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麻素2型受体(CB2R)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超家族成员,具有调节疼痛反应、抗炎、抗纤维化、调节骨代谢等多种生物活性.一些CB2R调节剂具有良好的调控骨代谢的作用.尽管大麻Cannabis sativa中的大麻素类成分通过作用于CB2R可发挥多种药理作用,但常表现出精神样的副作用.因此,大麻以外植物中CB2R...  相似文献   

2.
过度和持续性炎症反应是一种潜在的病理状态,会导致神经、呼吸道、消化、循环和内分泌等多种系统的疾病。大麻素2型受体(CB2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广泛分布在免疫细胞、外周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多种病理条件下的炎症反应,CB2R活性下调是炎症的重要标志,且CB2R调节剂也被证实具有抗炎作用。该文通过探讨CB2R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挖掘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调控机制,总结大麻以外的植物提取物和化合物来源的CB2R调节剂发挥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大麻素2型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2,CB2R)为靶点,从补肾中药覆盆子中分离、鉴定、筛选得到具有激动CB2R的激动剂,并探讨其抗骨质疏松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激动CB2R活性为导向进行分离并筛选,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大孔树脂、重结晶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二氯甲烷层和醋酸乙酯层浸膏进行分离,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双荧光素酶方法筛选出具有可特异性激动CB2R的化合物,并通过测定转染CB2R的人胚胎肾细胞HEK293-CB2内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积聚水平和CB2R蛋白表达情况来验证筛选的化合物对CB2R的特异性激动活性,最后评价筛选得到的化合物对破骨细胞骨代谢方面的调节作用。结果 以激动CB2R为活性导向进行分离和筛选,共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木犀草苷(2)、银椴苷(3)、金丝桃苷(4)、橙皮素(5)、刺芒柄花素(6)、槲皮素(7)、对羟基苯甲酸(8)、迷迭香酸(9)、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0)、水杨酸(11...  相似文献   

4.
神经介素NMU2R受体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神经介素Neuromedin U 2 Receptor(NMU2R)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从中药中筛选NMU2R受体激动剂。方法 将人NMU2R受体基因质粒(hNMU2R/pCDNA3.1)与报告基因质粒(MRE/CRE/LUC)按1∶5的比例共转染到HEK293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的hNMU2R受体激动剂筛选细胞株。利用CRE的激活剂Forskolin和NMU2R内源激动剂Neuromedin U探索和优化荧光素酶表达时间、每孔细胞数目、荧光素酶底物浓度等筛选条件,建立可靠的筛选方法,并对部分中药水提液进行筛选。结果 已建立了一个稳定的hNMU2R受体激动剂筛选细胞株和可靠的筛选方法,其Z′-因子为0.75,荧光素酶表达时间为6~8 h,细胞密度为每孔4×104~8×104个。结论 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应用于NMU2R受体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能从中药中筛选出NMU2R受体的激动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西瑞香素对破骨细胞分化及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以依普黄酮(10~(-8)mol/L)作为阳性对照,采用1α,25-(OH)2Vit D3诱导乳兔骨髓细胞获得破骨细胞,通过TRAP活力测定、TRAP+细胞计数和骨吸收陷窝面积检测西瑞香素对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MTT法测定西瑞香素对MC3T3-E1Subclone14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西瑞香素均对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10~(-5)mol/L剂量组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西瑞香素对成骨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其中10-5mol/L剂量组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结论:西瑞香素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升麻Cimicifuga foetida和黑升麻含药血清基于大麻素2型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2,CB2R)与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对成骨细胞骨形成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高分辨质谱法鉴定升麻和黑升麻中的化学成分;升麻与黑升麻含药血清或与CB2R反向激动剂AM630或ERα抑制剂ICI联合处理MC3T3-E1成骨细胞,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试剂盒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细胞骨矿化结节的形成;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形成相关蛋白及CB2R与ERα的表达。结果 升麻和黑升麻中分别鉴定了12、14个化学成分,其中有3个共有成分。升麻和黑升麻含药血清可显著增加成骨细胞的增殖、ALP活性和骨矿化结节形成,增加CB2R和ERα及骨形成相关蛋白的表达。15%升麻含药血清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ALP活性、骨矿化结节形成及骨形成相关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可被AM630和ICI所逆转,15%黑升麻含药血清对MC3T3-E1细胞骨形成的促进作用仅可被ICI所逆转。结论 升麻含药血清可通过CB2R与ERα双靶点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黑升麻含药血清仅通过激活ERα增加成骨细胞的骨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电针对电刺激硬脑膜大鼠偏头痛内源性大麻素及其分解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单穴组和假穴组。实验第9天取大鼠颈静脉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测定AEA、2-AG、MAGL、FAAH,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单穴组AEA含量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EA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L含量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穴组比较,单穴组AEA含量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血清FAAH和2-AG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提示电针对偏头痛大鼠模型的内源性大麻素及其分解酶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鹳草素(geraniin)对培养的破骨细胞(OC)Ⅱ型碳酸酐酶(CAⅡ)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症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浓度老鹳草素和乙酰唑胺干预下对培养的OC CAⅡ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乙酰唑胺组比较老鹳草素10-7mol/l浓度组能明显降低OC CAⅡ 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老鹳草素10-8mol/l、10-9mol/l浓度组能降低OC CAⅡ mRNA表达,但作用弱于乙酰唑胺组。老鹳草素10-10mol/l浓度组对OC CAⅡ mRNA表达无影响。随着老鹳草素浓度的增加(10-10mol/l~10-7mol/l),DAB染色变浅,阳性表达减少,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积光分度和阳性单位,升高平均灰度。结论:老鹳草素抗骨质疏松症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老鹳草素下调OC中CAⅡ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湖北海棠总黄酮及其主要成分根皮苷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新生大鼠颅骨,用改良组织块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MTT法检测药物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对硝基苯二钠基质动力学法测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分离培养大鼠破骨细胞。加药共培后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活性,检查骨吸收陷窝变化。结果:湖北海棠总黄酮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湖北海棠主要成分根皮苷能提高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减少骨吸收陷窝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北海棠总黄酮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其主要成分根皮苷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嗜骨活性。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1α, 25-(OH)2VitD3诱导兔骨髓细胞法获得破骨细胞,以形态学观察、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骨吸收陷窝甲苯胺蓝染色来鉴定破骨细胞,用TRAP+细胞计数、TRAP活力测定和骨吸收陷窝的数量及面积来检测大血藤对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培养MC3T3-E1Subclone 14(小鼠颅顶前骨细胞亚克隆14)细胞,用MTT法、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检测大血藤对其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血藤醇提物和水煎物低、中、高剂量组(2,20,200 mg·L-1)对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大血藤醇提物和水煎物低、中剂量组具有促进MC3T3-E1Subclone 14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说明大血藤对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HPLC-UV-DPPH在线分析方法,比较不同生产企业的地黄药材在炮制前后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变化,为中药炮制及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 HPLC-UV-DPPH在线联用筛选系统中HPLC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 L/min,色谱柱为Aglient Extend C18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检测波长334 nm,DPPH溶液体积流量0.5 m L/min,检测波长517 nm。以毛蕊花糖苷为阳性对照,通过"量-效"研究思路评价样品的总抗氧化活性及各成分对总抗氧化活性的贡献率。采用HPLC-FT-MS对药材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鉴定并比较药材炮制前后的差异。结果 HPLC-UV-DPPH方法检测到地黄中主要含有9个抗氧化活性成分,而熟地黄含有13个,地黄和熟地黄有8个共有抗氧化活性成分,地黄在炮制前后抗氧化活性成分明显不同,不同生产企业的样品中各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活性差异较大。抗氧化活性贡献率较高的成分分别为玉叶金花苷酸、海胆苷、焦地黄苯乙醇苷A1/A2、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结论 HPLC-UV-DPPH法稳定、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地黄和熟地黄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杜珂  高晓霞  王锋  王佩义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6):1477-1484
通过综述熟地黄的化学成分、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炮制研究,阐释熟地黄的药效物质基础,从整体的角度探究不同炮制程度熟地黄的全面质-效评价,以期揭示熟地黄炮制的科学内涵,为熟地黄的质-效评价和炮制终点的确定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陈青垚  王小平  雷星  高亚珍  徐杰  王梁凤  王芳  杨明 《中草药》2021,52(20):6168-6177
目的分析不同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探讨辅料砂仁、陈皮在熟地黄加工过程中的炮制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生地黄、砂仁陈皮制熟地黄及缺不同辅料熟地黄炮制品图谱,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SPSS 21.0、SIMCA 14.1软件进行分析,并对7个非糖成分(梓醇、地黄苷D、5-羟甲基糠醛、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橙皮苷)和8个糖类成分(D-果糖、葡萄糖、蔗糖、蜜二糖、棉子糖、甘露三糖、水苏糖、毛蕊花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生地黄、砂仁陈皮制熟地黄与缺不同辅料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炮制品在成分空间上存在差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生地黄炮制后,单糖含量增加,寡糖、苷类含量总体呈减少趋势,生、熟地黄之间以及佐以砂仁、陈皮都使地黄成分含量存在差别,且砂仁陈皮制熟地黄中D-果糖、葡萄糖、甘露三糖含量相较于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缺砂仁、缺陈皮)分别增加了29.24%、57.14%、44.65%。结论辅料砂仁、陈皮的加入是其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为阐述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的炮制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甄臻  李慧芬  刘静  王杨  孔庆悦  张学兰 《中草药》2021,52(24):7438-7446
目的采用色差法和显微成像技术获取生地黄与熟地黄粉末和显微特征颜色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探究基于色度学原理对生地黄与熟地黄进行快速鉴别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定地黄生、熟品粉末颜色,使用显微镜摄取生地黄与熟地黄木栓细胞、导管的显微特征图像,使用"显微特征颜色提取"软件测定显微特征颜色,以生地黄与熟地黄粉末和显微特征颜色值(L~*、a~*、b~*)及总色值(E~*ab)为基础,利用Kruska-Wallis H秩和检验、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研究生地黄与熟地黄的差异,利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二者粉末与显微特征颜色的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结果 a~*为生地黄与熟地黄主要差异性颜色值,木栓细胞为生地黄与熟地黄主要差异性显微特征。生地黄与熟地黄粉末颜色的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为y=0.629 L~*+0.379 a~*-2.754 b~*+1.494 Eab~*-40.662,显微特征颜色的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为y...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色谱图为基础建立地黄多波长指纹图谱,并通过熟地黄炮制终点检测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样品采用超声波法甲醇提取,蒸干后用15%甲醇定容,使用Waters Sunfir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02%磷酸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最大波长法选择多波长下重叠共有峰。用随机抽取的熟地样品多波长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平均值作为熟地的对照指纹图谱,通过炮制样品与熟地标准多波长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比较获得最佳加工炮制时间。结果结果显示205、284 nm下地黄多波长指纹图谱可获得18个共有峰。生地黄在蒸制25 h后与熟地黄对照指纹图谱相似性最大,是熟地黄蒸制的最佳时间。结论多波长指纹图谱有利于显示样品成分细微变化及精确控制加工过程,可用于中药材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多指标-响应曲面法优选酒炖熟地黄最佳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基于响应曲面技术,应用HPLC法定量测定,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角度建立酒炖熟地黄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定量分析,以地黄苷D、益母草苷、5-羟甲基糠醛(5-HMF)和毛蕊花糖苷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法考察地黄浸润时间、加黄酒量、炖制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酒炖熟地黄炮制工艺的影响,寻找出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色谱柱为Tnature-C_(18)柱(250 mm×4.6 mm,5μ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25℃。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4∶96),检测波长为203 nm;5-HMF和毛蕊花糖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15 min,11%乙腈;15~15.1 min,11%~16%乙腈;15.1~50 min,16%乙腈;检测波长为334 nm。酒炖熟地黄的最佳工艺为100 kg生地加入黄酒60 kg,浸润12 h,密闭炖制38 h,在76℃干燥33 h。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稳定可行,适合所选成分的测定。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相对准确,可以较好地预测4种成分含量;优选的酒炖熟地黄炮制工艺方法可行,为制定熟地黄的质量标准和现代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HPLC法探讨炮制辅料黄酒对九蒸九晒制备得到的熟地黄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差异性。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a Q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体积流量为1 m L/min,柱温为25℃。梓醇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1∶99),检测波长为210 nm;地黄苷A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3∶97),检测波长为203 nm;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4∶96),检测波长为203 nm;毛蕊花糖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16∶84),检测波长为334 nm;5-羟甲基糠醛(5-HMF)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11∶89),检测波长为284 nm。糖类成分的测定:色谱柱为Accurasil NH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2∶28),体积流量为1 m L/min,柱温25℃,检测器为ELSD,Alltech2000ES,漂移管温度93℃,气体体积流量2.6 L/min。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将清蒸-九蒸九晒与酒蒸-九蒸九晒制得的不同蒸晒次数的熟地黄中12种化学成分定量测定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随蒸晒次数的增加,清蒸法与酒蒸法制得熟地黄中梓醇及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水苏糖、蔗糖、棉子糖均减少;地黄苷A及地黄苷D略为增加;5-HMF、果糖、葡萄糖、甘露三糖均增加。结论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在古法熟地黄九蒸九晒的炮制过程中,炮制辅料黄酒对炮制品的质量存在显著影响,且清蒸法与酒蒸法均以第3次、第4次及第6次蒸晒所得熟地黄的相关物质的量呈较大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8.
熟地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葛楠  闫广利  孙晖  王喜军 《中草药》2023,54(1):292-302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新鲜或干燥块根的炮制加工品,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等功效。熟地黄是中药“滋阴”作用最具代表的药味之一,也被称之为“至阴之药”。熟地黄配伍相关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导致的各种临床疾病,包括糖尿病相关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炎相关疾病、妇科相关疾病等。基于近年来发表的文献,对熟地黄化学成分、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方剂配伍条件下的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熟地黄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联用技术研究不同配伍比例的人参-附子的物质基础,并分析配伍比例对人参皂苷溶出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Acquity HSS T3(100 mm×2.1 mm,1.8 μm)色谱柱,乙腈-水系统(含0.1%甲酸)梯度洗脱,质谱仪检测,分析人参皂苷.以液相色谱图峰面积表示人参皂苷溶出量.结果 人参与附子配伍后,大部分人参皂苷的溶出量随着人参比例下降呈线性下降;三醇型人参皂苷Re和齐墩果酸型人参皂苷Ro的溶出量比理论值增加;二醇型人参皂苷Rb2、Rb3和Rd及其丙二酸甲酰基衍生物的溶出量比理论值减少.结论 人参-附子配伍后,各种人参皂苷的溶出现象不同;这些人参皂苷的溶出量变化可能与人参-附子配伍的药效有关.  相似文献   

20.
林彦君  游宇  季宁平  章津铭  陈秋薇  傅超美 《中草药》2014,45(11):1556-1560
目的 分析附子-炙甘草配伍前后化学组分变化,探讨附子配伍炙甘草减毒的机制。方法 采用HPLC-Q-TOF/MS分别对附子配伍炙甘草前后汤液进行化学对比研究。分别制备附子单煎液与附子炙甘草合煎液供试品溶液,在同一分析条件下,分别建立其HPLC-MS指纹图谱,并采用Q-TOF/MS检测。结果 从附子单煎液中指认出20种成分及其结构;从附子炙甘草合煎液中指认出32种成分及结构,其中4种成分来源于炙甘草,28种成分来源于附子,但附子配伍炙甘草前后汤液中生物碱成分种类和量差别均较大。结论 说明配伍炙甘草可能导致汤液中附子生物碱成分状态的改变,为附子-炙甘草配伍减毒机制的探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