智力残疾现患率为9.31‰。②北京市0~6岁智力低下儿童主要致病原因以围产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为主;按病因的作用时间分析.出生前因素占首位;农村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所致MR比例远远高于城市。③性别为男性、母亲的文化水平低、母亲生育年龄偏高、近亲结婚、居住在城市是儿童智力低下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母孕期受一定的精神刺激,家族中有五类残疾、出生窒息、出生低体重、在婴幼儿期患过与脑发育有关的疾病是智力低下发生的生物相关致病因素。【结论】儿童智力低下的预防应以围生期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为主。防治重点应在农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海南省儿童智力低下的患病率及分布情况,为政府更好地开展儿童康复救助和康复机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查海南省18个不同市县0~6岁儿童37 862人,采用《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调查表筛查,对筛查阳性儿童采用《盖塞尔发育诊断量表》及《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经专科医师进行临床诊断。结果海南省智力低下总体患病率为6.1‰,智力低下儿童的患病率在性别(χ~2=4.57,P=0.032)和区域上(χ~2=8.46,P=0.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智力低下儿童的患病率在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81,P=0.000);海南省智力低下儿童轻度患病率高于中度和重度。结论海南省智力低下的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程度仍以轻度智力低下为主。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0~6岁儿童五类残疾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北京市0~6岁儿童5类残疾(听力、视力、肢体、智力、精神)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对居住在北京市半年以上、具有北京市户口的0~6岁儿童进行容量比例概率分层整群抽样调查,调查程序为二阶段筛查,共调查28738名儿童;评定标准为调查专家组编写的“0~6岁儿童残疾评定标准”。结果总残疾现患率为11.45‰,听力和精神专业假阴性率分别为0.14‰和0.80%,以此校正后的总残疾现患率为12.19%,其中各类残疾现患率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智力9.31‰、肢体2.12%、精神1.53%(校正前0、73%)、听力1.04%(校正前0.91‰)、视力0.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童、居住在城市、年龄大、母亲文化程度低、母亲从事非脑力劳动、家庭人均月收人低是儿童残疾的危险因素,可疑致残因素仍以产前为主。结论北京市0~6岁儿童残疾总现患率较1987年全国抽样调查下降了16.36%,其中听力下降最为明显;北京市有必要建立儿童残疾的监测系统,亟需为儿童残疾重新定义、建立标准。  相似文献   

8.
对天水、兰州、榆中三地区部分小学16781名儿童进行智力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三地区儿童智力低下的患病率分别为2.12‰,5.41‰和12.01‰。男性患病人数占60.36%,女性占39.09%。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26: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乡村男性患病率为7.09‰。市区学生患病主为5.89‰,经统计学检验(u〉72.58),P〈0.01。城乡学生患病差异明显。乡区高于城区。同时对弱智儿童进行病因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19 593名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糖尿病(DM)患病的流行特征并分析其在地区、性别和年龄的分布差异。方法以2004年3—10月北京地区6~18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北京市城乡7个区(县)19593名在校中小学生,用空腹指末梢血糖进行DM筛查,根据1999年wH0的诊断标准进行DM(DM:空腹毛细血管全血血糖≥6.1mmol/L)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毛细血管全血血糖≥5.6mmol/L并〈6.1mmol/L)的诊断。结果总体DM和IFG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5.7‰和13.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7.7‰、3.6‰)。DM、IFG年龄标化患病率东城区最高,伴高肥胖率;而平谷县最低(8.9‰和27.4‰,2.0‰和7.5‰)。各区域之间DM患病率男、女性无明显差异,但男性IFG患病率东城区最高(P〈0.0001)。总体DM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IFG患病率以10~14岁年龄组最高。男性DM和IFG发生率最高年龄组分别为15~18岁和10~14岁,女性均为10~14岁。结论北京市6~18岁儿童青少年DM及IFG存在较高流行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三都水族自治县(三都县)0~6岁儿童智力低下(MR)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三都县0~6岁儿童1 982名进行问卷调查和MR筛查,并对与MR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 982名0~6岁儿童中,确诊MR为59人,现患率为29.77‰。男性儿童确诊为MR 41例,现患率为37.51‰(41/1 093);女性儿童确诊为MR 18例,现患率为20.25‰(18/889),男性儿童MR现患率高于女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周、母亲文化程度、养育方式、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条件、养育习惯、母亲吸烟、母亲饮酒等为影响儿童MR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孕周、母亲文化程度、养育方式、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条件为影响儿童M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三都县0~6岁儿童MR的患病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影响儿童M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孕周、母亲文化程度、养育方式、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重庆市精神障碍死亡率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精神障碍防治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 收集2012—2018年重庆市精神障碍死亡个案,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导致寿命损失年率、平均寿命损失年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不同性别、不同地区间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率的趋势变化采用APC,对其检验采用t检验。 结果 重庆市精神障碍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2年的1.86/10万、1.63/10万上升至2018年的2.66/10万、2.04/10万,APC分别为6.61%与4.29%,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30)。各年度男女精神障碍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与农村精神障碍死亡率比较发现,2014年与2016年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2018年城市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重庆市精神障碍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率(years of life due to premature death, YLL)波动于0.47‰~0.58‰,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premature death,AYLL),由2012年的26.08年下降至2018年的17.83年,APC为-6.67%,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t=7.09,P=0.001)。 结论 2012—2018年重庆市精神障碍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高于其它省市精神障碍死亡率,平均寿命损失年呈下降的趋势,精神障碍纳入社区管理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了解我国北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和分布,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城乡分别选取2所小学,每年级整群抽取2个班,共1961名学龄儿童,以(CBCL)为工具进行调查。结果 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97%,农村高于城市(P<0.001);城乡学龄儿童分裂样,社会交往,体诉,交往不良,多动,攻击,性问题因子异常率差异有显性,均为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城乡儿童问题类型分布趋势一致。男女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无显性;在问题类型分布上,单一问题和混合问题的性别分布差异无显性,但男孩内向问题多于外向问题,女孩的内向问题和外周问题分布趋势一致。各年龄级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性(P<0.05),以二,三年级检出率最高(16.97%);各年级问题类型分布趋势一致。结论 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从地域看,重点在农村,从问题类型看,重点在内向问题,尤其不能忽视男孩的内向问题,从年级看,重点在二,三年级。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amines racial/ethnic disparities i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and the receipt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nd whether those disparities differ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e fi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acial/ethnic groups in the prevalence of chil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either urban or rural areas. However, there are disparities in the use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Hispanic children and Black children in urban areas receive less mental health care than their White counterparts, and the disparity persists for Hispanic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relevant factors. Initiatives to improve access to mental health care for racial/ethnic minorities should recognize these disparities, and address the lack of culturally appropriate services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addition, outreach should raise awareness among parents, teachers, and other community members concerning the need for mental health services for minority childre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2-2012年广东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2002年营养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抽取13个监测点共7 075名6~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2009-2012年的广东省居民营养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9区/县城乡调查点抽取2 319名6~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结果 2009-2012年广东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7.3%和4.5%,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8.9%和6.5%)均高于女生(5.3%和2.2%),城市超重率和肥胖率(9.3%和5.6%)均高于农村(4.7%和3.2%);以9~11岁组超重率(8.8%)和肥胖率(6.0%)最高。与2002年比较,除城市女生肥胖率下降外,城市男生、农村男生和女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明显上升,其中农村超重和肥胖增幅高于城市,男生增幅高于女生。结论 广东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较2002年有较大上升,其中农村、男生和9~11岁超重/肥胖比例较高,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应用Conners量表调查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城乡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综合症的患病情况。方法:应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对包头地区城乡7~12岁儿童14739名进行调查。结果:患病率为14.09%,其中农村儿童患病率为15.55%,城市儿童为13.6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7~9岁儿童患病率最高。结论:注意缺陷多动综合症与年龄、家庭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个城市监测点和1个农村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5岁以下儿童600名及其母亲。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健康与膳食调查、母亲健康调查及家庭调查3部分。结果我省婴儿出生体重为3312±475g,低出生体重率为3.7%,农村高于城市;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患病率为4.1%,农村高于城市(5.2%〉3.1%);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为2.3%,农村高于城市(2.5%〉2.1%);儿童呼吸系统两周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38.4%〉34.8%),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12.0%〉8.9%);农村点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要高于城市点(63.4%〉55.8%);城乡2岁以下儿童辅食添加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城乡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1.2%和10.1%;城市点有14.6%的母亲体重过低,高于农村点11.5%;城乡母亲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4.6%和17.7%。结论农村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低于城市儿童,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母亲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看护时间和经济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农村婴幼儿的喂养模式,探讨农村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喂养模式与其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从安徽省2个县、12个行政村,选取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和双亲均未外出婴幼儿各212名,使用自编婴幼儿喂养模式问卷进行喂养模式调查,对问卷项目进行筛选,对问卷信度、效度进行评价;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发育测量与评价,外周血血红蛋白、锌元素测量,尿碘检测,婴幼儿神经精神发育检查。结果农村婴幼儿喂养模式可分为传统型、动物蛋白型、营养型、饮料型4种类型。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在营养型、动物蛋白型2个维度的高因子得分所占比例少于对照组(P<0.05)。农村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4.7%)、营养性贫血检出率(19.8%)、锌缺乏率(46.2%)、碘缺乏率(21.7%)均高于对照组(0.9%,8.5%,34.4%和12.7%)(P<0.05)。智力低下和边缘智力的检出率(3.8%,20.8%)高于对照组(1.9%,10.4%)(P<0.05)。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传统型饮食模式维度低分组营养不良检出率相对较高,而高分组肥胖检出率相对较高(χ2=18.725,P=0.002);动物蛋白型和营养型2个维度均表现为得分较低组营养性贫血和锌元素缺乏检出率高于得分较高组,得分较低组智力低下和边缘智力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农村留守婴幼儿喂养模式与非留守儿童存在一定差异。婴幼儿营养状况与传统型饮食摄入频率有关,营养性疾病、智能发育与动物蛋白型和营养型饮食频率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2002年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广东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2年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获取6岁以下儿童共3569名体检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参考标准,对儿童体格发育进行评价。结果 男童生长发育状况优于女童。城市儿童优于农村儿童。肥胖发生率城市高于农村,其中0-1岁女童及4-6岁男童肥胖率较高,分别为7.8%,9.8%;消瘦率、低体重率、生长发育迟缓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其中消瘦率以0-1岁年龄段最高;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发生情况相似,男童均以4-6岁年龄段最高,女童均以2-3岁年龄段最高。结论 6岁以下农村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令人担忧,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改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