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王星 《计算机》2001,(15):7-7,6
中国的网民也许是全世界最悲惨的网络公民!为了进入精彩的互联网络世界,首先得节衣缩食地DIY自己的计算机,现在最低档的兼容机至少得人民币4500个大洋吧,ISP那里每个月份的帐单总得付吧。好不容易盼到ISP减低了一些网络使用费,肥头大耳的中国电信降低了一些电话费,到网络上面一看,却到处都是各种网站CXO们“拿钱来!”的呐喊,呜呼!可怜的中国网民。回顾一下国内网站大规模向我们网民“敛财”的历史,然后我们讨论一下我们网民是否应该对于这些网络服务缴费。  相似文献   

2.
《微电脑世界》2009,(12):141-142
曾几何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并非互联网上所有的网站都是可以访问的,有一些所谓的恶意网站,访问后轻则中毒,数据遭破坏,重则网银被盗,损失钱财。甚至系统崩溃。网友们也开始关注网站挂马等资讯,避免成为恶意网站的受害者。但是,这些恶意网站究竟从何而来,其幕后黑手是谁?其攻击方式和发展趋势又是什么?网民应该如何防范这类网络威胁呢?  相似文献   

3.
B2C电子商务十大失败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今年四月网络股下挫后,原本被称为新经济新希望的B2C电子商务网站一下子从云端跌入深渊;那些个意气风发的春风少年,都手足无措地发现:Internet并没有让他们变得伟大。  几个月来,形势不见大好,资金失去了踪影,广告也不再进来。要说网络是泡沫,确实相当容易,就像大多数人对电视刚兴起时的反应一样,大多数人不认为这个科技具有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潜力。然而,我们应该深入地探讨一下:为什么这些网站会失败?这个问题才具有挑战性,也比跟着大家喊“网络泡沫破灭了”要困难得多。下面提出一些从欧洲网站观察到的十大网络经营…  相似文献   

4.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甚至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各类网站铺天盖地的宣传。虽然中国目前已有近千万网民,但这些网民主要集中在高科技人才集聚区,其中高校学生在网民中比例最大。现在上网,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论是在了解上,还是承受力上,都还十分有限。 专家认为,一些媒体在宣传时,把网络与高科技相提并论,使老百姓对网络这一新生事物产生了错误理解。认为网络就是  相似文献   

5.
今天,已经没有人能够否认网络对世界的影响。网站、网民、网左、网络信件、网络新闻、网络聊天、网络论坛、网络游戏……当网络渗入到生活的众多环节时,也随即造就了许多独特的群体。这些群体在中文中.往往被称为“某某客”。而这些“客”们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客文化”。  相似文献   

6.
数据库     
1、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超过7800万人,全球范围的网民数量已达到6.1亿,而黑客网站高达20多万个。这样,即便每台计算机的使用率不到10%,每天有关安全的攻击次数也大得惊人。国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有关人士指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已成为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今年4月网络股下挫后,原本被称为新经济新希望的 B2C 电子商务网站一下子从云端跌入深渊。那些个意气风发的春风少年,都手足无措地发现:Internet 并没有让他们变得伟大。几个月来,形势不见大好,资金失去了踪影,广告也不再进来。要说网络是泡沫,确实相当容易,就像大多数人对电视刚兴起时的反应一样,大多数人不认为这个科技具有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潜力。然而,我们应该深入地探讨一下:为什么这些网站会失败这个问题才具有挑战性,也比跟着大家喊“网络泡沫破灭了!”要困难得多。下面,我们不妨提出一些从欧洲网站观察到的十大网络经营缺陷,与大家切磋讨论。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近年儿童网民数量呈上升趋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儿童上网目的和浏览行为与成年用户不同,由于其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易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站的建设也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基于视觉的儿童网站界面设计应该以儿童为中心进行设计,给予儿童身心健康的网络空间,更好的探索广阔的知识。该文从主题定位、内容架构的搭建、视觉设计以及互动设计等方面,研究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网络浏览行为特征的儿童网站界面设计。  相似文献   

9.
隐身人 《个人电脑》2012,18(1):104-106
Internet网络可以看成是一座浩瀚的资源宝库,网民只要有需求,都能从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然而很多网民在Internet网络中下载获取资源时,稍微不小心就会陷入一些网站的下载“陷阱”,经常无法找到真正有效的下载链接.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周刊》2005,(3):89-89
本土龙头网站新浪也在年终进行了一发规模盛大的“年度‘网络中国’评选活动”;现在网络已经由精英群体渗透到大众群体.这发基于网民投票的评选反映了社会方方面面的热点。评选出的26个奖项,涵盖文化、娱乐科技、体育、生活,游戏六大领域,包含了2004年几乎所有最热门,最流行的网民话题与焦点人物。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了网络的经济泡沫之 后,网上的B2B贸易也不 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虽然最近B2B网站也会偶尔出现在报纸的头条,但大多是因为一些令人尴尬的或者不光彩的原因。B2B网站的梦真的随着网络泡沫一起破灭了吗? 当初很多公司在尝到了网上购销的甜头后,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很多人也认为B2B是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但事实上,B2B这种商业模式目前仍处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高校的普及,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均已习惯从网上寻找自己所需求的信息,而高校网站中的信息咨询及各种服务已成为高校中不可缺少的网络平台。但是通过对一些高校网站主页设计的调查,发现这些网站主页设计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基于此,本文试从高校网站设计内涵、设计主要模块及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等方面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前正在进行一场竞赛,以期找出下一个网站新秀,能够利用这种铺天盖地的所谓用户自创内容吸引庞大的受众群体;同时,人们也在竞相甄别下一个大趋势,这个趋势将会决定无数网民未来使用网络媒介的方式.5年前,谁会想到博客和社交网络会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与网络》2004,(15):45-45
所谓弹出式广告,是指访问Web网页时跳出来的广告窗口。这是在线媒体使用率极高的一种广告方式。据有关人士透露,因特网上的这种弹出式广告,从广告面积、点击率而言,它是现有的网络广告模式中收效最好的一种。弹出式广告业务在网站广告业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弹出式广告是其打开市场的一把金钥匙,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网民  相似文献   

15.
目前正在进行一场竞赛,以期找出下一个网站新秀,能够利用这种铺天盖地的所谓用户自创内容吸引庞大的受众群体;同时,人们也在竞相甄别下一个大趋势,这个趋势将会决定无数网民未来使用网络媒介的方式。5年前,谁会想到博客和社交网络会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6.
步入21世纪,随着电脑宽带网络和D C、D V数码产品的普及,数码照片早已步千家万户。无论你是专业摄影师还是摄影记者、或者是D C、D V爱好者,只要你喜欢摄影,都会或多或少地积累一些自己喜爱的摄影作品存储在爱机上。除了部分精品被报社和杂志社约去发表外,尚余部分作品在硬盘中沉睡。目前,有许多网站专门提供了摄影图片的上传空间,供网民们共享。当你兴致勃勃的上传了你精品照片后不久,你就会发现有一些无聊人士将你的作品涂改的面目全非,或在一些论坛上传播、或在一些网站上粘帖……此时的你,肯定别有一种滋味在心中。形象而别致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一批网民打算进入英国的一家赌博网,但正当他们打算进入时,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程序。这个程序对网民的身份进行检查,以决定是否让他们登录该网站。结果大部分人顺利登录,但对于一些来自美国、中国、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赌徒,由于这些人所在国家有关赌博的法律不是很明确,因此他们看到一个由红色字母组成的提示:“禁止进入”,并无法登录这一赌博网站,这就是一次网络版的“入境”经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民人数的增多以及网上不同兴趣群体的形成,综合性网站越来越难以切实地满足各种需求,客观上需要一批能够满足某一特定人群和特定需求的网站。这类针对某一领域、某一特定人群或某一特定需求的网站,内容集中而深入,因此又称垂直网站。 与水平(综合)网站不同,垂直网站并不求大求全,而是力求做到特定领域内的全面,这种特定服务可以有效地把对某一特定领域感兴趣的用户与其他网民区分开来,并能持久地吸引住这些用户,这就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美国垂直网站的发展已充分证明了这种经营模式的正确,而Yahoo等综合网站也从一个单纯的互联网目录发展为了一个垂直网  相似文献   

19.
立夫 《电脑迷》2010,(20):78-78
现如今网络中有大量的视频网站,比如最常见的土豆、优酷、酷6等等。在这些网站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视频,或者一些在其他网站不容易找到的视频。如果要想将这些视频下载,操作过程不但显得非常的繁琐,而且有的网站根本不允许下载。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20.
无论对于掌握注意力之源的网民还是参与网站构建与管理的技术者来说,软件都是必不可少的武器,自互联网发展以来,各种软件就以其丰富、实用的功能吸引了网民对于互联多和特定网站的关注,从而拓展了互联网时代技术与服务的应用范围,同时也使网站幕后的技术实现有了飞跃。应该说,软件的应用价值已不仅仅局限于扩充PC机中的应用功能,而已经扩展到网站建设和管理的领域。本文将介绍着眼于为网站服务的网络新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