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已有的FRP约束混凝土矩形截面短柱的三阶段应力—应变关系基础上,给出了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β和γ的简化计算公式。根据截面力的平衡条件使用系数β和γ建立了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柱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并与相关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用本文提出的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的承载力数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可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矩形柱支承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表达式,采用将圆柱截面等效为方柱截面的方法,提出圆柱支承板受冲切等效设计剪力的近似计算公式,推导出等效设计剪力系数,该系数与欧洲规范EN1992-1-1:2004给出的系数接近,最后给出了圆柱支承楼盖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算例。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和规范,提出了大尺度矩形开孔钢梁构造措施的建议。在对大尺度矩形孔钢梁数值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开孔钢梁截面应力分布的开孔参数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开孔截面和开孔影响区域截面正应力和剪应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和计算式,给出了矩形孔钢梁强度计算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矩形开孔钢梁的稳定验算准则,并给出了近似处理方式;参照蜂窝梁挠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开孔钢梁挠度的近似计算方法,并按最不利情况给出了开孔钢梁挠度修正系数的计算式;结合算例验证了设计建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美国和欧洲规范对双筋矩形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进行对比研究.从结构设计方法、材料强度取值、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最大和最小配筋率、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正截面受弯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适筋范围内,美国规范的最小配筋率比我国规范以及欧洲规范都要高;此外在设计方法、受弯承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未给出复杂体型且重要建筑物的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此类建筑物的风荷载需通过风洞试验确定。基于此,提出了基于风洞试验的围护构件设计风荷载计算方法,将规范中阵风系数与局部体型系数的乘积修改为局部体型系数与脉动风压系数极值之和的形式,称为风压系数极值。提出的围护构件设计风荷载计算方法不仅适用于迎风面围护构件设计风荷载的计算,也适用于气流分离区围护构件设计风荷载的计算。在脉动风压系数极值的计算中,考虑了气流分离区非正态风压时程的特性,采用非正态峰值因子的简化计算式,可简便确定非正态风压时程的峰值因子。以平屋盖围护构件设计风荷载的确定过程为例,对比了我国规范方法与文中方法的异同,提出了平屋盖围护构件风压系数极值的设计建议值。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提出的围护构件设计风荷载计算方法,基于风洞试验数据可确定气流分离区围护构件的设计风荷载,采用日本风荷载规范的屋盖风荷载分区方法是合理的;采用风洞试验得到的局部体型系数,套用GB 50009-2012规范方法确定气流分离区围护构件的设计风荷载,可能严重低估风荷载取值。  相似文献   

6.
李峥 《结构工程师》2009,25(6):51-55
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出发,针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从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强度取值、受弯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重点找出两个规范中不同的系数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其不同取值的原因.得出的结论表明建筑与水利工程中构件的计算方法和原理是基本相同的.我国应充分利用两种规范趋同的有利条件,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基础,以两种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统一为龙头,尽快推进土木工程各专业混凝土结构规范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高强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高强混凝土的研究成果,总结了高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换算关系,提出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用的高强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根据该关系曲线分析了高强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建议了应力-应变曲线参数的取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  相似文献   

8.
任意形状截面钢筋混凝土柱的配筋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伍甘棠  王森  魏琏 《建筑科学》1999,15(6):37-42
本文对工程实际中常见的任意形状柱的正截面配筋计算,给出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以GBJ10-89规范中的四个基本假定为基础,采用分块单元的数学化方法建立起设计内力P、MX、MYG民中和轴位置和钢筋面积的关系。计算采用迭代法,同时编制相应的软件DASC1.0。该程序可对任意形状截面任意荷载下的配筋进行计算,且保证计算结果绝对收敛。文中给出了矩形、T形、L形及其它不规则形状截面在纯弯、单向弯曲、双向  相似文献   

9.
扣件式脚手架用钢管稳定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长明  王静  郭成喜  陈红 《工业建筑》2011,41(1):11-14,18
当前,在计算脚手架用钢管稳定承载力时,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大多仍沿用GB 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的取值。资料表明,脚手架与GB 50018—2002计算中考虑的缺陷和截面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规范中稳定系数φ取值,依照规范中综合缺陷数学模式,考虑48×3.5钢管的截面特性和实际几何缺陷,提出稳定系数φ修订意见。根据试验所测得结构稳定承载力,对初始弯曲和稳定系数φ的取值进行研究,并给出建议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两段变截面的矩形截面悬臂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进行了推导,给出计算公式及相应的系数表,并与近似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由于占地面积少,单桩基础单管通信塔得到了广泛使用.钢结构单管通信塔采用单桩基础时,计算桩身内力和桩顶位移的方法较多.论文结合规范推荐的m法,分析了单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截面刚度、桩顶约束形式、桩侧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值和桩长等,并参照分析结果和其他行业规范,对各影响因素在设计时的合理取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参数法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红娟  刘超  候卫红 《混凝土》2007,(7):105-107
提出一套计算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参数设计法.在此方法中,参数α为粗骨料系数,β为砂拨开系数,γ为掺合料系数,它们主要提供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水胶比W/B主要与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耐久性有关.针对所用原材料,建议α取值0.63~0.65,β取值1.50~1.60,γ取值根据实际情况和净浆流动度试验结果选定,W/B要考虑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就砌体结构局部受压计算中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抗压强度设计值的取值及配筋砖砌体构件的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工程中早拆模施工主要依据混凝土强度发展达到设计强度的比率来确定拆模方案,较少对结构承载力分析。混凝土强度增长与梁板结构截面承载力发展非线性关系,早拆模施工应关注结构承载力的发展情况。基于限制混凝土应力塑性发展情况下,对早拆模梁板结构正截面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计算相关的系数α1,β1等值,计算不同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值比率下,梁板结构正截面承载力及承载力达设计承载力的比率值。研究阐述的计算方法,可供施工人员分析早拆模施工时梁板结构正截面承载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预应力混凝土塔筒的挠度和裂缝宽度计算中 ,截面的刚度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料。虽然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出了截面刚度的计算公式 ,但由于其形式复杂 ,原高耸结构设计规范没有采用 ,而是给出了一个适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塔筒的刚度降低系数。为了适应预应力高耸结构变形和裂缝宽度计算的需要 ,本文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的基础上 ,提出了利用预应力度来求解截面刚度降低系数的简单方法。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出的公式可以看出 ,刚度降低系数与预应力、外荷载及截面配筋率等很多因素有关。而预应力度是一个把外荷载和预应力及截面配筋率联系起来的量 ,因此本文利用了预应力度的这个特点 ,通过选取承受不同荷载的各种塔筒截面 ,计算其在不同预应力度配筋情况下的刚度降低系数值。根据计算的结果 ,分析了预应力塔筒截面刚度降低系数随预应力度的变化趋势 ,并拟合出刚度降低系数与预应力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和计算公式。为预应力高耸结构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文献 [1]矩形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其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计算方法 ,推导出了混凝土梯形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其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计算方法 ,并将其受弯承载力计算系数制成了表格 ,可供大家设计梯形梁时使用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应用中,采用箱形截面承受外力偶的作用,在极限状态设计中要对箱形截面的扭转角及扭转剪应力进行校核,但箱形截面的抗扭刚度采用经典的弹性力学解析解比较困难。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弹性力学薄膜比拟计算方法及材料力学简化计算方法分别针对矩形截面及箱形截面的抗扭转刚度进行了分析性对比,并绘出相应的曲线图,相应提出了三种计算方法的使用性范围,同时给出了相同厚度条件下ANSYS及弹性力学解析解计算扭转刚度比值δ随a/b的变化曲线,对工程的应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浩 《山西建筑》2012,38(24):56-58
总结了SATWE软件关于矩形平面结构所受风力的计算方法,针对当风荷载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夹角α不为0°时的情况,提出了矩形平面结构所受风力的建议算法,给出了关于夹角α的取值建议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以承载能力为控制条件的钢筋混凝土梁等强度设计原则。并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方法为基础给出了矩形截面梁和T形截面梁梁高的等强度设计计算式。依据该方法对两种铁路常见跨径的梁进行了等强度设计。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模型并对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5个不同截面尺寸、不同钢骨含钢率的钢骨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对5个试件的挠度进行了全截面弹性工作阶段、纵筋和钢骨弹性工作阶段、极限荷载阶段的分析和计算.同时对由叠加法计算钢骨混凝土梁的公式按三个阶段进行了修改、补充,给出了综合影响系数α、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β的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