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PAP法,对乙醇、福尔马林固定的新鲜标本、存档蜡块及福尔马林长期浸泡的标本进行层粘连蛋白(LN)染色方法的探讨。结果表明:用胃蛋白酶消化后,乙醇、福尔马林固定的新鲜标本及存档蜡块均可获得满意而稳定的染色效果。长时间浸泡于福尔马林的标本LN的抗原性减弱,染色效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施恩青 《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279-4280
目的:探讨环保型染色套液在常规病理组织切片染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活检及手术切除的20例蜡块标本,每份标本均常规取材2份,1份使用传统HE染色法(研究组),另1份使用环保型染色套液染色法(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各种病理组织切片的染色结果。结果采用环保型染色套液进行染色,色彩鲜艳,核浆对比分明、染色渗透力强、染色速度快,组织结构清晰,与传统HE染色有类似的效果。结论环保型染色套液应用于常规病理组织染色中,不但染色效果可靠稳定,而且环保无公害,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甲醛、二甲苯作为常规病理组织的染色试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3月~2006年5月ABC法染色的手术切除标本1500例,对存在问题的80例标本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ABC法染色手术切除标本1500例中,存在问题的80例(5.3%)按染色结果分为:无色片(即无阳性信号)11例(13.7%);“杂音”染色片(有阳性信号)69例(86.2%),其中,全片着色12例(17.3%)、切片边缘着色23例(33.3%)、“阴阳脸”着色9例(13.0%)、灶片状着色17例(24.6%)、间质着色4例(5.7%)、细胞浆着色1例(1.4%)、细胞核着色3例(4.3%)。结论每一个步骤或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染色的最终结果,避免染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提高免疫组化染色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细胞学标本常用的染色方法为瑞氏(Wright's)染色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瑞氏染色来得迅速,但易过染,细胞的各种细微结构不清晰;HE染色虽然清晰,但耗时较长。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把瑞氏染色方法略加改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真菌与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技术在艾滋病患者活检标本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艾滋病患者500例活检标本,采用快速真菌荧光染色及六胺银、PAS染色对300例可疑真菌感染的活检标本进行检测,采用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及萋尼抗酸染色对200例可疑结核的活检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快速真菌荧光镜检法检出阳性205例(阳性率68.3%),六胺银染色法检出阳性209例(阳性率69.7%),PAS染色法检出阳性97例(阳性率39.5%),快速真菌荧光染色与六胺银染色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PAS染色法;(2)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检出阳性179例(阳性率89.5%),萋尼抗酸染色法检出阳性117例(阳性率58.5%),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阳性率高于萋尼抗酸染色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荧光染色比常规特殊染色操作更快速、简便、显示更清晰。结论艾滋病患者并发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种类多样,普通的特殊染色阳性率不高并且费时费力,而快速真菌及抗酸荧光染色特别是抗酸荧光染色的阳性率明显增高,为活检组织诊断真菌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经济、对比更清晰的染色方法,能够为真菌感染及结核病患者诊断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值得在病原体诊断工作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伤寒杆菌鞭毛标本片制备体会郑然冉,王永祥微生物学教研室(050017)关键词伤寒杆菌;鞭毛染色观察细菌鞭毛形态是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内容之一,鞭毛染色标本片的制备,往往因鞭毛生长不良及涂片操作技术问题,而不尽人意。本文将细菌培养温度及涂片方法加以改进,取...  相似文献   

7.
唐万兵  白蒙 《中国医药导报》2007,4(6Z):139-139,144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感染性阴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湿片法镜检、革兰染色镜检、胺试验、和pH值测定,对清洁度Ⅲ、Ⅳ而未检出滴虫、霉菌及线索细胞标本进行衣、支原体培养及单纯疱疹病毒(HSV)、人乳头状病毒(HPV)DNA定性检测。结果:425例清洁度Ⅰ和Ⅱ度的标本103例(24.2%)检出霉菌,2例(0.47%)检出滴虫,100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经革兰染色后有195例(19.5%)线索细胞阳性,其中165例(84.6%)pH〉4.5且大部分有异常的颜色和性状及胺试验阳性,清洁度Ⅲ和Ⅳ度419例(72.9%)检出滴虫、霉菌及线索细胞,对另外156例进行衣、支原体培养及HSV—DNA、HPV—DNA PCR定性检查,有85例(54.4%)阳性。结论:革兰染色能提高感染性阴道病的诊断率,衣、支原体培养及单纯疱疹病毒(HSV)、人乳头状病毒(HPV)DNA定性检测对疑难的阴道病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对优生优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HE染色法是组织学与病理学常用的切片染色方法,HE染色切片标本是学生观察最多的一种切片标本。伊红(Eosin),又名曙红,呈红色粉末状,易溶于水和酒精,市面上有伊红Y和伊红B两种,常用者为伊红Y。一般采用0.5%~1%的水溶液作为染色液;也可用70%~95%的酒精配成0.1%~1%的酒精伊红溶液。伊红溶液是一种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苏木精(Hematoxylin),亦名苏木紫或苏木素,用于细胞核的染色。笔者最近在制作一些HE染色科研及教学切片中发现(染液和以前配方相同),HE染色不易着色或着色不均,针对此现象,浅谈几点原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染色方法在胸腹水脱落细胞的染色效果不同对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影响。方法参照《实用检验医学手册》分别应用Papaflicolaou(巴氏)染色和Wright(瑞氏)染色两种不同的染色方法,显微镜下观察82例胸腹水送验标本的染色效果。结果巴氏染色法能使胞核、胞浆及其中的颗粒受染均好,明晰,清亮,清晰地显示细胞结构,但染液及缓冲液种类多,染色步骤繁琐。瑞氏染色简单、省时,且胞浆及其中颗粒受染良好,不足之处是核染质及核膜的结构不如巴氏染色。结论胸腹水脱落细胞学诊断中可结合实际工作条件选用巴氏染色法或者瑞氏染色。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S-P法免疫组织技术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技术(S-P法)对100例标本进行35种抗体检测,观察染色结果,并对其染色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染色合格率80%,非特异性染色率20%(假阴性4%,假阳性4%,背景着色12%)。提示S-P法免疫组织技术步骤复杂,关节环节多,与诸多因素有关,故探讨其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阴道毛滴虫染色标本制作经用实验室培养48h的滴虫,生理盐水洗涤2次,制成涂片,用复合染液(吉氏染液5ml+瑞氏染液6ml,蒸馏水加至100ml)在36℃温度下,染色60min。这种方法可得到染色上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每株淋巴结连续6张切片HE染色和单张切片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CKIHC)检测淋巴结结果,用以确定CHIHC能否代替HE染色。材料和方法:选择保存完整淋巴结资料的胃癌手术标本33例,淋巴结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每株淋巴结作连续6张切片HE染色和单张切片CKIHC染色,采用SABC法行CKIHC染色、胞浆和胞膜着棕色为阳性,对照色为阴性。结果:本组33例手术标本原发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色素镜(纤维内镜下行粘膜碘染)对提高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癌各级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意义以及碘染对获取手术切除大体标本癌旁各级病变组织的影响。方法:常规食管纤维内镜观察后,在食管表面喷洒体积分数为2%的卢戈液染色,根据染色情况分别取活检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取同样的卢戈溶液对手术切除的食管标本作碘染色,并根据染色结果,分别取材作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纤维内镜下碘染后,可观察到清晰的片状不染区,以及花斑状,点状和条状不染区。手术切除标本碘染后也出现相似的变化。对染色区和不染区分别取材,发现手术切除标本碘染区的各级癌前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不染区(P<0.05),特别是间变和原位癌病灶。235例无症状人群色素镜检查组(碘染组)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检出率分别为64%(114/179)和74%(14/19),均明显高于非碘染组36%(65/179)和26%(5/19)(P<0.05)。但无症状人群碘染组染色区取材仍发现4%的间变检出率。结论:色素镜(碘染色)能明显提高无症状人群食管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手术切除标本行碘染色是获取各级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利用色素镜检查将有助于减少食管粘膜活检取样误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痰涂片两种染色方法对肺结核病人发现的作用。方法采集初诊活动期肺结核病例痰标本进行抗酸染色、荧光染色,并用酸性改良罗氏培养基法进行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比较痰涂片阳性率。结果1344份痰标本中抗酸染色阳性率11.6%、荧光染色阳性率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P〈0.01);246份痰培养阳性标本中抗酸染色和荧光染色镜检结果1+时阳性率分别为20.3%、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P〈0.01)。结论两种痰涂片染色方法对初诊结核病人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对痰标本中低密度结核分枝杆菌发现荧光染色效果更好,应加强基层技术培训,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  相似文献   

15.
p53,rasp21,C—erbB—2癌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作者应用免疫金银染色(IGSS)方法检测了82例胃癌标本p53,rasp21,C-erbB-2癌基因蛋白。其阳性结果分别为56.1%,51.2%,58.5%,胃癌旁正常粘膜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1.2%,14.6%,9.8%,与肿瘤区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53阳性细胞的染色部位在细胞核内,p21及p185阳性细胞的染色部位在胞浆及/或胞膜。p53、p185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金胺O荧光染色(以下简称荧光染色)及结核杆菌分离培养(以下简称结核培养)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探讨最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结核杆菌筛查的检测模式。方法选取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536例,期间共计痰检人次为1531次,按医学影像学和临床症状分为3个组,每位肺结核患者每痰检1次则记为1例,其中处于进展期895例,好转期357例,稳定期279例。对处于进展期、好转期和稳定期的患者的痰检标本分别采用抗酸染色、金胺O荧光染色及结核杆菌分离培养3种方法同时检测即时、夜间和晨痰3份标本。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肺结核进展期895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病例为266例(29.72%),金胺O荧光染色阳性病例377例(42.12%),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病例401例(44.80%)。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检出率最高,荧光染色次之,抗酸染色最低;抗酸染色与另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肺结核好转期357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病例为7例(1.96%),金胺O荧光染色阳性病例23例(6.44%),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病例19例(5.32%)。后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酸染色与后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稳定期279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病例为5例(1.79%),金胺O荧光染色阳性病例8例(2.86%),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病例7例(2.51%)。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酸染色检测迅速,实验操作及设备要求简单,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大规模结核病初次筛查及稳定期患者的痰检;金胺O荧光染色检测迅速,操作简单,实验设备要求相对较高,配合抗酸染色有助于提高结核杆菌检出率,适用于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痰菌检测;结核杆菌分离培养在3种方法中阳性检出率最高,但是检测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结核杆菌的快速检出,可用于检测抗酸染色和金胺O荧光染色不能确定的可疑标本。  相似文献   

17.
孔雀绿是一种弱碱性胞核染料,也是一种很好的指示剂。纪伟华等曾用孔雀绿水溶液对带绦虫妊娠节片(孕节)标本进行染色,使孕节的内部结构清晰,便于观察。但染色时间较长,且病人带来的标本多固定于75%乙醇中,更为形态上鉴别虫种的工作带来了负担,鉴于此,为更好采用该染色方法,本实验采用4%孔雀绿水溶液对固定于75%乙醇中的带绦虫孕节进行染色。  相似文献   

18.
谭文  贾晓敏 《中外医疗》2014,(15):190-191
目的:探讨了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对肾活检标本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30例肾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冰冻切片方法,研究组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其中分成应用无抗原修复组、胰酶抗原修复组、高压加热抗原修复组,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和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标本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结果研究组中的胰酶抗原修复组与对照组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基本相同(P<0.05);研究组中高压加热抗原修复组的假阴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无抗原修复组的染色效果比对照组较差(P<0.05);两组所观察的有效肾小球数均≥3个,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冻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标本无肾小球的时候,可以采用胰酶抗原修复作为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9.
疟原虫血片吉姆萨染色法的改进寄生虫学教研室伍斌,言敢威,曹爱莲关键词间日疟原虫;染料与染色;天青染料;方法疟原虫(Pv)染色制片的方法较多,但由于疟原虫染色受到缓冲液pH值、气温、血膜厚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于获得十分满意的效果,即使同一批标本,...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细胞中心体的研究,了解食管癌细胞中心体异常的状况,探讨中心体异常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从223例食管癌标本中随机选取5例食管癌标本(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Ⅱ级)进行中心体特性的详细研究,同时选取同1例食管癌标本的正常食管粘膜上皮作为正常对照。中心体染色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一抗为抗中心体周围蛋白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AntibodyagainstPericentrin)。结果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和相关统计分析,正常对照和食管癌细胞之间中心体结构异常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相关性之间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与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细胞相比食管癌细胞中心体结构发生显著改变;中心体异常和食管癌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