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螺旋藻为主要壁材,以亚麻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微胶囊。考察了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及进料配方对微胶囊产品质量的影响,筛选出明胶和麦芽糊精作为辅助壁材,并对微胶囊产品的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单一螺旋藻壁材包埋亚麻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空气压力3 bar,空气流速4.3 m/s,进口温度190℃,进料流量900 m L/h,进料质量分数10%,芯壁材质量比1∶3,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为48.85%。与单一螺旋藻壁材相比,复合壁材微胶囊具备更高的包埋率,以螺旋藻为主壁材,以明胶和麦芽糊精为辅助壁材制备的亚麻油微胶囊包埋率可提升至75.36%。通过表征分析及性能检测可知,喷雾干燥制备的螺旋藻微胶囊表面光滑,颗粒圆、尺寸小,平均粒径为7.20μm,且抗氧化性与市售螺旋藻粉相比提高47.7%。螺旋藻与明胶、麦芽糊精复配制得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当温度由40℃升至200℃时,复合壁材微胶囊的质量保持率为82.96%;复合壁材微胶囊能有效延缓芯材亚麻油的氧化进程,且室温储存30 d后微胶囊芯材保留率仍维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
摘 要:本研究以山桐子油为芯材,麦芽糊精、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单硬脂酸甘油酯为乳化剂,使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得山桐子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研究山桐子油喷雾干燥制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响应面优化试验表明:在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4.8:1,麦芽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壁材复配质量比为 2.6:1,水与壁材体积质量比为6.8:1的条件下,山桐子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到84.22 % 。在运用氧化稳定性指数法(OSI)氧化稳定性测试中,山桐子微胶囊在常温条件下,保持30d 后,油脂的 OSI 值与初始值无显著变化,验证了山桐子微胶囊的稳定性;通过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微胶囊具有较规则球形微观结构,囊壁比较完整,具有良好的包埋结构。  相似文献   

3.
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考察乳化剂添加量、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芯壁比及固形物添加量对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得到最优微胶囊制备条件为乳化剂添加量1%、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3.4、芯壁比2∶3、固形物添加量14.2%,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90.74±0.51)%,包埋效果好,颗粒形态完整。采用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Rancimat法)测定该样品的氧化诱导时间,并对微胶囊在25?℃条件下的货架期进行预测发现,微胶囊的货架期为716?d,未包埋的余甘子核仁油货架期为128?d,由此可见该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菠萝粉为芯材,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菠萝粉中总胡萝卜素的包埋率和Vc保留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菠萝粉微胶囊,探讨喷雾干燥法制备菠萝粉微胶囊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壁芯比8:50,壁材内部的配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1:12,入料流量15mL/min,所得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89.01%。  相似文献   

5.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杜仲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作微胶囊壁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杜仲籽油微胶囊的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仲籽油微胶囊的优化配方为: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配比1:1,心材与壁材比率2:3,乳化液浓度25%(W/V);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 ℃,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35 MPa;在此条件下,杜仲籽油微胶囊的包埋效率可稳定在84%~86%,经微胶囊化处理的杜仲籽油,氧化稳定性显著增强,微胶囊产品的颗粒外形较圆整,表面光滑,大小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合壁材组分配比对蛋黄卵磷脂微胶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以确定壁材组分的最佳配比。方法:以蛋黄卵磷脂为芯材,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质量比1∶3,1∶1,3∶1)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蛋黄卵磷脂微胶囊。研究不同配比壁材条件下制备的蛋黄卵磷脂微胶囊的理化性质及微观形态的差异。通过加速氧化试验,分析蛋黄卵磷脂微胶囊的包埋率、色差(L~*,a~*,b~*)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蛋黄卵磷脂微胶囊的溶解度、流动性和表面形态均良好,壁材中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3和3∶1时,包埋率较高,分别为66.40%和66.52%。随着壁材中麦芽糊精比例的增加,微胶囊的包埋率、色泽更加稳定,且蛋黄卵磷脂的氧化程度降低。结论:复合壁材中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3∶1时,蛋黄卵磷脂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喷雾干燥法制备黄酮苷元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乳清蛋白和麦芽糊精构成复合型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方法制备黄酮苷元微胶囊.壁材组成为乳清蛋白:麦芽糊精为2:7(W:W),单甘酯浓度0.3%,海藻酸钠浓度0.3%.芯材黄酮苷元首先溶解于无水乙醇,最适宜的芯材添加量为芯壁比1:9(W:W).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为乳化均质压力40 MPa,时间20 min,喷雾干燥进风温度200℃,出风温度90℃.在最优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为91%.黄酮苷元微胶囊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该微胶囊化产品具有较好的包埋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保持大豆油的营养价值以及油脂体的功能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大豆油脂体,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探究大豆油脂体微胶囊的包埋率、水分含量、溶解度、堆积密度、流动性、微观结构及其氧化稳定性等。结果表明:在麦芽糊精质量分数为9.0%、大豆油脂体质量分数为6.0%、入口温度为150℃、进料速率为5.00 mL·min-1的条件下,大豆油脂体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9.97%。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微胶囊的水分含量、溶解度、堆积密度、休止角分别为2.57%、67.07%、0.45 g/mL、35.60 °,表明微胶囊化有利于储藏,产品粘度较小,溶解性与流动性良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微胶囊微观结构呈现较规则球形,囊壁完整性较好,结构致密,无明显裂纹,具有良好的包埋结构;加速氧化实验表明微胶囊显著保护油脂,延长油脂储藏期。因此,将大豆油脂体制备成新型的稳定状态的油脂产品,对于大豆油脂体加工应用领域的拓展和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雨露  吕沛峰  袁芳 《食品科学》2021,42(19):134-140
分别以菊粉、麦芽糊精、海藻糖为壁材,以包埋番茄红素的乳清分离蛋白-壳聚糖双层乳液为芯材,使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探究不同壁材、芯壁质量比对微胶囊包埋率、微观形貌、贮藏稳定性以及在酸性饮料模拟介质中稳定性、体外模拟释放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新型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不同微胶囊的包埋率稳定在72.97%~81.90%之间,所有样品均呈现出典型的球状结构;随着芯壁质量比的降低,微胶囊中的番茄红素在贮藏期和酸性环境下的物化稳定性均明显增加;与菊粉相比,以麦芽糊精和海藻糖为壁材的微胶囊可实现番茄红素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控制释放。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开发番茄红素递送载体,从而促进其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
微胶囊化大豆卵磷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豆卵磷脂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生产大豆卵磷脂微胶囊.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为大豆分离蛋白、明胶、麦芽糊精,三者质量比为1.5:1:10;乳状液固形物含量为25%;在45℃、25 MPa条件下均质2次;进风温度200℃,出风温度85℃.在此条件下,包埋率达到67.4%.大豆卵磷脂微胶囊化后,吸湿性降低,有利于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