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及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分析了母粒纺防透明聚酯假捻变形纱和切片纺防透明聚酯假捻变形纱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TiO_2颗粒在切片纺纤维中分散较好,团聚少;两种变形纱的红外谱图与普通聚酯纤维类似;母粒纺纤维的结晶度高于切片纺纤维,但取向度低于切片纺纤维;与普通聚酯纤维相比,两种防透明聚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较低,摩擦因数较大;就两种防透明聚酯纤维而言,切片纺纤维的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高于母粒纺纤维,摩擦因数小于母粒纺纤维。  相似文献   

2.
采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改性单体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共聚,分别采用酯交换前后两种工艺路线成功制备两个系列GO改性共聚酯,并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出GO改性共聚酯纤维,对GO改性共聚酯的结构和性能及GO改性共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和抗静电性能进行表征,并与PET及PET纤维做比较。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初步判定PET大分子链被成功引入到GO片上,热重分析(TGA)证实有50%(质量分数)以上的PET成功被引入到GO片上;DSC测试表明GO改性共聚酯的熔点与玻璃化转变温度较PET聚酯低;WAXD测试表明GO改性共聚酯的结晶度随着GO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下降。GO改性共聚酯纤维的初始模量较PET纤维大幅度降低,柔软性得到较好的改善。GO改性共聚酯纤维的体积比电阻大幅度降低,抗静电性能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的功能性。采用聚合物熔融共混纺丝方法制备出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测试了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抗菌性能、远红外性能和微循环性能。结果表明:与普通再生聚酯纤维相比,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抗菌性能和远红外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面料对人体血流灌注量提升了21%,皮肤表面温度提升了4%。认为: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4.
使用氧等离子体并结合亲水剂对聚酯纤维进行处理,探讨氧等离子体处理对聚酯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对纤维表面形成刻蚀,引入含氧极性基团,提高了纤维的吸湿性,但处理时间超过3 min,纤维表面的极性基团又被溅射掉,纤维的吸湿性下降;聚酯纤维经氧等离子体再施以亲水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其亲水性及亲水的耐久性;氧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使聚酯纤维引入羰基含氧极性基团,且纤维的力学性能、热性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将太极石粉末的优越性能赋予纺织品,将纳米粉末与聚酯纤维共熔混合,喷丝制造可以制成一种新兴的养生功能纤维太极石聚酯纤维。本文通过常用的纤维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概述了太极石聚酯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为了保持纤维的力学性能,太极石纳米粉末的引入一般量较少,一般通过纤维的图像分析,能初步确定纤维为太极石聚酯纤维,后续需结合纤维的燃烧特性、溶解性能、红外光谱分析以及热重图等方法分析,最终建立太极石聚酯纤维的鉴别体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萃取法研究聚酯纤维中低聚物的含量,对再生聚酯商标织物轧光过程中析出灰色粉末主要成分的溶解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测试手段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普通聚酯纤维相比,再生聚酯纤维中所含低聚物的含量较高;该灰色粉末在三氯甲烷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且根据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测试结果进一步判断,该灰色粉末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三元环状低聚物。  相似文献   

7.
与普通纯聚酯纤维进行对比,测试蜂窝状微孔结构改性聚酯纤维——舒巢棉的基本性能,包括拉伸性能、摩擦性能、吸湿性能和导电性等,并选用7种舒巢棉针织物和1种普通聚酯纤维针织物,测试分析其顶破强力、耐磨性、抗起毛起球性、透气性和毛细效应。结果表明,舒巢棉纤维具有内外贯穿的蜂窝状微孔结构,与普通聚酯纤维相比,拉伸强度低,吸湿性好,摩擦系数和体积比电阻大,光泽柔和,手感柔软,具有优良的服用性能和可加工性能;其针织物具有优良的抗起毛起球性和吸湿排汗功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新型超吸水聚酯纤维和黏胶纤维分别与普通聚酯纤维混纺,再经水刺加固工艺,制备不同混纺比及不同面密度的水刺面膜基布,测试并分析它们的力学性能、柔软性能、透气性能、透湿性能、吸液性能及保液性能,结果表明:新型超吸水聚酯纤维与普通聚酯纤维混纺制得的水刺面膜基布的厚度较薄,拉伸断裂强力大,柔软性好,透气性和透湿性明显优于黏胶/普通聚酯纤维混纺水刺面膜基布,吸液性能较黏胶/普通聚酯纤维混纺水刺面膜基布有所减小,保液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用高岭土对聚酯纤维进行改性,并探讨改性后聚酯纤维的一些基本染色特性,包括染色温度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不同应用性能染料的升温上染特性和不同结构的分散染料在改性聚酯纤维上的提升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高岭土改性聚酯纤维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良好的可染性,可在100~110℃染色,高岭土改性聚酯纤维的染色转变温度比普通聚酯纤维低,应选择较低的始染温度;杂环结构的分散染料在高岭土改性聚酯纤维上的提升性并不好,这与普通聚酯纤维的提升性规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层状硅酸盐作为改性剂,采用插层聚合法制备层状硅酸盐改性聚酯复合材料,采用DSC,热失重、红外、WXRD、熔融指数仪等考察了改性聚酯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红外光谱特性以及流变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聚酯与纯PET的红外谱图基本没有变化;改性聚酯的DSC升温曲线没有出现冷结晶峰,可能是生成了PET/层状硅酸盐聚合物,形成了多元混合体系,从而使得体系不容易结晶;与纯PET相比,改性聚酯的熔点、热稳定性较纯PET有所提高。由广角X射线衍射计算得到的改性聚酯的微晶尺寸在各个晶面上都有所增大。改性聚酯对酸性染料的上染率有一定的提高,但与PA6的上染率相比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改性剂参加共缩聚反应的机理及其加速聚合反应的原因。从两种改性聚酯的表征参数及其纤维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聚酯的热性能及其纤维的力学性能变化不大,单环氧化合物改性的聚酯纤维染色性明显改善,双环氧化合物改性聚酯在改性剂加入0.6mol%时表现出明显的交联结构的作用。结构测试的结果表明,改性纤维晶区与普通PET纤维基本相同,非晶区有序程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探讨椰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可纺性。对椰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外貌、组成、强伸性能、吸湿性能、弹性指标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椰炭改性涤纶纤维横截面近似为四叶形,纵向有明显的沟槽;红外光谱与普通涤纶纤维、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红外光谱峰形、峰位一致;干态、湿态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均低于普通涤纶纤维;断裂伸长率与普通涤纶纤维相当;回潮率和质量比电阻高于普通涤纶纤维。认为:应对椰炭改性涤纶纤维进行适当预处理并采取一定工艺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其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3.
文摘荟萃     
《针织工业》2012,(9):71
椰炭改性涤纶纤维性能分析对椰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外貌、组成、强伸性能、吸湿性能、弹性指标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椰炭改性涤纶纤维横截面近似为四叶形,纵向有明显的沟槽;红外光谱与普通涤纶纤维、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显微镜法、燃烧法、溶解法、红外光谱法以及热重分析、热裂解方法对Sophista纤维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Sophista纤维的燃烧现象、独特的横纵向形态以及有别于其他纤维的化学溶解性能,可以对其进行初步定性分析。随后,通过测试该复合纤维的红外谱图并与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其组成成分。与此同时,通过微分热重曲线形状以及纤维的热重特征温度并结合热裂解特征产物,最终可以确定Sophista复合纤维。  相似文献   

15.
探讨椰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可纺性.对椰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外貌、组成、强伸性能、吸湿性能、弹性指标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椰炭改性涤纶纤维横截面近似为四叶形,纵向有明显的沟槽;红外光谱与普通涤纶纤维、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红外光谱峰形、峰位一致;干态、湿态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均低于普通涤纶纤维;断裂伸长率与普通涤纶纤维相当;回潮率和质量比电阻高于普通涤纶纤维.认为:应对椰炭改性涤纶纤维进行适当预处理并采取一定工艺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其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以(3-甲基丙烯酰胺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为改性单体,采用共聚方式合成了疏水阳离子改性聚乙烯醇施胶剂,分别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拉力仪和光学显微镜对合成的疏水阳离子改性PVA的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膜对油墨的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疏水阳离子改性PVA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和油墨固着性能。将合成的疏水阳离子改性PVA用于彩色喷墨打印纸表面施胶,并测试了其彩喷打印性能,结果显示疏水阳离子改性PVA能明显增加图像色密度和抗水性,提高图片的打印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有机硅改性亲水聚酯整理剂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安明  刘娜 《染整技术》2011,33(12):40-43,7
以自制的有机硅改性亲水聚酯为整理剂对涤纶织物进行亲水柔软整理,探讨了整理剂的用量、整理液pH、焙烘温度以及焙烘时间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XRD)测试来表征有机硅改性亲水聚酯整理剂在涤纶织物上的整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硅改性亲水聚酯整理剂的用量为30g...  相似文献   

18.
应用SEM、IR、X-射线衍射及物理机械性能测试,分析了防透明聚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防透明聚酯纤维的横截面是不规则的,且在纤维表面分布有一些微粒;其红外谱图和X衍射谱图与普通聚酯纤维类似;较之普通聚酯纤维,防透明聚酯纤维断裂强度低,但摩擦系数大;所测试的防透明聚酯纤维的卷曲特性符合精梳毛纺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制备苦豆子-茴芹提取物微胶囊和电气石微粉,与黏胶纤维纺丝溶液共混,利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抗菌防螨远红外黏胶纤维,并织造针织物,测试纤维的红外光谱、形态特征、力学性能以及织物的抗菌性能、防螨性能和远红外性能。结果表明,改性黏胶纤维和普通黏胶纤维的红外光谱基本相同,横截面均呈锯齿状,纤维纵向有沟槽,而且改性黏胶纤维的纵向沟槽更深、更宽,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比普通黏胶纤维小。改性黏胶纤维针织物对螨虫的驱避率为62.18%,远红外发射率为0.89,远红外辐射升温值为1.4℃,洗涤5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87%、86%。  相似文献   

20.
探讨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的可纺性。测试和分析了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的摩擦性能、卷曲性能、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并与普通涤纶纤维进行了比较。试纺了铜离子改性涤纶纱。结果表明:与普通涤纶纤维相比,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动静摩擦因数差值小,卷曲性能更好,断裂强度小,断裂伸长大,电阻基本相当。认为: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完全能满足纺纱要求,其纯纺纱线可达到一等纱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