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动式节能设计的基础就是利用自然资源、迎合自然环境,以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南通三建被动式超低能绿色建筑产业园中的住宅示范楼为例,结合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软件模拟分析,总结一些适用的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夏热冬冷地区绿色住宅节能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鲍景卫  沈致和 《山西建筑》2009,35(32):240-241
使用清华大学研发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典型住宅进行了动态能耗模拟,分析了不同保温性能的外墙和屋面对住宅能耗的影响,指出围护结构保温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气候调查,从气候状况、太阳能的可利用性等方面分析了农村住宅节能改造的必要性。根据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分析了既有建筑改造和新建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两种不同形式的节能改造措施,并对既有建筑改造和新建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改造方案进行设计对比,分析了两种改造措施的经济性,为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技术改造提供技术参考。研究表明:因地制宜的采用分散、局部的供暖方式更适合夏热冬冷地区,并且需根据当地居民经济状况合理选择节能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双碳目标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引导下,节能减碳的同时提升建筑的健康性能是当前建筑发展的新要求。针对办公建筑能耗大,室内光环境不佳的情况,提出了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的一种被动式窗墙系统,并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进行建模模拟分析,评价其节能和提升室内光环境健康性的效果。结果显示,该被动式窗墙系统可有效降低建筑总能耗并改善室内采光环境质量,适宜应用于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  相似文献   

5.
《砖瓦》2015,(12)
从被动式建筑的设计、技术特点出发,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居住建筑能效测评模拟研究,探讨其与普通节能建筑能效测评中的不同特点,为推动被动式建筑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提高绿色建筑节能水平,同时保障居民的居住环境品质,有必要进行被动式节能技术在绿色居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以夏热冬冷地区典型被动式绿色居住建筑工程应用为例,研究了适宜夏热冬冷地区的绿色居住建筑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分为室内被动式节能技术和室外被动式节能技术两大类,总结出室内被动式节能技术主要为:被动式建筑设计、节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绿色节能照明技术,室外被动式节能技术主要为:场地风环境及光环境控制技术、场地绿化技术、场地充分利用雨水的生态技术。此外,通过对被动式绿色居住建筑的典型案例进行室内舒适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空调间歇运行时,冬季和夏季的室内热环境均良好。  相似文献   

7.
按照德国被动房标准和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T 559—2013),用DeST-h软件对湖北省武汉市两种典型高层住宅进行全年逐时负荷模拟,对被动房在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被动房与湖北省低能耗住宅相比较,当低能耗住宅空调间歇运行时,被动房负荷高于低能耗住宅8%以上;当低能耗住宅空调连续运行时,被动房比低能耗住宅节能40%以上。建议夏热冬冷地区的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设计应充分考虑空调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能耗模拟方法研究了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的节能设计及经济性。以武汉市为例,借助能耗模拟软件DeST-h分析了被动房标准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实用性,提出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围护结构指标体系和比较具有经济性的设计方案。研究表明:空调间歇运行模式下,不采用外遮阳时,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的外墙传热系数宜取0.2~0.4 W/(m~2·K),外窗传热系数不宜超过2.3 W/(m~2·K),综合遮阳系数不宜超过0.4;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时相应外窗传热系数还可适当提高。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相对于湖北低能耗住宅的增量成本并不高,合理地设计可将增量成本控制在30~50元/m~2之间。  相似文献   

9.
高钢烽 《低温建筑技术》2009,31(10):115-117
清华大学开发的利用建筑能耗模拟分析软件DeST-h,以某住宅建筑为模型,对夏热冬冷地区三个典型城市的建筑能耗进行模拟分析。从外墙保温砂浆厚度和窗户类型两方面对住宅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模拟分析其对住宅建筑全年能耗的影响情况,为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门窗能耗较大,为了探讨夏热冬冷地区合适的外窗遮阳技术,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典型城市上海和浙江湖州地区典型建筑遮阳技术进行调研发现,两个地区常采用的遮阳方式为水平遮阳板。在调研基础上建立建筑能耗分析模型,采用DeST能耗模拟软件分析上海和浙江湖州地区外窗水平遮阳板深度与建筑能耗之间的关系,为夏热冬冷地区遮阳改造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卜震  陆善后  范宏武  曹毅然 《建筑科学》2004,20(Z1):269-272
随着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颁布,住宅的节能评估对节能工作的实施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探讨了节能评估中常用的两种方法--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和对比评定法,并使用建筑能耗动态模拟软件DeST,计算了三种不同类型住宅建筑的全年采暖空调能耗,采用这两种节能评估方法分别分析了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对比评定法比现有标准中的限值法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住宅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倩  张旭 《建筑科学》2007,23(12):24-26,38
本文在对长江流域气候和住宅建筑能耗特点及嗣护结构保温隔热措施适应性的分析基础上,以上海某节能住宅小区内建筑为例,采用DeST软件对其典型住宅楼进行了能耗模拟,比较了不同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方式对采暖、空调及全年总能耗的节能率的影响,最终得到最适用于上海地区的围护结构节能措施,为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室内发热状况进行研究。对该地区的120户居民进行了专业的调查,经过统计分析,研究现有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的室内发热状况的特点,并分析了室内不同内热源的发热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室内扰量模型,为该地区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动态模拟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被动式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一种方法,其利用自然能源和最实用的技术,将建筑的形式、布局等与地区热气候环境结合在一起,通过被动式调控手段实现建筑节能。以成都为例,对被动式技术在夏热冬冷典型地区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及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为被动式技术在四川省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夏热冬冷地区某公共建筑能耗的计算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现存公共建筑的结构状况,对公共建筑物的能耗进行模拟.以安徽某公共建筑为例,利用DeST软件进行建筑节能经济指标计算与评价,并分析节能潜力,同时提出节能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夏热冬冷地区江苏省某研发中心被动式超低能耗办公楼室内外环境参数进行为期7 d的实测,并对室内外热湿环境参数进行线性拟合,考察了不同功能区的室内温湿度及舒适性。结果表明:在夏热冬冷地区室外大温湿度差的干扰下,从逐时室内温湿度来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室内温湿度受干扰很小;但在过渡季逐渐转夏季时,室内最高温度间歇性达到28℃,相对湿度基本处于70%~90%,均值为72.5%,存在着湿度大且间歇性过热的现象.良好的建筑密闭性和适当的通风是解决夏热冬冷地区室内舒适度有效的被动式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行JGJ 134—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的夏热冬冷地区连续用能方式与实际用能情况存在严重偏离的问题,在该地区典型城市杭州市开展了大规模问卷调研,得到了该地区居民基本空调行为方式、容忍温度及设定温度的平均值。采用DeST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用能方式下居住建筑外墙外保温的节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规定节能设计标准中的设计工况是准确评价外墙保温措施节能效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许一鸣 《城市住宅》2022,29(3):211-213
我国建筑业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提出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概念.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寒冷和严寒地区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然而在人口密集的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发展缓慢.为加快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发展,从被动式节能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使用3个方面论述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技术措施,同时建议相...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民用住宅全年空气调节现状及人群满意度的调查发现,该地区民用住宅全年室内空调采暖方式较多且以消耗高品位电能为主,且并不能完全满足室内人员热舒适度要求。本文对该地区某典型民用建筑夏季空调和冬季采暖方案进行了多方案比较、热舒适模拟和实测结果对比分析,甄选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全年热舒适,节能、环保的空气调节方案。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在保证室内热舒适性较好,且系统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夏热冬冷地区民用住宅夏季空调宜采用分体式风冷热泵,冬季宜采用燃气壁挂炉+散热器的导流采暖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正广泛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为更大程度地促进大量农村住宅的绿色改造,特别需加强广大夏热冬冷地区农村住宅的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与运用。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农村住宅固有模式优缺点的分析,从住宅改造的选址布局优化、腔体空间设计、结构功能优化以及建筑细部设计4个方面构建被动式绿色改造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