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机载电子设备维修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电子元器件失效,从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文中阐述了常见的电阻器类、电容器类、电感和变压器类、集成块类及接触器类元器件的主要失效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机载电子设备中常用的电磁继电器的失效机理和失效模式。针对两例因电磁继电器失效引起机载电子设备故障的案例,开展电磁继电器失效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
失效分析结果在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阐述失效分析的主要任务和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失效分析与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失效模式采取相应的可靠性设计技术的基本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失效分析结果在促进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工程应用,以及提高产品可靠性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子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失效和故障,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文章分析了常见元器件的失效原因和常见故障。  相似文献   

4.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机理和常见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通 《数字通信》2012,39(3):92-96
电子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失效和故障,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分析了常见的电阻器类、电信器类、电感和变压器类以及集成块类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失效原因和常见的故障现象。实践证明:只有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机理和常见故障,才能保证设备或系统的可靠性工作。  相似文献   

5.
李少平 《电子质量》2003,(10):J008-J010
本文介绍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的方法及其作用,以具体的案例阐述了元器件失效分析在整机可靠性提高中,在界定元器件缺陷及元器件使用不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郑石平 《现代雷达》2006,28(11):87-89,92
简述了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的常用技术手段和失效元器件的失效现象、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对失效现场应收集的信息内容进行了介绍,并提出要注意的事项;对元器件的失效进行了分类——失效分为固有失效和使用失效,并对工程上的失效分布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通过两个典型的工程实践事例,说明进行失效分析在工程上的应用和工程意义重大:失效分析能够改进和提高元器件制造单位的水平,也能够促进和提高元器件使用单位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7.
重点工程用电子元器件使用失效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况本文通过对重点工程配套中现场失效的3000余只元器件的失效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元器件在使用中失效的主要失效模式及其分布,并对引起元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文中所分析的失效元器件主要为了115个国内元器件生产单位(其中元件54个,器件61个)的产品,这些失效品全部是在重点工程配套中失效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整机的装配和调试阶段失效的,少量是在复测及整机检验中失效的。在失效元器件中,分立器件占37.4%,电阻器占14.7%,电容器占15.2%,集成电路占11.1%,接插件占6.8%,光电器件占5.8%,继电器占3.6…  相似文献   

8.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产品进行失效分析的主要内容,是要收集各种失效样品、鉴别失效模式、确定失效机理并提出纠正措施,以促使产品的可靠性增长。产品的失效模式是指产品失效的具体形式、形态和现象等等,产品的失效机理是指产品发生失效的物理化学根源。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失效分析的基本程序如图40.1所示。目前我国各类元器件失效模式的基本状况如表40.1所示。  相似文献   

9.
电子元器件失效模式影响分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元器件中进行失效模式影响分析(FMEA)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论述了适合元器件的失效模式、机理影响分析(FMMEA)技术,在国内首次将FMMEA技术应用到元器件的基础上,研制了FMMEA技术分析软件,为元器件的研制和使用中控制或消除相关的失效模式及机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会给电子整机带来故障。对整机中元器件的失效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1)元器件自身因设计、材料、制造原因引起的失效 ;(2 )整机厂的设计、作业引起的元器件失效。提出了针对性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电子元器件作为设备系统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其本身的使用可靠性极大的影响着电子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为了确保电子元器件能够有效配合整机系统,就必须保证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本文从分析电子元件的失效原因入手,分析探讨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失效分析是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是评价可靠性能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可靠性研究的基本环节,分析了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快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分析工作,提高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电子5所组织失效分析领域的专家,针对电子设备研制中的质量问题归零要求,规范了相应的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程序及要求;在分析、总结元器件的一般失效规律及失效特点的基础上,描述了各门类元器件的主要失效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型与可靠性试验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电子元器件的失效类型、失效模型,并从元器件失效模型的角度简要分析了电子设备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的理论依据及原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方法,给出了失效器件失效的统计要素,并对失效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找出失效原因,找到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措施,及时有效预防器件的再次失效,提高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进而提高整机可靠性,以较小的质量成本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避免产品出现重复性问题,最终达到控制质量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朱瑜 《电子工程师》2008,34(3):9-11
从元器件失效的原理出发,叙述了分析元器件失效的具体失效模式与引起各种元器件失效的失效模式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各种元器件测试筛选方法可能引发的元器件失效模式,以及不同元器件测试筛选先后次序对最终测试结果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出一种较好的决定元器件测试筛选先后次序的原则。实践表明,应用这种原则,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测试筛选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找出有有缺陷、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而且失效模式定位准确,为查明失效的产生机理提供数据支持,是一种有效的安排元器件测试筛选先后次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刘宏 《电子质量》2005,(11):27-29
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在电子元器件应用过程中进行有效地质量控制和失效分析,以确保电子元器件使用质量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几种电子元器件长期储存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几种元器件长期储存期间的失效进行分析,探讨了这几种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19.
失效机理鉴别在加速试验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正常使用条件下出现的某些主要失效机理而论,加速寿命试验技术提供了一种研究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的简便方法,然而,加速试验经常是在不知道失效机理,以及不保证被试验所加速的失效机理与正常使用条件下所观察到的失效机理相同的情况下,本文总结了电子元器件和封壳的普通失效机理,并研究了在加速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机理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元器件失效分析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基本实施程序,然后针对我所在质量问题归零过程中存在的集成电路失效原因及机理定位不准确,纠正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举例说明了近期在某质量问题归零工作过程中通过委托工信部电子5所进行失效分析,明确了芯片失效原因,进而实现了彻底归零。实践证明,元器件失效分析对于准确定位器件失效原因及机理,从而促进质量问题彻底归零有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