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露醇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处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4,自引:0,他引:94  
目的 :根据甘露醇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的特点寻找理想的处理方法。方法 :制作两种甘露醇外渗动物模型 (模型Ⅰ为单纯性甘露醇外渗 ,模型Ⅱ为甘露醇外渗伴局部瘀血 ) ,分别采用临床常用的 3种处理方法进行动物实验 ,进行肉眼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5 0 %硫酸镁湿敷对模型Ⅰ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0 .2 5 %奴夫卡因封闭对模型Ⅱ的疗效最佳。同时显示模型Ⅱ较模型Ⅰ的组织损伤程度重 ,修复难度大。结论 :临床处理甘露醇外渗应根据其局部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一芬  程久芬  庞素珍 《护理研究》2007,21(17):1530-1531
[目的]探讨重酒石酸长春瑞滨(盖诺)外渗后理想的处理方法。[方法]制作盖诺外渗的动物坏死模型,分别采用临床上常用的3种处理方法进行动物实验,并进行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结果]1∶5000呋喃西林加季德胜蛇药外涂对盖诺外渗的局部组织坏死疗效最佳,复方利多卡因次之,50%硫酸镁湿敷疗效甚微,对照组无效。[结论]1∶5000呋喃西林加季德胜蛇药外涂治疗盖诺外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静注化疗药物局部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9,自引:12,他引:9  
目的:探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及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3例药物外渗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对蒽环类化疗药外渗,局部封闭,50%硫酸镁溶液持续冷湿敷3—5d,然后再外敷金黄散、蜂蜜、食醋调成的糊状物;长春碱类外渗,局部注射透明质硬酶,并配合热敷。结果:23例患未发生皮肤溃疡,组织坏死,平均治疗日14d。结论:应根据外渗药物种类采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肿瘤静脉化疗药物外渗进行临床观察和原因分析,提出化疗药物外渗防治措施,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对肿瘤患者的损伤。方法分析了38例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等,认为药物毒性因素、操作损伤血管因素、患者活动不当等是化疗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并对患者进行了及时的治疗护理干预。结果38例药物外渗患者有8例红肿疼痛经早期紧急处理后症状缓解;20例经冷热敷局部红肿、水疱消失,疼痛缓解,皮肤损伤逐渐愈合;8例溃疡经对症处理后创面愈合;只有2例出现局部坏死。结论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加强管理和宣教,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采取紧急综合处理可减轻化疗药物外渗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酒石酸长春瑞滨(盖诺)外渗后理想的处理方法。[方法]制作盖诺外渗的动物坏死模型,分别采用临床上常用的3种处理方法进行动物实验,并进行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结果]1:5000呋喃西林加季德胜蛇药外涂对盖诺外渗的局部组织坏死疗效最佳,复方利多卡因次之,50%硫酸镁湿敷疗效甚微,对照组无效。[结论]1:5000呋喃西林加季德胜蛇药外涂治疗盖诺外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袁美锦 《护理研究》2009,(8):2044-2045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外渗是化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据报道,国内化疗外周渗漏率为0.1%~6.0%,国外报道为0.1%~6.5%。化疗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由于某些药物的强刺激性,外渗处理后效果欠佳,有的出现组织坏死。甚至导致功能障碍。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的2%可定为四级医疗事故。因此,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比外渗后处理更为重要。我科为了减少病人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性,从2007年10月开始应用化疗药物巡视卡,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化疗巡视卡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外渗是化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据报道,国内化疗外周渗漏率为0.1%~6.0%,国外报道为0.1%~6.5%。化疗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由于某些药物的强刺激性,外渗处理后效果欠佳,有的出现组织坏死。甚至导致功能障碍。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的2%可定为四级医疗事故。因此,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比外渗后处理更为重要。我科为了减少病人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性,从2007年10月开始应用化疗药物巡视卡,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消炎止痛膏加冰片和血竭粉在化疗药物外渗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月霞 《护理与康复》2008,7(6):472-473
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易发生药物外渗,加之肿瘤患者长期反复用药、血管硬化闭塞,更易发生非技术因素的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疼痛、肿胀、组织坏死,严重者造成功能丧失。据国外文献报道,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为0.1%~6.0%,儿童可达11%。化疗药物外渗后常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局部封闭,再用50%硫酸镁外敷,但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9.
袁美锦 《护理研究》2009,23(22):2044-2045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外渗是化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局部并发症[1].据报道,国内化疗外周渗漏率为0.1%~6.0%[2],国外报道为0.1%~6.5%[3].化疗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由于某些药物的强刺激性,外渗处理后效果欠佳,有的出现组织坏死,甚至导致功能障碍.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的2%可定为四级医疗事故[4].因此,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比外渗后处理更为重要.我科为了减少病人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性,从2007年10月开始应用化疗药物巡视卡,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聚维酮碘乳膏外敷防治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24例应用化疗药物治疗药物外渗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12例,治疗组采用聚维酮碘乳膏纱布外敷,对照组采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冰敷、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50%硫酸镁湿敷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18,P〈O.05)。结论聚维酮碘乳膏外敷防治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升化疗药物外渗安全管理质量.方法 成立由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肿瘤专科护理小组、临床护士组成的预防化疗药物外渗安全管理三级监控网,修订并完善了安全管理措施,实行个案追踪护理,促进了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 规范了化疗专业护理行为,降低了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为零.结论 实施化疗药物外渗安全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的防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化疗药物引起静脉外渗的原因及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的临床分期及表现,并针对化疗药物引起外渗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玉梅  李新斌  赵红缨 《护理研究》2005,19(26):2358-2360
阐述了化疗药物引起静脉外渗的原因及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的临床分期及表现,并针对化疗药物引起外渗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制中药活血酊对化疗药物外渗致皮肤损伤及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0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致皮肤损伤及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用活血酊湿敷于患处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活血酊湿敷对化疗药物外渗致皮肤损伤及静脉炎的治疗有效,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牛巧红 《护理研究》2006,20(18):1603-1604
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静脉应用化疗药物外渗可引起皮下及静脉无菌性炎症,后果严重,如处置不及时,重者可引起干性坏死,导致皮肤溃疡及疤痕形成。重点介绍了化疗药物引起组织损伤的机制,外渗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6.
化疗药物外渗局部毒性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巧红 《护理研究》2006,20(6):1603-1604
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静脉应用化疗药物外渗可引起皮下及静脉无菌性炎症,后果严重,如处置不及时,重者可引起干性坏死,导致皮肤溃疡及疤痕形成。重点介绍了化疗药物引起组织损伤的机制,外渗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42例血管细、弹性差、多次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输入化疗药物前先用2%盐酸利多卡因1ml、地塞米松磷酸钠5mg(2ml)加7ml生理盐水稀释缓慢静脉推注后,再输入化疗药物;对照组在化疗前静脉注入10ml生理盐水。结果治疗组Ⅰ期、Ⅱ期药物外渗发生率分别为8.5%和0,而对照组分别为26.8%与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5.5%和1.4%,对照组分别为36.6%与9.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管细、弹性差以及多次应用化疗药物的患者,化疗前应用盐酸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缓慢静脉推注,能显著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应加强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8.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护理干预方法,以降低患者药物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月,将本科室收治的15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75例,干预组自化疗前1d开始,除按肿瘤化疗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针对患者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按肿瘤科化疗药物防静脉炎的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发生静脉炎6例(8.O%),对照组24例(32.0%),两组发生率比较,χ^2=7.8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护士对化疗药物外渗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护士对化疗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对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55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化疗药物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造成化疗药物外渗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护士对外渗性损伤的化疗药物知识掌握不牢固;对化疗药物不典型外渗不够重视;对早期处理程序不清楚;对预防措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结论 加强化疗药物外渗知识学习、教育,使护士牢固树立防止化疗药物外渗的安全意识;制定相应的化疗药物外渗防护措施预案;正确判断化疗药物不典型外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护患之间发生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