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Yang MQ  Zhao JZ  Wang 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392-1394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术后恢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4年来收治的98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其中52例合并有单侧动眼神经麻痹表现,所有患者均经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后交通动脉瘤诊断后行开颅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分两组观察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情况。A组:单纯动脉瘤蒂夹闭术;B组:动脉瘤蒂夹闭术后行动眼神经减压术。结果 A组20例,其中病程在14d内手术者10例,术后10~40d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14—30d内手术者8例,7例术后30~90d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30d后手术者2例,术后半年1例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B组32例,其中病程在14d内手术者15例,术后10~40d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14~30d内手术者14例,12例术后30~90d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2例不完全恢复;30d后手术者3例,术后半年2例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结论 后交通动脉瘤性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及尽早手术治疗,对术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极为重要,但术中是否行切除或穿刺动脉瘤等动眼神经减压术,同术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与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 ONP)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后交通动脉瘤同时伴有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选择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夹闭组),35例患者选择动脉瘤栓塞术(栓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是否伴有 SAH、动脉瘤大小、术前ONP程度及发病至治疗时间等可能影响动眼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48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中,最终ONP完全恢复41例(85.4%),部分恢复7例(14.6%)。其中,栓塞组的35例患者中,31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夹闭组的13例患者中,10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术前伴有SAH、部分动眼神经麻痹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4 d的患者比未破动脉瘤、完全动眼神经麻痹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4 d的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时,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在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王科  段劲峰  王晓莉  成刚  唐宇凤 《四川医学》2010,31(10):1469-1470
目的探讨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年来收治的36例单纯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访3个月~1年。结果 35例患者中25例诊断后交通动脉瘤,其中22例单发性,3例为多发性,14例伴发蛛网膜下隙出血;5例脑干梗死;3例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2例动眼神经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21例痊愈,10例好转,2例无效,3例死亡。接受动脉瘤手术的患者23例,痊愈17例,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后交通动脉瘤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最常见病因。多学科会诊及CT、MRI、CTA、DSA等检查有利于病因诊断。动脉瘤患者尽早手术治疗,对术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陈荣华  宣井岗  彭亚  王穗暖 《当代医学》2010,16(35):666-667
目的探讨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mA)致动眼神经麻痹(OMNP)血管内治疗疗效。方法对9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及神经功能恢复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动眼神经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2例。恢复程度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瘤能更快、更有效恢复动眼神经功能,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脑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表现。方法:对85例DSA证实为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DS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脑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生率约占全部脑动脉瘤的16.5%,后交通动脉瘤最易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约占全部后交通动脉瘤的40%。DSA可以真实直观地反映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的特征。结论:对于部分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应行DSA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脑动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较为复杂,以颅底动脉瘤多见,我科去年收治1例以单侧动眼神经麻痹首发的病人,行数字血管减影(DSA)检查后确诊为后交通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愈后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首发为眼部症状的脑动脉瘤临床诊断和处理时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3--2008年我腕收治首发为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脑动脉瘤患者42例,分别行头颅CT、磁共振、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给予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和DSA血管内介入微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结果26例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患者术后完全恢复达84.6%,14例动眼神经全麻痹患者术后完全恢复达35.7%,部分恢复达64.3%。2例瞳孔中度散大患者,术后完全恢复。结论首发症状为动眼神经麻痹者,应考虑到脑动脉瘤的可能性。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促进动眼神经恢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急性期后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10例后交通动脉瘤经64排CTA及DSA确诊,均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术后随访1~12月,1例自诉偶有头痛,1例仍有动眼神经麻痹.8例患者恢复工作.结论 对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后交通脉瘤实施显微手术瘤颈夹闭可防止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严格掌握手术时机,熟悉手术经路懈剖和微操作及术中术后正确预防血管痉挛是手术成功和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杨明琪  王硕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07,29(8):449-451
目的 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86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三组,A组40例,行单纯动脉瘤蒂夹闭术;B组34例,动脉瘤蒂夹闭术后行动眼神经减压术;C组12例,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栓塞术(GDC).结果 A组40例中,病程14d内者20例,术后10~40d完全恢复;14~30d者14例,12例30~90d完全恢复;>30d者6例,4例术后半年完全恢复.B组34例中,病程14 d内者15例,术后10~40d完全恢复;14~30d者16例,14例30~90d完全恢复;大于30d者3例,术后半年2例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C组12例中,病程14 d内者8例,10~40d内完全恢复;14~30d者3例,2例30~90d完全恢复.结论 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尽早病因治疗,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极为重要,但术中行动眼神经减压与否,以及手术同GDC介入治疗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DSA与CTA诊断前、后交通动脉瘤的优缺点。方法:30例脑出血或单侧动眼神经麻痹而疑有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患者进行DSA和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检出率及显示动脉瘤瘤颈、瘤体、钙化、血栓的优劣。结果:12例前交通动脉瘤DSA与CTA检查阳性率均为100%。18例后交通动脉瘤,DSA检查阴性1例,可疑2例,阳性15例,阳性率为83.33%;CTA检查阴性1例,可疑6例,阳性11例,阳性率为61.11%。CTA对前交通动脉瘤瘤颈、瘤体、钙化、血栓的显示优于DSA,对后交通动脉瘤与DSA差别不大。结论:CTA对前交通动脉瘤的敏感性达100%,对后交通动脉瘤诊断尚不能代替DSA,DSA与CTA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动脉瘤,尤其是后交通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诊疗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87例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既往检查调查表(自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既往检查总费用212-28652元(中位数为3792元),检查频率为5-82次,检查项目为3-11项,重复检查频率为3-72次,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彩超、X线、内窥镜、MRI、粪常规,重复度高的项目为彩超、内窥镜、X线、MRI.检查频度与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相关性,检查费用与检查频度呈正关(P<0.01).结论 消化科门诊躯体化障碍患者检查项目多,频度高,医疗花费多.  相似文献   

18.
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隔阂与融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解剖学与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关系。指出古代的解剖在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逐步走向式微,中医理论与解剖学之间的隔阂在近代达到顶峰。这种隔阂是一种历史性的结果,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中医理论可以实现与解剖学的融合,从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蕴含的阴阳规律具体论证了这一问题。在现代条件下,对解剖的反思和排斥已不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中医理论的形态学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4 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阴阳规律显示出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 中医学认识解剖结构问题,当然要从自己的基本理论出发,最重要的首先是阴阳,同时要以确切的现代解剖内容为客观研究对象。就阴阳和解剖的关系这一具体问题而言,内脏基本结构的非对称性符合阴阳规律,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从而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