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超萍  郑春生 《护理学报》2005,12(11):61-62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将15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常规采取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实验组则联合使用胶原蛋白海绵,分别观察两组置管时间、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置管时间(4.8±1.3)d明显短于对照组(6.3±2.7)d,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3%和2.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3%和11.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联合应用胶原蛋白海绵可缩短置管时间,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负压引流装置用于乳腺癌术后引流的效果。方法:96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采用自制的负压引流装置行负压引流;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行负压引流。并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和伤口愈合时间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4.9±2.5)d和(16.8±4.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的负压引流装置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伤口进行负压引流,能使手术创面充分引流,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皮瓣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皮瓣护理的改进对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提高伤口I期愈合率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即橡胶管重力引流、胸壁胸带加压包扎、患肢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实验组32例,采用负压引流,合理安排患肢功能康复时间,胸壁使用纱包、弹力网套包扎,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皮瓣积液、坏死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皮瓣积液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伤口I期愈合率明显提高,引流管拔管时间,伤口平均愈合天数均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皮瓣护理的改进可明显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积液、皮瓣坏死,提高伤口I期愈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方法设计压力传感器控制胸带压力。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55例为实验组,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57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应用压力传感器控制胸带压力,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控制胸带压力。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积液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实验组皮瓣坏死发生率、平均日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压力传感器控制胸带压力可以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渐进式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常规护理+患侧上肢渐进式功能锻炼.两组均于术前1 d和术后10 d测量上肢功能.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患侧上肢上举差距、后仰差距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皮下积液、切口一期愈合、患侧上臂水肿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侧上肢渐进式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第1天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实验组在引流管拔除后开始,两组患者均采取渐进式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置管期间腋窝及胸壁皮下引流液的量、拔管天数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并于术后30d患者来院行第一次静脉化疗时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d上肢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腋窝及胸壁皮下引流液的量、拔管时间及皮下积液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管拔除后开始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无影响,而且有利于减少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1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手术切口给予微波治疗,每天2次,连续10 d。结果:观察组引流管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波治疗能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保证术后放疗及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伤口品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伤口品质管理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16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实施品质管理,成立伤口品质管理小组,保证引流效果,预防皮下积液,指导患者健侧单手起床,进行心理和饮食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管堵管、皮下积液、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下降(P0.01或P0.05);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提高(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伤口品质管理措施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引流管效能,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专科特色护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护理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恢复和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实验组6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包扎皮辩护理,实验组采用不加压皮瓣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前3 d引流量、拔管天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愈合、皮肤损伤程度及舒适度评分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拔管天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切口1期愈合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后前3 d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术后24 h及72 h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术野以外皮肤红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皮肤水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加压的皮辩护理可取得与传统加压包扎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感觉舒适、便于观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应用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8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52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和实验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引流管引流法及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法及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皮下积液、感染及切口Ⅰ期愈合情况,统计两组拔管时间和日引流量。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及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拔管时间、平均日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及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可以防治甲状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术后感染及切口延迟愈合,促进早期拔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预防或降低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水肿的方法,评价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措施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甲乳外科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并随访至术后1年,对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伤口愈合、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患肢肩关节活动度、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及程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对照组。上肢运功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应用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恢复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凝血酶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86例术后第4天引流量>50 ml/d的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从引流管注入凝血酶,对照组41例不注入凝血酶,观察注入凝血酶后48 h内总的引流量、引流液颜色和皮下积液情况.结果 实验组48 h内总的引流量为(204±96)ml,少于对照组(273±112)ml(P<0.01).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11.1%,对照组29.3%,前者发生率少于后者(t=3.08,P<0.05).结论 凝血酶可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引流量,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不同时间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皮下积液、伤口裂开、患侧上肢水肿等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96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分别在护士指导下于术后72 h或引流管拔除后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评价不同肩部功能锻炼开始时间对术后皮下积液、伤口裂开及患侧上肢水肿的影响。结果术后早期肩部功能锻炼乳腺癌术后患者皮下积液(16.7%vs.10.6%,P0.05)及伤口裂开(8.3%vs.6.3%,P0.05)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6.5%vs.20.8%,P0.05)。结论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是减少术后患肢水肿的有效护理措施,并且不明显增加术后伤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专用病员服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伤口包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4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胸部伤口加压包扎后穿着普通病员服,观察组患者术后常规胸部伤口加压包扎后穿自制的专用病员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皮瓣坏死发生率、患者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皮瓣坏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穿着专用病员服可降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并且提升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将6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皮下积液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分别为11.8%(4/34)、32.4%(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系统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肩肘约束带用于乳癌术后预防皮下积液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慧利  侯明晖  商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55-1857
目的探讨肩肘部约束带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防止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10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胸带加压包扎,观察组除胸带加压包扎外另加肩肘部约束带,观察两组创腔引流量,拔管时间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创腔引流量明显少,引流管置管时间短,患肢恢复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加用肩肘部约束带可有效防止皮下积液的发生,利于切口愈合,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双管引流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创面采用双条硅胶管引流+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对照组48例,创面采用单条普通橡胶管引流+普通绷带加压包扎.观察比较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双管引流+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能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4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德国pfm医疗公司)(实验组),4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传统负压引流球引流(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14例,皮瓣坏死6例,实验组出现皮下积液3例,皮瓣坏死1例.2组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用于乳腺癌术后创面的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携带伤口高负压引流瓶的出院乳腺癌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12月在福建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出院的乳腺癌患者30例,回访患者100人次作为对照组;2016年1~2月出院的乳腺癌患者30例,回访患者100人次作为实验组,以"降低出院乳腺癌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为主题的QCC活动,采取拟定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原因、对策拟定、对策实施及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改进;对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2%,对照组皮下积液发生率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携带伤口高负压引流瓶的出院乳腺癌患者开展以"降低出院乳腺癌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为活动主题的QCC活动,能规范护士护理流程,减少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将7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2例,治疗后0例;对照组皮下积液9例,治疗后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法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