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主动脉病变,存在破裂的风险,具备手术指征时应积极准备手术治疗[1]。传统腹主动脉瘤采取开腹手术,手术创伤大,加重患者负担。完全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痛苦,缩短卧床时间,降低肺部并发症,患者肠蠕动恢复快。谷涌泉等[2]对15例家猪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一人工血管置换端侧吻合术成功,验证了腹腔镜下行腹主动脉手术具备可行性,而且报道腹腔镜辅助下主一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髂动脉闭塞1例[3]。我院于2010年10月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腔镜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兴起并且技术日趋成熟。其微创、术后快速恢复及确切的短中期效果等优点使其成为继传统开腹手术和经皮腔内支架置入术后的第三种治疗方法。目前腹主动脉瘤的腔镜治疗可分为全腹腔镜腹主动脉瘤手术、腹腔镜辅助腹主动脉瘤手术、助腹主动脉瘤手术、机器人辅助腹主动脉瘤手术、腔镜联合经皮腔内治疗等。  相似文献   

3.
腹主动脉瘤传统手术采用开腹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恢复慢。随着腹腔镜在腹部外科应用的进展,传统腹主动脉瘤手术已经可以被腹腔镜辅助下完成人工血管置换所替代。此外,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部分并发症也能用腹腔镜辅助方式得到解决,现就该技术的操作、效果以及与传统手术的比较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 195 1年DuBost[1 ] 首次成功施行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以来 ,由于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更为妥善的术前术后处理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择期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病死率已被控制在 5 % [2 ] 以内。我院 1998年报道的 2 6 1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 3 8% [3] 。虽然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自 2 0世纪 70年代后已降至很低 ,但这并不意味所有的腹主动脉瘤病人都需立即行手术治疗。只有当瘤体破裂的风险大于手术风险时 ,手术才是正确的选择。1 传统手术治疗1.1 手术指征对腹主动脉瘤手术指征的掌握涉及瘤体破裂风险、手术风险和…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共收治有症状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16例,包括濒临破裂8例,破裂8例,全部手术或彩色超声多普勒确诊。前者全部治愈,后者手术6例仅3例成功。对濒临破裂患者及早手术是防止破裂,降低腹主动脉瘤死亡率的关键,对于直径小于5cm的腹主动脉瘤应行B超或彩色超声多普勒定期检查,了解增长速度。本文对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有关问题予以讨论,对已破裂的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是唯一的生存希望。  相似文献   

6.
外科治疗腹主动脉瘤482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hen F  Wang Y  Fu W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35-837
目的 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安全性的方法。方法 总结了自1960年1月-2001年3月482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以及腹主脉瘤腔内隔绝术的经验。本组461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采用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430例,31例采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21例胸、腹主动脉瘤采用Crawford方法切除。采用腹膜外途径21例,小切口15例,脐下弧形切口11例。结果 随着腹膜后途径及脐下弧形切口和小切口等应用,动脉瘤近端血流控制,动脉瘤切除以及缝合修补和腔内隔绝术等方法的更新,使手术的危险性明显降低,总手术病死率5.2%,5年存活率达74.4%。结论 手术技术和麻醉监护的进步,使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变得更安全、迅速和方便。  相似文献   

7.
腹主动脉瘤7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1月至2004年2月我科收治的7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A和DSA检查明确诊断和拟定手术方案。其中肾动脉下型腹主动脉瘤行择期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58例;肾动脉上型假性腹主动脉瘤行择期囊内修复术1例;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行择期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1例;腹主动脉瘤破裂行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12例。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A和DSA检查均能确诊腹主动脉瘤;58例肾动脉下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择期手术,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亡率为3.45%,其余病例和2例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均获临床治愈。1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者临床治愈7例,5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为41.67%。结论加强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评估和管理,尤其是保证术中内环境稳定,减少术中失血,可使腹主动脉瘤手术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最早于1991年被报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可行的技术,但在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手术死亡率方面仍存在着相当高的风险。如果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欲在未来完全取代传统手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提高长期疗效势在必行。以下将围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并发症的产生机制、发病率及其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瘤33例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996年6月至2004年12月间,诊断和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33例,其中胸腹主动脉瘤1例。均采用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结果腹主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7例,2例死亡。择期手术26例,无一例死亡。结论术前诊断和掌握手术时机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应用16排螺旋CT主动脉造影(sixteen-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aortic angiography,16排螺旋CTA)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具有无创、安全、快速、方便等优点,具有应用价值。对有手术指征的腹主动脉瘤应积极手术治疗,提高传统手术技术使腹主动脉瘤手术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腹主动脉瘤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 ,AAA)破裂是 6 5岁以上老年人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有 60 0 0人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1]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 ,腹主动脉瘤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就腹主动脉瘤流行病学、病因、普查筛选标准及治疗方法选择等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1 流行病学1.1 发病情况 腹主动脉瘤常见于老年男性 ,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5∶1。文献报道发病率约为 3~ 117/ 10 5。Heller等[2 ]统计 1979~ 1997年 ,美国共进行选择性腹主动脉瘤切除术35 85 2 1例 [4 4.1~ 72 .9例 / (万·年 …  相似文献   

11.
尽管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技术不断进步,择期处理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死亡率已明显降低,但破裂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的死亡率仍极高。1994年,Marin等[1]首次报道成功应用腔内修复RAAA后,目前腔内治疗已成为血管解剖条件合适的RAAA病人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然而,开放手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瘤常发生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部降主动脉、胸腹主动脉、腹主动脉。国外报道其相对发生率分别为10%、7%、16%、2%和65%。我们于1993年8月~1998年4月行手术治疗12例,疗效良好。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27~78岁,平均54岁。升主动脉瘤5例,胸降主动脉瘤2例,胸腹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4例;其中真性动脉瘤6例,假性动脉瘤1例,夹层动脉瘤5例。在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DeBakeyⅡ型2例,DeBakeyⅢ型3例。6例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中常规应用Baxter球囊导管暂时阻断髂动脉,防止下肢动脉栓塞并发症发生的有关问题。方法 对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应用Baxter阻断球囊导管行标准的腹主动脉瘤切除术25例,对其围手术期并发症作一总结。结果 围手术期除1例于术后第3天死于广泛心肌梗死之外,其余病例无一发生下肢动脉栓塞并发症。结论 术中常规应用Baxter阻断球囊导管具有易于手术操作,有效防止下肢缺血等优点,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经典的腹主动脉瘤手术,对于国内开展该术式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腹主动脉瘤100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1979年6月至1998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100例,其中肾上型腹主动脉瘤8例,91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涤纶片瘤体包裹术8例,术中死亡1例。结果 14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手术死亡率50%(7例),其余未破裂者手术死亡率3.5%(3/86)。结论 术前诊断和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对腹主动脉瘤应积极择期手术,手术技术和麻醉监护水平的不断改进提高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使腹主动脉瘤手术更为安全、快捷,术后恢复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瘤可发生在升主动脉至腹主动脉任何一部位。我们于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3年 7月治疗 14例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4例 ,男 10例 ,女 4例。年龄 3 4~ 69岁 ,平均 5 1岁。升主动脉瘤 10例 ,降主动脉瘤 1例 ,胸腹主动脉瘤 1例 ,腹主动脉瘤 2例。其中真性动脉瘤 4例 ,假性动脉瘤 1例 ,夹层动脉瘤 9例。 4例真性动脉瘤中 ,1例为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例马凡氏综合征。本组病例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 14例 ,B型超声波检查 13例 ,磁共振成像检查 5例 ,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 3例 ,均明确诊断。2 .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6.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美国主动脉瘤列疾病死亡的第十三位,在老龄人口中,主动脉瘤破裂是更为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中,83%年龄大于65岁.胸、腹主动脉瘤在西方国家发病率高于我国,但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胸、腹主动脉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胸、腹主动脉瘤一旦形成,其自然病程是瘤体逐渐增大直到破裂,除非患者在瘤体破裂前因其它原因死亡.Bickerstaff等报道,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诊断后的5年生存率为13%,其中动脉瘤破裂致死者占70%.Estes报道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诊断后的5年生存率为19%,10年生存率为0,其中63%的患者死于动脉瘤破裂.外科手术是预防胸、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唯一有效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经胸或经腹行主动脉瘤切开或切除,人工血管主动脉重建术.手术指征动脉瘤横径大于5cm或每年直径增加0.5cm以上,以及有压迫周围脏器等伴随症  相似文献   

17.
25例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结报道了25例腹主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所有病人术前DSA、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瘤体的情况行瘤体切除、人工血管或同种异体血管移植手术。结果本组病人手术死亡率16%,无一例出现因腹主动脉阻断而发生主要脏器缺血性损伤的并发症。作者认为,腹主动脉瘤均应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已破裂者或即将破裂的腹主动脉瘤是急诊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忠镐  王仁华 《普外临床》1995,10(3):171-174
自1981年至1994年,作者共收治包括47例胸腹主动脉瘤在内的腹主动脉瘤患者178例。年龄自4岁至79岁,平均52.1岁。男女比例为5∶1。4例伴主动脉-上腔静脉瘘,2例腹主动脉-十二指肠瘘,1例伴由胃癌所致的幽门梗阻,6例由大动脉瘤。腹主动脉瘤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胸腹主动脉瘤用改良的BeBakey法、Crawford法或胸腹部病变分期切除法。腹主动脉瘤手术死亡率3.8%,胸腹主动脉瘤17.4%。  相似文献   

19.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bdominal aorticaneurysm repair,EVAR)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血管腔内技术修复腹主动脉瘤瘤腔,治疗腹主动脉疾病的新型微创手术。1991年,Parodi首次报道了21例EVAR术。1998年,景在平等报道了国内首例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12年来,EVAR在中国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尤其适合于一般情况较差,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人工血管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例腹主动脉瘤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DeBaKeyl型^[1]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在手术前动脉瘤突然破裂死亡。其余6例主动脉瘤均行动脉瘤阻断、切开,人工血管置换术。其中1例亚铃状胸腹主动脉瘤分期行手术治疗。无手术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及时明确诊断,选择合理的术式和人造血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则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