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选线装置成本高、停电范围广、准确性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域零序电流分布特征的非调度端配电网单相接地选线方法。该方法针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变电站母线三相电压的特征及线路零序电流的分布情况,引入接地判别算子及均值突变比较算子,依据选线策略进行概率排序进而分析出故障线路。最后,通过两个实际案例及运行数据统计分析论证:本文提出的单相接地选线方法可以精准识别故障线路及支线、快速定位故障范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小电流接地系统电弧接地选线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量的实际和6 kV模拟实验的故障录波数据,分析了影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可靠性的原因。分析了发生电弧接地时接地电流、故障线路、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的特点,以及采样频率时首半波原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6波原理的选线方法,介绍了利用上述原理的接地选线装置的硬件结构及软件流程,并经现场运行证明了选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量的实际和6 kV模拟实验的故障录波数据,分析了影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可靠性的原因.分析了发生电弧接地时接地电流、故障线路、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的特点,以及采样频率对首半波原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6波原理的选线方法,介绍了利用上述原理的接地选线装置的硬件结构及软件流程,并经现场运行证明了选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小电流接地系统的配电网故障信号强度低、容易受外界干扰等因素导致故障选线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Bayes)判别分析的故障选线方法;该方法选择性的融合多种暂稳态故障特征信息,并取其中6种典型故障特征量作为判别分析的输入元素,构建Bayes判别函数,再利用已有的仿真数据或实验数据对该判别函数进行训练,使之到达一定的判别故障线路效果;最后将待判的实际故障特征信息代入已训练的Bayes函数,根据函数值大小即可有效辨识故障线路。仿真分析表明,经过训练的Bayes判别函数得到的选线结果与实际故障线路的结果完全保持一致,而且论文所提方法在辨识故障线路的过程中不受故障类型的影响,故障选线正确率高,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型参数识别法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由于故障电流小、电弧不稳定等原因,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故障选线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数识别的小电流接地选线新方法,对每条线路建立其外部故障下的数学模型,利用零序电压、电流数据求解模型参数,依据得到的线路对地电容判断实际发生的故障是否符合所建立的模型,从而进一步识别出故障线路。经EMTP故障仿真和现场录波数据验证,该方法选线正确、有效,耐过渡电阻能力强,不受消弧线圈和间歇性电弧的影响,并且可以和馈线保护合为一体,满足自动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单相接地故障长期以来困扰供电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选线设备。选线设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进行选线,首先对各条线路的零序电流进行EMD分解,得到衰减直流分量以及各次谐波分量,然后计算直流分量与各次谐波分量的均方根之和,最后依据故障线路衰减直流分量与各次谐波分量的均方根之和大于非故障线路的物理特性,准确选出故障线路。通过现场实际运行对选线设备进行了验证,表明选线设备能够准确选出故障线路,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黄彭  金欢  马潇  房正刚  刘蕊 《电气技术》2015,(3):125-128
结合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地球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利用海量数据处理技术及三维GIS技术,构建输电线路三维选线平台。通过在甘肃沙州—阿克塞(民主)330k VⅠ、Ⅱ回线路工程设计选线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将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输电线路优化选线实践中,设计技术人员可清晰,逼真的看到三维输电线路场景,克服利用传统二维地形图进行输电线路选线的不足,可优化线路路径,节省线路投资,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最终提高线路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8.
现有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选线结果很难在实际中得到确认,可依据对接地故障时的所有线路接地波形进行在线管理和分析,直观判断和分析出故障线路,以确认选线装置的选线结果。本文采用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及Embedded Visual C++4.0开发环境,开发实现了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嵌入式管理平台。该管理平台能达到在线管理和分析接地故障时的所有线路的接地波形,能判断和分析出故障线路,能确保接地选线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现有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选线结果很难在实际中得到确认,可依据对接地故障时的所有线路接地波形进行在线管理和分析,直观判断和分析出故障线路,以确认选线装置的选线结果.本文采用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及Embedded Visual C++4.0开发环境,开发实现了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嵌入式管理平台.该管理平台能达到在线管理和分析接地故障时的所有线路的接地波形,能判断和分析出故障线路,能确保接地选线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技术水平并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提出建立基于故障录波数据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以故障录波数据为基础,通过标准的通信协议由子站向主站上传故障录波数据,并在主站建立数据平台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第一个功能是利用粗糙集理论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得到选线方法的有效域,从而改进选线技术、提高选线正确率。决策支持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自动分析选线装置的运行状况,判断输入信号是否正确。决策支持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分析电网状况,为电网接地方式的改进及线路的状态检修提供辅助决策。现场实际运行情况表明,建立故障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提高杆塔使用条件的利用率,降低铁塔耗钢量,提高直线塔的技术经济性,根据线路的预排杆结果,采用列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对直线塔的水平档距、铁塔呼高、垂直档距、Kv系数进行规划,从而得出最优的塔型组合方案。由此表明,对直线塔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杆塔利用率,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2.
线损是供电企业经营的重要考核指标.如何做好供电企业实际线损管理工作是一个实践性的探索.综合线损分析系统是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主站的高级应用部分,开发完整的综合线损分析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同杆双回输电线路串接入单回输电线路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常用的线路距离保护受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距离保护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系统方式、线路参数以及故障点位置有关,定值整定时需对距离保护灵敏度进行校核。编制了全线故障点扫描软件,图形化展示灵敏度情况,供定值整定人员参考。针对距离保护灵敏度问题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根据实际工程参数建立RTDS仿真模型并接入了实际使用线路保护装置,进行了验证性测试。测试表明,超范围整定的距离Ⅱ段或者纵联距离灵敏度整定不合适时,确有可能出现保护拒动的情况。最后再次强调了应尽量从一次系统规划上避免出现这种特殊的接线方式。  相似文献   

14.
林区10 kV及以下线路由于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配电变压器负荷不平衡,以及电能计量装置和管理上的问题,线损较高.为此,必须采取按负荷特性进行配电网调整和改造、更新改造高能耗供电设备,以及加强用电管理、加大监察力度的措施,实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压台区线损治理周期长,高损点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能表误差和窃电分析的线损分层定位方法。该方法在传统线损分层定位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构建了基于基尔霍夫定律的台区线损分层计算模型,实现线损的分层计算,确定高损范围,设计电能表误差分析模型,在高损范围内筛查出误差异常电能表,实现台区高损点定位;最后设计电能表窃电分析方法,通过挖掘与窃电行为相关的告警事件频繁项集,进一步对高损点进行验证,并确定其高损原因。该方法采用50个台区的实际数据进行验证,台区线损分层计算模型准确率为100%,电能表误差分析计算模型的准确率为88.5%,电能表窃电分析模型准确率为92%。  相似文献   

16.
配电网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直接向用户供电的任务,是连接电网和用户的纽带,其安全运行非常重要。10 kV配电线路由于绝缘水平低的特点,易发生雷击过电压而造成绝缘事故。因此,10 kV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是保证配电网安全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结合广东高要配电网的工程实际,以10 kV大企线为例,计算配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并建立相应的ATP仿真模型,通过对安装线路避雷器前后的线路过电压水平的仿真计算,验证其能够有效提高配电线路的防雷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7.
剖析了现行高压专线客户线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与误差来源,研究提出了2种线损电量的改进算法。改进算法充分利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电量电费计算模块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适用于不同负荷特性的高压专线客户线损计算,消除了现行线损计算方法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叶沃生  叶胜露 《宁夏电力》2011,(4):40-42,56
介绍了110 kV输电线路跨越广-梅-汕铁路的施工技术,重点进行危险点分析。由于安全措施得力,该次跨越铁路施工安全可靠,并且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GIS图形异常问题是导致10 kV配电线路线损率不合理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同期线损平台数据的基础上,从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2种GIS图形拓扑结构出发,讨论实际线损分析中5类异常原因,提出一种有效的辨识与治理方法。此方法作为分析10 kV线路线损率异常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提升线损合理率的同时,可以保证图形准确性。最后以某供电公司实施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已建输电线路,由于导线截面已经确定,存在输送容量的极限。随着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对已建线路提高输送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多。提高已建线路的输送容量,有两种技术方案,一是拆除已建线路,新建使用大截面或多分裂导线的线路;二是保持已建线路铁塔不变,将已有导线更换为耐热导线。由于取得新建输电线路的走廊协议非常困难,而且投资巨大,因此,使用耐热导线,以达到提高输送容量的目的,在线路改造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枣庄地区的实际工程,探讨耐热导线,尤其是铝包殷钢芯超耐热铝合金绞线的应用,可为以后的线路扩容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