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振军 《今传媒》2016,(7):45-46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的言论的总称,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新媒体凭借其高互动性、强直观性和便捷的转载性,对仍按照传统媒体时代发展的新闻评论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新媒体环境下个性化评论、付费评论逐渐成为新闻评论发展的主流趋势.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能否真正借势重焕生机,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媒体竞争已经进入“观点时代”,读者迫切需要了解新闻背后的缘由和深层因素,迫切希望媒体对新事件、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解读和评论。言论建设是党报体现主流新闻和大报风范的风向标和着力点。发挥好党报评论的作用,对于推进党委政府工作、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扩大党报影响力、提高党报公信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萌 《青年记者》2013,(6):66-67
电视评论节目发展转向的背景和原因电视评论节目是媒体在新闻事实性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发表言论、阐述观点、传递倾向性意见的一种节目形式。①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实时性、交互性等优点,将自媒体时代推向高潮,传统电视评论节目由于存在个性化缺失、重述轻评、拖沓冗长、评论角度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评论在我国由来已久,先秦诸子言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议论国事来表达有志之士关注国家命运,承担匡扶社稷之责。随着时代的发展,报刊言论逐渐兴起,《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可以说是新闻评论的起点,而后报纸广播电视甚至是现在的网络新闻评论迅速崛起。我们现在的新闻评论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的,需要积极客观地发表言论、表达观点。因此,评论绝非易事。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里说过,阐释是智力对世界的报复,为的是另建一个“意义”的影子世界,而作为一个新闻人,对新闻的“阐释”也可以说是对新闻的评论,新闻评论的“意义”在于揭示和阐释事实背后的真理。著名报人张季鸾提到评论的原则应是“立言为公、言论独立、持论公正”,公正独立的言论是新闻评论的要义,倡导客观公正也是新闻价值的体现。当下,新闻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一种思想观念的竞争,重视和提高新闻评论的水平是媒体的共识。此外,新闻评论并非专业的新闻人才有权发表,赵振宇认为,新闻评论应成为民众的一种传播素质,对重大事件和新闻报道发表评论,是人们参与社会管理的一种公民素质体现,我们要提供更加广泛和便捷的意见通道。  相似文献   

5.
如今一些区县的党报新闻时效性还不是很高,频繁出现报纸好几天都见不到一篇的情况。而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出现这样的情况,人们必须对此引起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仅新闻报道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且新闻评论的发布方式、发布内容也受此影响而有所改变。当然,这也给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便利的平台。为了应对新型网络评论方式的冲击,弥补传统媒体的缺陷,应当重视党报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党报在新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地位。当前应该从"加快对重大新闻的权威解读"、"加深对社会热点的理性剖析"、"加强对公众舆论的正确引导"三个方面来不断强化、提高新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评论在我国由来已久,先秦诸子言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议论国事来表达有志之士关注国家命运,承担匡扶社稷之责。随着时代的发展,报刊言论逐渐兴起,《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可以说是新闻评论的起点,而后报纸广播电视甚至是现在的网络新闻评论迅速崛起。我们现在的新闻评论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的,需要积极客观地发表言论、表达观点。因此,评论绝非易事。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里说过,阐释是智力对世界的报复,为的是另建一个"意义"的影子  相似文献   

7.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0,(10):66-67
关注受众新闻期待变化 从新闻生成上看,新传播时代的受众正在显露出由“被动消费”向“协同生产”转向的明显迹象,这是新媒体传播技术给新闻生成机制带来的变化。新传播时代受众倒逼媒体重构,是一种正在形成的趋势。一是推动信息流通形态由单一转向多元,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媒体都在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创新策略。南阳日报顺势而动,针对其核心竞争力——新闻评论版进行了动态的改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评论特性。通过研究南阳日报新闻评论版中版面设置、选题价值取向、立论方法、标题制作艺术、结构创新等方面的特点,探析新媒体背景下地市级报纸新闻评论写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同时,对南阳日报评论版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其他地市级的报纸的新闻评论创作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节目是媒体在新闻事实性和调查性报道基础上,发表言论、阐述观点、传递倾向性意见的一种节目形式。新闻报道传递的信息主要为事实;而新闻评论是剖析事实,传递的信息主要为意见、观点。也正因为新闻评论节目融新闻性与意见性于一体,其往往针对的是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因而,倾向性明确而清晰,其对社会、公众的引导作用不仅直接,而且强烈。也正因如此,在广播电视当前新闻立台的践行活动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个有影响力的媒体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善于用自己的视角和语言去呈现和解读事件,并进行理性地思考。人们不仅会看这些媒体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更会去看这些媒体是如何评论和解读这些新闻事件的,由此构成一个权威媒体在传播活动中的完整价值链,从而引导舆论。广播电视媒体应当顺应和强化这一要求,加强媒体评论的常态化建设,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达到观点致胜。从新媒体的崛起看媒体评论建设的新趋势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和谈论新闻及热点事件。由于媒介的转变导致在不同媒介上叙事手法和叙事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传播具有即时性、隐匿性、平权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言论的自由空间,因此新媒体的编辑风格较传统媒体更加生动自由。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编辑生存语境的差异,探索新媒体时代的编辑生存语境,研究新媒体时代编辑所担任的新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如今的一些县市党报版面中, 新闻评论的比例还不是很高, 有的报纸好几天都见不到一篇. 这与主流媒体的地位十分不相称, 必须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介环境的变化, 它不仅改变了新闻报道,也更深刻地改变了新闻评论的发布方式、 内容等, 为意见表达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的新平台." 笔者认为, 面对网络评论的冲击, 作为传统媒体的县市党报要增强新闻评论的实效性, 以确保全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地位. 当前应该从 "加快对重大新闻的权威解读" "加深对社会热点的理性剖析" "加强对公众舆论的正确引导" 三个方面着手,不断做强做优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王静梓 《东南传播》2012,(9):114-115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不仅有力地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使传统新闻的生产制作手段和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受众可以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发表观点,表达意见,受众的话语权空前强大,但是也带来了新闻信息碎片化、新媒体把关的缺失、媒体伦理失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提高认识和增强解读信息的能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媒体传播格局被打破,新媒体打乱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业务生态,呈现出传统媒体人才向新媒体转移,新闻评论进行舆论引导的时效性不强等趋势,除此之外新媒体赋权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一枝独秀"的格局,民间话语权的释放削减了官方话语的权威性,这一系列的变化使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在舆论引导中遭遇困境,随着传播语境的变化,传统媒体可以借助品牌化战略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6.
新闻舆论导向功能的重要载体是新闻言论。新闻传媒通过言论,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就最新发生的事情发表评论,直接对读者的认知内容、方式和态度产生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的舆论导向功能比较直接地体现在新闻言论之中。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11,(12):120-120
殷俊,孟育耀在2011年第11期《新闻爱好者》上撰文说,新的传媒格局下,社会言论趋向多媒体生存、多功能延伸,多主体参与。新媒体言论逐渐呈现出强大的意见中心的特征,成为一种全新的舆论阵地和开启民意表达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到来后,使新闻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新闻编辑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便于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工作。本文针对新媒体给新闻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探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媒介素养,旨在为新闻编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生产工作以及新闻传播工作,都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与此同时,新闻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新闻生产技术的革新,既为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带来机遇,也为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以推动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适应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生态为出发点,对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面临的要求,以及采访与写作方式的创新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颂辉 《视听》2012,(5):30-32
在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的当下,单纯依靠抢速度、抢独家已经无法从容应对媒体竞争新局面,而借助新闻叙述事实,依托评论传递观点,这种述评融合的方式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电视媒介正在从浅层次的信息传播向深层次的信息解读转化,如何加强新闻短评无疑是值得思考的。新闻评论一直被称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相比于纸质媒体,电视评论的实践历史则短得多。电视新闻的特点在于"短平快","小言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