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外线快速耳温计在精神科临床应用准确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红外线快速耳温计测得的耳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腋温的一致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夏、冬两季随机抽取982例次患者,夏季450例次,冬季532例次。其中发热患者190例次作为发热组,正常体温患者792例次作为正常组。发热组夏季发热患者82例次,冬季发热患者108例次。对正常组患者于14:00同时用2种测温计为患者测温,对发热组患者分别于6:00、14:00、22:00采用2种测温计进行测温,并对夏冬两季所测体温值进行比较。结果夏冬两季对正常体温组患者采用红外线快速耳温计测得的耳温比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所测的腋温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夏冬两季早中晚不同时间段对发热组患者采用红外线快速耳温计测得的耳温比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所测的腋温也略高,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同样准确和稳定。精神科临床使用红外线快速耳温计测温数据准确可靠,方便、快捷、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不同测温方法测量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合理使用体温检测方法.寻找一种简单、准确、损伤小的测量体温方式。方法随机抽取正常人和门诊患者共计182例,分别用水银体温计测量口温和腋温;用红外线额温测量计测量前额和手心;用红外线耳温测量计测量耳温。结果红外线额温测量计测量结果与腋温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外线耳温测量结果与腋温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测量计测量体温是可行的,红外线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同样有效,红外线额温测量计测量手心也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筛查发热患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红外耳温计测量的有效性及耳温正常范围,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方法选取就诊患者300例,分为非发热组与发热组,其中非发热组患者140例,发热组患者160例,两组均分为≤7岁亚组(年龄3月-7岁)和7岁亚组。对≤7岁亚组分别采用红外耳温计、玻璃式水银体温计(肛表)测量耳温、肛温,对7岁亚组分别采用红外耳温计、玻璃式水银体温计(口表)测量耳温、口温,比较各种温度计测得的数值差异情况。结果≤7岁亚组测得耳温与肛温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耳温与肛温两种温度计测量效果不同,7岁亚组测量耳温数据与口温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耳温与口温两种体温计测量效果相同(P0.05)。结论使用红外耳温计测量耳温与玻璃式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同样有效,说明红外耳温计可反映患者的真实体温,值得应用于急诊预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液晶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在测量体温的精确度上有无差别。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患者100例,用两种体温计分别测量5min,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液晶体温计组测量数值为(36.4683±0.5056)℃,水银体温计组测量数值为(36.4500±0.5073)℃,两者在精确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0,P〉0.05)。结论液晶体温表与水银体温表测量体温的精确度上无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监护仪体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体温测量值的差异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8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同时使用监护仪体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并比较三者间的差异。结果 3种体温计测量体温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3种体温测量方法在夏季、冬季、发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水银体温计测量结果为金标准,监护仪体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的灵敏度分别是94.444%、79.914%,特异度分别是99.731%、93.279%。监护仪体温传感测量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P<0.05)。监护仪体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测得体温值与水银体温计测得的体温值差值相比分别有1.19%(10/840)、2.62%(17/840)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结论 在临床应用中监护仪体温传感器更适合替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红外线额温枪、红外线耳温枪、水银体温计在精神障碍患者体温监测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方法 对52例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红外线耳温计测量耳温,同时用红外线额温枪测量额温,连续测量3d.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用3种体温计测量出的体温差别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数据结论和优缺点分析,红外线额温枪更适用于精神障碍患者体温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新型红外耳温计测量耳温值与水银柱式体温计测量腋温值的差异,探讨新型红外耳温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本院急诊就诊患者221例,对同一测试者先后采用水银柱式体温计测量腋温及新型红外耳温计测量耳温,比较2种测温方法测得体温值的差异,根据腋温分为正常体温组与发热组分别比较。结果新型红外耳温计所测耳温高于水银柱式体温计所测腋温,2者在体温正常组及发热组均无有统计学差异(P0.05),红外耳温计所测耳温符合人体核心温度的实际情况。结论红外耳温计相对安全、方便、快捷,准确性好,在急诊患者中可以替代传统水银柱式体温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一种适合急诊室预检分诊快速准确测量体温的方法。方法:对303例急诊就诊病人同时用玻璃水银体温计测量口温和耳温计测量耳温,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体温仪测量结果,用相关系数来描述两种体温仪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口温与耳温比较t=-0.192,P=0.848,无显著差异。相关系数r=0.944,P<0.001。结论:耳温计能正确测量体温。合理选用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有助于急诊室预检分诊中体温的快速准确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水银体温计和红外体温计测温结果 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需体温监测的ICU住院患者98例,对同一研究对象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和用红外体温计(根据使用说明,校正后额部或耳垂后温度相当于腋窝温度)测量额部温度和耳垂后温度,记录3个部位所测温度值.结果 对参与研究的全部98例患者总体来说,3个部位体温测量值比较差异显著,比较3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在0.2~0.5 ℃,可以认为腋温>耳温>额温;对于17例水银体温计测温在38.0~38.9 ℃的患者,3个部位体温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比较3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在0.5~1.1 ℃,从临床角度考虑,3个部位体温差别有临床意义,可以认为腋温>耳温>额温;对于30例水银体温计测温在37.0~37.9℃的患者3个部位体温值比较有显著差异,比较3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在0.2~0.7 ℃,可以认为腋温>耳温>额温;对于51例水银体温计测温在35.0~36.9 ℃的患者,3个部位体温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比较3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为0℃,可以认为2种方法 所测3个部位体温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水银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在正常范围(35.0~36.9 ℃)的患者,可使用红外体温计替代水银体温计测温.水银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37.0℃以上的患者,尚不能使用红外体温计替代水银体温计测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接触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在儿科发热门诊患者的体温筛查中的临床测温效果,以寻找出一种对于儿科患者来说方便快捷、安全准确的测量方法。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发热患儿1334例,同时分别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患儿的腋温,用非接触式红外线测量仪测量患儿颈部温度和额温,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为(38.374±0.407)℃,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测量额温为(37.828±0.416)℃,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测量颈部温度为(38.466±0.419)℃。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测量颈部温度与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均数较为接近。结论应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测量儿童颈部温度可取代测量额温进行体温筛查,且较能准确地筛查出发热患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外耳温计在发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诊科、呼吸内科、普外科患者105例,比较德国产Braun GmbH IRI4020红外线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分别测定耳温和腋温,同时对收集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收集到105份体温,红外线耳温计与水银温度计测定体温在同一患者的检测上比较[(38.53±0.83)℃比(38.37±0.79)℃,t=-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红外线耳温计与水银温度计测定体温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两种检测结果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402(P 0.05)。红外线耳温计与水银温度计测定体温的平均差值为(0.157±0.2831)℃,4.76%(5/105)位于一致性界限。结论红外线耳温计和玻璃水银柱式体温计的用途一样,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外耳温计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7月神经内科重症室脑卒中患者50例,同时予水银温度计和红外耳温计测量体温,同一患者使用水银温度计测得体温值的作为对照组,使用红外耳温计测得的体温值作为观察组,两种方法各进行体温测量200次,统计两种方法测量的体温值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耳温计与水银温度计在体温测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因红外耳温计具有节约时间、方便快捷、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液晶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在婴幼儿体温测量中的应用效果,寻找一种准确、安全、便捷的体温测量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儿科住院的婴幼儿360例,于患儿安静状态下,用液晶体温计测量其一侧腋温,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测量另一侧腋温或直肠温。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这2种体温计测温值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体温计在同一时间所测得的腋温值无显著差异;水银体温计直肠温减去0.7℃后所得值与液晶体温计腋温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病房应用液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方法准确、安全、便捷,既可避免汞对环境污染的危险性,又易得到患儿及家长的配合,提倡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种体温计在门诊预检中测量体温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在本院门急诊的测量体温的患者500例,分别采用水银体温计测腋下体温、电子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比较2种测量方法的体温测量效果与测量时间。结果水银体温计测腋下体温与电子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银体温计测腋下体温与电子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花费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可以实现测温准确、节省临床护理及患者就诊的时间和减少汞对环境的污染,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应用红外鼓膜体温计(简称耳温计)测量体温的可行性。方法按便利抽样法抽取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某院儿科住院患儿860例,用耳温计测量患儿耳温,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患儿腋温、肛温。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3种方法测量体温的数值及测量时间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患儿的耳温和腋温、肛温的随机区组间的方差分析比较,发现3种方法所测温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耳温与肛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38,P〉0.05),但耳温与腋温、腋温与肛温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0360,t3=-0.0498,均P〈0.05)。测量腋温、耳温、肛温所耗时间分别为10min、3s、3min。结论耳温计可以代替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且更省时、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颌下与肛门体温测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颌下体温测量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02例新生儿(体温正常245例、发热30例、低体温127例)进行肛温、颌下温测试对照。结果颌下温与肛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新生儿颌下温测量是准确、简便、安全、快捷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红外耳温计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测温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随机选择神经内、外科各100名住院患者进行耳温(左右耳)与口温、腋温及肛温测量并比较。结果 红外耳温计测得的耳温比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测得的肛温略低、比口温稍高;但较腋温明显增高,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左、右耳温度误差极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温同样准确和稳定,红外耳温计有快速、安全、使用简单方便的优越性,深受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医护人员、特别是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值得全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红外耳式体温计与玻璃体温计用于产妇测温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红外耳式体温计与玻璃体温计在体温测量中的差异,研究耳温、腋温和口温之间的关系。方珐随机抽取产科130例患者.其中体温正常者90例、发热者4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耳温、腋温和口温之间的差异。结果红外耳式体温计能反映正常体温变化,左、右耳的温度误差较小;发热组患者左、右耳温度无差异,但耳温、腋温和口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耳式体温计测温快速、安全,测量准确,使用简单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创伤病人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病人手术期低体温的危害及积极预防低体温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创伤手术病人,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低体温预防措施。观察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手术后寒战、低血压发生,手术期体温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15min内麻醉苏醒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5-30min苏醒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0min后苏醒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手术后寒战、低血压,手术期体温变化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创伤病人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危害很大,术中采取积极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危重症病人应用耳温枪与水银体温计测温结果。[方法]选择ICU 50例体温正常及50例发热病人分别应用水银体温计、耳温枪测量体温。[结果]发热病人应用两种测温工具测量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5)。[结论]危重发热病人不宜用水银体温计测温,宜用连续体温监测工具持续监测体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