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1月--12月我院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2例,鞘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8例,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20例,手术均获成功;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的术式之一,从保留器官的功能出发,LSH术式更优于CISH。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深受患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腹腔镜手术使得过去经典的腹式子宫切除术大部分已被“微创”的腹腔镜手术所代替。但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毕竟有一定难度,操作者必须经过正规的培训。近年来,我们改良的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其术式简单、安全且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对106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结果:10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6~135 min,术中出血110~300 mL,术后4~6 d出院.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伤口愈合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对于大部分原不宜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或无法行腹腔镜子宫切除而需行经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术式之一,仅次于剖腹产手术。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在妇科领域的引入,以及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已经成为子宫切除的新手术方式。从1989年HARRY REICH介绍了第1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以来,出现了许多改良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月芳  陈钢 《西南军医》2009,11(3):419-4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2003年以来开展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28例,随机抽取同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115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ISH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最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中转开腹与TL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雷玲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03-2204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60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均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为(108.35±30.36)min;出血量平均为(112.20±28.54)mL.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为子宫切除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只要合理选择适应证,熟悉盆腔的解剖结构,熟练掌握腹腔镜的操作技巧,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靠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适应证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子宫切除途径有经腹切除子宫(transabdominal hys-terectomy,TAH)和经阴道子宫切除(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近几十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及日臻完善,又出现腹腔镜子宫切除及腹腔镜辅助的阴道子宫切除术(laparscopically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MT)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应用腹腔镜手术对43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进行囊肿剥离,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43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随诊33例,症状消失28例,症状减轻4例,复发1例。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EMT安全有效,术后应配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超声、宫腔镜和腹腔镜诊断纵隔子宫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超声、宫腔镜和腹腔镜诊断纵隔子宫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92例纵隔子宫的超声、宫腔镜和腹腔镜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经阴道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 96.76% ;宫腔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 95 .65 % ,与经阴道超声的结果相似 ;对子宫宽度的观察 ,超声与腹腔镜检查的符合率为 97.4% ,对子宫底外形的观察 ,超声与腹腔镜的符合率为 48%。纵隔子宫中以不全纵隔居多 ( 81/92 ) ;纵隔子宫的外形以扁宽者居多 ( 77/92 )。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为纵隔子宫的首选检查方法 ,宫腔镜检查应作为子宫成形术前的必要检查 ,腹腔镜为观察子宫外形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代替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可能性、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 2 0 0 2年 3月—2 0 0 2年 1 2月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 60例。对 60例因各种良性妇科疾病而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 ,采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式。患者平均年龄 44岁 ( 3 9~ 68岁 ) ,术前子宫正常大小者 1 2例 ,子宫增大、小于孕 1 2周 3 8例 ,大于孕 1 2周 1 0例 ,其中有下腹手术史者 1 2例。结果 60例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 ,2例中转开腹手术 ,中转率 3 .3 %。平均手术时间 80min ( 4 0~2 40min) ,出血量约 5 0~ 1 5 0ml。平均住院日为 6d。结论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基本可代替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 ,可避免开腹、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7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对72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及75例开腹子宫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液日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输液日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相比,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和功能性子宫出血均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过去主要是开腹子宫全切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行子宫全切术已日益普及,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施行子宫全切术262例的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晓莉  王辉  何德礼 《西南军医》2007,9(3):126-126
腹腔镜在妇科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手术器械和操作技术的日趋成熟,而腹腔镜下手术又因其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而成为子宫切除术的首选术式。本院开展腹腔镜下子宫切除68例。配合手术较为熟练,做到了让医生满意。无1例因配合失误而延误手术时机和意外。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2008年5月开展的腹腔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9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肌瘤51例,子宫肌腺症13例,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11例,子宫脱垂9例,合并卵巢囊肿14例,有下腹部手术史31例。97例患者进行的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出现最多的近期并发症为切口疝、下肢血栓、脏器损伤。远期并发症为性功能下降、围绝经期症状、心血管系统疾病、残端卵巢综合征。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无腹部大切口,对患者损伤小,粘连机会少,术后恢复快,术后没有切口和手术创面痛,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腹腔镜手术使得过去经典的腹式子宫切除术大部分已被"微创"的腹腔镜手术所代替.但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毕竟有一定难度,操作者必须经过正规的培训.近年来,我们改良的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其术式简单、安全且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举宫杯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03-2012-10我院收治有手术指佂的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功能性子宫出血、CIN3患者10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举宫杯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50±12)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8.0±2.0)h。术后住院时间为5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举宫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优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附26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丽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780-178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01-2009-06收治的26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随防3-6个月,130例不孕症患者受孕68例。妊娠率52.3%,102例痛经患者完全缓解59例,部分缓解36例,总有效率93.1%。结论:腹腔镜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刘露  何雯 《西南军医》2009,11(6):1026-102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两种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96例患者分别进行腹腔镜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CISH)或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体温升高情况,肛门排气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无差异。LTH组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较CISH组延长,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都是安全可行的。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探讨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本院子宫恶性肿瘤Ia^IIIc期腹腔镜根治术33例以及30例子宫恶性肿瘤行开腹手术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150±50)mlvs.(400±220.5)ml,t=3.132,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2.0±1.2)dvs.(4.0±1.5)d,t=2.382,p<0.05];术后切口感染[(0,0%)vs.(4,18.18%),t=3.196,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子宫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子宫血管处理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2015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实施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子宫血管的不同处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电凝后剪断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子宫血管钳夹阻断血流后电凝切断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血管钳夹法处理子宫血管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