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了解脑力劳动者脂肪肝的发生情况,探讨该人群脂肪肝与高血脂、体重指数(BMI)、腹型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8月在我院体检的脑力劳动者1 244名,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并进行肝脏B型超声检查和血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的测定。结果:(1)脂肪肝总检出率为32.1%,男性肥胖、超重、体重正常组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86.3%、51.7%和17.3%;女性肥胖、超重、体重正常组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56.5%、44.2%、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脂肪肝组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ALT水平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脂肪肝检出率与血脂成分有关,混合型高脂血症组的检出率>单纯性高TG组>单纯性高T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同一体重指数分组中腹型肥胖脂肪肝检出率高于非腹型肥胖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体重指数、血脂呈正相关;甘油三酯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腹型肥胖者发生脂肪肝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正常腰臀比者。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与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534名机关干部,测量身高、体重,行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同时行腹部B超、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并将检查资料录入微机,进行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的对比分析。结果(1)体质指数(BMI)≥28者脂肪肝检出率为65.38%,BMI〈28者脂肪肝检出率为16.45%,肥胖患者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P〈0.01);(2)脂肪肝组的BMI、血甘油三酯(TG)、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水平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脂肪肝组中并存肥胖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肥胖、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糖尿病与脂肪肝的发病密切相关;减轻体重、纠正血脂异常、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防治脂肪肝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圳市高层管理人员脂肪肝危险因素。方法对深圳市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1515例体检者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腹部B超、血脂等检测,并按腰臀比值、体质指数、高脂血症进行分层分析各组危险因素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受检者脂肪肝患病率为21.19%(男性:28.09%,女性:8.84%),中心性肥胖组(按WHR分型)和外周肥胖组(按BMI分型)的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和正常体重组(P〈0.01)。中心性肥胖的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外周肥胖(P〈0.01)。中心性肥胖与外周肥胖都与脂肪肝的患病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深圳地区高层管理人员脂肪肝患病率较高,肥胖、高脂血症是导致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心性肥胖比外周型肥胖危险性更大。腰臀比值与体质指数都可作为脂肪肝的危险预测因素,腰臀比值比体质指数特异性更高,两者结合进行可明显提高脂肪肝风险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与脑出血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脑出血组155例与脑梗死组259例进行对照比较,检测两组的血压、血糖、血脂、体质指数和腰臀比,利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体质指数、腰臀比与脑出血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组中超重和肥胖者103例(66.45%),中心型肥胖104例(67.10%)。脑梗死组中超重和肥胖者124例(47.88%),中心性肥胖142例(54.83%)。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脑出血组年龄较轻,收缩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体质指数和腰臀比水平增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示,超重/肥胖者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与脑出血呈正相关。血糖、甘油三酯、腰臀比与脑出血的体积呈正相关。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和腰臀比水平与脑出血的预后密切有关(P〈0.01)。结论:脑出血中超重/肥胖者较脑梗死为多。与超重/肥胖有关的收缩压、血脂、血糖增高及中心性肥胖是诱发、加重和影响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建议从青少年起加强预防超重/肥胖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男性血尿酸水平与肥胖、血压及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男性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及脂质代谢紊乱的相关系及相关程度。 方法 :随机挑选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 2 0 0例及血尿酸正常男性 2 86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检测一般身体指标、血压、空腹血糖、血尿酸及血脂指标。 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腰臀比、舒张压和收缩压、血糖、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5 ) ,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尿酸和体重指数、腰臀比、甘油三脂和胆固醇有明显正相关 (r >0 .3,P <0 .0 0 1)。 结论 :男性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及高血脂呈明显正相关 ,临床上应重视纠正高尿酸血症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患病现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NAFLD总患病率9.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②腰围、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进入多因素Logistic(P〈0.05);③NAFLD组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16.1%,高于非NAFLD组的5.2%(P〈0.05)。结论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高,其中女性、年龄增长、肥胖、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其危险因素;NAFLD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集聚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疆汉族男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疆汉族男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1469例汉族男性体检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测量,并检测其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肌酐(S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本研究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39.1%,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为18%。高尿酸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SBP、DBP、FBS、TG、TC、LDL-C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指标均高于正常组,且均与血尿酸密切相关;正常组和高尿酸组相比,肥胖、腹部脂肪堆积、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发生肥胖、腹部脂肪堆积、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分别是尿酸正常者的3.097、2.633、2.226、2.094、3.058倍(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子如肥胖、腹部脂肪堆积、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等是新疆汉族男性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干部体检中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数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周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2):3491-3494
目的 分析干部群体中脂肪肝的惠病情况,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参加健康体检的534名机关干部,做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等生化检查,同时做腹部B超、心电图和胸片等检查,并将检查资料录入微机,对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脂肪肝的检出率为23.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约是女性的2.5倍(P〈0.01):脂肪肝检出率青年、中年和老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脂肪肝组的体重指数(BMI)、血甘油三酯(TG)、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和血尿酸(UA)水平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脂肪肝组中并存肥胖症、血脂异常、高血压、糖耐量低减、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 脂肪肝的发病与性别密切相关.肥胖、糖尿病、以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为主的血脂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控制体重、纠正血脂异常和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亚军 《海南医学》2014,(14):2060-2062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血脂、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脂肪肝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例在我科诊治的单纯性肥胖患儿为肥胖组,并选取60例同期体检的体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记录身高、腰围、臀围、体重,采用ELISA法、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两组儿童的脂联素、血脂、胰岛素、肝功能等指标,超声检查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分析血脂、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发病率的关系。结果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差异明显,肥胖组43例儿童血脂异常。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肥胖组儿童脂联素与BMI、TG、FINS、HOMA-IR值呈负相关。肥胖组中13例诊断为脂肪肝,6例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20例肝脏增大,对照组中仅6例儿童有肝脏增大,两组儿童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儿童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其水平与TG、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肥胖儿童脂肪肝、肝功能异常和NAFLD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饮食控制基础上,观察颤罐运经法治疗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为肥胖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来自辽源市中医院肥胖病科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治疗组(颤罐运经法组)和对照组(普通按摩组),在同等饮食控制下,进行颤罐运经治疗和普通手法治疗对比,20天1疗程,2疗程后通过体重指数、体重、腰臀比、血脂等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同样饮食控制基础上,颤罐运经法治疗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疗效在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相关指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血脂(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查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杨海龙   《中国医学工程》2010,(2):112-113
目的探讨我院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血脂紊乱、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2型糖尿病并脂肪肝患者进行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及身高、体重的测定,计算体重指数,并以2型糖尿病无脂肪肝患者作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并脂肪肝与无脂肪肝组相比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均升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与血脂代谢紊乱、血糖偏高及肥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腹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1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C肽等与糖尿病肾病间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肾病(DN)组的病程、血压、腰臀比、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均明显高于糖尿病非肾病(DM)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DN与病程、腰臀比、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相关性;血脂正常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组(DN)的WHR明显高于糖尿病非肾病(DM)组。结论 减轻腹型肥胖、控制高血脂可在某种程度上防止DN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对656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血糖、血脂、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 ①656例糖尿病患者B超证实脂肪肝430例,占65.54%;②分脂肪肝组(430例),无脂肪肝组(226例):脂肪肝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值(WHR)等均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HDL-C均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和中央型肥胖,血脂紊乱、肥胖、高血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喜成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104-2105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的并发症、危害性及其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方法34例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组)与31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全部进行空腹肝功能、血脂、血糖测定,并行肝脏B超检查,比较分析临床资料。结果34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临床症状不明显,但血压、血糖、体重指数(BMI)、腰臀比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血脂紊乱、脂肪肝和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14.7%,58.8%,29.40石。结论肥胖儿童易并发高血压、血脂紊乱、糖代谢异常、脂肪肝和肝功能损害,尤其脂肪肝、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最高。儿童肥胖不容忽视,应早期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5.
腹型肥胖与血压、血糖、胰岛素及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与血压,血糖,胰岛素,血脂的关系。方法:将730例被调查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及腰臂比(WHR)分为3组,腹型肥胖组(A组):280例,男性BMI≥,WHR≥0.9;女性BMI≥24,WHR≥0.8,非腹型肥胖组(B组),42例,男性BMI≥25,WHR<0.9,女性BMI≥24,WHR<0.8。非肥胖组(C组):408例,男性BMI<25,女性BMI<24,分析3组的血压,血糖,胰岛素,血脂的差异及与BMI,WHR的相关性。结果:血压,血糖,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A组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除空腹胰岛素外,余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WHR,BMI与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呈低度正相关,WHR与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的相关性大于BMI,与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小于BMI,结论:腹型肥胖比非腹型肥胖具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腹部脂肪分布较BMI增加与血压,血糖,血脂增高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28例老年女性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平均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之间的关系,并对脂肪肝、肥胖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28例老年女性非肥胖(BMI〈2Skg/m^2)与肥胖(BMI≥28k/m^2)者脂肪肝的患病率分别为11.2%和39.1%,差异有显著性(P〈0.05)。脂肪肝的患病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呈显著正相关(OR=3.488,P〈0.01),与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呈正相关(OR=1.582,1.499,P〈0.05)。在脂肪肝组中冠心病危险因素,除高血压外OR值均高于肥胖组。结论:老年女性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腰围、血脂等的关系,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12月我院体检中心13532例北京地区企事业单位体检者的腹部B超检查、血脂、身高、体重、腰围、BMI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非酒精性脂肪肝4807例,中位年龄53岁。各年龄组脂肪肝的检出率均随着体型的变化(正常、超重、肥胖)依次增加(X^2=1640.394,P〈0.01)。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比较各年龄段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618、31.928,P〈0.01),51~60岁组检出率最高;肥胖组各年龄段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194,P=0.402)。脂肪肝组的腰围平均值、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非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低于与非脂肪肝组(均P〈0.05)。脂肪肝组各型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X^2=112.974~895.500,P〈0.01),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最多见(54.36%)。在正常体重和超重患者中,腰围超过界值者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腰围在界值内者(X^2=120.982、45.32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BMI、TG、LDL—C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女性、HDL—C是保护因素。结论超重、肥胖、血脂异常与脂肪肝的发病关系密切。控制体重、血脂是降低人群脂肪肝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男性血尿酸水平与肥胖、高血压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250例及血尿酸正常者2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尿酸及血脂指标。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舒张压和收缩压、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I水平下降(P〈0.01),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酸和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动脉硬化指数.血糖有显著正相关(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I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男性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及高血脂相关,临床上应重视纠正高尿酸血症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裴晶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39-1140,1161
目的分析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为预防儿童肥胖症及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76例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组)与7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均进行空腹肝功能、血脂及血糖测定,并行肝脏B超检查,比较两组数据。结果肥胖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肥胖组与对照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肥胖儿童易并发高血压、血脂紊乱、糖代谢异常、脂肪肝和肝功能损害,应早期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20.
体重指数及血脂甘油三酯与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体重指数、血脂的关系,为进一步预防和诊治脂肪性肝病奠定基础.方法:对我科1005例体检人员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对肝脏进行B超检查及血脂检查.结果:1005例受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301例,检出率为29.95%;随BMI的增加,脂肪肝检出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其中肥胖组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001);脂肪肝组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01).结论:肥胖和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高脂蛋白血症与脂肪肝的发生呈正相关.控制体重和降低血脂水平对防治脂肪肝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