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腐殖酸含量, HA/FA升高,土壤胡敏酸的羧基/酚羟基比升高,E4 /E6 值较高。施化肥处理HA/FA下降,羧基/酚羟基比下降,E4 /E6 值下降。有机无机配施HA/FA下降较明显,其它指标介于有机肥和化肥之间。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土壤活性胡敏酸平均含量高于有机肥和化肥。松结态腐殖酸占总腐殖酸的10% ~20%。胡敏酸占3% ~8%,富里酸占6% ~11%。施肥可显著降低松结态腐殖酸、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比例。化肥的施用可促进紧结态的腐殖酸向松结态的转化,加速地力的消耗。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松结态胡敏酸的比例,而减低松结态富里酸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在沈阳地区棕壤上设置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凡经15年在玉米—大豆—玉米轮作条件下连续施用猪厩肥和NPK化肥,耕层土壤胡敏酸C相对下降54.5%,富里酸C相对提高162.6%,HA/FA比由1979年的2.69降到1993年的0.46,土壤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体转化为以富里酸为主体。本文还讨论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腐殖酸消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成都经济区16件土壤样品腐殖质组成及其各组分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表明,胡敏素是土壤腐殖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富里酸和胡敏酸次之.土壤腐殖质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占土壤伞量20%~44%,是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主要存在方式.重金属元素在腐殖质不同组分中的含量具有很大的差异,Cr主要赋存在胡敏素中,Cd、As、Cu、Zn等元素主要赋存在富罩酸中.各重金属元素在腐殖酸中含量较高,富里酸中的含量均大于胡敏酸,其机理是富里酸对重金属元素的络合是腐殖酸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长期定位试验土样为材料,对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腐殖质组成及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施肥提高腐殖质的含量同时能降低胡敏酸E4/E6值,增加了胡敏酸分子的复杂程度。无机肥、有机肥和无机有机肥配施均能增加胡敏酸和胡敏素的含量。土壤不同形态胡敏素含碳量不同,不溶性胡敏素含碳量最多,占总含碳量的.47.6%~57%,铁结合态胡敏素占总含碳量的3.1%~5.7%,粘粒结合态胡敏素占总含碳量的2.0%~3.7%。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区 (1m2 ) 16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在相同气候条件、轮作制度及相同管理措施下对山东省三大主要土类———棕壤、潮土、褐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可使三种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积累 ;氮钾肥提高了土壤腐殖酸碳与有机碳的比值 ,降低腐殖酸活性 (提高HA/FA比值 ) ;与单施化肥比较 ,化肥配施有机肥大幅度增加了土壤胡敏素和腐殖酸数量 ,并降低了土壤胡敏素和腐殖酸的比值  相似文献   

6.
在沈阳东陵耕作棕壤上进行了连续大量施用有机物料的试验.3~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有效地提高了士壤有机质、全N、腐殖酸总联及胡敏酸碳和富里酸钙的含量,各物料的三年累积残留率为22~37%;2.猪、牛、马粪及草木樨能提高紧结态有机质在重组有机质中的比例,玉米秸秆则提高松结态有机质的比例;3.能较大幅度提高土壤的几种主要酶类的活性;4.改变土壤微团聚体粒级组成。试验还表明,一次大量施用玉米秸秆,其培肥土壤的各种效应可延续到第四年。  相似文献   

7.
通过棕壤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方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无机硫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水溶性硫的含最;单施有机肥土壤中吸附态硫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总体为上升趋势;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土壤中吸附态硫的含量在1991年前增长速率较快,此后基本保持平衡,而对照处理土壤中吸附态硫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各处理中除不施肥处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外,其他土壤盐酸可溶性硫的含量均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Pallo法对两种耕地土壤腐殖质进行分组,初步研究了各组分的数量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焦磷酸钠提取的胡敏酸(HAp)是胡敏酸(HA)的主要组分;游离富里酸(FAf)是富里酸(FA)的主要组分;胡敏素(HM)的主要组分为非溶解性胡敏素(ISHM),而溶解性胡敏素(SHM)含量较低。通常随土层深度增加,HA、HM各组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下降;FA各组分的绝对数量也下降,而相对数量增加;HA/FA比值下降。一般来看,焦磷酸钠提取的富里酸(FAp)、氢氧化钠提取的富里酸(FAs)比相应的HAp、氢氧化钠提取的胡敏酸(HAs)的分子结构简单,铁结合胡敏素(HMi)比粘粒结合胡敏素(HMc)的分子结构简单;随土层深度增加,HAp、HAs的分子结构变简单,而HMi、HMc的分子结构变复杂。  相似文献   

9.
在棕壤上(耕淀简育湿润淋溶土)连续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裸地和覆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施肥水平条件下,有机肥和化肥单独施用和配合施用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覆膜各处理有机质含量增加程度均高于相应裸地各处理,无论覆膜与否,各施肥处理均提高土壤中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提高易/总,降低Ka,增加复合体有机质的含量、原土复含量和追加复合量、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和松结态腐殖质中易氧化有机质和括性腐殖质含量,但覆膜后,各处理的增加程度均超过相应的裸地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根据潮湿雏形土不同培肥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实践,形成了物理、化学与生物技术相配套的培肥技术体系。试验表明,有机无机相结合是沙区土壤培肥、改良的有效途径,因为有机肥施用增加了土壤生物的活性,无机肥促进了生物生产量的提高。以氮磷钾有机肥效果最好,其次是氮磷配施有机肥;无机肥料施用以氮磷钾配施培肥效果最好;禾本科与豆科作物的间套轮作可有效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提高土壤有机质与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15年长期定位试验,采用Bowman和Cole提出的土壤有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施肥措施对旱地耕层土壤有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旱地土壤各个处理的活性有机磷含量低,占有机磷总量的比例低于3.6%,中活性有机磷为有机磷的主体,约占有机磷总量的73.37%-91.54%。休闲、撂荒及磷肥与其它肥料配合使用,均增加了耕层土壤的中活性有机磷含量,增加了中稳性有机磷含量及其比重;休闲、撂荒及磷钾提高了高稳性有机磷含量及比重,而氮磷钾及其与有机肥配合处理则降低了高稳性有机磷的含量。尽管不同耕作施肥管理均影响旱地土壤有机磷含量,但是施用有机肥对有机磷的增加贡献最大;撂荒与休闲相比,前者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磷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有机质质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腐殖酸碳及其占总有机碳比率、HAC、FAC和HAC/FAC不断提高,Kos持续下降,其变化速率表现为递减;长期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K化肥则造成Kos持续上升,其余指标以递减速率下降。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有机质质量指标的动态变化可利用渐近函数模拟。在试验的不同阶段,土壤腐殖酸碳总量的亏损或盈余向HAC分配比例的变化态势各异,长期不施肥处理随时间的延长渐减,单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基本上分配至HAC;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则呈现出后期>前期>中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青海省东部山区垂直梯度分布的三种旱作农田土壤(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在0~60 cm土层的不同粒级土壤风干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间的差异,并结合其它土壤质量指标(有机质、粘粒)对不同土壤结构和抗侵蚀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0.25mm风干团聚体、>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类型间有密切关系。均表现为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黑钙土和栗钙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0.25mm水稳性团聚体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灰钙土则无明显相关性;三种土壤粘粒含量与>0.25mm风干团聚体和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间无明显相关性。各项指标综合比较,三种土壤抗侵蚀能力大小为: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  相似文献   

14.
根据长武县旱塬地小麦连作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耕作和长期单施化肥可以维持土壤有机质水平,但加速了土壤腐殖质的老化,影响了胡敏酸和富里酸间的相互转化和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利用。化肥种类和施用量的不同其影响结果也不相同,单施磷肥对土壤培肥作用不明显,单施氮肥则能达到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施用量愈大,效果愈明显。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3大土类中棕壤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平均为10.69g kg-1,其次为褐土和潮土;高产农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0.9g kg-1,高于中低产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中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密切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磷酸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转化难溶性磷的强度均呈正相关,而与磷吸附最大缓冲容量MBC、固磷百分率、解吸能Qm呈负相关;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有机质对棕壤中的中度活性有机磷MLOP、潮土中的Ca2-P、褐土中的A l-P、高产农田中的A l-P,中低产田的Fe-P均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均是高产农田大于中低产田。有机质不仅直接丰富了高产农田的磷库,而且通过提高磷酸化酶的活性,降低土壤磷的吸附、固定,促进解吸,增加了土壤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化学计量学方法引入土壤肥料研究,以一组紫色花生土理化性状数据作为样本,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土壤理化性状关系,用人工神经元网络的BP算法研究土壤理化性状与供肥能力的关系,所得结果表明化学计量学完全可以成为土壤肥料研究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在有机和常规两种生产系统中,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春秋两季甜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水平较高的春季,甜瓜伸蔓期至果实发育中期,两种系统对甜瓜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在果实成熟期,有机生产系统中甜瓜的生物量较高,但经济产量与常规系统差异不显著。秋季生产试验降低了施肥量,在发育前期,有机生产的甜瓜生物量显著小于常规生产,果实成熟期差异不显著,但经济产量降低了9.8%。在同一生产系统内,施肥量对植株生物量和产量均无影响。不同生产季节对甜瓜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春季甜瓜的生育前期生长缓慢,后期迅速,秋季相反;春季植株的总生物量和经济产量大于秋季。甜瓜干物质分配在伸蔓期以叶片为主,中后期以果实为主,不同生产系统和施肥水平不影响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8.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空间移位的方法,将东北黑土带由南向北5个点有机质含量为18.1g kg-1、31.1g kg-1、54.6g kg-1、103.9g kg-1、53.6g kg-1的农田黑土,分别移至黑龙江省的海伦市和吉林省的德惠市的两种气候下,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黑土有机质含量与玉米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玉米产量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产量差异不显著;施肥对各种有机质含量的黑土均有显著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12.3%~64.1%,黑土带的南部区域德惠市的施肥增产作用要明显高于北部区域海伦市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黄泛平原壤质潮土不同年限的设施栽培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设施栽培条件对土壤养分及土壤有机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大田,其含量主要取决于施用化学肥料的种类和数量,随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酸、胡敏酸含量随种植年限有升高趋势;HA/FA与栽培年限显著相关,表示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熟化程度随有机肥料的逐年施用而有所提高,但HA/FA变化幅度不大,这可能与设施栽培形成的高温高湿条件及施用有机肥料中难分解物质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