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eLa细胞端粒DNA与核骨架的特异性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应用电子能量损失谱成像技术通过对磷元素的分析,直观地显示核酸与HeLa细胞核骨架纤维的结合;再用~3H-Thymidine掺入实验说明有一部分DNA紧密结合在核骨架上;继而用Dot和Southern分子杂交分析证明染色体端粒DNA特异地与核骨架紧密结合;最后采用DNA与蛋白质的体外吸附杂交实验进一步说明端粒DNA序列与Lamin B,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某些核骨架蛋白质有较高的亲和性。从而逻辑地推测HeLa细胞核骨架,Lamina参与染色体的空间排布及其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蚕豆中期染色体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特点进行了研究。在常规染色样品中发现,染色体内存在着一些低电子密度区域,该区域中有一种内在结构。Bernhard染色结果表明,这种内在结构是由直径15至20 nm的RNP颗粒和纤维组成的。这种RNP结构有的分布在染色体横切面的近中央区,有的分布在近边缘区。根据上述观察结果,本文讨论了这种RNP结构在染色体中的分布特点和有关染色体骨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术(AtomicForceMicroscopy,AFM)首次观察到了近自然状态下多头绒泡菌(Physarumpolycephalum)中期染色体的整体结构和表面细微结构.染色体整体结构成像显示其边缘轮廓清晰圆滑,具有明显的着丝点;染色体表面高分辨率成像发现,中期染色体是由约230nm的染色质纤维经螺旋且在底部回转180°形成,同时表面有3个层次有序折叠的染色质纤维同时存在,它们分别是:30~40nm,60~70nm,90~100nm.由高度图和侧向力成像图都可推测它们是螺旋结构.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中期染色体包装的高度有序性,多层次结构是由螺旋方式形成,同时表明AFM是在近自然状态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严忠雍  曾军杰  龙举  方益  陈思 《分析测试学报》2019,38(12):1458-1463
建立了基于液液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分析海水中3种短裸甲藻毒素(BTX-1、BTX-2、BTX-3)。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高灵敏度,将海水的分析体积减至20 mL;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了海水中短裸甲藻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加6 g氯化钠,旋涡时间60 s,用5 mL乙酸乙酯提取2次。3种短裸甲藻毒素的线性范围为1~200μg/L,其检出限均为0.02μg/L,定量下限均为0.05μg/L,平均回收率为95.4%~104%,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5.3%,日间RSD为3.0%~4.5%。方法降低了样品的分析体积,提高了前处理效率,且时效性和适用性强,实现了污染海水中短裸甲藻毒素的高效率痕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痘苗病毒的装配与中间纤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选择性抽提方法,结合非树脂包埋-去包埋剂电子显微镜技术(embedmentfree EM)与整装细胞(whole mount cell)制备方法能清楚地显示中间纤维-Lamina-核骨架体系(IF-Lamina-Nm System)。首次证明痘苗病毒工厂内有一个精细的中间纤维网架系统,它是胞质内中间纤维网络的组成部分。痘苗病毒的装配原料与亚结构均牢固地结合在中间纤维丝上。装配好的痘苗病毒与正在装配的病毒均固定在中间纤维的网络中,并可以观察到病毒结构与中间纤维的直接连接。根据上述事实,认为痘苗病毒的装配过程要依赖中间纤维为支架。  相似文献   

6.
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s)的电子结构与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常英  冯珊  丁晓琴 《化学学报》2000,58(7):799-804
对短裸甲藻毒素衍生物进行了电子结构研究和构象分析,确定了它们的活性部位,探讨了作用方式,讨论了它们的结构-活性关系及受体的相互作用,解释了衍生物之间活性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骨架中段环上的烯键,A环及R烯键对活性有重要影响,分子骨架的折曲程度对活性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同时测定贝类中3种短裸甲藻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样品采用丙酮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以5 mmol/L乙酸铵(含0. 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ACQUITYTMUPLC BEH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目标物在1. 0~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不小于0. 996,方法定量下限为3. 0μg/kg,回收率为80. 0%~87. 5%,相对标准偏差为1. 3%~5. 4%。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贝类中3种短裸甲藻毒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8.
以水为溶剂的干法纺再生丝素蛋白纤维可通过后处理提高其力学性能,且后处理方法对纤维性能的提高程度有很大影响。为了优化干法纺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的后处理工艺,定量研究了两种后处理方法中再生丝素蛋白分子的取向结构和构象演变,即方法A(纤维先在φ=80%的乙醇水溶液中浸泡1 h,再在热蒸汽中拉伸2倍)与方法B(纤维先在φ=80%的乙醇水溶液中拉伸2倍,再在该溶液中浸泡1 h)。探讨了纤维结构变化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乙醇水溶液中或在热蒸汽中拉伸均比仅在乙醇水溶液中浸泡更有利于丝素蛋白的构象转变,也对提高丝素蛋白分子链的取向更为有效。与方法A相比,方法B更能提高纤维的取向程度、β-折叠构象的含量以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应用大分子铺展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一种纤毛虫——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 Muller)细胞间期小核的核骨架纤维的组织特征及其与DNA组织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核骨架纤维能够形成非常有序的组织结均(称为核骨架亚单位),每一亚单位包含一个结构中心和从这一中心辐射伸出的许多分枝状纤维。整个核骨架网状结构是由许多这样的基本组织单位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核内DNA是以高度有序的环状结构紧密结合在核骨架亚单位结构上,DNA环可呈现出多种形式的拓扑组织。当富含DNA的核骨架经蛋白酶K消化后,核骨架亚单位结构消失,同时DNA失去有序的组织形式而变得自由散乱,这说明核骨架亚单位结构在维持核内DNA拓扑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核骨架亚单位结构可能是间期核骨架的基本组织单位和功能单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人/鼠(CHO-K1)细胞总DNA为探针对人X染色体DNA文库进行了3轮筛选,单拷贝顺序的检出率为1.45%。其中DXFD52,71,73,75分别与一组含人X染色体及不含人X染色体的人/鼠杂种细胞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确定DXFD52,71,73,75含人X染色体专性DNA顺序。采用染色体原位杂交的方法,将DXFD52精确定位于Xq12-q13。并对其进行了部分DNA顺序分析,结果证实DXFD52是人基因组中至今未被分离到的一个单拷贝DNA片段。继而对DXFD52进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并以其为探针在中国重庆地区正常人群中(随机个体38例、3个正常家系成员11例)进行了RFLP研究,发现该探针具有识别Hind Ⅲ,Bgl Ⅱ,Hinf Ⅰ的RFLP。  相似文献   

11.
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引导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构建了聚氨酯(PU)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 研究了其引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作用.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U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的形貌进行了观察; 通过细胞增殖试验, 研究了PU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对HUVEC生长的促进作用; 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中肌动蛋白、微管蛋白及纽蛋白纤维的形成情况, 探讨了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对细胞迁移、骨架发育的影响. 此外, 还通过ELESA方法检测了生长在不同聚合物膜上的HUVEC分泌组织因子(TF)的数量, 探讨了取向纳米纤维结构对HUVEC抗凝血功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PU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取向良好, 直径为300~500 nm; 该薄膜可明显促进HUVEC增殖; 引导HUVEC沿纺丝方向定向排列生长且呈抗凝血表型, 组织因子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U光滑膜. 因此, PU取向纳米纤维聚合物膜可提供适合内皮细胞的良好生存与增殖环境, 在血管的修复与再生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镧与钕对隐甲藻的生长、 DHA合成及固氮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革  孔庆娥 《中国稀土学报》2002,20(Z2):168-170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La3+和Nd3+对隐甲藻(Crythecodinium cohnii)ATCC30556的细胞形态、生长、 DHA合成和固氮活性的影响.LaCl3在30和60 mg*L-1时对隐甲藻的细胞生长有轻微刺激作用; 当浓度高于90 mg*L-1时有抑制作用, 随浓度的提高而抑制作用增强, 细胞缩小; NdCl3在30和60 mg*L-1时对, 该菌细胞生长有轻微抑制作用, 高于90 mg*L-1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细胞缩小.两种稀土元素在30和60 mg*L-1时对该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生成有刺激作用, 高于90 mg*L-1时则有抑制作用.La3+在0~120 mg*L-1, Nd3+ 在0~90 mg*L-1时对固氮酶活性有刺激作用, La3+ 和Nd3+ 分别高于120和90 mg*L-1时则有抑制作用, 并随浓度的增高, 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t(15;17)易位中有关的PML基因的结构。该基因长约50kb,由7个“主体外显子”(P_1—P_7)及几个可供不同剪接的3′端外显子及相应的内含子构成。其基因组织结构及蛋白质的功能区有明显的结构功能对应关系。于t(15;17)中,15号染色体的断裂点丛集于三个区域即PML-bcr1,PML-bcr2和PML-bcr3。PML-(bcr1+bcr2)与PML-bcr3之间的区域间隔为10kb,由此产生不同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导致PML基因的不同部分与位于17号染色体的部分RARα基因连接,后者的断裂点恒定地位于第二内含子中。PML基因断裂部位的差异是构成二种主要的PML-RARα融合mRNA异构体的分子基础:长(L)型异构体由PML1—6外显子与RARα编码B_F区域的外显子组成;短(S)型异构体由PML的三个外显子(P_1—P_3)与上述相同成分的RARα外显子剪接构成。顺序分析显示,在PML的7个“主体”外显子中,仅P_3和P_6与RARα外显子3的剪接能维持融合基因的阅读框架。  相似文献   

14.
黄鳝二价染色体高分辨G带制备及模式图构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性腺整体长低渗,卡诺固定液处理以及胰酶-热盐复合显带方法,获得分散良好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粗线期二价染色体的高分辨G带,其带纹特征和数目是相对稳定和清晰可辨的,制备技术具易重复性,显示黄鳝粗线期全套二价体的带纹达310—450条,是迄今鱼类多重带报道中带纹数最多的。我们参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法的国际体制,首次构建了黄鳝中粗线期二价体372条带的高分辨G带模式图,并对每条二价体进行了区带划分和识别要点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中国正常胎儿肝细胞染色体DNA中分离并克隆了人ω1型干扰素基因,测定了核苷酸全序列,表明原有争议的第88位密码子为GGA的核苷酸序列是正确的,因此该氨基酸为Gly。随后又利用PCR技术将所获的ω1型干扰素基因原始克隆改造成适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非融合蛋白的结构形式,并以pBV220为载体在P_RP_L串联启动子控制下进行温控表达。表达产物的抗病毒活性达6.5×10~7单位/升菌液(O. D_600=0.75)。IFN-ω1不仅具有很高的抗病毒活性,同时在结构上与动物滋养层蛋白高度相似,而后者又是作为母体妊娠识别信号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的抗黄体退化蛋白,因此本文获得的这—ω1型干扰素基因及重组蛋白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成纤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致孔聚合物,制备得到P(VdF-HFP)/PVP混合静电纺丝纤维。然后利用成纤聚合物和致孔聚合物水溶性的差异,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致相分离法,去除水溶性PVP,得到非水溶性P(VdF-HFP)骨架的多孔超细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孔隙结构分析和显微镜相图分析等结果显示,调节混合静电纺丝纤维中PVP含量,可以得到具有不同中孔/大孔结构的多孔超细纤维膜。以P(VdF-HFP)基多孔超细纤维吸附离子液体(ILs)制备得到凝胶电解液,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由P(VdF-HFP)∶PVP=5∶3静电纺丝纤维制备的P(VdF-HFP)-ILs基多孔超细纤维凝胶电解液显示出宽电化学窗口(3.6 V)、高电导率(0.84 mS·cm~(-1))和较高的持液量(295 wt%)。  相似文献   

17.
丝素蛋白纤维/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复合水凝胶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丝素蛋白纤维为填充材料,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复合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PAm)水凝胶,研究复合水凝胶的黏弹性能、溶胀性能和反复溶胀-收缩性能。结果表明:丝素蛋白纤维的加入改善了复合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其平衡溶胀率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丝素蛋白纤维的含量有关。此外,处在表面的丝素蛋白纤维与水凝胶之间存在间隙,在反复溶胀-收缩过程中可以作为输水通道,有利于水分子进出,提高了PNIPPAm水凝胶对温度的响应速率并使其溶胀-收缩重复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克隆了1例APL患者的染色体断裂点,发现位于17号染色体的维甲酸受体α(RARA)基因与15号染色体上一个被命名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的转录单位发生融合,继而克隆并定序该基因的部分区域,并分离一组分子探针,在36例APL患者中检测出33例有PML基因重组,其中24例的15号染色体断裂点丛集于一个4.4kb的区域,称为PML~(ba-1),9例的断裂点位于PML~(ba-1)上游一个6.5kb的区域,称为PML~(ba-2),这两种不同分子重排是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含有乙酰丙酮钯(Pd(Ac)2)前体的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经H2还原和900℃碳化处理得到了Pd纳米粒子负载的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Pd/CNF).此方法中,CNF的制备和Pd纳米粒子的形成是同步进行的,无需对碳载体进行任何预处理,实现了纳米粒子负载CNF的一步制备,简化了实验步骤的同时确保CNF载体骨架的完整性.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大小均一的Pd纳米粒子牢固地分散在CNF表面,其粒径约为60 n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Pd/CNF的晶体结构.Pd纳米粒子以单质态形式存在,具有面心立方体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d/CNF复合材料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情况,Pd/CNF对甲醇氧化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优于商业化Pd/C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为拓展含串联二芳酰胺结构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剂的化学空间,将其中的联苯二胺结构单元简化为芳基酰胺结构单元,设计并合成了18个芳酰胺类化合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芳酰胺衍生物对PTP1B和含SH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显示了一定强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c[IC_(50)=(5.13±0.21)μmol/L]对PTP1B显示了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并且对其他亚型[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TCPTP)、含SH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和SHP2]显示了一定的选择性.有意思的是,化合物12对SHP2显示了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IC50=(7.47±1.26)μmol/L],对PTP1B、TCPTP以及SHP1显示了2倍的选择性,为发现新型选择性SHP2抑制剂提供了新的骨架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