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在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且伴有高血压的人群中观察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 RAS)的发生率,并识别RAS的危险因素.方法:冠脉造影结束后,进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结果:3 a内共入选234例高血压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平均年龄60.6岁(25岁~79岁),131例患者(55.9%)存在RAS,其中100例患者(42.8%)存在显著的RAS(腔径狭窄≥50%),31例患者(13.3%)存在轻度的RAS(直径狭窄<50%);103例患者存在高血压但没有肾动脉狭窄(Non-RAS)NRAS约占44.1%.接受冠脉造影检查且伴有高血压的患者中,RAS患病率比较高.结论:冠心病患者有较高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应该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常规行肾动脉造影,特别是在合并有高血压的情况下,更应该同时进行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46例高龄老年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同时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结果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8.9%;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3%;高血压病未合并冠心病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7.3%。多因素回归分析中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形成、严重冠脉病变和吸烟为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进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且伴有高血压的人群中观察肾动脉狭窄 (Renal Artery StenosisRAS)的发生率 ,并识别 RAS的危险因素。方法 :冠脉造影结束后 ,进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结果 :3a内共入选 2 34例高血压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平均年龄 6 0 .6岁 (2 5岁~ 79岁 ) ,131例患者 (5 5 .9% )存在 RAS,其中 10 0例患者 (42 .8% )存在显著的 RAS(腔径狭窄≥ 5 0 % ) ,31例患者 (13.3% )存在轻度的 RAS(直径狭窄 <5 0 % ) ;10 3例患者存在高血压但没有肾动脉狭窄 (Non- RAS) NRAS约占 4 4 .1%。接受冠脉造影检查且伴有高血压的患者中 ,RAS患病率比较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有较高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 ,应该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常规行肾动脉造影 ,特别是在合并有高血压的情况下 ,更应该同时进行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247例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进行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结果 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外周血管疾病和冠心病多支病变为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多支病变、高龄、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339例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同时进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结果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37.2%(126/339).肾动脉狭窄组年龄、高血压病、吸烟者的比率均高于非肾动脉狭窄组(P<0.001、<0.03、<0.02),肾动脉狭窄患病率随病变程度加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x2趋势=4.17,P<0.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年龄、高血压、吸烟和冠心病多支病变为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尤其是高龄、高血压、吸烟、多支病变的患者应常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疑似冠心病或急性、慢性心肌梗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肾动脉造影,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8例疑似冠心病或急性、慢性心肌梗死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肾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在108例老年高血压受检者中,ARAS 42例(38.9%)。在7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CAD患者中,ARAS 33例(44.0%);33例老年高血压无CAD患者中,ARAS 9例(27.3%)。冠脉多支病变发生肾动脉狭窄的机率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程延长、宽PP、高胆固醇、高肌酐水平是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预测因素。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尤其合并长高血压病程、宽PP、高胆固醇、高肌酐水平者,冠状动脉造影时应考虑进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以尽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7.
李涛  林佑锺 《当代医学》2008,14(23):110-1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价值,以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患者中ARAS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14例患者肾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同时行冠脉造影及肾动脉造影,将彩超结果与肾动脉造影结果行对照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病变及狭窄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年龄,顽固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冠脉是ARA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一种简便、有效且重复性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易新  付研 《中国医刊》2008,43(6):37-3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关系,明确C-反应蛋白(CRP)是否可以作为ARAS的预测因素。方法对24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肾动脉造影检查,行造影前测定血清hs-CRP水平,观察血清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及ARAS的关系。结果在220例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RAS)组血清hs-CRP水平为6.785±4.010mg/L,肾动脉基本正常组血清hs-CRP水平为4.232±3.47mg/L,两组血清hs-CR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单因素分析表明,血清CRP水平、年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等是ARAS的预测因素,而糖尿病、吸烟并非ARAS的预测因素。对上述预测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年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外周血管疾病是ARAS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价值,以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患者中ARAS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14例患者肾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同时行冠脉造影及肾动脉造影,将彩超结果与肾动脉造影结果行对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病变及狭窄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年龄、顽固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冠脉是ARA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一种简便、有效且重复性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动脉狭窄(RAS)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462例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患者接受冠脉造影的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结果:RAS总体发生率15.8%,冠脉狭窄组高于冠脉正常组(23.0% vs 5.7%,P<0.01),年龄≥65岁组高于年龄<65岁组(20.9% vs 9.5%,P<0.01),高尿酸组高于非高尿酸组(24.8% vs 12.9%,P<0.01),高血脂组高于非高血脂组(19.5% vs 12.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AS与年龄、高尿酸、冠脉狭窄显著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尤其合并老年、高尿酸血症接受冠脉造影应常规进行肾动脉造影,以尽早发现RAS,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S)作为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CAS)的新方法,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相比较,具有易操作、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作者就CS的现状、操作方法及并发症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颅外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12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探讨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2例有症状的颅外颈动脉狭窄病例,手术治疗12例。结果11例患者良好效果,均康复出院,随访6-20月未出现TIA发作,原病变血管再狭窄小于20%,人工血管通畅,患者认知能力较术前有显著地改善。结论手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疗效肯定,加强围手术期监护,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初步临床结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80例该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中79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中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除1例术后死亡外均顺利康复。结论对于选择的患者,该手术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A patient with renal artery stenosis due to compression by a phaeochromocytoma is described. He underwent nephrectomy and tumour removal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盗血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8 年7月合并单侧或双侧椎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大于50%)或闭塞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组,37例)的经 颅多普勒超声资料,总结其盗血类型、病变锁骨下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对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束臂试验结果,以无合并 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为对照组(39例),比较各组间盗血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差异。结果合并椎动脉狭窄 性病变组盗血情况如下:无盗血5例,Ⅰ期22例,Ⅱ期7例,Ⅲ期3例。对照组:Ⅰ期17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两组盗血程度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431,P=0.002)。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组的对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为43.91±17.43 cm/s。与 对照组53.56±17.45 cm/s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5,P=0.006)。合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组的束臂试验阴性率为35.1% (13/37),对照组的束臂试验阴性率为7.7%(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3,P=0.003)。结论锁骨下动脉狭窄合 并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可导致对侧椎动脉代偿血流减少,锁骨下动脉盗血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