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居民死因分析是研究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的一种手段 ,又是评价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的卫生保健成效和制定卫生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1,2 ] ,为了解恶性肿瘤死亡对该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 ,我们采用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earsofpotentiallifelost ,YP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workingyearsofpotentiallifelost ,WYPLL)等指标对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世纪90年代末期宁夏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对居民健康危害的主要死因.方法对1997-2000年宁夏死亡监测资料应用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和潜在价值损失年数(VYPLL)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0年宁夏居民全死因YPLL率、WYPLL率和VYPLL率分别为61.22‰、68.17‰和2.15‰,男性的YPLL率、WYPLL率和VYPLL率均高于女性.结论应用减寿分析可为确定重点防治的疾病和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掌握赣州市章贡区居民死因构成及其顺位,分析寿命损失情况,为政府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08~2010年居民死因资料,采用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损失年数(PYLL)、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0年赣州市章贡区居民平均死亡率为634.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8.22/10万;前5位死因为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79%;对居民潜在寿命损失最大的是肿瘤,达到每千人13.52年;损伤和中毒造成平均减寿年数最高,达到30.97年。结论: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损伤和中毒是造成居民寿命损失较为严重的疾病,是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伤害和中毒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将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指标应用于死因分析 ,评估导致某人群“早死” (即可能的寿命损失年数 )的各死因的相对重要性。为了解当前本地居民的死亡率水平和病伤死因模式 ,以便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点和策略提供依据。本文应用PYLL指标等对大同市 1996~2 0 0 0年城区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资料进行了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以大同市城区疾病监测点覆盖区域内全体居民为研究对象。 1996~ 2 0 0 0年疾病监测点的人口数、出生和死亡个案由当地卫生防疫站提供 ,年平均人口由公安部门提供 ,标准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潍坊市奎文区居民死因分布和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防控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2010—2012年潍坊市奎文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根本死因分类,使用SPSS 20.0和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死因顺位和寿命损失等指标。结果 该区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717.65/10万,男性874.43/10万,女性559.79/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χ2=499.63,P<0.001);居民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不明疾病,占全死因的90.84%;肿瘤位于0~14岁组和45~64岁组死因首位,构成比为15.96%和38.25%,损伤中毒占15~44岁组死亡数的构成比为40.96%。循环系统疾病占≥65岁组死亡数的构成比为46.79%;其中肿瘤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最大,为25452人年;损伤中毒位于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首位,为26.02年。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是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应根据该区居民死因分布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1995~1999年河南省居民病伤死因模式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我国“九五”期间河南省人群居民病伤死因模式及各类死因的危害程度 ,给制定 2 1世纪初期河南省疾病控制工作重点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earsofpotentiallifelost ,YP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workyearsofpotentiallifelost ,WYPLL)和潜在经济损失 (potentialecomomiclosses ,PEL)等死亡分析指标对 1995~ 1999年河南省居民病伤死因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研究 ,其中PEL是在WYPLL的基础上由本研究人员首先提出的死因分析指标。结果 :从各类死因的死亡率及顺位分析结果来看 ,以依次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损伤中毒分别居前 4位 ;但是从各类死因的YPLL、WYPLL和PEL顺位结果来看 ,又依次以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分别居前 4位。结论 :上述这 4类死因不仅已经成为 2 0世纪末期严重危害河南省居民健康的最主要卫生问题 ,而且也是导致河南省居民“早死”造成YPLL、WYPLL和PEL最多的主要死因。根据本研究结果 ,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或修订 2 1世纪初期河南省疾病控制工作规划和策略时 ,应在继续努力认真做好传染病和新生儿病防治的基础上 ,不仅需要逐渐加强对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等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而且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  相似文献   

7.
伤害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评价指标--期望寿命损失年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较多学者在研究中普遍引用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等指标衡量伤害的危害性,但它无法衡量在各种死因中伤害所发挥的作用,即无法确定伤害作用的大小,为解决此问题,本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指标——期望寿命损失年数(Years of Life Expectancy Lost,YLEL)。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1998年疾病监测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徐州市市区居民死因变化情况,探讨城市居民卫生状况。方法 对市区疾病监测资料通过ICD-9分类,使用标化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徐州市市区居民1998年标化死亡率为497.20/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心脑血管病,肿瘤,呼吸系病,意外伤害等,慢性病死亡占死亡总数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市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方法:应用死亡率及潜在寿命损失等评估指标对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1999年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论使用死亡率还是潜在寿命损失,呼市居民死因顺位前三位均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这三类疾病占总死亡率构成的86%,占总YPLL构成的89.22%。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意外伤害已成为呼和浩特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其防治工作的开展应作为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杨琴  刘毅 《重庆医学》2016,(18):2528-2531
目的:了解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统计分析人群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结果重庆市万盛经开区2014年居民粗死亡率为650.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3.35/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93.21%。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分析前5位分别为损伤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减寿率分别为13.76‰、10.19‰、8.35‰、4.84‰和2.69‰。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已成为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1.
中国疾病监测区域伤害死亡负担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萍  王生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7):1408-1411
目的 了解和评价我国伤害所造成的死亡负担及其特征。方法根据中国疾病监测区域的10年伤害资料,结合 全人群及非全人群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敷(PYEL)、伤害非全人群潜在寿命损失年敷(YPLL)、期望寿命损失年敷(YLEL)、平均人群损失生存年敷(AYSL)等指标,对我国因伤害所导致死亡负担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0年期间总的伤害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自杀与自伤、交通事故、淹死为死因前三位的伤害类型,但其中交通事故、失火或火焰、他杀呈逐年上升趋势。0~69.999岁伤害人群在不同情况下,均是PYEL大于YPLL,伤害非全人群的PYEL均大于伤害全人群的PYEL,全人群的YLEL即dE为1.64,男性YLEL高于女性,伤害发生类型中,YLEL的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为:自杀与自伤〉交通事故〉淹死。在伤害导致的平均人群生存损失年敷方面,男、女差别不大,在伤害发生类型中,AYSL的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为:淹死〉交通事故〉自杀与自伤。结论 对伤害的危害性及其对人群生命质量影响的较全面评价,可为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贵州省监测区人群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3年死亡监测资料,计算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数EYPKL。结果:人群EYPLL0为1523.68天,导致EYPLL损失最严重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病和肿瘤;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25岁之前,意外伤害是首位死因;25岁以后,心脑血管病成为首位死因。结论: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病和肿瘤应是今后贵州省预防和控制的重点;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群,预防控制措施的重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1)目的:研究导致煤矿井下工人“早死”的主要死因及其危害程度。(2)方法:采用减寿分析指标对唐山市某煤矿井下工人1990-1999年的死因资料进行分析。(3)结果:危害井下工人健康的主要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中毒,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疾病,导致井下工人工作年限损失的前3位死因是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4)结论: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存在着职业危害因素,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其寿命及工作年限会受到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评价贵州省疾病监测区人群的疾病负担情况。方法:分别统计各死因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评价城乡和男女性别人群的疾病负担状况。结果:从1999到2004年贵州省疾病监测人群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EYPLLP)下降了16.21%。2004年的EYPLLx为1377.40天。EYPLLP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未来一段时间内,导致监测区人群早死的前5位疾病负担是伤害、心血管疾病、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第一位疾病负担,城市为心血管疾病,农村为伤害,男性为伤害,女性为心血管疾病。结论:用潜在期望寿命损失评价疾病负担有一定的前瞻性。今后一段时间的防制工作应以伤害、心血管疾病、肿瘤为重点,同时注意城乡、性别及不同年龄阶段等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北省监测点居民伤害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状况,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死亡率与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湖北省2006-2007年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5994例,粗死亡率为61.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26/10万),其中男性3 725例、女性2 26...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清末(1908年)北京内外城两天的居民死亡原因报告。经分析,死于传染病的占50%以上;前八位死因占70%。出生时平均期望寿命为40.16岁。  相似文献   

17.
预期无残疾寿命(ELWD)在国外公共卫生及老年医学研究中已得到普遍重视,但ELWD的计算中却存在着若干错误,直接影响着ELWD的正确使用。文章简述了ELWD的概念及原理,推导了正确的计算公式,并以实例说明了计算步骤及方法,对ELWD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compare the habits and features of obese (BMI〉25) and normal (BMI〈25) individuals and express a method to ameliorate the life styles using a cross-sectional experiment. Methods:A total of 220 randomly selected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case group (n= 110) and control group (n= 100)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BMI level. Samples with BMI〉25 kg/m^2 were assigned to the case (obsess) group and those with BMI ranging from 20 to 25 were assigned to control (normal) group. The Miller-Smith life style questionnaires consisting 20 questions each with 5 different answers were given to both groups.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using t-test and Chi-square with SPSS. Result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among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the mean age,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insurance, breakfast, lunch or dinner, fried meat, legumes, eaffeinated beverages, the length of sleep during 24 h, cigarette smoking and losing job or spouse. However, in regards to use of vegetables, sausage, fried potatoes, enriched breads, low fat milk, low salt, candies and chocolates significant relations were found (P〈0.05).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one way to control obesity and prevent diseases is to ameliorate the life styles. There is a relation between health and stress and irregularity of meals, such as breakfast skipping, is associated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adolescence.  相似文献   

19.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收载的苏颂《本草图经》中,曾引录张仲景佚文48条,均系未经宋臣校定的佚文。分析可知苏颂所见张仲景医书至少有两类传本,一类兼含伤寒、杂病内容,很可能是古本《伤寒杂病论》或王洙发掘的《金匮玉函要略方》;另一类专论杂病,有可能是宋臣校正《金匮要略方》的基础。另据《本草图经》引文中的文字特点,以及该书转引其他来源仲景佚文中有今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未载内容,推测苏颂所参底本可能早于唐高宗李治之时,比宋臣校改的仲景医书底本更加古老。  相似文献   

20.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3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临床疗效及中药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64例CPI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予以中药汤剂口服,其组成为夏枯草、黄柏、柴胡、当归、赤芍、藿香、茯苓、牛膝、黄芪;对照组31例予以金刚藤胶囊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中医症状缓解情况、体征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88%、83.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6.97%、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体征积分差值分别为(5.94±2.45)和(5.10±2.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WHO-QOL-BREF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分别为(23.70±2.13)、(20.82±1.84)、(11.33±1.19)(、26.03±2.43)、(88.7±4.73)分,除环境领域得分外,其它各领域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CPID疗效良好,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