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分析手术治疗39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7例,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15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大脑前动脉瘤2例,均采用翼点入路和显微手术。结果疗效优36例,良1例,差2例,无手术死亡。认为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关键是选择恰当的时机.采用显微技术.充分的术中降压和脑回缩,以及有效地防治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2.
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n Q  Chen J  Qian ZY  Zhang QB  Hu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872-876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颅内复杂动脉瘤共31例42个,包括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后交通动脉瘤12个,脉络膜前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与小脑上动脉(BA—SCA)分又处动脉瘤,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BA—SCA—PCA)分叉处动脉瘤各1个],椎动脉瘤2个,大脑后动脉瘤4个,眼动脉瘤4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10例,巨大动脉瘤14例,后循环动脉瘤7例8个,磨除前骨突后进行动脉瘤夹闭4例。分别采用眉弓锁孔入路、翼点锁孔入路、颞下锁孔入路、枕下外侧锁孔入路及乳突后锁孔入路进行手术。结果动脉瘤夹闭术31个,微小动脉瘤包裹术2个,夹闭加巨大动脉瘤体切除术5个,孤立加瘤体部分切除术2个,孤立术1个,手术前破裂1个。术后近期GOS疗效评定,27例好,2例轻残,2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可有效控制动脉瘤出血及进行前床突骨质磨除、巨大动脉瘤切除、载瘤血管塑型等操作。在个体化的手术设计及精湛的显微手术技术基础上,锁孔微创人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3.
曾春  蒋永明  王多彬  康东  龙勇 《西部医学》2009,21(5):806-807
目的探索脑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效果。方法对32例动脉瘤的早期手术病例进行了分析,32例脑动脉瘤中颈内动脉瘤20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采取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脑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利用显微手术完成手术。结果随访2个月~1年,良好26例,残废4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对脑动脉瘤,一旦确诊,应予早期手术,大多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微骨窗入路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u Y  Ao XS  Huang X  Hu KQ  Liu HD  Zhang QS  Xu TW  Chen B  Cai L  Zheng YY  Li C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2250-2253
目的探讨微骨窗入路(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微骨窗入路对56例58个颅内动脉瘤施行直接手术夹闭。56例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23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29例(双侧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瘤4例。手术经眶上入路22例,翼点入路18例,眉弓切121经眶入路16例。对33例患者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结果对56例动脉瘤的手术,成功地夹闭58个动脉瘤。对2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均经一侧入路一次夹闭。术后37例患者经复查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消失。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与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微骨窗入路开颅治疗颅内动脉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不仅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治疗效果也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后循环动脉瘤患者12例,包括基底动脉(BA)6例(基底动脉分叉部1例,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3例,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1例,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1例),大脑后动脉(PCA)5例(PCA1-2段1例,PCA2段2例,PCA2-3段2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1例.6例BA远端动脉瘤及2例PCA1-2段动脉瘤均采用经眉弓锁孔入路,3例PCA2-3段动脉瘤采用颞下锁孔入路,1例PICA动脉瘤采用枕下外侧锁孔入路.结果 12例手术中,动脉瘤完全夹闭9例,2例PCA2-3段巨大动脉瘤行孤立术及血栓切除术,术后脑血管造影(DSA)复查发现1例PICA动脉瘤夹闭不全,该动脉瘤呈葫芦形,手术中夹闭了动脉瘤远端大半,随访6个月无再出血.所有患者术中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出院时,患者均神志清楚,无肢体活动障碍等残疾.结论 锁孔入路下,可磨除前床突或后床突骨质,增加对后循环动脉瘤夹闭操作的空间;载瘤血管近端球囊导管控制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神经导航有助于对PCA远端动脉瘤的快速定位.个体化的锁孔手术入路应用于后循环动脉瘤手术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对前循环动脉瘤45例48枚动脉瘤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夹闭术。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5枚、后交通动脉瘤13枚、大脑中动脉瘤11枚、大脑前动脉瘤5枚、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枚,脉络膜前动脉瘤及眼动脉瘤各1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成功夹闭,根据GOS评估标准,恢复良好者40例,轻残4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无感染、出血、脑脊液漏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内镜辅助下锁孔技术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倪明  王硕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03,25(4):222-223
目的 总结经额部微骨孔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分析8例(9个)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方法,经额部微骨孔纵裂入路,采用额部中线偏右侧游离小骨瓣,直径约3cm,沿纵裂探查至大脑镰下缘、胼胝体膝部前缘,显露前交通动脉,分离并夹闭动脉瘤颈。结果 8例患者共发现9个前交通动脉瘤,术前H-H分级Ⅰ级1例,Ⅱ级7例,术后均获良好疗效,无手术致残及死亡者。结论 以额部微骨孔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较传统的翼点入路损伤小,显露更直接,且在术中可控制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  相似文献   

8.
1978~1987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23例,施行直接手术治疗的21例。年龄27~69岁,50岁以上者占47.6%。21例中颈内动脉瘤17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术前状态Ⅱ级10例、Ⅲ级10例、Ⅴ级1例。治疗佳良率为85.7%,21例中仅1例大脑中动脉瘤死亡,该例术前状态为Ⅴ级,病死率4.8%。本文对手术入路、动脉瘤的处理,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预防及处理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7例脑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 CT 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意在探讨CT 对动脉瘤性 SAH 的诊断意义。一般资料本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27~76岁,平均49.2岁。均经腰穿证实为 SAH。全部进行了 CT 检查,其中入院当天检查13例,2~3天8例,4~7天16例。超过7天10例。全部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前交通动脉瘤12例,后交通动脉瘤16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动脉瘤10例,大脑前、大脑后、小脑上动脉瘤各1例。胼周动脉瘤2例。上述病例中,1例为多发性动脉瘤。CT 检查结果:发现脑池、脑沟、脑裂积血、  相似文献   

10.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结果:本组后交通动脉瘤26例,眼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1例。手术后早期结果评价:好(GOS评分4-5分)29例、差(GOS评分2-3分)2例、死亡2例。结论: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技术,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前交通动脉瘤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影响因素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52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治疗、随访资料。所有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42例,其中左侧优势31例,右侧优势11例。微创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夹闭动脉瘤48例,瘤囊包裹术4例,术中应用血管临时阻断技术15例。结果术后随访4月~1.5年,优良37例,轻残1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关系。翼点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Hunt-HessⅠ~Ⅲ级的前交通动脉瘤应早期手术。夹闭动脉瘤前充分分离、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Heubner回返动脉、穿支动脉的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行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应用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的发生与脑动脉造影的表现及血管变异的关系,从病因上找出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机理,从而有效地预防与治疗.方法 21例脑血管造影病例,其中20例均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及全脑血管造影,1例经左侧颈内动脉穿刺造影,采用日本岛津MH-200S大型C臂DSA经多体位造影,发现脑动脉瘤11例,观察与分析脑动脉瘤的发生、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结果 21例脑血管造影病例,其中13例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造影证实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共11例.其他病例:动静脉畸形2例,脑梗塞1例,烟雾病1例,未发现病变者4例,且11例脑动脉瘤患者中有9例为右侧大脑前动脉由左侧大脑前动脉供血,且与CT表现部位相符合,2例未找到动脉瘤.结论 利用大型C臂DSA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不但能有效的发现脑动脉瘤,而且对血管变异造成的后果及其他与动脉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从而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解释了脑动脉瘤的发病机理,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2002年2月-2003年10月期间施行脑动脉瘤手术18例。现将麻醉处理体会,并结合文献总结如下。肺动脉瘤患者18例,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35- 68岁,平均49岁。术前CT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脑动脉瘤及其病变部位。其中后交通动脉瘤9例、前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大脑前动脉瘤1例。术前病情按ASA分级:Ⅱ级10例、Ⅲ级7例、Ⅳ级1例。18例病人中,8例因颅内血肿病情恶化行急症手术,其中1例因气道梗阻已行急救气管内插管,10例病情稳定,保守治疗1—4周后行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27例进行CTA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数字减影重建(NEURO-DSA)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24例CTA异常病人均进行DSA对照检查,其中20例行DSA介入治疗,3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7例中CTA诊断为脑动脉瘤24例,3例未见动脉瘤改变,对24例进行DSA对照结果: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同时存在2例,后交通与大脑后动脉瘤同时存在1例,1例DSA结果未见异常改变,诊断准确率为97%,动脉瘤数量为26个。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快速、准确,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与DSA基本一致,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结果,可以做为脑动脉瘤诊断首选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时大脑后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例大脑后动脉巨大动脉瘤进行显微外科治疗,其中1例行夹闭术;1例行动脉瘤切除后血管重建术;1例行动脉瘤近侧的PCA结扎后切除动脉瘤;1例因载瘤动脉内大量血栓形成已闭塞,直接行动脉瘤切除.结果 4例患者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术后影像学复查显示动脉瘤消失,无脑缺血表现,临床无神经系统缺失症状.结论 经颞下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大脑后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前交通动脉瘤采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技术,开放相关脑池,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并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均经神经内镜观察证实夹闭满意。17例于术后近期做影像学复查。结果28例前交通动脉瘤全部一次成功夹闭;其中4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无手术死亡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随访28例全部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应用眶上锁孔入路技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较常规手术更精细、准确、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8.
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手术中预防血管痉挛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61例中,颈内动脉瘤23例,前交通动脉瘤23例,大脑前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3例。出血后3天内手术者38例,4~6天内手术23例。术后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者必例,死亡6例。术中采取清除脑池内血块,罂粟碱冲洗脑池同时行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静脉投用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钾溶液以及去骨瓣减压等,对于防止脑动脉瘤破裂后血管痉挛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急性期显微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12例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CTA或DSA确诊为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其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hunt分级Ⅰ~Ⅲ级10例,Ⅳ级2例。在发病3d内行显微手术夹闭,其中6例手术经额锁孔入路完成。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12例动脉瘤均顺利夹闭,8例术后复查头部CTA显示夹闭满意,所有患者随访均无再出血。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重要方式,急性期手术及个体化选择锁孔手术对减少再出血几率、减小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清东 《中外医疗》2016,(36):53-55
目的 研究前循环破裂脑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及脑血管痉挛的综合防治.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前循环破裂的脑动脉瘤患者68例,术前均急诊行DSA或CTA检查明确诊断,后交通动脉瘤36例,前交通动脉瘤12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大脑前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其它部位动脉瘤9例.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72小时内采用显微手术的方法 进行治疗,术中显微解剖分离动脉瘤载瘤动脉及瘤颈后夹闭,清除血肿及冲洗释放血性脑脊液,局部应用罂粟碱棉片贴敷,术后使用法舒地尔、尼莫地平等药物对脑血管痉挛进行预防.记录患者的动脉瘤成功夹闭率,病人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动脉瘤颈成功夹闭率为88.24%(60/68),未能夹闭瘤颈8例:分别予动脉瘤孤立2例;载瘤动脉夹闭1例,动脉瘤包裹加固4例,血管塑形重建1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7例、1分20例、2分17例、3分10例、4分2例、5分1例、6分1例;术后并发严重脑血管痉挛及脑梗塞1例,并发脑积水3例;随访6个月~2.1年,平均(11.3±5.6)个月,无动脉瘤复发病例,死亡1例.结论 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破裂脑动脉瘤,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术中尽量彻底清除血凝块,释放血性脑脊液,局部应用罂粟碱,术后使用法舒地尔、尼莫地平等药物,能够有效防治脑血管痉挛的症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