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6-羟多巴胺(6-OHDA)抑制交感神经释放神经肽Y(NPY)的作用,观察内毒素血症时NPY对大白鼠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和总末梢血管阻力(TPR)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NPY释放后再给予内毒素时,血浆中NPY含量上升24A%,同时动物的MAP和TPR与内毒素血症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约9.5%和13.7%(P均<0.05)。注射外源性NPY后,MAP、CO和CVP与内毒素血症对照组相比,则分别升高34.6%、15.6%和156.5%(p均<0.01),而TPR则比单纯抑制NPY组升高32.5%(P<0.;01)。另外给予致死剂量内毒素后,动物的存活时间为50.70±9.17min;同时给予6-OHDA时,动物的存活时间则延长至176.60±48.30min(P<0.01)。提示内毒素血症早期,血浆中NPY含量的升高参与了血流动力学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采用间隔24h静脉注射内毒素(LPS)的方法,给家兔诱导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GSR),以此作为家兔内毒素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在造模前后不同时间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在第1次注射LPS后2h血浆TNF水平最高(76.18±23.18ug/L),其次为第2次注射LPS后6h(66.97±24.75ug/L)和12h(57.90±21.50ug/L,均较实验前(21.60±5.99ug/L明显升高(P<0.01)。作者初步讨论了不同时相出现TNF高峰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探讨在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时肿瘤坏死因子(TNF)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效应是否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释放和作用有关。将56只SD大白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4只。各组分别经中心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毒素(实验1组),重组TNF(实验2组)和抗TNF单抗(CB0006)+内毒素(实验3组)。1小时后测定各组动物的血浆CGRP含量,并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各实验组动物的血浆CGRP含量分别增加约7.1倍、6.7倍和5.5倍(P值均<0.01),与此同时各实验组动物平均动脉压(MAP)分别显著降低40.0%、30.8%和25.9%,心输出量(CO)亦分别减少约20.0%、28.3%和15.1%(P值均<0.01)。与对照组动物的总末梢血管阻力(TPR)相比,实验1组和3组的动物分别显著降低约25.9%和16.3%(P值均<0.01)。结论:内毒素血症时CGRP在TNF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黄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3,自引:6,他引:63  
本研究旨在证明大黄是否对出血性休克大鼠肠粘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实验用雄性SD大鼠,右侧颈动脉放血,血压5.32kPa(40mmHg)维持1h,失血回输,观察24h。大黄(150mg/kg)于复苏后即刻、6h、12h分次经胃管注入。实验结果:①内脏含菌量:大黄治疗组大鼠各器官含菌量明显低于休克组和安慰剂治疗组(P<0.01)。②血浆内毒素水平:复苏后24h,大黄治疗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休克组和安慰剂治疗组(P<0.01)。③病理形态学改变:大黄治疗组小肠病理改变程度明显轻于休克组和安慰剂治疗组。提示:大黄对出血性休克大鼠肠粘膜屏障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牛珀至宝丹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牛珀至宝丹抗内毒素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静注致死量灭活大肠杆菌内毒素造成大鼠重症感染性休克模型,以牛珀至宝丹预先处理动物(实验组),并与正常组、内毒素体克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实验组血压下降幅度显著低于休克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实验组较休克组均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休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牛珀至宝丹能明显改善内毒素休克大鼠血液流变性,并对内毒素休克大鼠有一定的升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测内毒素血症时家兔脑组织血流总量及其分配的改变,并探讨这种变化的发生机理。方法 静脉注射内毒素生成动物内毒素血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法检测注射中和性抗rhTNF单克隆抗体前后脑组织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1)内毒素组的左右半侧脑组织平均血流量及脑干,脑桥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无关抗体组的左右半侧脑组织平均血流量及脑干、脑桥血流量均显著柢于抗体保护组(P〈0.01)。结论  相似文献   

7.
探讨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循环血中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采用间隔24小时两次静脉注射内毒素(LPS)方法制作家兔内毒素性DIC模型。在模型复制前后不同时间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8水平;同时观察了外周血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PMN)及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实验发现:在第1次注射LPS后2小时血浆IL8出现峰值(839.81±56.61ng/L),其次为第2次注射LPS后2小时IL8为654.37±68.38ng/L,且呈平坦的单峰曲线,持续时间较长(6小时),均较实验前(42.94±13.85ng/L)明显增高(P<0.01)。IL8与WBC和PMN计数变化密切相关(r=0.809,P<0.01;r=0.795,P<0.01)。作者认为:IL8参与内毒素性DIC的发生,确定机体受内毒素攻击后释放IL8的时机,适时应用拮抗剂,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体循环及门静脉血中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 I R S)的关系。方法:对11 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前后门、体循环血浆内毒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体循环内毒素水平〔(0133 ±0064) E U/m 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074±0023) E U/m l, P< 005〕,其门静脉血内毒素浓度为(0244±0092) E U/m l,显著高于体循环血水平( P< 001)。患者 S I R S期内毒素浓度与非 S I R S期相比显著升高〔分别为(0399±0304) E U/m l和(0149±0069) E U/m l, P< 001〕,且内毒素水平愈高, S I R S发生率亦明显增高。结论:腹部大手术后可引起内毒素易位,内毒素血症与 S I R S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动态观察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脾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大鼠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采用去氧胆酸钠逆行胰管内注射法复制;治疗组(BN组):制备模型后经腹腔注射PAF特异性受体拮抗剂BN52021(5mg/kg);假手术组(SO组):开腹后仅轻轻翻动胰腺即关腹。结果:BN组与AP组比较,1小时后血清淀粉酶值明显下降〔(14970±2500)U/L,(16170±2380)U/L,P<0.05〕,6小时和12小时后更为明显(P均<0.01);血中PAF含量1小时后明显降低〔(2.20±0.25)μg/L与(1.10±0.21)μg/L,P<0.05〕,3小时后更为明显(P<0.01)。血浆内毒素含量BN组比AP组明显下降(P<0.01)。BN组术后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45.0±25.1)小时,存活率为40%;AP组术后大鼠在24小时内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11.5±4.8)小时,存活率为0(P均<0.01)。结论:PAF参与了AHNP的发病过程;应用PAF受体拮抗剂对实验性AHNP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检测内毒素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家兔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部分急性期蛋白的变化,并观察中药热毒清注射液对其影响。结果发现,模型组IL6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伴有血清C反应蛋白(CRP)、铜蓝蛋白(CP)水平升高及白蛋白(A)水平降低,其中CRP水平和IL6水平呈正相关,A水平和IL6水平呈负相关。热毒清处理组IL6、CRP、CP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而A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提示IL6参与调节DIC家兔急性期蛋白的合成,中药热毒清可能通过对IL6及急性期蛋白的影响而增强机体的防御机能。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照云  杨雨强  李汝昌 《疾病监测》2011,26(7):560-561,585
目的 了解云南省祥云县当地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析祥云县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导出的2010年数据信息,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祥云县2010年共报告死亡2759例,报告年平均死亡率为6.02,男性1648例,年死亡率为7.05,女性1111例,年死亡率为4.94。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死亡2001例,占总死亡例数的72.53%;前4位死因顺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恶性肿瘤,共死亡2384例,占总死亡例数86.41%。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卒中负担国。随着卒中医疗质量的进步,我国卒中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卒中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中国在卒中教育、研究和护理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影响力的学术成就,对中国卒中医疗质量提升、溶栓及新的治疗方法探索、中国卒中建设发展等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展望了中国卒中管理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抗Hp治疗的效果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454例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的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Hp治疗方案1、4C-UBT结果等,分析其感染率及治疗效果。对调查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未抗Hp的患者中14C-UBT阳性率为53.7%,经抗Hp的患者中14C-UBT的阳性率为25.9%(P〈0.001)。在70例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14例(20%)患者经过2次或2次以上抗Hp治疗,治疗方案以含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三联治疗为主。4周后随访,77.1%患者14C-UBT转阴,其中19例患者在8周以后复查,其阳性率较低(15.8%)。7例四联治疗患者Hp全部根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4C-UBT的结果与抗Hp的次数和处方医师是否是消化科医师显著相关(P〈0.05)。29.6%的患者有不良反应。结论:常用的抗Hp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在77.1%左右,含铋剂的四联治疗方案有较高的根除率;患者的再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8.
张玉龙  张一英 《疾病监测》2011,26(6):491-49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伤害发生状况,为伤害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上海市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伤害监测点医院,对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 日到医院门诊就诊并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 共报告伤害病例17 391例,男女性别比为2.27 ∶ 1;伤害病例以15~39岁年龄组最多(50.55%);本区户籍占44.67%,外地户籍占55.33%;7月发生的伤害人数最多(12.12%),发生时间多在08:11-16:37;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是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66.28%)、跌倒/坠落(22.07%)、非机动车交通事故(6.47%)、机动车交通事故(1.86%)、烫伤(1.59%)。 结论 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交通事故为优先防治的伤害种类,应重视外来人口的伤害干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源型高碘地区水碘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我国水源型高碘地区水中碘的存在形态。 方法 采集部分高碘地区的水样,采用碘-淀粉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离子体质谱法鉴别水中碘的形态和测定水碘含量。 结果 在172份水样中,161份以碘离子(混含少量的碘分子)形态存在,10份以碘酸根和碘离子混合形态存在,1份以单纯的碘酸根形态存在。 结论 我国高碘地区存在碘离子和碘酸根两种形态的高碘水源,碘离子是主要存在形态,其次是碘离子和碘酸根共存形态,单纯的碘酸根形态较少。在碘离子和碘酸根共存的水源中,碘酸根为主要形态。尚未发现以高碘酸根形态存在的水源。  相似文献   

20.
兔脓毒症早期心肌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脓毒症早期心肌功能变化的意义。方法  2 0只兔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 n=10 )行盲肠探查术 ;脓毒症组 ( n=10 )行盲肠结扎加穿孔术 ( CL P)制备脓毒症模型。两组均经右侧颈内动脉插管至左心室 ,每隔 1h测量 1次左室收缩峰压 ( L VS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 ( dp/ dt max)、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 ( dp/ dt m ax) ;并采血检测肌钙蛋白 I( Tn I) ,设术后 0、1、2、3和 4共 5个时间点。结果 脓毒症组动物CL P术后 1h即出现 L VSP、 dp/ dt max、 dp/ dt m ax较基础值均明显下降 ( P均 <0 .0 5 ) ,且随着时间的发展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血清 Tn I水平均明显升高 ( P均 <0 .0 5 ) ,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进一步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兔脓毒症早期即有心肌损害 ,表现为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